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隐睾依据其部位,可分为腹内型和腹股沟型。腹内隐睾精原细胞瘤位于肠系膜、腹膜等处,位置深在,不易被发现,发现后肿块均已较大,并且可能已经出现周围浸润或淋巴结转移,术前较难正确诊断。CT检查对于发现该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腔内精原细胞瘤的MSCT征象,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生长方式,肿块长轴方向、增强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显示、强化模式及程度。结果6例均为单发腹内肿块,左侧2例,右侧4例。1例位于腹膜后,5例位于腹腔内。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呈囊实性改变,境界清楚,中央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均呈轻、中度强化,并呈持续性强化,坏死区未见强化。6例均行CTA检查,其中1例位于后腹膜,CTA见髂外动脉分支供血;5例位于腹腔内,CTA均显示睾丸动脉供血、睾丸回流静脉增粗。1例双侧睾丸缺如;5例单侧睾丸缺如。结论腹内型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当CTA显示供血睾丸动脉和增粗引流静脉,结合隐睾病史,可明显提高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病例资料男,44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1年余入院。患者自诉于10余年前因会阴部骑跨伤致右侧睾丸上移进入右侧腹股沟区,因无明显疼痛,一直未予重视治疗。1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逐渐增大,近日出现包块处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查体:右侧腹股沟可扪及一质硬包块,大小约8 cm×6 cm,压痛明显,活动度差,未坠入阴囊,透光试验阴性,将包块向腹腔推送不能够还纳入腹,右侧阴囊空虚未扪及睾丸,左侧睾丸大小正常。实验室检查:AFP 和β-HCG 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4.
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下腹部阵发性绞痛1d,无呕吐。外院X线检查示肠梗阻。体检: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放射痛,右中下腹扪及约拳头大小肿块,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度欠佳,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亢进,约10次/分钟;右侧阴囊空虚未扪及睾丸,左侧睾丸大小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10例病灶均单发,前纵隔8例,前中纵隔1例,1例位于前纵隔-心包区;最大径范围:8~13cm,中位数:11cm;类圆形/卵圆形6例,不规则形4例;局部边界不清;8例为单纯精原细胞瘤,CT平扫显示肿块呈均匀等密度,其中3例并外周小囊变,1例病灶中央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呈轻度较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见条状血管影,病理组织学检查,镜下为纤维血管间隔;2例为内胚窦瘤为主(60%~70%),伴精原细胞瘤,CT平扫/增强病灶呈“类蜂窝状”改变,内见明显坏死、囊变影;所有病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肺内、外转移.3例上腔静脉明显受压变窄;2例肿块呈灌注样生长,填充前上纵隔间隙,纵隔血管于肿块内呈“漂浮状”;6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同时并心包积液,其中1例侵犯心包;8例出现β-HCG轻-中度升高,其中2例同时伴AFP明显升高.结论 青少年男性、前纵隔占位,肿块巨大,而密度却较均匀,强化较轻微、特别是肿块呈灌注状生长、病灶内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结合βΝ-HCG升高,排除继发,应考虑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6.
7.
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世伟  王文献  何小荣   《放射学实践》2009,24(6):619-621
目的:探讨CT对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6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6例肿瘤均位于前中上纵隔,病变范围较大。CT表现为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3例;2例边界清楚,4例可见周边浸润,1例侵及双侧胸膜和右上肺,1例累积心包,包绕主动脉及无名动静脉、上腔静脉受侵闭塞。结论:CT对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密度、周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纯精原细胞瘤六例CT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纯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巨大的腹内未降睾丸纯精原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6例肿块长轴与同侧肾下极和腹股沟内环的连线一致.供血动脉均为同侧睾丸动脉,5例显示睾丸静脉引流.同侧睾丸及精索未显示,2例肿块尾端见未退化的睾丸引带.同侧肾脏受压上移.肿块呈囊实混合型,内侧坏死明显,其内可见条状纤维血管分隔,实性部分轻度均匀强化.所有肿块内未见钙化或脂肪.结论 螺旋CT是腹内巨大精原细胞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的一种有用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肿瘤均位于前中上纵隔,呈类圆形结节、不规则形肿块、斑片状影,病灶大小不一,大部分较大,肿瘤密度不均,内出现散在坏死灶5例,未见钙化病例,增强后肿瘤不均匀轻一中度强化,坏死灶无强化。边界清楚2例,周边浸润5例,累及心包致心包增厚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3例;1例侵及邻近胸膜;无肺部及心腔侵犯病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无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产生。结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及病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SGCT)与非精原细胞瘤(NSGCT)的CT与MRI影像学征象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7例睾丸肿瘤(SGCT44例,NSGCT 23例)的CT与MR影像学征象,其中39例行肿瘤标志物检查,比较SGCT与NSGCT两组之间各影像学征象的发生率的差异,及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并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5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及MSCT表现。5例均为男性,年龄28~67岁,平均45.8岁。前纵隔2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鞍区1例,均为单发。结果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例位于纵隔者,病灶较小者,呈类椭圆形改变,边界清楚,有包膜。