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从“范式”一词出现以来,对它的研究与探讨便成为诸多学者孜孜以求的一项论题,对其内涵的界定也在诸多学术流派的争论中日渐清晰与深化。“范式”最初由科技哲学家库恩提出,随着人们对各项学科理论本源的深究而不断的发展应用到了多门学科当中。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理论范式的科学界定日渐实用化,理论范式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构建学科理论基础的一个参照系。本文从宏观上研究并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与必然,对规范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概念、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体系均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一是需要以前瞻性为基点推进教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建设:立足长远,做好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学科特色;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夯实学科育人根基。二是要以创新性为重点推进教育社会学的学术体系建设:把握教育社会学学术体系建设的时间向度,协调教育社会学学术体系建设的三对关系,坚持教育社会学学术体系建设“三学”并重。三是要以影响力为焦点推进教育社会学的话语体系建设:明确教育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加强教育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提升教育社会学话语体系的双重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人文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及其演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展示,体育是人类理想的和理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模式。至今为止,中国大学人文体育教育一直设有确立体系并且构建逻辑起点,致使学科无法完成理论演绎,形成经验主义特征,缺乏理论价值。体育人文社会学的逻辑起点是对体育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辩证性质断定所形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人文属性二重性命题,探索传统体育学科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的实践意义。从“体育领域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交融”、“以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人的精神文明”、“体育对人的全面现代化的追求”三个方面,完成对人文体育观的逻辑起点建构,使体育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教材建设先后经历了停滞、重建、繁荣发展和深化探索四个阶段,在曲折前行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教材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不断增强,教材体系持续创新完善,教材内容不断丰富优化,教材编写的国际视野日益开阔。基于对以往历程的回顾与反思,教育社会学教材建设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化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并举,坚持学科逻辑构建与现实问题分析并重,以及坚持本土化追求与开放性借鉴的并行,进一步明确提高育人质量、推动学科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学术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中人文缺失的现状进行探究,总结出我国体育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人文理念缺失、教学内容单调、忽视学生地位等致使体育教育人文缺失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我国体育教育中人文理念的对策方法,从树立人文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地位、培养人文理念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促进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提升我国体育教育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为题进行研究,旨在阐明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现状,提出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体育学科的建设,改革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完善体育教材体系与课程结构,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为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整体战略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了“十一五”中文核心体育期刊刊载的足球论文的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发现研究主题在体育学二级学科的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研究主题的基础从教育训练学迁移到了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的足球科研比较薄弱。教育训练学的科研集中于比赛分析、训练方法与理论主题的研究,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基本上都与我国足球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密切联系.运动人体科学各子学科的研究主题侧重于各自学科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是未来教育的方向,体育教育中融入人文思想是体育教育可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为了让体育教学能够起到饭炼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加强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思想建设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的事情。本文就我国体育教育的当前状态进行剖析,并且对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人文思想提出一些建议,以满足当代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指导体育学科教材建设的理论研究, 明显滞后于实践探索的需要, 其主要表现在难以准确反映出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缺乏对实践活动必要的敏感和关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 不能有效地解释、评价和指导现有的教学实践, 特别是对于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教材体系, 它的基本特征和要义是什么? 目标是什么? 实施原则是什么? 衡量标准是什么等, 这样一系列的关键问题, 我们从理论上还不能得出清晰明确的回答。为此, 体育教材建设在未来发展中, 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进一步提高体育教材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使教材建设在推进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学是以体育理论派生出来的一门学科,本文对目前体院和高师试用的《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内容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学校体育学,必须以我国学校体育法规、教育学、体育学、体育学理论、体育教育实践经验、学校体育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为理论依据。并提出学校体育学学科初步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1.
课程群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建设模式顺应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反映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本文以课程群的建设为理论依据,通过对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宏观梳理,针对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以主题化教学的模式将体育人文社会学主要课程进行整合,构建成课程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课程群建设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进行教育改革至今,各个学科的教育机制及教学方法方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革。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体育教学形式也顺应教育改革应运而生,经过实际教育工作的证明,这种体育形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结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针对本题从运行机制以及将来的发展策略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3.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西方社会学的经典理论,我们能有对比、有参照地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诠释中国的社会变迁,进而结合中国国情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本土理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这门课程的特点入手,试图探索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培养目标和任务,发挥社会学的学科作用,服务于中国的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体育俱乐部是一种适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体育教育形式,俱乐部教学既实现了课内外教学一体化,又使体育课堂教育得到有效补充和延续,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健全俱乐部的管理机制和课程体系、完善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特点和现状,指出了目前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艺术类高校的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高等艺术院校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意义以及在指导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提出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强化体育技能的传授,以技能为载体,体育技能练习起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抓紧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运动,推动体育大课程体系建设;体育教学中强化"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学生体质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发展历程、教材内容、教材目标等方面对国内外出版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化学教育的本质进行了一些思考,进而对《高等无机化学》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提出了建议,旨在编写出适应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等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对文科培养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文科必须重视并大力发展实验教学。文科实验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体现文科特色,注重文理渗透;以实验项目为核心,开展文科实验教学;通过教学方案来推进实验项目整体运作;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应当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方面有新的探索。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组建体育俱乐部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要跟上教学体制改革的步伐,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既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现实依据。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与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法,对成都市普通高校组建体育俱乐部对体育教育改革的作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