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UV、IR等分析手段,揭示了红麻全秆木素化学结构的特点,同时对其在烧碱-AQ法蒸煮过程中的脱除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杜海涛  刘书钗 《中华纸业》1995,16(3):19-22,26
本文对红麻皮硫酸盐法、烧碱蒽醌(AQ)法制浆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烧碱-AQ法在较低温度下蒸煮的纸浆得率高、强度好、可漂性好,纸浆经CEHP四段漂白,白度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3.
红麻皮低温烧碱-蒽醌法制浆探讨表0红麻皮低温烧碱-AQ法蒸煮结果注:除#1、#2不成浆外,其余各试验均成浆。红麻皮系红麻的韧皮部,其纤维细长、壁薄,平均长度2.5mm左右,是造纸的好原料。过去,红麻皮多用硫酸盐法制化学浆生产工业技术用纸,根据国家攻关...  相似文献   

4.
红麻硫酸盐法蒸煮的反应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麻全秆、秆芯和麻皮为原料,用八罐甘油浴加热蒸煮设备进行硫酸盐法蒸煮,研究了红麻全秆在硫酸盐法蒸煮中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规律,以及纸浆得率和硬度及蒸煮液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红麻全秆、秆芯和麻皮反应历程的异同点作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红麻全秆和秆芯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脱木素阶段(130℃以前);主要脱木素阶段(130℃至在165℃下保温1小时);残余木素脱除阶段(保温1小时以后)。红麻皮脱木素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脱木素阶段(130℃以前);主要脱木素阶段(130℃至最高蒸煮温度165℃);残余木素脱除阶段(保温以后)。红麻主要脱木素阶段比木材早,而较草类原料晚。仅从脱木素规律来看红麻全秆和秆芯以保温2小时为宜,红麻皮以保温1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探讨了红麻全秆烧碱法制浆的蒸煮条件,并与烧碱法麦草浆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制浆黑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于SEM-EDXA(扫描电镜-能谱)技术,通过溴染色法对红麻皮和秆芯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麻皮和秆芯木素浓度和木素含量的微区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它们的脱木素局部化学规律性与云极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类似。不论是红麻皮还是秆芯,木素从同一形态区的溶出规律完全相同。但是,在同一蒸煮温度下,木素从红麻秆芯部总的溶出量以及从各形态区的溶出量都低于红麻波,这可能是由于红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麦草原料的烧碱—亚硫酸钠—蒽醌(AS—AQ)法、硫化钠—亚硫酸钠—蒽醌(SS—AQ)法蒸煮反应历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AS—AQ法及SS—AQ法蒸煮过程中,木素的溶出、聚戊糖的降解、纸浆得率及废液性质等的变化,均具有与碱法制浆不同的特点。与国内各种碱法麦草浆相比,在硬度相似的情况下,AS—AQ浆及SS—AQ浆的得率提高了6~10%,白度提高了近一倍,强度则与硫酸盐浆相似,具有得率高、强度好、白度高等优点。AS—AQ法及SS—AQ法制浆,可用于麦草原料的深度脱木素蒸煮,以制取高白度化学浆,为简化漂白过程,减少漂白废水的毒性提供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红麻全秆、秆芯及麻皮分别进行硫酸盐法蒸煮试验,研究了用碱量和蒸煮时间对制浆的影响,找出了它们各自适宜的蒸煮条件。比较了红麻全秆、秆芯和麻皮在硫酸盐法蒸煮中的特点,并通过测定不同蒸煮时间所得纸浆的筛渣率,找出了红麻全秆、秆芯及麻皮硫酸盐法蒸煮的纤维分离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对红麻全拜制浆造纸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技术和经济指标上充分肯定了红麻原料的使用价值,为了探索红麻原料在连续蒸煮器上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红麻全秆连蒸制胶印书刊纸的研究。1原料的准备及化学分析试验用红麻因存放时间较长,在备料时麻秆和麻皮分高严重,长短极不整齐,有的皮部长达1.sin以上,秆部短的只有4~6mm,不能适应小型连续蒸煮设备的要求,特别是过长的麻皮缠绕在预浸机的螺旋上,根本无法进料。并在螺旋输送过程中,皮部在螺旋上打滑,不能顺利送料。为了保证蒸煮能正常进行,我们将皮部筛选出…  相似文献   

10.
剑麻纤维制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剑麻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分,进行了剑麻烧碱--AQ法和添加助剂和/或亚硫酸钠的烧碱--AQ法蒸煮,制得了得率高、强度好的剑麻浆。  相似文献   

11.
日本静冈农业大学森林资源科学系科研人员采用白腐朽菌对红麻韧皮纤维烧碱—AQ纸浆的生物漂白进行了试验。试验用两种原料 :(1)中国产经水浸泡后的红麻韧皮纤维 ,(2)日本产未经水浸泡的红麻韧皮纤维。烧碱—AQ蒸煮工艺条件和结果为 :两种原料氢氧化钠用量分别为13 %和16 % ,AQ用量0.2 % ,液比为1∶5 ,蒸煮最高温度为170℃ ,保温时间2h ,纸浆得率分别为63 %和48 % ,卡伯值分别为6.3和21。纸浆漂白采用FEP三段漂顺序 ,用白腐朽菌P.Cbrysosporium处理浆料6日 ,随后碱处理 ,浆浓10 % ,…  相似文献   

