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获得红瓜子仁水酶法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了解红瓜子仁油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以红瓜子仁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瓜子仁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HS-GC-IMS技术对贮藏0 d和1年(4℃冰箱中存放)的红瓜子仁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红瓜子仁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pH 10,在此条件下红瓜子仁油提取率为75.68%;红瓜子仁油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有25种,不同贮藏时间下红瓜子仁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3-甲基-1-丁醇和3-羟基-2-丁酮可初步确定为新鲜红瓜子仁油挥发性成分的标志物。研究结果说明水酶法提取红瓜子仁油可以获得较高的油脂提取率,贮藏时间影响红瓜子仁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  相似文献   

2.
水酶法提取枸杞籽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酶法提取枸杞籽油,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因素和水平,再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对枸杞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枸杞籽油得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频率分析法得到枸杞籽油最优的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6∶1(V∶m),酶添加量3.0%(以原料量计),酶解时间3h,该条件下3次的枸杞籽油平均验证得率为87.6%。  相似文献   

3.
以水酶法提取的番茄籽油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出其脂肪酸成分:亚油酸58.0%、油酸21.7%、亚麻酸0.4%、棕榈酸11.4%、硬脂酸5.8%和棕榈一烯酸0.2%。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共发现72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类(8种,7.43%)、烯类(5种,7.71%)、醛类(19种,44.46%)、酮类(8种,13.25%)、醇类(15种,10.93%)、酸类(5种,9.82%)及杂环类(7种,4.63%),其中具有青草香味的己醛类含量高达14.13%。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寻找有效建模方法以预测亚临界CO2萃取红花籽油的萃取率,优化其萃取工艺条件。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了萃取压力、分离温度、萃取时间对红花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两种方法分别对同一实验进行建模分析,通过RSM数值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ANN-GA)两种方法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RSM与ANN两种模型均能较为精准预测,但通过两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值比较,得出ANN模型(R2=0.9966)的预测效果较优于RSM模型(R2=0.9950)。ANN-GA确定的最佳萃取条件及萃取率分别为:萃取压力19.04 MPa、分离温度55.50 ℃、萃取时间134.98 min、萃取率23.52%。综上,RSM和ANN两种方法均可用于亚临界CO2萃取带壳红花籽油的建模与优化,但ANN的预测准确度及拟合能力更为优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以游离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油预处理工艺条件,即料水质量比1︰6、p H 3.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 h;以游离油和水解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即在碱性蛋白酶最适条件下(pH 8.5,温度55℃),以3%(酶/籽,干基计)的添加量,酶解5 h。结果表明,游离油提取率可达86.21%,且乳化层较少。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取250 g进行破乳研究,最终确定了冷冻解冻的破乳方法。结果表明,牡丹籽总清油提取率可达91.23%,所制备的牡丹籽油,色泽淡黄,气味清香。  相似文献   

6.
微波预处理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经 《食品科学》2012,33(6):87-91
研究微波处理茶叶籽仁,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茶叶籽仁粉碎60目加6倍质量的水,经过800W微波处理10min,加入纤维素酶1.5%、果胶酶2.0%、蛋白酶0.25%,采用pH4.5、酶解温度45℃、酶解6h,离心萃取茶叶籽油。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茶叶籽能够促进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出油率达27.9%。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酶法从牡丹籽中提取牡丹籽油,并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试验以牡丹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酶解温度、酶解p H值、加酶量3个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所提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7.5、加酶量2.5%,该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42.08%。所提油脂脂肪酸主要含有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23%。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条件温和,可减少提取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水酶法提取番木瓜籽油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酶种类、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等因素对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番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对番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木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选用中性蛋白酶,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7、酶解温度45 ℃。在此条件下,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5.73%。温度、光照、氧气均会引起贮藏过程中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的升高。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番木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水酶法提取石榴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籽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石榴籽油。通过单因素及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实验研究了料液比、石榴籽粒度、酶的种类、酶解温度、提取时间、离心时间、pH以及酶的添加量等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水酶法提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用Alcalase蛋白酶添加量为1·0%(mL/g),原料粒度40目,料液比1:5(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h,pH8·0,离心时间25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出油率达18·2%。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分析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茶叶籽作为茶叶生产副产物,富含油脂及茶皂素等成分.试验采用中性蛋白酶进行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研究,单因素试验探索酶量、作用温度、作用时间、料液比等对油得率影响,并对副产物茶皂素得率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心组合试验,进行响应面分析对油脂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为:Y=-65.950+3.011X1+1.522X2+10.167X3+5.685X4+0.167X1X3-0.108X1X4+0.0433X2X4-0.300X3X4-0.166X12-0.0157X22-1.059X32-0.797X42,最佳提取条件为酶量10.83 mL、酶解温度53℃、料液比1∶5.19、酶解时间3.30 h,验证试验油得率为26.053%,为茶叶籽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芥末籽为原料,芥末油出油率为指标,首先确定最佳使用酶为碱性蛋白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法,建立芥末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艺并对芥末油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对芥末籽出油率的效果最佳;当加酶量为2.5%(g/100 mL)、酶解pH10、酶解温度为45 ℃、液固比为7:1 (mL/g)和酶解时间为6 h时,芥末籽出油率达到了23%,与预测值相差1.8%。采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分发现,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81.34%,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2.40%,油酸总含量高达50.72%,芥酸相对含量达到16.42%,二十碳-1-烯酸相对含量达到13.51%,本研究结果可为芥末籽油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滨锦葵籽仁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研究了固液比、提取温度、酶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海滨锦葵籽仁油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酶用量>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酶用量0.024 mL/g,提取温度63℃,固液比1∶6,提取时间2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海滨锦葵籽仁油提取率达到24.281%。  相似文献   

