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单倍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对TGF-β1基因-509C/T、869T/C(Leu10Pro)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用SHEsis软件分析TGF-β1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频率。结果TGF-β1基因869T/C(Leu10Pro)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507倍(OR=1.507,95%CI:1.106~2.054);携带T等位基因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TGF-β1基因-509C/T、869T/C单核苷酸多态性存在着强烈的连锁不平衡(ID’I=0.891),与-509C/869T单倍型携带者比较,-509T/869C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风险(OR=1.663,95%CI:1.193-2.320)。结论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和-509T/869C单倍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6例阿尔茨海默病及143例正常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结果 AD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69、0.4848、0.3183,对照组分别为0.2168、0.4755、0.3078,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基因多态性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基因多态性与AD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180名壮族人和170名汉族人的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壮族人中CC基因型占41.1%、CT基因型占46.1%、TT基因型占12.8%;在汉族人中CC基因型占28.9%、CT基因型占52.9%、TT基因型占18.2%。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壮族与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3例变应性鼻炎及110例正常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结果变应性鼻炎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C、C/T、T/T表型频率分别为0.0953、0.3809、0.5238;对照组分别为0.1545、0.40、0.4455;变应性鼻炎组TGFβ1-509C、TGFβ1-509T基因频率分别为0.2857、0.7143,对照组分别为0.3545、0.6455,TGFβ1-509C/T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和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及对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个体化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8周,在观察降压效果的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microamount albumin,MA)水平。结果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TGF-β1基因+869位点TT、TC、CC基因型间治疗前血压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MA水平为CC型〉TC型〉TT型,CC型尿MA水平和后两型相比显著增高(P〈0.01);血清TGF-B水平为CC型〉TC型〉TT型,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尿MA水平和血清TGF-β1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予缬沙坦治疗后,TT、TC、CC基因型的血压、尿MA水平、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3基因型间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MA水平降低的绝对值为CC型〉TC型〉TT型,CC型尿MA降低值高于后两型的降低值(P〈0.05),但3型间尿MA水平降低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F-β1.水平降低的绝对值为CC型〉TC型〉TT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型间血清TGF-β1水平降低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GF-β1基因+869位点CC基因型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肾损程度要高于Tr、TC型患者的肾损程度。(2)血清TGF-β1。水平可以准确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肾损程度以及缬沙坦对肾脏保护功能的疗效。(3)不同TGF-β1基因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对缬沙坦敏感性无差异,即缬沙坦在有效降压和保护肾脏功能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TGF-β1。水平,且不受TGF-β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区SNP+ 869 (T/C)和SNP+ 915 (G/C)多态性在宁夏回族、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10例回族和308例汉族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β1第1外显子区(+ 869位点、+915位点)两个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宁夏回族群体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区两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69(TT:25.24%;CT:52.38%; CC:22.38%;T:51.43%;C:48.57%);+915(GG:98.10%; GC:1.90%; CC:0%;G:99.04%;C:0.96%);宁夏汉族群体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区两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69(TT:30.52%;CT:48.05%;CC:21.43%;T:54.55%;C:45.45%);+915(GG:99.03%;GC:0.97%;CC:0%;G:99.51%;C:0.49%),两组间无差异.按性别分组,亦无差异.结论 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区+869、+915两个多态性位点在宁夏回、汉族人群及不同性别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869T/C、+915G/C基因多态性及血浆水平与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基因测序对新疆哈萨克族365名EH患者及435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用双抗体夹心法测量TGF-β1血浆浓度.结果 +915G/C位点基因型GG、GC及等位基因G、C频率依次为97.9%、2.1%、98.77%、1.23%,E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9T/C位点基因型TT、TC、CC及等位基因T、C在对照组中频率依次为25.97%、46.67%、27.36%、49.3%、50.7%,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中高于对照组(41.60%vs.27.36%、62.2%vs.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EH患病风险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OR=1.6O,P=0.00).+869T/C与+915G/C存在连锁不平衡,其形成的单倍型C-G在EH组中频率高于对照组(61.6%vs.49.8%,P<0.05).