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34例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莉  陈永  吴仁碧 《重庆医学》2004,33(5):742-743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有病理学证实的234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肺癌男性多,吸烟比例高,鳞癌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5),远处转移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5),合并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较非老年组多.非老年组女性较老年组多,吸烟比例低,腺癌和小细胞癌高于老年组(P<0.05),胸膜转移显著高于老年组(P<0.005),胸痛和胸腔积液较老年组多.结论老年肺癌症状不典型,又常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为了早发现,早诊断肺癌,应对肺癌的多种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提高警惕,并注意慢性肺部疾病症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将70例老年肺癌与同期257例非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相比较,结果两组均以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为多见,老年组胸痛、发热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鳞癌最多,其它类型两组无差异(P>0.05)。单纯病理阳性确诊24例,单纯细胞学阳性确诊6例,活检加细胞学确诊40例,老年肺癌易转移,误诊率高于非老年纪(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8—2013年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老年组病例351例以及非老年组病例174例,分析两组间肿瘤大小与部位、病理类型、分期、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结果:(1)两组间肿瘤大小以大于等于3 cm多见,部位以左上及左下为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组病理类型以鳞癌多见(亚组分析男性以鳞癌多见,女性则以腺癌多见),而非老年组以腺癌较多见。(3)在分期上,两组均以晚期(IIIb~IV期)多见,而老年组肺内及脑转移少于非老年组,老年组Ⅰ期发现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常见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但老年组中较多病人表现为胸闷气急,非老年组则较常见胸痛,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老年组多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肺癌以鳞癌多见,临床表现以咳嗽最常见,多有胸闷气急,常并发COPD及肺部感染,尽管与非老年相比,老年组Ⅰ期发现率高,肺内及脑转移较少,但因并发症多,耐受性差,治疗仍以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患者组织学类型与性别、年龄、吸烟的关系.了解支气管镜诊断肺癌现状,为拓展运用支气管镜技术诊断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25例经支气管镜检查且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肺癌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支气管镜确诊患者225例中,男性161例(71.6%),女性64例(28.5%);经支气管镜确诊病理类型包括鳞癌102例(45.3%)、腺癌58例(25.8%)、小细胞癌39例(17.3%)、其他类型肺癌26例(11.6%);男性鳞癌最高占52.2%(P〈0.05),男性鳞癌高于女性(P〈0.05).50~69岁患者鳞癌比例最高,为57.8%(P〈0.01);不吸烟患者腺癌比例最高占40.7%(P〈0.05),吸烟者鳞癌比例最高达59.0%(P〈0.01),特别是吸烟指数大于400的患者更高为60.2%(P〈0.01).结论鳞癌是支气管镜诊断率最高的病理类型;其次为腺癌.男性以鳞癌为主,高于女性;50~69岁鳞癌多见;不吸烟患者腺癌多见,吸烟患者鳞癌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人咯血患者临床特点及常见咯血病因,为临床诊治咯血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201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成年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咯血常见病因。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对象418例,男性286例,女性132例,平均年龄(53.9±15.5)岁。314例患者明确了咯血原因,主要为支气管扩张(61.5%),其次是肺癌(8.6%)、肺结核(6.4%)与肺炎(5.7%)。2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17例肺癌患者有吸烟史,其中13例吸烟量≥40包年。而8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下,均无吸烟史。20例肺结核患者年龄31~50岁。101例合并贫血,71.3%为轻度,26.7%为中度,2.0%为重度。418例均行胸部CT,阳性诊断率为591%;14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诊断率为25.5%;73例同时接受了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诊断率为100.0%。结论 成人咯血病因以支气管扩张最多见,其次是肺部肿瘤、肺结核与肺炎。吸烟患者较非吸烟患者更易患肺部恶性肿瘤,老龄及有大量吸烟史的咯血患者,尤须警惕肺部恶性肿瘤。肺结核患者中,青年人较老年人更易发生咯血,应继续肺结核的预防和规范诊治。胸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对于明确咯血病因最具参考价值,且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支气管镜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16例经支气管镜确诊的老年肺癌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及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并与327例非老年肺癌患者(年龄〈60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肺癌患者男女比例是3.9:1,中位年龄是68岁,咯血症状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P〈0.05)。鳞癌最多见,占50.5%,显著多于非老年(P〈0.01);其次是小细胞癌,占19.7%,显著少于非老年(P〈0.01)。支气管镜下以增生型病变最多,占72.1%(300/416),其次是浸润型,占21.9%(91/416)。老年增生型的鳞癌最多见,占42.8%(178/416),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肺CT显示的病变部位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是54.2%~77.4%。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分型及支气管镜下表现与非老年肺癌患者存在差异;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老年人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荆忻  荆忱  贾绍斌 《西部医学》2011,23(3):436-43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青年组56例(〈45岁)AMI患者、老年组156例(≥60岁)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AMI组危险因素如吸烟、男性、超重、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或P〈0.05),发病时症状较老年人典型(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老年患者(P〈0.01)。冠脉造影(CAG)显示青年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局限性病变为主,而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多见(P〈0.05)。结论青年人AMI患者吸烟、男性、家族史、血脂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时症状典型、并发症少;CAG显示冠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8.
