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金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24-2725,273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在治疗晚期卵巢癌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选择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新辅助化疗组-NACT)采用新辅助化疗,然后进行肿瘤减灭术;另外30例患者(对照组)首先行肿瘤减灭术,再行化疗。[结果]NACT组最佳肿瘤减灭率73.3%,对照组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少(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脏器切除率分别为16.7%和20.0%,并发症发生率13.3%和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较先期手术组(27个月)长,1年生存率分别为85.6%和59.2%(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43.6%和45.1%(P﹥0.05)。[结论]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近期生存率,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晚期卵巢癌术前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与常规辅助化疗对比探讨其在治疗晚期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7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其中25例采用术前辅助化疗加肿瘤细胞减灭术(NACT组),22例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合并术后辅助化疗(ACT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及疗效,评价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结果 NACT组最佳减灭数17例(68.0%),显著高于ACT组8例(36.4%)(P0.05);NACT组手术时长(193.57±31.19)min显著低于ACT组(219.36±29.78)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NACT组(452.12±89.76)ml显著低于ACT组(519.17±97.23)ml(P0.05);NACT组治疗后CA125水平(175.24±39.48)U/ml显著低于ACT组(209.47±47.57U/ml)(P0.05);NACT组总有效率(56.00%)与ACT组(40.9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302);NACT组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与ACT组2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330);NACT组与ACT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8.0%和59.1%(P=0.971),3年生存率分别为32.0%和13.6%(P=0.0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残留肿瘤直径大于2 cm(P=0.046)及术后CA125水平(P=0.041)是影响NACT化疗疗效的关键性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的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CA125水平,但未能改善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晚期卵巢上皮性癌(advanc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AEOC)患者实施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IDS)中与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残余病灶变化对初次术后化疗疗效判断及评价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高州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AEOC患者,均行IDS。按与初次手术后残余病灶变化程度分为Ⅰ组(24例)、Ⅱ组(20例)及Ⅲ组(8例)。随访14~106个月,比较3组患者辅助化疗疗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及疾病未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结果 3组残余病灶评价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检查评价有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PFS、OS均优于Ⅱ、Ⅲ合并组。Ⅰ组与Ⅱ、Ⅲ合并组化疗中位总疗程数≥8次者的PFS及OS优于8次者。结论 AEOC患者在IDS中与初次手术残余病灶的变化能对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初步判断并评价预后,可指导下一步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癌组织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164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N AC T-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组(41例)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DS)组(12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p53、p1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水平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CT-IDS组与PDS组患者术前CA125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等级资料显著性检验,P=0.006);而年龄、初潮年龄,以及绝经、恶性肿瘤家族史、术前CA199、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p53、p16、CyclinD1、ER、PR的阳性率,以及Ki6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 rank分析,NACT-IDS组与PDS组的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NACT-IDS组与PDS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和是否绝经均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采用等级资料显著性检验,P值分别为0.017、0.004).结论 NACT对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NACT对癌组织中p53、p16、CyclinD1、ER、PR、Ki67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对输卵管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输卵管肿瘤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术后治疗方式分为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NACT-IDS组)和化疗联合初次肿瘤细胞减灭组(PDS组)。其中NACT-IDS组术前予化疗药物治疗1~2疗程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PDS组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再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NACT-IDS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8.10%)明显高于PDS组(67.3%)(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NACT-IDS组患者2年和3年生存率(73.8%和59.5%)明显高于PDS组(52.2%和37.0%)(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手术后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NACT-IDS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对输卵管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起病隐匿,约70%~75%的患者出现症状时已达晚期,5年生存率小于40%。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常规手术为了提高晚期卵巢癌(advanced ovarian cancer,AOC)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术中除切除子宫、附件外,还要清扫盆腹腔周围相关淋巴结及转移灶,手术损伤大,并发症高。因此,对于一般状况差且合并症多、细胞学证实为ⅢC期及Ⅳ期的AOC患者以及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不满意或因体质差不适合立即手术者,可先进行2~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进行手术,术后继续化疗。NACT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给予化疗,即先期化疗。然而,对于NACT在AOC的应用仍未达成共识,现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93-1094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腹腔热灌注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术后TC/T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腹水量与失血量、术后化疗疗程均明显较少(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起病隐匿,约70%~75%的患者出现症状时已达晚期,5年生存率小于40%。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常规手术为了提高晚期卵巢癌(advanced ovarian cancer,AOC)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术中除切除子宫、附件外,还要清扫盆腹腔周围相关淋巴结及转移灶,手术损伤大,并发症高。因此,对于一般状况差且合并症多、细胞学证实为ⅢC期及Ⅳ期的AOC患者以及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不满意或因体质差不适合立即手术者,可先进行2~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进行手术,术后继续化疗。NACT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给予化疗,即先期化疗。然而,对于NACT在AOC的应用仍未达成共识,现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军梅  程永玮  蔡丽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083-5085,509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 b~Ⅲb期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Ⅰ b~Ⅲb期宫颈癌患者,36例新辅助化疗,其中24例采用静脉化疗,12例采用动脉化疗;32例直接手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患者术中出血量、宫旁浸润宰、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并发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新辅助化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NACT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6例,总有效率达86.1%;Ⅰ b~ Ⅱb期的有效率(87.1%)明显高于Ⅲa-Ⅲb期(60%);术中出血量NACT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NACT组淋巴结转移率(36.1%)低于对照组(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宫旁浸润率分别为2.7%和15.6%,经精确概率法计算,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与对照组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16%和80.02%,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5%和9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散发性卵巢癌与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HBOC)患者的BRCA蛋白表达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6例HBOC患者纳入研究组,另56例无任何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获得存档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蛋白质表达。