+869T/C及+915G/C基因型、等位基因在EH组和对照组中TGF-β1血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TGFβ1+915G/C基因变异频率很低,且不存在纯合变异,+869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哈萨克族EH的遗传易感基因,+869T/C与+915G/C多态性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两者构成的单倍型C-G是EH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朱宇  文艳芬  廖志琼  陈盛强 《解剖学研究》2009,31(3):173-175,18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下简称妊高征)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2例妊高征患者,68例正常妊娠妇女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结果妊高征患者TGFβ1-509C/T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5%、43.75%、50.00%,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4.71%、45.59%、39.7%,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目前检测例数来讲,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GFBR3基因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寻找POF的致病基因,以期为POF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110例POF患者及11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标本,利用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中的DNA,设计TGFBR3基因16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的2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TGFBR316外显子有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2502A/C位点多态性:卵巢早衰组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0%(84/110)、25.0%(28/11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7.5%(196/220)、12.5%(28/220);对照组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2%(97/110)、11.8%(13/11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1%(207/220)、5.9%(13/220);两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686/A位点多态性:卵巢早衰组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4.1%(84/110)、25.9%(29/11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7.1%(195/220)、12.9%(29/220);对照组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5%(94/110)、14.5%(16/11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7%(204/220)、7.3%(16/220);两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30+204_2430+205 insTTGT、2431-7A〉C、2467C/T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卵巢早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GFBR3基因型分布显著改变,提示其在卵巢早衰的病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西藏高原夏尔巴人群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subunit;HIF1A)基因(HIF1A)第12外显子1772(C→T)、1790(G→A)多态性与高原低氧适应相关性。方法选取世居西藏高原夏尔巴族148人及广东汉族健康个体90人的血样,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HIF1A基因第12外显子1772(C→T)、1790(G→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多态性特征。结果1772(C→T)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在夏尔巴人组与汉族对照组分别为14.19%和16.67%、39.19%和41.11%、46.62%和42.2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90(G→A)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在夏尔巴人组与汉族对照组分别为57.43%和75.56%、37.84%和21.11%、4.73%和3.33%,夏尔巴人组的GG基因型频率较汉族对照组的低(P〈0.01),而GA基因型频率高于汉族对照组(P〈0.01)。组合基因型分布,夏尔巴人CC+GA、CT+AA、TT+GA和TT+AA的组合基因型频率高于汉族组。结论HIFIA基因1790(G—A)多态性与夏尔巴人群高原低氧适应存在相关性,GA、AA基因型可能对低氧适应有利,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110例哮喘患儿和144例对照)方法,三个多态性位点(V4、T2、T869C)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DR软件分析基因各位点之间交互作用。结果:TGF-β1基因的T869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ADAM33基因V4位点C和T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V4位点的CC基因型及T2位点的GA基因型分布在轻中度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位点的AA基因型分布在重度哮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DR交互作用分析显示,ADAM33基因V4和T2位点构成的2个位点最佳模型;ADAM33基因位点V4、T2和TGF-β1位点T869C构成的3个位点最佳模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AM33基因V4和T2位点与儿童哮喘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相关,同时TGF-β1基因T869C位点与ADAM33基因V4和T2位点均具有明显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海南汉族健康人群αTaqⅠ和βBclⅠ、HinfⅠA/C、448G/A、βBsmA ⅠG/C、+1689T/G、-148C/T、-249C/T、-455G/A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比浊法测定238名健康个体的血浆Fg浓度,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及测序法分析多态性基因型,并用协方差分析比较9个位点的基因型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结果 海南汉族人群αTaqⅠ、βBclⅠ、HinfⅠA/C、C448、βBsmAⅠG/C、+1689T/G、-148C/T、-249C/T、-455G/A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45、0.239、0.134、0.235、0.273、0.241、0.265、0.441、0.254,9个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在总人群中,-455GA和AA基因型、-148CT和TT基因型、αTaqⅠT1T1基因型组的血浆Fg水平比野生型组高(P值均〈0.01);在男性人群中,-455GA和AA基因型、-148CT和TT基因型、αTaqⅠT1T1、αTaqⅠT1T2基因型组的血浆Fg水平比野生型组高(P值均〈0.01)。在女性人群中,携带稀有位点A^-455、T^-148、αTaⅠT1的基因型组与野生型组之间的血浆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9个多态性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A^-455、T^-148、αTaqⅠT1位点与血浆Fg水平增高关联,β-Fg-455G/A、-148C/T及α-TaqⅠ多态性与男性血浆Fg水平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宿主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形成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和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Ⅱ 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遗传易感性及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对10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106名随机抽样的无亲缘关系的健康献血者分别检测TGFβ1启动子区-509C/T、AT1R1166A/C基因多态性。