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次,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缓慢向埕北断阶带充注,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一期充注成藏);明下段末期以来的构造运动造成研究区断层活动强烈,导致早期古油藏的破坏和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驱替早期充注的沙三段生成的油气,形成了大量断块、断鼻油气藏,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导致第一、第二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奠定了现今研究区油气分布格局(第二期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2.
埕岛地区输导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埕岛地区广泛发育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等多种类型输导层,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潜山或构造油气藏常在断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不整合面作为侧向运移通道的地层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岩较远的东部斜坡带;以高渗砂层为主要运移通道的岩性油气藏多分布在凹陷周围距烃源岩较近的层位。埕岛地区油气藏多是油气经过两种或三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多个不整合面、断层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方式很复杂,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的末端和边缘往往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  相似文献   

3.
程荣  吴智平 《河南石油》2008,22(1):15-17
埕岛地区广泛发育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等多种类型输导层,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潜山或构造油气藏常在断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不整合面作为侧向运移通道的地层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岩较远的东部斜坡带;以高渗砂层为主要运移通道的岩性油气藏多分布在凹陷周围距烃源岩较近的层位。埕岛地区油气藏多是油气经过两种或三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多个不整合面、断层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方式很复杂,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的末端和边缘往往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南斜坡输导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广泛发育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等多种类型输导层,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不整合面作为运移通道往往可使油气长距离运移形成各种地层油气藏。东营凹陷南斜坡的油气藏都是油气经过两种或多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多个不整合面、油源断层以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方式很复杂,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的末端和边缘往往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图5参15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多发育断阶带构造,其中顺向断阶带比例较高,其时空配置关系和油气成藏期次、成藏条件对区域油气勘探地质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研究难度大。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顺向断阶带,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油气成藏模式和充注期次,以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主要目的层,选取歧东3-1井、张10井和埕海16井分别代表断阶区的低、中、高断阶,通过储层显微岩相观察、流体包裹体鉴定、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测试、GOI统计分析等技术,对埕北各区不同充注期的油气性质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应用激光拉曼测试对张10井和歧东3-1井单个包裹体的气体成分进行有效识别,结合歧东3-1井单井埋藏史、古地温史图和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确定出埕北断阶区的具体油气成藏时间,并在调研和样品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埕北区的烃源岩、储集层、保存和运聚4个成藏要素条件。研究区储层存在2期充注:第一期油气具体成藏时间在东营末期—馆陶初期, 约16 Ma左右;第二期成藏时间在明化镇初期, 从6 Ma左右开始延续至今。研究区具有多套生储盖层,发育的断阶构造对源储的沟通和油气的封堵、保存和运聚成藏起到控制作用;区域成藏条件较为成熟,在油气成藏过程中体现出双源供烃、多期成藏的横向运聚模式和断砂耦合、接力爬坡的纵向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6.
埕北断坡区断层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描述埕北断坡区断裂体系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断层的封堵和输导作用及其对研究区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提出了研究区断层输导的3种模式,即垂向输导模式、侧向输导模式及阶梯状输导模式,并总结了不同断层输导作用形成的3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大港油田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源丰富 ,储盖组合有利 ,气富集条件优越 ,排烃关键时刻在明化镇期 ;油气运移通道发育 ,主要有断层、不整合面、砂岩输导层 ,断层的几何形态及活动特点影响油气纵向分布 ;油气运移的重要方式为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砂岩输导层垂向、水平交替运移 ,受其影响 ,不同的构造部位 ,油气运移方式不同 ,因而影响油气富集的层位  相似文献   

8.
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动力学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在对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油气地质条件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型方法恢复研究区的盆地演化过程、相应的油气成熟范围和不同时期的运移动力条件.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输导体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用开启概率和砂地比分别表征断层和砂岩输导体的连通特征.采用以逾渗理论为基础的油气运聚模拟方法,在根据实际资料建立的二维输导格架模型上实现运移动力和通道的耦合.模拟结果显示出研究区沙河街组目的层段的油气运移路径及其油气运移相对流量,结合其他油气地质条件确定张东东构造带、张东构造带、庄海12-庄海9×3井地区等为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9.
