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并探讨出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2013-01至2014-06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中1 568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了解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并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55)和未出血组(n=1 513),同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相关因素。结果:1 568例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为86%,出血发生率为3.5%,其中脑出血发生率为0.6%,消化道出血为1.9%。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溶栓成功率高,趋近统计学差异(94.1%vs 85.7%,P=0.0589),死亡率明显较高(20.0%vs 7.1%,P=0.001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5岁)(OR=2.45,95%CI:1.10~5.46,P=0.0290),和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OR=3.41,95%CI:1.48~7.86,P=0.0040)是院内溶栓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国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合并出血事件率较低,高龄与使用rtPA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心率振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预测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探索心率振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中的变化规律,检验其对AMI高危患的预测价值,并与传统指标相比较,以期找到一个预测AMI高危患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溶栓后出血评分(HAT评分)对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2—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HAT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3分组和≥4分组,比较各组HT情况。结果本组136例患者共17例发生HT,其中13例为出血性梗死(HI)、4例为脑实质内血肿(PH),各组H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4,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AT评分与HT发生率呈正相关(r=0.422,P0.001)。结论 HAT评分较高(≥3分)的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出血风险较大,应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至溶栓后1个月,根据溶栓后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出血组69例与未出血组21...  相似文献   

5.
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对照组及AMI组内研究,确立对AMI高危患者有预测价值的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3~4周的72例AMI患者和7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获取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心率变异性(HRV)、QT间期变异度(QTV)、QT间期变异系数(QTC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定量测量HRT包括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两个指标。AMI组内分为AMI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偈在AM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偈与TOTS相结合都对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有贡献(P〈0.05),而TO、TS相结合是预测价值最高的指标(相对危险度为2.984),远远高于LVEF(0.208)及其他指标。结论组间比较和生存分析均证明HRT的预测价值优于众多传统指标,推断HRT可能成为评价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独立预测AMI高危患者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预测中SYNTAX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8年6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39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根据系统使用方法 不同将采用双系统评分患者划分为双系统评分组(47例),将采用SYNTAX评分患者划分为SYNTAX评分组(92例),比较两组评价各项技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签字到开通时间、 耗材、耗时、预测死亡等各项技术、心肌梗塞率、假阴性率、堵塞血管放支架后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与SYNTAX评分系统相比,双系统评分系统签字到开通系统的时间短,定位耗时短,堵塞血管放支架后恢复情况比例高、再堵塞定位耗时和预测死亡时间较长、双系统评分系统心肌梗塞率低,假阴性率稍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残余SYNTAX评分(r S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12月接受PCI术的AMI患者720例,排除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均衡型、资料不全、失访者共232例,最终入组488例接受PCI术的AMI患者。计算基线SYNTAX评分和r SS。临床随访1.5年,终点事件为MACCE(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 488例患者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为9.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 SS(OR 1.152,95%CI 1.097~1.210,P0.001)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r SS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合适截断值为5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65.2%(曲线下面积0.738,P0.001)。再根据r SS合适截断值分为r SS=0分、0分r SS≤5分、r SS5分三组,显示r SS5分组年龄更大、基础疾病更多、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且r SS5分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0分r SS≤5分组和r SS=0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 SS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r SS为5分可能是"合理的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阈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溶栓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因A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612例,按照急诊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95例)与正常血流组(517例)。并搜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相关资料以及SYNTAX评分进行单变量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纳入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应用ROC曲线评价SYNTAX评分值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经过单变量分析,两组患者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射血分数、梗死部位、梗死相关动脉、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SYNTAX评分值、PCI术前血栓负荷分级、病灶血管长度、入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SYNTAX评分值、PCI术前血栓负荷分级、入院时间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0.660.80,P<0.01)。当截点值取18.3时,SYNTAX评分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7%和70.3%。结论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SYNTAX评分值、血栓负荷分级、入院时间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且SYNTAX评分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78-1581
目的评估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院的211例肝硬化患者,根据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24)和生存组(n=187),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年龄、性别等)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计算入院时的PALBI、ALBI、CTP和MELD评分,比较两组间评分是否存在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衡量模型的预测能力。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死亡组PALBI、ALBI、CTP和MELD评分分别为-1.47±0.35、-0.74±0.49、10.25±1.98、17.25±4.68,生存组PALBI、ALBI、CTP和MELD分值分别为-1.94±0.36、-1.38±0.51、8.06±1.70、11.63±4.83,死亡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值均0.001)。PALBI、ALBI、CTP和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824、0.790、0.811,AU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ALBI评分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0 d内死亡的预测表现良好,与CTP和MELD评分相当。  相似文献   

10.