老年肺癌的临床现状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了解近年来老年肺癌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特点。方法收集住院的肺癌患者共536例,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就诊时间、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吸烟情况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平均就诊时间3.9个月,老年组就诊时间长短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示腺癌最多,鳞癌其次,肿瘤以右肺上、下叶为主,中心型多见,临床分期多为Ⅲa、Ⅲb、Ⅳ期,发生肺外转移110例(32.16%),胸膜转移最多。两组患者的病理分型结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肺癌晚期多见,Ⅲa期以上237例,占69.3%,两组的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伴随疾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以男性居多,就诊时间长,伴随疾病多,多数属于中晚期,腺癌最多,胸膜转移多见。  相似文献   

9.
邱浩  赵志宏  程丰  宋耀林 《西部医学》2020,32(3):443-447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比值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93例和感染组12例,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在本院体检健康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TREM-1、CRP、Alb水平,并计算CRP/Alb比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TREM-1、CRP/Alb比值对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价值;对影响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清sTREM-1、CRP、CRP/Al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显示,sTREM-1、CRP/Alb水平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敏感度81.8 %、特异性75.8%)和0.879(敏感度90.9%、特异性78.9%)。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贫血、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以及吸烟是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sTREM-1、CRP/Alb水平在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呈现高水平,对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吸烟肺癌患者与吸烟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某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11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非吸烟者(非吸烟组)123例,男49例,女74例,平均年龄63.6岁;吸烟者(吸烟组)216例,男174例,女42例,平均年龄60.6岁;另72例吸烟后又戒烟患者不在研究范围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的区别,包括肺功能、淋巴结转移率、组织分化程度、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引流液大于150 m L的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全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非吸烟组与吸烟组比较,在肺功能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淋巴结转移率前者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分化程度上前者高分化型比例高于后者,而低分化型比例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吸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吸烟组,引流液大于150mL天数前者少于后者,术后住院天数前者少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吸烟肺癌患者较吸烟肺癌患者,肺功能更好,组织分化程度更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几率更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1.
Trends in mortality due to lung cancer in Canada since 1931 were reviewed and data for 1960 presented. In 1960, 2223 male deaths were due to lung cancer. In each five-year age group over 45, there has been a distinct increase in male lung cancer death rates since 1931. The greatest increase occurred between the ages of 65 and 79. The age group 70-74, where the lung cancer mortality rates increased from 10.7 in the period 1931-33 to 173.5 in 1958-60, indicates the trend. Between 1931 and 1960, the proportion of male lung cancer deaths to all male cancer deaths increased from 3% to 18.8%. Female deaths due to lung cancer numbered 321 in 1960. Between 1931 and 1960 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lung cancer deaths to all female cancer deaths increased only from 1.4% to 3.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成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在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价值,寻找可行的肺癌筛查方法。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团体健康体检的40岁以上体检者共1551例(男性1054例,女性497例)进行LDCT检查,根据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并对检查发现的肺部病变及肺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LDCT在40岁以上体检人群中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为54.41%(844/1551);结节病变检出率29.40%(456/1551)。LDCT在40岁以上体检人群、肺癌高危人群及高危吸烟人群中肺癌检出率分别为0.51%(8/1551)、1.21%(7/577)和2.01%(6/298),后两者分别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CT在无危险因素人群肺癌检出率为0.10%(1/974),有一个危险因素的人群肺癌检出率为0.98%(5/506),有两个危险因素的人群肺癌检出率为2.86%(2/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CT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敏感地检出无症状的肺癌,可望成为我国肺癌筛查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31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肺癌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肺癌的病理分型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及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 对经纤维支气管镜 (FB)活检确诊的13 10例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临床初诊肺癌与纤支镜活检后病理证实为肺癌的符合率小细胞癌最高。②男性鳞癌的比例 (78.0 % )明显高于女性 (49.7% ) ,腺癌 (13 .1% )明显低于女性 (3 8.1% ) (P <0 .0 0 0 1)。③肺癌患者 40~ 5 9岁、6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5 3 .7%和 40 .2 %。男性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 (5 6.9岁 )显著高于女性 (5 1.1岁 ) (P <0 .0 0 0 1) ;④男性患者平均年龄鳞癌和腺癌较高 ,女性小细胞癌和鳞癌较高。⑤肺癌男性左侧的比例 (3 7.3 % )显著高于女性 (2 6.0 % ) ,而右侧 (49.3 % )低于女性 (5 9.7% )。男性肺癌患者右上叶和左上叶居多 (45 .4% ) ,女性肺癌患者右上、下叶居多 (43 .3 % )。结论 ①纤支镜检查并活检对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肺癌患者其病理分型及生长部位也各有特点 ,这为肺癌的内科治疗及外科手术定位提供了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4.