12.
红麻全秆烧碱——蒽醌法蒸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认为,烧碱-蒽醌(AQ)法比硫酸盐(KP)法更适合于红麻全秆原料的蒸煮。同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仿连续蒸煮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了连续蒸煮的研究。1实验方法1.1原料化学成分分析实验所用原料取自湖南沉江“青皮三号”。原料化学成分分析均按有关国标进行。l·2间歇蒸煮采用8罐甘油浴蒸煮锅蒸煮,装料809(绝干计入纸浆得率、Kappa值和黑液残碱的测定均按标准方法进行。1.S连续蒸煮预浸在水浴中进行,蒸煮采用8罐甘油浴蒸煮锅。先将甘油加热到规定温度,放入已装好料片的蒸煮锅进行蒸煮,到规定时间后取出蒸煮锅并迅速冷却,冷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时麦草碱性亚硫酸盐蒸煮的研究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甲醛,有利于提高脱木素的速度和选择性,改善纸张的物理强度和漂白性能。甲醛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脱木素效果,本文确定了在亚硫酸盐甲醛蒽醌(SFP-AQ)蒸煮中甲醛的适宜用量为1%~2%,甲醛对亚硫酸钠的最佳摩尔比范围为0.20~0.45。比较研究了麦草在亚硫酸盐甲醛蒽醌蒸煮和碱性亚硫酸盐蒽醌(ASP-AQ)蒸煮中脱木素反应历程的差别,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脱木素率条件下,SFP-AQ法蒸煮所得到的浆的得率比ASP-AQ法高1%~5%。  相似文献   

14.
全秆红麻硫酸盐法模拟连续蒸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硫酸盐法模拟连续蒸煮实验,详细探讨了全秆红麻的制浆性能。结果表明,全秆红麻制浆可采用常规连续蒸煮工艺,适宜的制浆工艺条件为:用碱量20%(Na2O计),硫化度22%,液比1∶4;预浸温度为80℃,时间10 min,蒸煮最高温度为168℃,保温时间60 min,粗浆得率45.5%,卡伯值26.6,白度21.1%ISO,所制取的红麻浆具有较高的成浆强度。  相似文献   

15.
李建民  张文勇 《中华纸业》1994,15(4):8-10,14
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MSS-AQ法,在选用的蒸煮条件下,蒸煮液中Na2S/(Na2S+Na2SO3)的摩尔比在0.05至0.08的范围内,所制得红麻皮粗浆硬度较低。与AS-AQ法相比较,红麻皮MSS-AQ法浆硬度低8个K值单位。MSS-AQ法中添加0.2%表面活性剂可使硬度明显降低。采用新型的HAP方式漂白,运用正交试验法,找到了H段用氯量5%,P段H2O2用量0.7%,可将白度40.5%的未漂浆漂到白度84.8%。漂白红麻皮浆在PFI磨中打浆至38.5°SR,手抄纸页裂断长可达7.14Km,透气度45ml/min。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红麻全杆原料适宜连续蒸煮的工艺技术条件;红麻浆用常规CEH漂白,白度可达83.5%,用100%红麻浆在扩试设备上试抄胶印书刊纸,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并超过QB1211──91胶印书刊纸A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棉秆硫酸盐法和烧碱-蒽醌法蒸煮历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棉秆全秆硫酸盐法蒸煮和烧碱-蒽醌法蒸煮历程,分析了木素含量、木素脱除率、纸浆得率和碳水化合物降解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棉秆硫酸盐法蒸煮与烧碱-蒽醌法蒸煮具有相似的蒸煮历程,脱木素过程分3个阶段:第1阶段,升温到140℃,属于脱木素初期阶段,木素脱除率达到45%左右;第2阶段,温度由140℃升到160℃,保温30min,属于大量脱木素阶段,木素脱除率达到90%左右;第3阶段,160℃下保温30min至蒸煮终点,属于补充脱木素阶段,木素脱除率达到98%以上.烧碱-蒽醌法蒸煮升温初期和保温初期反应比硫酸盐法强烈;硫酸盐法脱木素的选择性好于烧碱-蒽醌法;保温时间对棉秆蒸煮是必需的;这表明棉秆脱木素反应历程与一般草类原料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烧碱-亚硫酸钠-蒽醌(AS-AQ)法应用于麦草浆深度脱木素、提高未漂化学浆白度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在AS-AQ法蒸煮过程中,粗浆得率、木素脱除、戊聚糖降解等的变化规律均与碱法制浆不同。影响浆白度的因素中,亚硫酸化度是最主要的,其次是保温时间,AQ用量的影响较小。AS-AQ浆硬度(KmnO4值)为4.0时,得率为54.01%;白度高达56.8%SBD,浆片的裂断长为7.29Km,具有得率高、强度好、白度高等优点,应用AS-AQ法蒸煮,可实现麦草原料的深度脱木素,提高本色浆白度,为实现无氯漂白,生产高白度纸浆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冯文英  石淑兰 《中华纸业》1994,15(2):11-14,22
本文采用凝胶色谱[注](GPC)法对红麻皮和秆芯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溶出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蒸煮进行,红麻皮和秆芯硫酸盐木素的平均分子量逐渐增大,多分散性以及固有粘度也相应增加。此外,在同一蒸煮条件下,红麻秆芯溶出木素的平均分子量高于红麻皮,这也说明了红麻秆芯更难脱木素。研究还发现,不论是红麻原料木素还是溶出木素,它们的分子量分布曲线是单峰现象,说明它们都是以一类相似分子量的组分为主体而大量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加勒比松深度脱木素的方法及脱木素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加勒比松深度脱木素的方法-硫化钠预处理硫酸盐-AQ法蒸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木片经过Na2S预处理后进行硫酸盐-AQ法蒸煮,可以获得卡伯值20以下的低硬度纸浆。预处理段的Na2S浓度提高、加入AQ和AQ分散剂,能提高蒸煮脱木素速率,可进一步降低纸浆的硬度;第一级预处理后经过洗涤再进行第二级蒸煮,纸浆的硬度可以下降2个单位。蒸煮过程脱木素规律的结果表明,Na2S预处理阶段,木素溶出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