正现有指南推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尽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再灌注治疗成功恢复血流,挽救心肌细胞,但心外膜动脉因长时间阻塞,微血管功能和心肌灌注未能得到良好恢复,出现临床上的"无复流"现象。早期的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认为无复流的原因在于微血管阻塞和不可逆的微血管损伤,如今心肌内出血也被视为该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RECISE-DAPT、CRUSADE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近期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因ACS行PCI的患者共417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3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3例、不稳定心绞痛10例。根据有无出血事件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98)和未出血组(n=319)。记录患者PRECISE-DAPT、CRUSADE出血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出血评分与出血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出血评分对出血事件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出血组患者的年龄、65岁老年人的比例、入院时基线PRECISE-DAPT评分和CRUSADE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ECISE-DAPT评分、CRUSADE评分均与出血事件密切相关(PRECISE-DAPT评分OR=1.061,95%CI:1.04~1.084,P0.001;CRUSADE评分OR=1.041,95%CI:1.026~1.056,P0.001)。根据PRECISEDAPT评分将患者分成4组:A组(≤10分)107例;B组(11~17分)130例;C组(18~24分)79例;D组(≥25分)10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组发生出血的风险是A组的5.582倍。根据CRUSADE评分将患者分成5组:A组(≤20分)185例;B组(21~30分)107例;C组(31~40分)57例;D组(41~50分)33例,E组(≥51分)3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CRUSADE评分增高,出血风险增加(E组D组C组B组A组),E组出血风险是A组的7.262倍。ROC曲线分析显示,PRECISE-DAPT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674(95%CI:0.611~0.737),CRUSADE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677(95%CI:0.616~0.737),其中PRECISE-DAPT评分≥25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635(95%CI:0.569~0.702),CRUSADE评分≥41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587(95%CI:0.519~0.655)。结论:PRECISE-DAPT、CRUSADE出血评分对ACS患者近期出血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中CRUSADE评分对于院内出血事件的预测作用较好,而PRECISE-DAPT评分的预测作用存在局限性,仅在评分较高的患者中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内镜介入治疗止血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首次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的194例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 d内是否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48例)与非出血组(146例),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GB)、尿素氮(BUN)、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休克指数、发病至输血时间、心率、血压、Blatchford评分结果及既往史等资料,筛选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ANVUGIB内镜介入止血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ALB、PLT、发病至输血时间、呕血、晕厥、多脏器功能衰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组心率、BUN、输血率、休克指数、Blatchford评分中高危比例、黑便症状所占比例、并发失血性休克比例均高于非出血组(P0.05),其HGB、收缩压均低于非出血组(P0.05);2单项指标中,以Blatchford评分预测准确率最高(79.17%),联合预测以血BUN+HGB+Blatchford评分预测准确率最高(95.83%);3多因素分析发现,BUN6.5mmo L、HGB90g/L、收缩压109mm Hg、Blatchford评分≥6分、休克指数0.7均为首次内镜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UN、HGB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ANVUGIB患者首次内镜介入治疗止血后再出血发生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BUN、HGB、收缩压、休克指数、Blatchford评分均与ANVUGIB患者首次内镜止血后再出血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联合尿酸浓度能否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的心功能。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拟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健康体检者各55名为STEMI组、NSTEMI组和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的MPV及尿酸浓度。起病后1周和40 d,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功能评定,并记录这两个时间段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TEMI组和STEMI组的MPV、尿酸浓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1周时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PV、尿酸浓度、LVEDD较心功能(Killip分级)1级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40 d时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2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PV、尿酸浓度、LVEDD较心功能NYHA分级1级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1周时心功能Killip≥2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PV、尿酸浓度的β值分别为0.573(P0.05)和2.073(P0.01);起病40 d时心功能NYHA分级≥2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PV、尿酸浓度的β值分别为0.516(P0.01)和0.397(P0.05)。高水平的MPV和高尿酸浓度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周、40 d时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MPV、尿酸浓度共同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周、40 d发生心功能不全的R2分别为0.543(P0.05)和0.756(P0.01)。结论联合检测MPV、尿酸浓度能准确预测支架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周、40 d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和再次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广西南溪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20例,入院时静脉抽取血清PPAP-A,计算GRACE评分,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患者MACE发生情况。结果 (1)分别以血清PAPP-A水平、GRACE评分危险分层作为检验变量,以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根据血清PAPP-A水平分层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95%CI 0.696~0.896,P0.01),PAPP-A界值为3 ng/ml,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76.5%。