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并比较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与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生试验(RPR)转阴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以及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实验组)和40例治疗后RPR转阴的梅毒患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总数的(11.90±0.64)%,对照组为(9.09±0.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01);实验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总数的(6.25±0.28)%,对照组为(3.37±0.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P0.001)。结论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抑制性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RPR转阴梅毒患者,且其中大部分为具有抑制活性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推测这类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增加与梅毒患者血清固定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6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AR)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进行检测,并观察CD4+CD25+Treg细胞与患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关系。结果:变应性鼻炎组(1.67士0.87)%低于正常对照组(4.80士1.50)%,(P0.01),变应性鼻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CD25+Treg细胞的变化与IgE的变化成正相关(r=0.43,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Treg细胞失衡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安子合剂对ACA阳性先兆流产患者CD4+CD25+FOXP3+Treg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ACA阳性先兆流产患者为治疗组(27例),给服中药安子合剂,125ml,2次/日,连服4周;选取正常孕妇为对照组(15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孕妇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CA指标、B超检查胚胎发育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27例患者中20例ACA阳性的转阴率达85.00%,7例ACA定量滴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保胎的成功率达92.59%。结论:ACA阳性先兆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低于正常妊娠妇女,存在免疫调节异常;安子合剂治疗ACA阳性先兆流产的作用机理之一与增加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调节妊娠期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方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将3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益气解毒方治疗,两组均于开始治疗前1周及治疗3个月后第1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0(IL-10)和转化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和TGF-β水平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解毒方能降低中晚期鼻咽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IL-10和TGF-β影响鼻咽癌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确诊为HS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紫癜清颗粒(A组),对照组予以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B组);两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4周,随访半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期选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复发率较对照组减低(P0.01);A、B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表达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紫癜清颗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的表达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6%,说明中药汤剂紫癜清颗粒与西医传统治疗方案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疗效相当,但其复发率及临床副作用较西药治疗都明显减少;2A、B组治疗前CD4+CD25+Treg的表达低于正常,说明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而治疗后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紫癜清颗粒治疗HSP有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急性再障)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各阶段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变化.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观察的研究方法.所有入组病例均采用统一的治疗方案,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急性再障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时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数量,以1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15例急性再障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CD25+T细胞的(10.59±3.8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2.91±10.16)%(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个月时CD4+CD25+Foxp3+Treg数量为(18.86±7.53)%,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个月时CD4+CD25+Foxp3+Treg数量为(28.31±3.36)%,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和治疗后第3个月(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再障患者发病初期时免疫紊乱最重,CD4+CD25+Foxp3+Treg含量最低,经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Treg含量逐渐增加,治疗后第6个月时免疫紊乱明显减轻,Foxp3+Treg含量已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肺部感染患者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例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CD4+、CD4+CD25+,计算CD4+CD25+/CD4+比值,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并与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部感染组CD4+CD25+调节T细胞数量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组IgA含量显著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T细胞数量及比例升高,可能与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方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经益气解毒方加常规治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观察组)及l5例常规治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RT-PCR法检测Foxp3 mRNA和ROR-γt