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结局、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研究组分化程度较高的浆液性组织类型多于对照组(69.60%vs 42.90%,P0.05);研究组诊断为Ⅱ期肿瘤的患者多于对照组(32.14%vs 3.57%,P=0.017);两组研究对象约70.00%接受首次根治性手术;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的患者中,研究组达到良好的减瘤效果者多于对照组(100.00%vs 72.73%,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OD值显示,研究组BRCA1/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67±0.05)vs(0.39±0.04),P0.05];研究组PFS长于对照组[(61.60±4.20)个月vs(23.80±3.00)个月,P=0.027];两组研究对象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HBOC患者中BRCA1/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更高,患者的PFS更长,但与散发性卵巢癌患者比较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先实施细胞减灭术再给予化疗,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细胞减灭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腹水量及患者术后1、3年生存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腹水量分别为(509.97±120.10)ml、(220.67±38.20)min、(10.49±3.22)d、(684.41±204.10)ml,均优于对照组的(779.28±169.70)ml、(270.38±44.50)min、(13.54±3.10)d、(1 361.43±404.7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较常规手术方法得到明显改善,且预后情况较好,并发症少,生存率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Ⅲc期60例,Ⅳ期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疗效、生存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肝脏损伤、肾脏损伤、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以有效提高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近期治疗疗效和5年生存状况,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适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妹  金鑫  方勇  刘佳  李娜  李科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28-283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带瘤状态、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设计晚期卵巢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68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与同期未行化疗而先行减瘤术的115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在肿瘤缩小、手术难度、残余瘤灶、近期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Ⅲc期和Ⅳ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组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83.78%;新辅助化疗组患者较未行化疗组患者的肿瘤大小、腹水量、手术难度、副损伤及残余瘤灶均明显减少;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稍高于未行化疗组,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减小肿瘤体积,减少腹水及转移灶,有利于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尽管在近期预后方面未见明显改善,但对晚期卵巢癌患者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范志勤  孟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22-4023,4025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对胃食管结合部癌手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新辅助放化疗,对照组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以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根治性切除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6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0.79% (32/63),高于对照组(49.21%);3年生存率为20.63% (13/63),高于对照组(15.87%)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为12.70% (8/63),高于对照组(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局部进展期的胃食管结合部癌的患者,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增加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提高总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FOLFOX7或XELOX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其应用获得更多的临床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因胃癌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方法不同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传统化疗组,评价两组疗效、R0切除率及生存率.结果 共纳入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85例,其中新辅助化疗(FOLFOX7或XELOX方案)组113例,传统化疗组7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化疗后完全缓解48例,部分缓解51例,疾病稳定14例,无疾病进展病例,有效率为87.6% (99/113);传统化疗组完全缓解30例,部分缓解25例,疾病稳定15例,疾病进展2例,有效率为76.4%(55/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R0切除率60.2%(68/113),显著优于传统化疗组的38.9%(2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相对于传统化疗可提高R0切除率,但对提高术后生存率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收治的结直肠癌并发急性梗阻的患者接受I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生存率。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行急诊外科手术的结直肠癌并发急性梗阻9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研究对象均接受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手术,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Ⅰ期切除Ⅱ期吻合手术。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接受手术后的手术效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KPS评分在良好以上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行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炎性因子水平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和观察组(新辅助化疗+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每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肝脏损伤、肾脏损伤、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情况及总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有效提高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5年生存状况,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加升压药物治疗Ⅲ期贲门胃底癌的可行性和不良反应,同时评价其在病期下调率、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118例Ⅲ期贲门胃底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新辅助化疗组)78例,其中高压化疗组38例,单纯化疗组40例,术前均接受一周期化疗。高压化疗组(IHC组)采用化疗 ATⅡ,单纯化疗组(单化组)采用单纯化疗。二组患者均休息3周后接受手术。对照组(单纯手术组)40例。二组疗效相对照。结果新辅助化疗组:IHC组有效率63.2%(24/38),手术切除率91.4%(32/35),IHC组病期下调率60.5%。单纯化疗组有效率32.5%(13/40),手术切除率85.3%(29/34),病期下调率30%。对照组(单纯手术组)手术切除率72.5%(22/40)。试验组(新辅助化疗组)术后1、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IHC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化组。新辅助化疗组患者均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药物诱导性高压化疗治疗Ⅲ期贲门胃底癌可明显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Ⅲ/Ⅳ期和复发性卵巢癌的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Ⅲ/Ⅳ期和复发性卵巢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并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合并分析纳入研究的效应量,探索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Ⅲ/Ⅳ期和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结果血管生成抑制剂能够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FS=0.71(95%CI:0.63~0.79,P0.05),OS=0.87(95%CI:0.74~0.86,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以改善卵巢癌患者的PFS和OS,尤其是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改善更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期化疗在治疗晚期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52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22例行先期化疗,然后进行中间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化疗(先期化疗组);30例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再行术后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率。结果先期化疗组化疗有效率63.6%,胸腹水的控制率达89.5%,先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满意肿瘤减灭率分别为81.8%、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先期化疗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期化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期化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和24个月,两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期化疗能缩小瘤体,控制胸腹水,提高肿瘤细胞减灭率,特别对大量胸腹水、肿瘤体积较大和身体耐受差的患者疗效佳,但并未延长患者总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