根据GRACE评分危险分层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567~0.863,P0.01),GRACE评分界值为140,敏感度为75.9%,特异度为74.5%。(2)平均随访时间(13.2±1.3)个月。PAPP-A≥3.0 ng/ml组发生心源性死亡8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PAPP-A3.0 ng/ml组发生心源性死亡8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PAP-A≥3.0 ng/ml组随访期间MACE高于PPAP-A3.0 ng/ml组(15.7%比6.0%,log-rank检验χ2=5.684,P=0.017)。(3)在GRACE评分高危组,PAPP-A≥3.0 ng/ml组,6例发生MACE,PPAP-A3.0 ng/ml组,6例发生MACE,其无MA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比25.0%,log-rank检验χ2=3.885,P=0.090)。在GRACE评分中低危组,PAPP-A≥3.0 ng/ml组,5例发生MACE,PPAP-A3.0 ng/ml组,3例发生MACE,其无MACE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比2.3%,log-rank检验χ2=14.63,P0.001)。结论血清PAPP-A水平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尤其在GRACE评分中低危患者中,血清PAPP-A水平更高者,MACE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TIMI危险评分[1] 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PCI)患者中的危险分层与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预测的价值作进一步探讨。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自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急诊室因STEMI连续行直接PCI的患者 15 6例 ,其中男性 99例 ,女性 5 7例 ,平均年龄 ( 63 7±9 3)岁。2 .TIMI危险评分方法 :TIMI危险评分中有 8个重要预测性的临床变量及相应的评分值为 :①年龄65~ 74岁 /≥ 75岁 ( 2 / 3分 ) ;②收缩压 <10 0mmHg( 1mmHg =0 133kPa) ( 3分 ) ;③心率 >10 0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心脏监护室的患者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93例,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房颤(AF)分为房颤组(n=43)和非房颤组(n=250)。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 (1)AMI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新发房颤的比例为14.7%;(2)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且平均年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非房颤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OR4.918,95%CI1.662-14.549,P=0.00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可用于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早期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7例AMI患者资料纳入实验组,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排除冠心病的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评分标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评分高低又分为低危组(62例)、中危组(54例)和高危组(41例)3个亚组。又将实验组按照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分组,分为≤25%组(40例)、26%50%组(44例)、51%50%组(44例)、51%75%组(35例)和>75%组(38例),分析实验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8±4.67)μmol/L vs(11.37±4.21)μmol/L,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TBIL、IBIL水平显著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1);与≤25%组比较,血清TBIL水平26%75%组(35例)和>75%组(38例),分析实验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8±4.67)μmol/L vs(11.37±4.21)μmol/L,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TBIL、IBIL水平显著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1);与≤25%组比较,血清TBIL水平26%50%组、51%50%组、51%75%组和>75%组GRACE评分显著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实验组TBIL和IBIL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呈负相关(r=-0.334,r=-0.395,P<0.001)。结论实验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GRACE评分呈负相关,血清胆红素对A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具有独特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窦性心律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变化,及其对AMI后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50例AMI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分析入选者临床资料、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并分别计算HRT的两个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AMI组内又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动态心电图及随访中是否发生的终点事件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 AMI组的TS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AMI高危组TS值低于低危组(P<0.05),前者低于后者.多变量回归分析TO、TS、左室射血分数(LVEF)、QT间期变异度(QTV)、TOTS相结合(TO、TS均为异常),结果显示TOTS相结合、LVEF、QTV、TS四个指标对终点事件的预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TS相结合的预测强度显著高于LVEF、QTV及其他指标,成为预测价值最高的指标.结论 HRT指标预测价值优于LVEF及其他传统指标,HRT可能成为独立预测AMI后高危患者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支架术后长期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0例AMI患者为AMI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CRP的浓度。6个月内对AMI组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评定,发生心血管事件为事件组,其余患者为非事件组,对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CRP、TBIL浓度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TBIL、DBIL、IBIL浓度更低,CRP浓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患者TBIL浓度较低,CRP浓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的CRP、TBIL浓度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其R-Square(确定系数)为0.851(P0.01)。结论 AMI患者TBIL、DBIL、IBIL浓度较健康体检者低,而CRP浓度更高;TBIL浓度越低,CRP浓度越高,AMI患者支架术后长期(6个月)预后越差。联合检测TBIL、CRP浓度可预测AMI患者支架术后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能更准确预测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