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金华  王育良  卢奕 《眼科》2007,16(1):52-55
目的探讨兔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晶状体前囊膜植入的疗效及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新西兰白兔36只。方法36只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行小梁切除联合兔晶状体前囊膜植入、小梁切除联合人晶状体前囊膜植入以及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随访时间12周。主要指标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结果小梁切除联合兔晶状体前囊膜植入组及人晶状体前囊膜植入组术后12周眼压分别为(18.66±2.61)mmHg、(18.91±2.04)mmHg,仍明显低于术前(22.58±0.51)mmHg、(22.21±0.69)mmHg(P均<0.05)。两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平均存留时间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2±0.43)周、(5.05±0.59)周,(2.74±0.32)周(P<0.05)。光镜观察实验组术后12周滤过道开放,对照组滤过道基本闭合;电镜观察晶状体前囊膜未见T及B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前囊膜植入可推迟滤过道瘢痕形成,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眼科,2007,16: 52-5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兔眼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成品生物羊膜和晶状体前囊膜的疗效.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随机选取每组兔的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A组术中植入成品生物羊膜,B组术中植入晶状体前囊膜,C组术中无植入物.术后1d、7d、14 d、28 d观察眼前节反应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并测量术眼眼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道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升高,三组术后7d、14 d、21d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相比较,羊膜降眼压效果较好,两组术后7 d(7.17±0.22) mm-Hg、(7.79 ±0.16) mmHg(1 kPa=7.5 mmHg)、14 d(7.54±0.47)mmHg、(8.76±0.81) mmHg、21 d(11.81±0.74) mmHg、(14.03±0.25) mmHg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前房反应眼数及滤过泡类型的眼数比较:A、B组术后1d、3d、7d、14d前房反应眼数均较C组多,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1d、7d、14 d、21 d功能性滤过泡的数量较C组多,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早期滤过道均通畅.有功能滤过泡的维持和植入物有关,术后28 dA、B组滤过道均完全开放,A组成纤维细胞少,但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可见囊膜边缘变钝,未见淋巴细胞浸润,C组术区可见瘢痕组织填塞滤过道.结论 兔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成品生物羊膜、晶状体前囊膜均能安全、有效降低眼压,抑制或减轻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而成品生物羊膜降眼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6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结果术后末次随访,矫正视力为0.05~1.0,其中<0.1者2眼(7.14%),0.1~0.5者17眼(60.71%),>0.5者9眼(32.14%).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4.93±3.80)mmHg.术后根据Kronfeld分类,Ⅰ、Ⅱ型功能滤过泡24眼(85.71%).术后有角膜水肿5眼(17.86%),浅前房3眼(10.7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2 4例2 4眼随机分成A、B两组 ,A组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上方巩膜瓣小梁切除。B组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原位小梁切除手术步骤同A组。结果 随访 3~ 6月 ,A组术前眼压为 ( 2 4.3 8± 6.2 1)mmHg ,术后 3~ 6月眼压为 ( 15 .3 7± 3 .75 )mmHg。B组术前眼压为 ( 2 4.78± 5 .62 )mmHg ,术后 3~ 6月眼压为 ( 15 .46± 3 .80 )mmHg( 1mmHg =0 .13 3kPa)。术后视力≥ 0 .5者A组 10眼 ( 83 .3 % ) ,B组 9眼 ( 75 0 % )。两种方法术后眼压、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度、滤过泡形成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本手术能在稳定控制眼压的同时改善患者视力 ,两种方法的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隧道式巩膜瓣切口对24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三联手术.结果术后随访末期,最终矫正视力为0.1~1.0,其中0.1~0.5者15眼(53.6%),0.6~0.8者10眼(35.7%),1.0者3眼(10.7%).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4.3±6.5)mmHg(1mmHg=0.133kPa).术后有角膜水肿8眼(28.6%),浅前房2眼(7.1%),后发性白内障2眼(7.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迅速发展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已应用于临床。我们自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施行这种三联手术 ,对其中随访 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 5 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5 6眼 )中男 18例 ,女 3 8例。年龄43~ 80岁 ,平均 63 4岁。曾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 8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6例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8例 ,继发青光眼 4例。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不良者 12例。术前视力光感~0 2。术前眼压 17 5 3mmHg~ 3 3 98mmHg(1mmHg =0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7例56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术中植入自体晶状体前囊膜,术后随访1~3年,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及术后滤过泡的变化.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一周眼压平均(10.6±2.4)mmHg,随访1~3年平均(15.3±2.1)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Ⅰ型滤过泡21只眼(37.5%),Ⅱ型滤过泡35只眼(62.5%);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能有效防止滤过泡瘢痕化、控制眼压和稳定视力,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用分切口小梁切除术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原位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视力>0.5者26眼(60%),0.1~0.5者17眼(40%)。43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wk平均眼压15.4±3.8mmHg,较术前眼压降低10~30mmHg,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42眼(98%)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分切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同时提高患者的视力,效果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6例(4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房角、眼底改变及视野变化。随访时间为术后1~6月。结果术后视力、房角均较术前改善,视野检查未发现进一步损害。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6.02±2.14)mmHg。术后有一过性浅前房23眼。结论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供一种后囊膜无功能性支撑作用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行角膜缘透明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9例(29眼),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所有病例术中均发生非计划内后囊膜破裂,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改行睫状沟植入,光学部置于环形前囊膜下。