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达祖是南宋中叶著名词人,词中多有“梅”、“溪”、“竹”方面的内容。这一现象,与史达祖早年寄居浙江安吉这段经历有密切的联系。由此不仅可以探得史达祖“梅溪”之号的来历,而且《梅溪词》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作品亦可以由此得到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论高观国词     
谢卫平 《船山学刊》2007,63(1):121-123
中兴词人高观国肩随史达祖,他的词典雅精粹,柔婉工丽,清俊疏快,但学术界很少有人专文论述。本文从他的咏物词、伤春悲秋词、家国之词以及艳词等方面,阐述他词作的特点以及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粤词是中国词坛一个重要板块,自晚清以来,粤词的基础文献整理工作已取得一定收获,但还远未完成,作者生平研究也不够充分;有关宋至清中叶的粤词研究成果较少,主要集中在崔与之和屈大均的创作上,陈澧的词作及其词学也颇受关注;而近代以来粤词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特别是梁启超词作及其词学一直是论者关注的热点,民国词人陈洵、詹安泰、饶宗颐等的创作及英词论也得到了较充分讨论.总之,粤词研究已积累一定基础,但研究视野不甚开阔,系统性和整体性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4.
宋元之际江西词人群是一个重要词人群,清人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可从统治者、词人诗人、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等方面看.清统治者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甚至对曾经抗击过元蒙贵族统治者的词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清词人诗人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的接受较注重其气节、风骨.清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词作的评论,也注重其气节、风骨,同时有的注重词的艺术性.清词人、诗人、词评家注重这一词人群的气节、风骨,与他们自身的民族情结有关.  相似文献   

5.
朝鲜词文学发展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中国的影响,朝鲜古代也有词文学创作.根据史料记载,最晚在高丽文宗二十七年之前,词文学已经传入了朝鲜.词文学最初在宫廷之间流行,后来一些文人开始创作,历高丽、朝鲜朝两朝,流传下来的作品有1400首左右,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了不同的风貌和发展态势.其中不乏优秀的词人和词作,大多作品都反映了朝鲜古代词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中朝的文学、文化交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民国词的新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词史作为断代词史研究的空白点,是一个亟待我们深入开拓的新课题。与前代词相比较,民国词在词人主体、词作、词论以及创作生态等方面新变尤多。民国词既是千年词史的结穴,对词体文学具有承传意义,也具有心灵史价值,同时还具有历史文献价值。我们在考据与整理民国词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展开个案研究与综论研究,以期填补断代词史仅存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效颦十解》是周密在宋亡之后创作的联章拟效词,被收入自编词选《绝妙好词》。该组词依次拟效了花间、辛弃疾、卢祖皋、史达祖、张辑、孙惟信、赵汝茪、吴文英、龟溪二隐及施岳,通过互有异同的拟效策略,留存并勾勒了以两浙江湖词人为核心的南宋四代词人图景,有效保留了周密师友群体的词作、词法及个体生命。除此之外,周密还将南宋故实与个人闻见融于这组拟效词中,使其能够全面承载故国之思,展现了“词史”意识的萌芽。这些文本内蕴在《绝妙好词》中有着更为丰富细致的体现,与《效颦十解》构成了强烈的互文性。此外,《效颦十解》拟效对象的四个代际分布,还在结果上叙构出了一道南宋两浙江湖词人统绪,成为清代浙西词派词统建构之滥觞。  相似文献   