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沙河街组沙二段,浊积扇是其最发育的沉积相,也是最有利的储层。根据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歧南断阶带沙二段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浊积扇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以弧形为主,沉积构造可见浊流构造和典型鲍马序列,浊积扇主要是受同沉积断层海四断层控制。根据其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建立了该区浊积扇的沉积模式,其中位于中扇的辫状水道微相砂体物性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深湖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因此歧南断阶带沙二段具有优越的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是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区油气成藏期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及物理化学条件,在确定油气成藏期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对埕北断阶区16口井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均一温度进行了分析,埕北断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分为盐水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根据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地层埋藏史和热史确定该区有2期油气充注,对应的地质时期分别为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至今.结合圈闭发育史和烃源岩生排烃史等分析,认为该区发生2次油气运聚成藏,其中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至今为主要油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11.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不整合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存在的多个不整合对于油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运移及油气的富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显示,埕北断阶带不整合可划分为削截不整合、断褶不整合、褶皱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5 种类型,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规律受不整合类型控制。在测井曲线组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将不整合面上、下分为三段式结构:底砾岩、风化泥岩和半风化岩石。这种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它将不同时代的储集层、断裂等连接起来,组成区域性的运移通道网络。埕北断阶带不整合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受不整合纵向结构和类型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李秀鹏  于洁  许晶 《断块油气田》2012,19(5):559-563
主要由断裂、不整合和连通砂体等3种类型组成的输导体系,在乌夏断裂带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乌夏断裂带深部断裂系统活动期和油气运聚期相匹配,深部断裂系统是油气从烃源岩向上发生大规模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乌夏断裂带不整合结构中的底砾岩和半风化岩石孔渗性较好,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和油气聚集场所。乌夏断裂带连通砂体有良好的孔渗性能,是油气横向运移的良好通道。乌夏断裂带油气经过"断裂-不整合-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运移,形成多种与输导体系有关的油气藏,并发育了4种成藏模式:近源侧向砂体-不整合输导早期成藏模式、近源垂向断层输导多期成藏模式、远源混向"Z"字型输导多期成藏模式和远源混向阶梯状输导晚期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潍北凹陷断层及其活动、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特征等的分析,提出研究区存在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等多种输导体系要素,并组成断层不整合及断层-不整合-砂体等复合输导体系。 潍北凹陷主要有 2 个供烃区,发育于北部洼陷带和灶户断鼻带;灶户断鼻带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北部洼陷带断裂构造较少;潍北凹陷主要发育6 个不整合面,其中 Ng/Es4(Ng/Ek1)及 Ek2/Ek3 为区域性不整合面,它们均导致不同地区的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有所不同。通过对潍北凹陷油气藏类型和输导体系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输导体系类型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潍北凹陷砂体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藏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地层不整合-断层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不整合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不整合-砂体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 该研究结果对明确输导体系控藏模式和指导潍北凹陷油气勘探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群 《石油实验地质》2011,33(5):474-479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封闭、输导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的输导、封闭性的影响,认为含油气盆地的断裂上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发育,纵向开启相对较好,是输导油气纵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有利于上盘上倾方向各种圈闭聚集油气成藏;而断裂的下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不发育,横向封闭性相对较好,有利于遮挡油气而聚集成藏。这是反向断层下盘遮挡油气成藏普遍发育,而顺向断裂上盘圈闭泄露油气风险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中部(川中地区)的走滑断裂与多层系油气聚集关系密切。系统阐述走滑断裂的性质、特征、分布规律、成因与演化机制对于深化川中地区断裂系统控藏与控富集研究,以及完善四川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川中地区下—中三叠统膏盐岩层内部识别出深层走滑断裂的伴生构造,以及导致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错动的走滑断裂行迹。研究表明,深层走滑断裂与其伴生构造之间存在2种组合关系,据此识别出6条主干左行走滑断裂带。通过分析代表性生长构造的局部构造活动(LSA)沉降量变化,将川中地区的断裂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1晚震旦世同沉积断裂阶段;2早奥陶世—早二叠世右行走滑阶段;3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伸展走滑断裂阶段;4中—晚三叠世走滑活动沉寂阶段;5中侏罗世至今左行走滑阶段。走滑断裂是控制川中地区多层系立体差异化成藏的关键因素。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伸展走滑断裂阶段,安岳裂陷槽内筇竹寺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原油沿灯影组台缘及NWW向断裂带充注成藏;在中侏罗世至今左行走滑阶段,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深层走滑活动在下—中三叠统膏盐岩层及上覆地层内形成伴生构造,控制了浅层陆相致密油气的分布,同时派生出的NE向伸展破裂则造成深层原油裂解气垂向运移至龙王庙组,甚至在栖霞组、茅口组聚集成藏,形成"上富下贫"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塔里木盆地纵向上含油气层系多,除二叠系外,自寒武系到新近系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平面上,自盆地北部的库车地区至盆地南部,自塔东地区至塔西南地区,均有油气发现。油气平面分布的广泛性和垂向上的多层系与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空间配置组合关系具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输导体系,有不整合、断层、裂缝、渗透性输导层及火山刺穿等输导体。其中:断层输导体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高效通道,控制着塔里木盆地油气的纵向分布范围和规模;不整合输导体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范围;渗透性输导层既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通道,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裂缝的最大作用则是增大渗透率,降低油气运移的阻力,并可显著改善储层的储集物性。总结了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输导体系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歧南断阶带油气成藏规律,以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为基础,利用断裂密集带划分,累计隆起幅度和盖层断接厚度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南断阶带中浅层油气平面和垂向差异富集规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歧南断阶带内以似花状断裂密集带为主,走向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其中以发育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②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区域位于断裂密集带内部及边部,内部油气富集程度较边部高,从断裂密集带类型分析,油气主要富集于背形断裂密集带,背形断裂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③垂向上,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断接厚度控制断裂密集带内中浅层的油气聚集;④背形断裂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较大且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断接厚度小于50 m的区域,油气可穿越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在中浅层富集。该项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天然气运移输导系统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连接烃源岩和圈闭的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源内砂体输导系统、源内断层输导系统、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和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它们分别控制地层超覆、火山岩、基岩风化壳和各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气藏的形成。源内砂体输导系统发育于安达—肇州古隆起的西侧和肇东古隆起的南侧,是寻找火山岩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内断层输导系统主要发育在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区内的火山岩体内,是寻找火山岩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发育在安达—肇州和肇东古隆起上,是寻找基岩风化壳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发育于安达—肇州和肇东古隆起的上方或斜上方,是寻找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