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华夏医学》2006,19(1):39-40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脑供血不足患者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给予52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4粒,3次/d,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颅内各血管的血流变化,并与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多数血管搏动指数(P I)升高(P<0.05)。治疗后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的Vm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增高(P<0.05),且P I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供血,是治疗和预防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华锋  莫鸿辉 《广东医学》2007,28(4):648-649
目的 评估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探索简便廉价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4个月,综合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通心络胶囊具有明显调节血脂、减小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临床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通心络胶囊是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良药.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阿司匹林75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期为1年。2组均随访1年,在治疗初始和随访1年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径、血流阻力、斑块稳定性与颈动脉狭窄率,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斑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颈动脉内径、血流阻力、斑块稳定性、颈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积分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1.14g,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情况。包括斑块最大厚度(T_(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_(max))及斑块个数(N)和斑块体积等,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IMT、T_(max)变薄,S_(max)缩小,斑块体积变小(均为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斑块个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治疗组脑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心络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能否降低脑梗死复发.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0.78g)3次/d,疗程均为6月.两组每3月后复查色多普勒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及斑块数目体积等各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在软斑块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体积数目减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6个月后至1年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治疗颈动脉硬化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有颈动脉硬化斑伴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颅内各血管的血流变化,与≥55岁的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脑供血不足患者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增快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通心络可以改善脑供血,是治疗和预防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1.14g),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每3个月后2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和椎动脉,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情况。结果(1)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斑块数目体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2组经治疗后在软斑块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体积数目减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2组治疗6个月后至1年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维民  杨希才 《当代医学》2014,(34):154-15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瘀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20):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口服[剂量20 mg/(次·d)],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剂量10 mg/(次·d)]+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口服,2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血清总胆固醇(TC)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2组的血黏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血黏度,缓解其痛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2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次20mg,每晚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每次4粒,3次/d,口服。二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二组患者血糖、血脂及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G)均有显著改善(P〈0.05),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胰岛素抵抗作用,显著降低血糖、血脂,降低颈动脉IMT,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方面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能是脑栓子的一个重要来源以及其它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而且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有力的致病因素。为防止脑血管疾病的进展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然而 ,在我国对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流行病学少见报道 ,卫华报道[1] 脑血管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本文就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 ,其病变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狭窄进行分度并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60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53例,占88.3%;对照组60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6例,占2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颈动脉狭窄程度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为了解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等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15例36 ̄81岁患者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做了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观察指标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情况、直径狭窄百分率。结果 发现脑梗塞患者主块的发生率为69.6%,随年龄增加,斑块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但粥样硬化病变致管腔严重狭窄(〉70%)的发生率很低。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机制的作用,并观察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血管超声检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均在降纤、抗凝、脑细胞活化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个月,每位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sICAM-1、P-选择素、MCP-1、MMP-9、血脂等的变化,同时经颈动脉彩超观察其硬化斑的变化。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患者血清CRP、sICAM—1、P-选择素、MCP-1、MMP-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彩超观察显示,治疗后动脉硬化斑块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浓度,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的炎症损害作用,进一步恢复内度功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能稳定斑块。提高临康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HP5500超声仪,对35例脑梗塞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记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7%和21.7%,P<0.01;(6.745±3.214)mm和(3.408±3.613)mm,P<0.001],且脑梗塞组软斑比例为55.8%,显著大于对照组33.3%(P<0.01),脑梗塞组斑块表面不规则即Ⅱ、Ⅲ度的比例亦显著大于对照组(41.9%/11.1%,11.6%/0%,P<0.05).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软斑块是发生脑梗塞的主要危险;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可为脑梗塞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超声检查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分布状况.方法 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析脑梗死与不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78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41例检出易损斑块.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中有9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3例为多发斑,6例为双侧斑.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无创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判断脑梗死患者缺血发生机制和评价危险因素,在高危人群筛查、指导药物和手术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stat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stability and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Methods Carotid artery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100 patients and 20 normal control subjects.The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ere divided into either stable -plaques and unstable -plaques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ultrasonography.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The relashionship betwee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ith stable or unstable was analyzed.Results Seventy - eight cases in the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etecte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78%), of this patients, 41 cases were unstable- plaques.Nine cases in the 20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were detecte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The detectable rat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 0.01).Conclusions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thus it is helpful to estimate the mechanism of ischemia and evaluate its risk factors.So 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creening high -risk Population, guiding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9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结果195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有硬化病变185例(94.9%),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1例(272块),占77.4%,左侧多于右侧,CCA分叉处〉CCA主干〉ICA起始段〉ECA起始段。发生颈动脉狭窄为33例(16.9%),其中轻度狭窄19例,中度狡窄9例,重度狭窄5例,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死的主要的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测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对临床预防及治疗脑梗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 将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EA组和CAS组,各48例,比较两组效果并随访6个月后观察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均经彩色超声、MR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血流通畅;CEA组35例(92.11%),术后未再出现TIA,与CAS组(89.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0,P=0.719);术后4周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8,P=0.827);CEA组术后6个月颈动脉再次狭窄与再发TIA均低于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89,P=0.001).结论 采用CEA与CAS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