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妇科肿瘤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把紫杉醇加卡铂(TJ)疗法作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但其中大半为浆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为3.9%,黏液性腺癌占2.4%。所以TJ疗法仅可作为卵巢未分化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而TJ疗法能否作为透明细胞的一线化疗方案呢?2000年,日本4所大学联合调查了101例透明细胞癌及235例浆液性腺癌,结果Ic~III期透明细胞癌由于对化疗不敏感,较浆液性腺癌预后不良。以铂类为中心的环磷酰胺加阿霉素加铂(CAP)疗法、环磷酰胺加铂(CP)疗法,浆液性腺癌有效率为79/109(72.5%),透…  相似文献   

2.
欧美妇科肿瘤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把紫杉醇加卡铂(TJ)疗法作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但其中大半为浆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为3.9%,黏液性腺癌占2.4%.所以TJ疗法仅可作为卵巢未分化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而TJ疗法能否作为透明细胞的一线化疗方案呢?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1992年3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组、腺鳞癌组以及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透明细胞癌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腺鳞癌患者9例,占同期210例内膜癌患者的4.3%。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与腺鳞癌组肿瘤分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分期明显晚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05)。腺鳞癌组深肌层及浆膜层浸润较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组多,分别为6/9和32.6%(62/19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腺鳞癌组与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8例(9.5%)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1例(1/9)腺鳞癌患者以及4例(4/11)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透明细胞癌患者因癌死亡,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因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透明细胞癌患者(P〈0.05),而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与腺鳞癌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接受手术治疗的腺鳞癌患者,其预后与肿瘤分期相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明显区别,而与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透明细胞癌不同。  相似文献   

4.
欧美妇科肿瘤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把紫杉醇加卡铂(TJ)疗法作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但其中大半为浆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为3.9%,黏液性腺癌占2.4%。所以TJ疗法仅可作为卵巢未分化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而TJ疗法能否作为透明细胞的一线化疗方案呢?  相似文献   

5.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主要病理亚型包括低级别浆液性癌、高级别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黏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及恶性Brenner瘤。低级别浆液性癌的特征性分子改变为BRAF和KRAS基因突变,而高级别浆液性癌为TP53和BRCA基因突变。近年来,随着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起源,尤其是对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癌这两个病理亚型在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卵巢癌病例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210例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中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发生率为11.9%,其中内膜样癌12例,透明细胞癌6例,黏液性4例,浆液性2例,其他类型1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关系密切,内膜异位症病灶恶变可能是这两型卵巢癌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198 8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 (ISGP) [1] 及 1994年PoulsenH .E .全新完善的分类 ,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①腺癌 ;②浆液性腺癌 ;③透明细胞腺癌 ;④粘液性腺癌 ;⑤鳞状细胞癌 ;⑥混合性癌 ;⑦未分化癌。其中 ,腺癌被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而腺棘癌、腺鳞癌、分泌性癌、纤毛细胞癌被认为是普通腺癌的变异 ,另外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腺癌、粘液性腺癌 ,属于非子宫内膜样癌 ,但它们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与子宫膜样腺癌并存[2 ] 。现将其病理类型分述如下。1 巨检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子宫底部内膜 ,以子宫两角附近居多 ,依病变形态…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是一种起源于腹膜的恶性肿瘤,腹膜多弥漫受累,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相似。1959年Swerdlow首次报道本病时称为“盆腹膜间皮瘤酷似卵巢乳头状囊腺癌”。虽然本病绝大部分是浆液性癌,但也存在其他病理类型,如粘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等,故称为PPC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类型复杂,包括卵巢浆液性腺癌、黏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癌及透明细胞癌等.目前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及术后辅以铂类和紫杉醇等药物为主的化疗,但效果不满意,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40%左右[1].  相似文献   

10.
<正>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varian endometrioid carcinoma,OEC)是起源于卵巢、病理组织学与原发于子宫内膜的内膜样癌相似的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1964年由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正式命名[1]。OEC发病率仅次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约占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10%[2],常伴有子宫内膜病变[3]。  相似文献   

11.
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是卵巢上皮性癌中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约占卵巢上皮性癌的5%~25%。早期的OCCC预后较好,并且部分患者不需辅助治疗,但该肿瘤晚期对传统的化疗方案不敏感,预后不良。OCCC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最近研究显示参与染色体重构的抑癌基因——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the 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 1A,ARID1A)与OCCC的病理发生有关。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损害的部位常存在该基因的突变。ARID1A基因表达的蛋白是酵母交换型转换/蔗糖不发酵(SWI/SNF)的亚基之一,参与DNA的复制、转录、修复、重组,抑制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ARID1A基因突变在妇科肿瘤中最为常见,在OCCC所占比例最高(46%~57%)。突变型ARID1A通过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3KCA)突变、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活性,上调磷脂酰肌醇激酶3/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并促进血管生成,同时也作用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引起凋亡及错配修复缺陷。在OCCC中深入全面的研究ARID1A基因,为OCCC的早期诊断及确定有效的介入治疗的分子靶点提供基础。综述ARID1A基因在OCCC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效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子宫浆液性癌(UPSC)和13例子宫透明细胞癌(UCCC)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UPSC、UCC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及术前血清CA125升高(35U/ml)比例均大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SC患者100%为绝经后患者。UPSC患者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和大网膜转移率均高于UCCC和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SC、UCCC患者中晚期(Ⅲ~Ⅳ期)、低分化(G3)的比例、深肌层浸润和淋巴结阳性转移率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SC和UCCC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明显差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UPSC和UCC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不同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治疗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子宫外盆腔浆液性癌包括卵巢浆液性癌、输卵管浆液性癌、腹膜浆液性癌。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可将卵巢浆液性癌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癌,两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分子特征完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大量证据表明前者由卵巢的良性囊肿如浆液性囊腺瘤、内膜样囊肿等经交界性肿瘤逐步发展而来,而后者起源不明确。传统观点认为高级别浆液性癌起源于卵巢上皮,但对因携带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易感基因(BRCA)突变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的患者手术标本行病理检查,可发现其输卵管伞端存在上皮内癌灶,可能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前驱病灶。输卵管浆液性癌及腹膜浆液性癌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相似,且输卵管伞端也可见上皮内癌灶,故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输卵管浆液性癌、腹膜浆液性癌可能均起源于输卵管伞端的上皮内癌灶。  相似文献   