术后随访时间3~21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0.3,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29眼),8眼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无一眼虹膜损伤。术后11眼出现一过性角膜水肿。结论对后囊膜无功能性支撑作用的病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借助具有连续环形开口的前囊膜夹持固定,可获得良好的视力及相对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应用效果。 方法:对23例2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环形撕自体前囊膜用BSS液反复冲洗后衬垫在巩膜瓣下。主要观察患者术后1d;1,3wk;1,6mo的眼压、视力,另外记录视野、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1d;1,3wk;1,6m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3±1.5,17.32±0.82,15.71±0.71,16.17±0.52,16.87±071mmHg(1kPa=7.5mmHg),与术前45.16±4.41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平均视力为0.12±0.08,术后2mo为0.1以下者2眼(8%),0.1~0.2者3眼(12%),0.3~0.6者13眼(52%),0.8~1.2者7眼(28%),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平均视野缺损值与平均标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3眼(92%),非功能性2眼(8%)。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未出现玻璃体脱出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可有效降低眼压,长期有效保留功能性滤过泡改善视力,且成功率高,无明显的并发症,联合性手术又能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5-01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2眼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同意下按是否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分为未抛光组及抛光组各56例56眼,术式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8mo,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和16.1%,抛光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抛光组术后各时段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屈光状态、裸眼视力与未抛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可显著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4例(47眼),行超声乳化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全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情况等,随访1~36个月。结果47眼术后眼压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长期随访眼压未升高,术后矫正视力:数指2眼(4.26%),0.1~0.633眼(70.21%),0.8-1.212眼(25.53%),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虹膜反应、角膜水肿及瞳孔散大。结论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4.
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裴重刚  周艳  邵毅  周琼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365-1367
目的:评价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降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0例(3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眼,实验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将自体前囊膜衬垫在巩膜瓣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浓度0.33g/L,根据结膜、筋膜的肥厚程度不同,时间1~4min不等,随访6~12mo。主要观察指标:视力、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改善、角膜内皮计数密度、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形成的滤过泡类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可有效降低眼压,长期有效保留功能性滤泡,保持滤过道开放,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骋  梁莉  王海颖  党锐 《眼科研究》2002,20(1):59-6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3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为(23.62±12.33)mmHg,术后1周、3月平均眼压为(16.37±5.38)mmHg、(15.72±4.96)mmHg。术后矫正视力数指1眼,0.1~0.5者26眼,0.6~1.2者9眼。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116例(125眼)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5~26(平均12.6)mo。125眼(100.0%)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2~0.4者42眼(33.6%),0.5~0.8者43眼(34.4%),1.0~1.5者21眼(16.8%)。术后眼压正常者119眼(95.2%),6眼(4.8%)需局部应用一种降眼压药物,才能正常,总有效率100.0%。术中7眼(5.6%)出现后囊膜破裂,22眼(17.6%)术后2d内出现轻度前房出血。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视力恢复快,降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晶状体前囊膜作为植入物应用于兔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阻止滤过口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12只(24眼)科研用新西兰大白兔,先制作高眼压模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右眼(12眼)为实验组,左眼(12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显微镜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将自体前囊膜放置于巩膜瓣下,对照组单纯行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时间为1d~6mo。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眼压、滤过泡、结膜、角膜、前房形成、房水炎症反应,眼部并发症情况及显微镜下观察巩膜滤过道内细胞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手术成功率、功能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及并发症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1,2,4wk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wk眼压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1wk手术区大量炎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随后炎细胞数量和成纤维细胞减少。术后3mo晶状体前囊膜部分溶解,滤过道内仅存少量异物巨细胞,并于术后6mo接近消失,滤过道保持开放。对照组术后1wk手术区有大量炎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于术后1mo左右出现部分滤过通道关闭。在整个实验观察过程中,实验组手术区成纤维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晶状体前囊膜在术后6mo大部分溶解吸收。在实验动物中将将其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可有效地降低眼压,并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长期有效保留功能性滤泡,保持滤过道开放,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中人工晶状体前囊夹持植入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撕囊口过小21例21眼、后囊破裂6例6眼、囊袋宽松1例2眼采用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后发性白内障情况,术后随访6~24mo。结果:术后3mo视力0.3以上6眼,0.5以上13眼,0.8以上10眼,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与囊袋内植入相近,未发现其它与固定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效果良好,是超声乳化术中出现撕囊口过小、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