NSE、CEA、IL-6R、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诊断方法中采用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的依据和监测病情变化的价值。方法:对293例肺癌患者年龄38~81岁,男女比例3:1,均来自2002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NSE、D-二聚体、CEA、IL-6R水平的检测,将293例患者分为:早期肺癌组98例,晚期肺癌组195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202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cancer,SCLC)组91例,患者治疗前138例,治疗后185例,健康查体者选300例作为正常组作对照,年龄35至80岁,男女比例3:1,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93例肺癌患者的血标本进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白介素-6受体(IL-6R)、D-二宋体(D-Dimer)四项含量检测。结果:早期肺癌组CEA、NSE、IL-6R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D-Dimer在早期肺癌患者中与健康对照绀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晚期肺癌组CEA、NSE、IL-6R、D-Dimer的含量均高于早期肺癌组(P〈0.01),NSCI,C组CEA、IL-6R、D-Dimer的含量均高于SCLC组(P〈0.01)而NSE小于SCLC组,治疗前CEA、NSE、IL-6R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后(P〈0.01)。阳性诊断率分别为四项同时检测81.6%、NSE、CEA、IL-6Ri项检测78.2%、NSE、CEA两项检测61.8%、NSE-项检测48.5%。结论:CEA、NSE、IL-6R、D-Dimer四项联合检测比孵项检测阳性诊断率高,且对肺癌分型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特别对无症状早期肺癌诊断和肺癌的病情观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男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旨在及时确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人群,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男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7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发生淋巴结转移的24例患者纳入转移组,将其余未发生转移的103例患者纳入未转移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吸烟、临床症状等)、肿瘤直径、血清癌胚抗原(CEA)、肿瘤位置、肿瘤分布、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相关数据。分析男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并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影响男性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非小细胞肺癌多发于45岁以上中年男性群体,占比约为63.78%;无明显临床症状占比最高,呼吸困难及体重下降次之;肿瘤类型及病理分型中以周围型及腺癌占比最高;左上肺为发病率最高部位,右上肺次之;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径较大、CEA水平较高及分化程度低可能是影响男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男性非小细胞肺癌多发于中年人群,发病症状不显著,多呈周围型,多为腺癌且左肺占比最高;肿瘤直径大、CEA高表达及低分化可能是诱发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故术前诊断中应密切观察上述影响因素,以做出准确判断,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基因3(PCA3)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组)、22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及12例健康男性(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其外周血中PCA3 mRNA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外周血标本中未见PCA3 mRNA阳性表达,而前列腺癌组患者外周血标本中PCA3 mRNA阳性率为99.3%(28/3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5.283,P〈0.01)。结论前列腺癌中PCA3 mRNA有明显组织特异性的阳性表达,有望成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新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ATS)在胸部肿瘤外科的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09年1-11月连续144例胸部肿瘤住院病人VATS病例资料.结果 全组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合并症发生率2.08%(3/144),病死率0.69%(1/144).VATS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院内病死率、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而VATS组胸管留置时间少于常规开胸组,VATS组早期病例更多.VATS肺楔形切除与常规开胸肺楔形切除术两组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院内病死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而VATS组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开胸组.结论 VATS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VATS肺叶切除术可以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方案.对于肺楔形切除术,VATS优于常规开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蛋白表达和突变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集53例肺癌病人、53例非肺癌病人的胸水,离心得细胞,将细胞成分离心涂片,用免疫组化学分别测定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和用PCR-SSCP法检测胸水细胞k-ras基因突变率.结果肺癌病人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4%(41/53)与56.6%(30/53);非肺癌病人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2%(7/53)与3.8%(2/5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CR-SSCP法检测肺癌病人、非肺癌病人胸水细胞,k-ras基因突变为62.3%(33/53)与5.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53例肺癌病人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分值分别为1.68±1.21与1.37±1.13,等级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Rs=0.743,P<0.01).结论肺癌病人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值以及PCR-SSCP法检测胸水细胞k-ras基因突变率均高于非肺癌病人;肺癌组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蛋白表达两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 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共收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并对其临床病历进行历史研究。根据患者所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组中(n=51),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术进行治疗,而在对照组中(n=49),患者接受传统后外侧切口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 C 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2)手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别,而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3)实验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手术前,两组患者 C 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而在手术后1天、2天及3天,实验组患者 C 反应蛋白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能与减轻机体应激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肺癌细胞性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用X、Y号染色体的着丝粒探针与17例男性肺癌标本的间期细胞进行杂交检测。结果男性患者中,X染色体的获得占10例(58.82%),Y染色体的丢失占9例(52.94%),Y染色体的获得占2例。结论 FISH技术可检测肺癌间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改变,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在肺癌中的发生率很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