8.
张海鸥 《学术研究》2008,(3):145-150
邱世友是当代著名学者、词人.他的旧体诗词属"学院派",在学界早已知名.<水明楼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诗乃"变风变雅",怨而不怒;其词风似南宋词坛大家昊文英和姜白石,既密丽秾挚又空灵疏宕,有浑化骚雅之境,同时兼采苏轼、辛弃疾、史达祖、龚自珍等诸家词之长而自成格调;其悼亡词更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曹尔堪是清初一位重要词人,其词作风格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曹尔堪词作的认识研究明显不足,对曹尔堪所论较多的是他在清初三次大型词作唱和活动中所起的组织倡导作用,而对于其词作本身对当时词坛的影响则所论甚少。其实,曹尔堪词作风格对明末清初词风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兴晖 《船山学刊》2007,1(4):158-161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前期词作清丽秀逸;而后期词作则多为以长序为表现形式的词学词和考证词,借词为词学阐释之载体,以词序为考证背景的叙事工具,是晚清"以学入词"现象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
陈亮为南宋稼轩派词人,其词深受辛弃疾影响,故研究辛词对陈词影响之文众矣,然研究陈亮对辛弃疾词作影响者却鲜见。文章试从二人唱和词着手,不仅阐明陈亮"以论为词"的词作方式对辛弃疾词作产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是研究陈亮本人作为一个意象在辛词中的构建及其所散发出的恣肆意气对辛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代女真词人传世词作并不为多,其嬗变历程却颇具特色.金初完颜亮虽多学宋人,却词风朴野,气象宏阔,颇多雄霸之气,是金代女真人词的第一次真切展示;金代中期的世宗与章宗之词作,或谈禅说理,或咏物摹象,词风渐趋柔婉;金代后期的完颜璹在词中屡屡表达自己对于日渐败落政权的忧虑情怀,多有黍离麦秀之感,词风亦融合南北,词艺亦臻于纯熟,是金代女真词人之集大成者.从完颜亮到完颜璹.金代女真人词在一百余年间中逐渐走向成熟,体现了女真人在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上所走过的一条汉化与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唐诗话语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源泉,亦是词学批评比附形式的重要内容。从词体比附诗体到宋词史比附唐诗史,从词人个体比附唐代诗人个体到具体词作比附唐代诗歌作品,皆体现出词学批评家推尊词体、突出宋词文学成就、推崇代表自己词学观念的词人个体等词学理念。词学批评中的唐诗话语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批评形式,为诗词文体之辨体与破体提供了充足的文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蒋冕系广西全州人,明代进士,成化至嘉靖年间的名臣,曾官内阁首辅等职。他是广西最早的有词集传世的词人,然而因功名和勋业掩盖,其词的创作成就受到忽略、低估。蒋冕的《湘皋诗馀》收词34首,这些词作或自写词心,抒情述怀,咏物写景,或赠别祝寿,勉政亲民。蒋冕的词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立意甚高,真挚朴拙。他的词创作追步苏轼,有较强的诗化倾向,不但在明词中独具一格,而且拓荒广西词坛,以其词品、人品垂范后世,对广西词人影响深远。重新刔发、定位蒋冕词,有利于全面深入阐发广西词史,并裨补于明词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世斌 《江淮论坛》2005,(2):171-173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中引人注目的一位满族天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被并称为“清初三家”,而朱、陈二人都曾提出了自己明确的创作理论,并开创浙西、阳羡二派。纳兰虽未开宗立派,但其词学见解、思想在诗、词、文中亦多有涉及,而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将重点论述纳兰词学思想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贺铸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其词作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诗化"特征,这与词调选用密切相关.贺铸选取的词调不仅直接为其词作大量化用前人诗句提供了前提,且从常用词调方面也渗透出对诗歌技巧的借鉴.此外,其独树一帜的另拟新调名行为,也呈现出向诗歌形式的复归.从流行趋势考察词调,发现贺铸词诗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贺铸词调的选用情况与诗化特征的关系,以期进一步了解贺铸词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7.
据现有资料,韩国高丽词坛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名字可考的词人计有16人词作139首,曾作词但作品没有流传下来的词人14人,无名氏作品在3首以上。前人对高丽词的界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澄清。对高丽词坛的作家作品搜集不够全面,应该还有一些词人词作有待发掘。  相似文献   

18.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的一部词选,所选多为江西词人词作,厉鹗据此提出了"凤林书院体"和"江西词派"的概念.对于凤林书院体的风格特点,学者们大多认为是"接近干苏辛一派词的风格",但从该书所选词作的选调用韵、用典和用字等几个方面来看凤林书院体与"稼轩词风"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与辛派词人的豪壮词风差异较大,有些地方接近于张炎一路格律派词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彭玉平  向娜 《江海学刊》2015,(2):180-187,239
"以诗比词"指的是词学批评中将诗词的作者、作品、发展阶段等进行比拟或比较,借助诗歌风格、成就等方面的特征,以表达论者对词的评价与判断的批评方式。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宋代对词人词作的点评中,至清代以后则成为词学批评的常见方式,其内容也几乎涉及词学的所有方面,并表现出系统性和理论性。"以诗比词"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诗词之间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其价值则在于反映了词体文学及词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始终以诗为参照和借鉴的对象,而诗词并论的方式将词纳入了主流文学的体系中,也有助于词的尊体进程。  相似文献   

20.
姚蓉  王兆鹏 《江汉论坛》2004,(11):117-121
本文从唱和活动入手考察明末云间词派的词论与词作,认为唱和活动的游戏性、竞技性对云间词人的词学观念、创作实践影响甚大。云间词派以词为“小道”、以词为“言情之作”的词学观念,及其词作多闺阁题材、小令体裁,其婉约风格、浓艳词藻等风貌,都和他们的唱和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