13.
以脱壳牡丹籽为原料,优化乙醇预处理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艺,在前期试验确定的最佳碱提、酶解条件的基础上,对乙醇预处理阶段中的料液比、乙醇浓度、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以游离油提取率为指标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乙醇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8(g/mL)、乙醇浓度为80%、温度为35℃、反应时间7 h。在该工艺条件下,游离油提取率为90.31%。所制备的牡丹籽油色泽淡黄、溶剂残留符合牡丹籽油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以紫苏籽为原料,采用热处理辅助水酶法为提油工艺。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选择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以及酶解p H为自变量,紫苏油的清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清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清油得率的强弱顺序如下: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 H。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3.0 h、酶添加量3.49%(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1∶2)、酶解p H6.0,验证实验得清油得率为59.02%,与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约为1.49%,说明实验优化得到的技术参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以紫苏籽为原料,采用热处理辅助水酶法为提油工艺。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选择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以及酶解p H为自变量,紫苏油的清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清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清油得率的强弱顺序如下: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 H。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3.0 h、酶添加量3.49%(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1∶2)、酶解p H6.0,验证实验得清油得率为59.02%,与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约为1.49%,说明实验优化得到的技术参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牡丹籽经酸热预处理后,采用乙醇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经过预处理后的牡丹籽微观结构。通过优化得到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条件为:原料细粉8次(粒径约为33.62μm),料液比17(g/mL),分别用中温α-淀粉酶(温度70℃,pH 5.5,时间1h,加酶量2mL/100g·原料)和葡糖淀粉酶(温度60℃,pH 4.5,时间1h,加酶量3mL/100g·原料)酶解,再于60℃、pH 9.0的条件下用体积分数35%的乙醇提取1h。该条件下牡丹籽清油得率为90.08%,水相含油量为6.60%,渣相含油量为2.78%,而且毛油的品质优良,经过简单精炼后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成品牡丹籽油的粮食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研究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原料处理方式、选用酶的种类、酶解条件对游离油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固液比1∶4,酶解时间8 h,酶添加量0.5%,酶解温度50℃,pH 5.0,之后,在5 000 r/min下离心30 min,并对乳状液进行加热破乳分离油相,破乳条件为沸水浴加热10 min,然后在6 000 r/min下离心10 min。在此条件下橡胶籽油的得率为89.3%。采用水酶法得到的橡胶籽油色泽浅黄透明,气味芬芳。  相似文献   

18.
水酶法提取苹果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酶法提取苹果籽油,出油率为21.4%,优化工艺条件为:粉碎3min,加水比1:8,酶添加量为0.8%(v/w,纤维素酶:蛋白酶=1:1),酶处理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19.
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优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1.1%、果胶酶用量2.0%、蛋白酶用量0.2%,料液比1:6,酶解温度45℃、酶解pH值5.0、酶解时间8h,茶叶籽油得率28.64%。  相似文献   

20.
张郁松 《粮油加工》2008,(12):47-49
本文采用水酶法提取花椒籽油,影响花椒籽油出油率的因素依次为纤维素酶〉酶解pH值〉酶解时间〉中性蛋白酶。优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4%、蛋白酶添加量为9%、酶解pH值5.0、酶解时间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