结果肝硬化组TGFβ1启动子区-509C/T纯合子CC的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组-509C/T位点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B级和A级组(P〈005);AT1R1166A/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启动子区-509C/T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有关,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T1R1166A/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G/A和-850C/T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10年在番禺区人民医院、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51例,119名对照组均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者,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1例葡萄膜炎及119例正常人TN-Fα-850C/T基因多态性。结果葡萄膜炎组TNFα-308G/G、G/A、A/A表型频率分别为0.7647、0.1765、0.0588,对照组分别为0.7899、0.1681、0.0420;葡萄膜炎组TNFα-308G、TNFα-308A基因频率分别为0.8739、0.1261,对照组分别为0.8529、0.1471,葡萄膜炎组TNFα-850 C/C、T/C、T/T表型频率分别为0.7059、0.2745、0.0196,对照组分别为0.7899、0.1932、0.0168;葡萄膜炎组TNFα-850 C、TNFα-850 T基因频率分别为0.8431、0.1569,对照组分别为0.8866、0.1134;TNFα-850C/T各种基因型频率在葡萄膜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G/A和-850C/T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贵州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80例SLE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组的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结果:SLE组与正常对照组-507C/T基因型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509CC基因型SLE组高于对照组(35% vs 21.1%),而-509TT型SLE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75% vs 36.8%);SLE患者组-509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5),SLE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8.1% vs 42.1%),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1.9% vs 57.9%)。结论:贵州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SLE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脑梗死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TGF-β1 869T/C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T型13例(27.1%),TC型25例(52.1%),CC型10例(20.8%),T等位基因频率53.12%,C等位基因频率46.88%;对照组TT型16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第1外显子+869T/C、+915G/C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118例食管癌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组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3.077倍(OR=3.077,95%CI1.336~7.087),携带C等位基因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5.37±9.76)μg/Lvs(48.29±8.29)μg/L,P<0.05];而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在食管癌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食管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受体(TGFRl3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脑动静脉畸形(BAVM)易感及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BAVM患者外周血(n=53),健康对照人群来自体检中心(n=120)。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IL-17A-197G/A,TGF-β1—509C/T及TGFR-β2—875A/G基因的SNP特征,并做关联分析探讨以上基因SNP与BAVM易感及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结果BAVM组与对照组比较,IL-17A-197G/A和TGF-β1.509C/T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TGFR-β2—875A/G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VM出血组IL-17A-197G/A的G/G基因型和TGFR-β2—875A/G的G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O.05)。结论TGFR-β2.875A/G的G/G基因型可能是中国南方人群易感BAVM的危险因素.IL-17A-197G/A的G/G基因型可能与BAVM易破裂出血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C/G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与广东籍汉族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并进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广东籍汉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9例(内异症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C/C基因型在子宫内膜异症组及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81.36%、81.63%,C/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8.64%、18.37%;两组间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位点C等位基因型在内异症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0.68%、90.82%,G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32%、9.18%,两组间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东籍汉族妇女中,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20.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9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分别检测12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26名正常对照者的MMP-2—1306C/T和MMP-9—1562C/T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MP-2—1306C/C基因型频率在结直肠癌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CT+TT基因型携带者比较,CC基因型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约增加2倍(OR:1.959;95%CI:1.055~3.637)。而且在结直肠癌中,MMP-2—1306C/T多态性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的肿瘤更容易浸润到外膜。MMP-9—1562C/T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1306C/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且CC基因型的肿瘤更易浸润到外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