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世界上17个国家流行,也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近年来我们对其传染源和螨媒传播途径进行了一些研究。1.EHF传染源的研究自1977年起对我省四个县用对流免疫电  相似文献   

2.
国内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研究近况赵萍1覃永年2(广西容县卫生防疫站1容县人民医院2容县537500)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尤其是泰国、朝鲜、日本、俄罗斯已广泛流行,我国于1935年在黑龙江省首次...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一属新的布尼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半个世纪以来,本病在欧洲、亚洲等17个国家流行。EHF在我国流行分布很广,除台湾外,其余省区有本病存在和流行。发病逐年增多,病死率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广西1982年发现和证实有EHF流行。1978年朝鲜李镐汪应用非疫区黑线姬鼠首先分离出朝鲜出血热(KHF)病毒1981年我国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和人肺癌传代细胞(A-549)分离出EHF病毒.从此EHF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出特异性诊  相似文献   

4.
报道泰山南麓黑线姬鼠的分布、种群结构及生活环境,为控制黑线姬鼠的数量、监测鼠情变化及开展定期的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张云等,于1990~1992年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 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悬液分成8个剂量组,分别涂于实验鼠划破皮肤。结果证明,皮肤伤口传播是鼠间和鼠人间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从而解释了田间劳动者易患此病的原因。用革螨和恙螨叮刺实验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表明,螨媒  相似文献   

6.
<正> 1984年我们从疫区家猫体内检测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抗体,并从其肺组织中分离出EHF病毒。1985年以来,我们用EHF病毒人工感染家猫,探讨其排毒途径并通过流行病学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家猫不仅是EHF的宿主动物,而且发现人工感染后的家猫,从尿、粪、唾液中均能排出病毒。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家猫在EHF的发生和流行中起到传染源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亦是由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区的桂林、柳州等地均从病人及健康人血清和疫区鼠肺中查出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和病毒抗原,初步证实了我区存在流行性出血热.为了弄清百色市鼠类EHF传染源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 鼠类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带病毒老鼠的粪、尿、唾液中,可随其粪、尿、唾液向外排出传播。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一、接触传染:带病毒的鼠或鼠排泄物污染伤口或直接被鼠咬伤受肤可引起感染。如鼠夹打伤或被鼠咬伤手指,掏鼠窝时感染等。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9.
近年在日本各大学从事动物实验的研究人员中发生以高烧、蛋白尿及出血倾向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流行,与世界各地报告的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出血热Korean hemorrhagicfever KHF)症状类似。1975年东北大学医学部证实该病系由实验动物传播,至1980年3月各大学已报告102例,文部省组织了动物实验中人兽共同感染型KHF现状调查及  相似文献   

10.
由实验用大鼠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而传播引起人该病流行的病例在许多地区相继发生,该病疫区在不断地扩大。疫区内饲养实验用大鼠易被感染,新换种群常受到反复感染。传播途径的研究十分紧迫。本文利用两个自然感染该病毒的大鼠群进行了空气传播途径的研究。分两个实验组,一组设置在笼架饲养、水冲粪便(即湿式作业)的大鼠群中;另一组设置在盒内饲养(即干式作业)的大鼠群中。所用垫料、笼具及用品皆经~(60)Co照射消毒,水为自来水,饲料在90℃干烤8小时后装箱备用。实验组五只或单只饲养,各笼间距离为10cm。实验前用灭害灵杀虫,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肾型)的研究历史已有40年之久。此病传播途径至今不明。恙螨、革螨、空气、接触等都曾被认为传播媒介与途径。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1961年秋冬,安徽省颖上县垂岗区发生本病流行。其流行因素另有专题报告。垂岗区临近淮河,区内有长20公里、宽5公里的唐垛湖(洼池)。1961年,雨量稀少,全湖干  相似文献   

12.
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及隐性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临沭县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 ,结果表明 :疫区的六个鼠种均带有 EHF病毒 ,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 4 .7% ,春季室内鼠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 8.9% ,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 ,病人也明显增多 ,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 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 ,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 ,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科于1985~1986年收治的11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检查与往年同期EHF患者明显不同。现就有关问题作一简析。一、一般资料按1985年南京会议EHF修订标准诊断及分型。全部病例血清EHF特异  相似文献   

14.
景善鹏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16-917
目的为查清临沭县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种类,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县防疫站于1999~2002年对鼠类带EHF病毒率和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疫区的6个鼠种均带有EHF病毒,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4.7%,春季室内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8.9%,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病人也明显增多,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结论健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对病家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疫源地灭鼠灭螨净化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从哈尔滨郊区新发现疫区捕获五种啮齿类动物肺切片标本。结果一只黑线仓鼠肺切片与典型EHF恢复期病人血清,EHF病毒免疫血清呈  相似文献   

16.
一、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季节有何不同?流行性出血热常年散在发生,但有季节性上升。野鼠型流行地区,春播、秋收季节发病较高,这与鼠类的活动有关。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年散在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系目前所称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系泛指具有相似生态学与临床学特征的几种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疾病。依其传播途径不同,目前分为四大类,如表。  相似文献   

18.
一、绪言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群包括十几种以发热、出血及休克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情变化快且又复杂,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按其临床病理表现,分为有肾脏综合症及无肾脏综合症两类。其病原学问题,多数认为是病毒,但至今未有分离成功。因此,有关本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1流行特征鼠类是汉但病毒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带毒动物尿、粪和唾液等排出,以气溶胶吸入、损伤皮肤接触和消化道食人等方式传播。也可能通过鼠类体外寄生的螨类叮传播。在人口密度高、鼠密度高、带毒鼠数量多、卫生条件差、人鼠接触机会大的时候,会发生出血热的暴发。2症状和诊断出血热病人病程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病人早期即出现高烧、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部、颈部、…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本病主要分布于欧亚两大洲20多个国家。在我国,30年代开始流行于黑龙江流域,以后逐渐向南、向西蔓延,近几年几乎遍及全国,流行较广。 病理与临床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和肾功能损伤为特征。患者一般起病急,发病后体温急骤上升,一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