病灶较大者,呈分叶状改变,向周围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病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区。腹膜后1例,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影,边界不清,包绕腹主动脉,并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盆腔1例,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影。位于鞍区者,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及条片状钙化影。MS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极为罕见,MSCT可清楚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强化方式以及向周边组织浸润的程度,但缺乏特异性,结合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等临床特点,可进一步提高对其术前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部隐睾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腹部隐睾肿瘤血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腹部隐睾精原细胞瘤及其肿瘤血管的MSCT表现。结果 (1)5例肿瘤供血动脉均为同侧睾丸动脉,该动脉迂曲、增粗,于肿瘤后外方进入并终止于肿瘤。(2)肿瘤体积均较大,有完整包膜者2例,包膜不完整者3例,3例肿瘤密度不均匀,有坏死,肿瘤血供较丰富而肿瘤实体部分强化约14~25HU。结论 MSCT血管成像很好地显示了肿瘤供血动脉及瘤内血管分布情况,根据肿瘤由睾丸动脉供血可以作出腹部隐睾肿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经病理证实的9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结果:9例中5例为腹部隐睾肿瘤、4例为阴囊上方肿瘤。主要CT表现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增强后有8例呈轻~中度分隔样强化,腹部5例腹股沟管内精索缺失,4例阴囊上方肿瘤,精索伴行血管增粗,血管成像显示5例腹部及3例阴囊内肿瘤显示为同侧睾丸动脉供血。伴同侧肾脏、精索及精囊腺缺如1例,伴两侧输尿管下端囊肿1例,伴子宫样结构(假二性体)1例,睾丸下降固定术后两年恶变1例。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有一定影像学特征性,结合MSCT血管成像所示睾丸动脉供血及伴随泌尿生殖系其它发育异常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MS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7~ 19岁,6例行MSCT平扫,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 鞍区及鞍上池7例:MS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外周带囊变,实质部分密度较高(CT值约40~ 48 HU),瘤周水肿不明显,MRI: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较高信号,垂体柄受累增粗,神经垂体及腺垂体萎缩或消失,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基底节及丘脑区肿瘤呈类圆形囊实性浅分叶状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坏死灶大而瘤周水肿轻,增强扫描显著不均匀强化;松果体区肿瘤并脑室内转移2例:肿块呈浅分叶类圆形,信号及密度不均且包埋松果体钙化,外周带坏死较明显,1例侧脑室转移,1例经三脑室向两侧壁蔓延,侵犯垂体,幕上脑室均积水扩张明显,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结论 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以颅内中线结构附近多见,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隐睾合并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部隐睾肿瘤患者的MSCT表现及血供特征。结果 7例中5例肿块位于右侧腹膜后,2例位于盆腔腹膜外。CT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密度多不均匀,1例内部较多"条网"状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4例瘤体内可见"索条"状纤维血管分隔;多平面重组(MPR)或容积再现(VR)重组示肿块长轴多与睾丸下行途径一致,1例毗邻腹股沟管内口肿块可见"指"状突起;血管成像可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为同侧睾丸动脉,2例显示睾丸静脉引流;同侧精索结构均未见显示。结论腹部隐睾肿瘤有一定影像学特征,MSCT与后处理技术联合使用是术前定位定性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精原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多结节状或分叶状,信号均匀,T2W1显示更低信号条带状样分隔,增强时分隔强化.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检查对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舌管囊肿(TGDC)有无并发感染在CT表现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2年9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TGDC的CT表现,并对各征象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其对有无感染的诊断价值.其中,病灶部位、形态、边界情况、与舌骨关系、囊内密度是否均匀、囊壁有无增厚、囊内容物及囊壁强化出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病灶大小、平扫囊内容物CT值、囊壁厚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并发感染TGDC组病灶在边缘模糊、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壁增厚、囊壁强化的出现率分别为7/12、3/12、3/12、11/12,相应无感染组的上述征象出现率分别为6/30、1/30、0/30、16/30;并发感染TGDC组最长径(2.1±1.1)cm,囊肿壁厚(1.37±0.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者在病灶部位、形态、囊内密度、与舌骨关系、囊内容物强化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DC有无并发感染在CT表现上存在差异,感染TGDC多表现为较大病灶,边缘模糊、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壁增厚、囊壁强化.  相似文献   

18.
胃癌患者放射性肝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放射性肝损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三雏适形放射的胃癌患者随访CT平扫和动态增强资料。结果:52例患者18例CT上观察到肝放射性反应,其中8例在第2次复查时受累区域较前缩小,且在门脉期由第1次随访时低密度转变成等密度,其CT增强方式发生改变,3例在第3次随访时完全恢复。结论:放射性肝损伤增强CT表现为放疗结束后1个月后出现,平扫及增强各期为低密度不增强表现,2个月开始出现门脉期或延迟增强表现且受影响区域减小,无肝基础病放射性肝损伤在随访9~11个月时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