14.
膜联蛋白A4(Anxa4)是膜联蛋白超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介导细胞凋亡、分化,参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血管发生和化疗耐药等。近年多项研究表明Anxa4在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差异表达:相对于化疗敏感的卵巢浆液性癌,化疗抗拒(chemoresistant)的卵巢透明细胞癌高表达Anxa4,恶性程度较高的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相对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则高表达Anxa4,但相对于母系卵巢浆液性腺癌细胞系,铂类抗拒的子细胞系低表达Anxa4,Anxa4高表达与宫颈癌细胞系He La细胞抗拒化疗药物所诱导的凋亡有关。而Anxa4与上述肿瘤化疗敏感性相关的分子机制涉及钙离子信号等通路调节、化疗药物转运等相关的"非基因转录效应",还有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转录效应"。就Anxa4与妇科肿瘤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探寻分子靶向Anxa4治疗肿瘤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100A14和p53蛋白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相关性以及它们与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和27例正常输卵管组织中S100A14蛋白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S100A14和p53的阳性率分别为68.0%和62.7%,与正常输卵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S100A14和p53表达呈正相关(r=0.510,P0.01)。S100A14和p53蛋白与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年龄、腹水情况及大网膜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肺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S10014及p53蛋白可能通过特定的分子机制相互促进,从而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导致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与卵巢(卵巢癌)的关系。方法 对371例卵巢癌中的20例合并异位症的病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351例未合并异位症的病例(其中内膜样癌38例,透明细胞癌39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0例合并异位症者中,内膜样癌11例,透明细胞癌7例,腺癌和浆液睡性乳头腺癌各1例。合并异位症的卵巢癌与未合并异位症的同型卵巢癌相比较,前者细胞分化较好;应用Kaplan-Meier法计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Ⅰ型(内膜样腺癌)和Ⅱ型[浆液性乳头状癌(浆乳癌)、透明细胞癌等]。其中,内膜样腺癌占内膜癌的80%以上,预后较好;浆乳癌与透明细胞癌均较少见,分别占5%~10%和3%~6%,预后较差。这两型癌的癌前病变各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和分子表达,现就其病理学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卵巢恶性肿瘤至少90%为卵巢上皮性癌(EOC),生物学行为相对于非EOC更具侵袭性。鉴于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迄今为止早期EOC诊断困难,多数病例确诊时已届晚期。多项分子分型研究证实,卵巢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或源于输卵管上皮(亦即卵巢癌起源的"二元论"学说),基于"二元论"学说,输卵管切除术在  相似文献   

19.
卵巢浆液性癌B7-H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7-H4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41例卵巢浆液性癌、5例内膜样癌、2例透明细胞癌和10例粘液性癌标本中B7-H4 mRNA及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41例卵巢浆液性癌中B7-H4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B7-H4 mRNA在74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均有表达,B7-H4蛋白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阳性比例分别为2/6、6/10、52/58,恶性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恶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恶性卵巢上皮性癌标本中浆液性癌、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黏液性癌的B7-H4蛋白阳性比例分别为41/41、5/5、2/2、4/10,前三种病理类型B7-H4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最后一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卵巢浆液性癌标本中B7-H4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在<10%,>10%~50%,>50~80%,>80~100%4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其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B7-H4在卵巢浆液性癌的高表达及其与临床分级分期的关系,提示其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提供靶位点。  相似文献   

20.
卵巢肿瘤腹水的超微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卵巢肿瘤患者腹水中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基础,分析细胞超微结构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术前经腹腔穿刺获取48例卵巢肿瘤患者的腹水,分别送电镜窀和病理科,经相应过程处理后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与术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5例良性肿瘤(卵巢卵泡膜细胞瘤2例、成熟性畸胎瘤1例、腺纤维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腹水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43例恶性肿瘤(浆液性乳头状腺癌32例、黏液性腺癌5例、上皮型恶性间皮瘤3例、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2例、内膜佯腺癌1例)腹水的光镜诊断阳性率74.42%;电镜阳性率81.39%.电镜对肿瘤组织来源的诊断符合率83.33%,光镜为56.67%.结论:电镜对腹水肿瘤细胞组织学来源的诊断具有优势,与光镜结合有助于提高卵巢肿瘤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