mRNA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和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数量比例和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解毒方可影响中晚期鼻咽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与功能,增强Th17细胞的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6和TGF-β水平而逆转鼻咽癌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化疗/热化疗前后CD4+CD25+T细胞和CT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结肠癌患者,分为化疗组34例和热化疗组34例,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25+T细胞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CTL细胞的功能,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和探讨结肠癌患者化疗/热化疗前后CD4+CD25+T细胞和CT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T细胞水平分别为(19±9)%和(19±3)%,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20±7)%和(15±8)%,有显著性差异(P0.05);热化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25+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CTL细胞杀伤活性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10.4±2.2)%和(15.1±4.4)%,热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10.9±2.7)%和(17.5±3.8)%,2组比较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热化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TL细胞杀伤活性显著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热化疗可明显改善结肠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患者CTL细胞的杀伤活性,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及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CD16+CD56T淋巴细胞;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T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GGT呈负相关。PBC患者血清IL-2、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IL-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血清IL-2和TNF-α水平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和GGT呈正相关。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浓度与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推测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紊乱在PBC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对胃荷瘤大鼠外周血中CD4~+、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红外组5组,每组10只。利用Walker-256细胞来源的实体瘤组织移植胃部制备模型。模型成功后,艾灸组予以悬灸中脘、胃俞等穴位;红外组予以短波红外线照射腹部胃脘及背部胃脘投影区;其余组捆绑束缚。干预20 min/次,1次/d,持续21 d。干预结束后,眼眶采血,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中CD4~+、CD4~+CD25~+T淋巴比例。处死动物,测算胸腺指数及肿瘤体积生长抑制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生存状态变差,胸腺指数增加,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动物艾灸组动物生存状态改善,胸腺指数进一步增加,瘤体内坏死灶较多,血管较少,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0. 01),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P 0. 01);与红外组比较,艾灸组瘤体内坏死灶更多,血管较少,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P 0. 01)。结论:艾灸可一定程度改善荷瘤动物生存状态,减少肿瘤细胞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减少血管增生。这种影响可能与增加CD4~+T淋巴细胞,减少CD4~+CD25~+T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亚群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变化,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初诊2型糖尿病(单纯DM组)患者和28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DM并大血管病变组、单纯DM 组 CD4+CD28-T 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D4+CD25+T 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M并大血管病变组CD4+CD28-T细胞高于单纯DM组(P〈0.05),CD4+CD25+T细胞低于单纯DM组。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4+CD25+T细胞的数量以及相关因素雌激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病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测定CD4+CD25+T细胞的数量,放射免疫测定血清雌激素。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病子痫前期患者,其CD4+CD25+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血雌三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①CD4+CD25+T细胞数量的改变在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②雌激素能帮助维持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ITP患儿和21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FasL和Fas的表达率。结果ITP患儿CD3、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CD4+CD25-细胞无明显改变,CD4+FasL+增多,CD4+Fas+减少。结论儿童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筛选53项免疫学指标,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的中医证型判别方程,对AA中医证型客观量化.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AA患者34例,健康对照人群34名外周血的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对中医证型进行客观量化.结果:(1)筛选出CD45RA 绝对值、CD3 CD25 绝对值、CD3 CD25 (%)、CD3 HLA-DR 绝对值和CD4 γδT(%)等5个最有意义的免疫指标,其判别总正确率为76.5%;(2)与健康对照相比,CD3 CD25 (%)在AA中医证型各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5),CD3 HLA-DR (%)在肾阳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CD3 CD25 /CD3 HLA-DR 在预后不良的肾阴虚组偏高(>1),在预后较好的肾阳虚组偏低(<1),而在肾阴阳两虚组居中. 结论:(1)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中有3个值与T细胞的活化指标CD25和HLA-DR相关,说明中医辨证分型确有其客观物质基础,同时反映出辨证分型与AA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2)CD3 CD25 /CD3 HLA-DR 在AA辨证分型各组中变化具有一定规律,对辨证分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髓生血颗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大鼠CD4 + CD25 +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的影响及其治疗AA的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其中模型组连续7周隔天皮下注射苯(1 mL ? kg -1 )、取材10天前开始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L ? kg -1 ),连续3天,第4周将模型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司坦唑醇组、益髓生血颗粒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检测外周血WBC、RBC、HGB、PLT;制备血涂片、骨髓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脾组织Treg细胞Foxp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骨髓组织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WBC、RBC、HGB、PLT均显著减少(P<0.01),血涂片示血细胞通透性差、白细胞减少、退化细胞增多,骨髓涂片示脂肪滴明显增加、造血细胞均明显降低、非造血细胞增多;经益髓生血颗粒组治疗后WBC、RBC、HGB、PLT均显著增加(P<0.01),血涂片及骨髓涂片显示细胞通透性好转、形态趋于正常、脂肪滴明显减少,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加,脾组织Foxp3蛋白及骨髓组织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髓生血颗粒可上调Foxp3的因及蛋白表达,调控AA免疫功能,进而改善AA免疫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发挥治疗AA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苏木、苏木+黄芪对荷瘤小鼠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相关调控分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苏木、苏木+黄芪抑瘤率、肺转移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CD4+CD25+Treg表达,免疫磁珠分选小鼠脾CD4+CD25+细胞,RT-PCR检测小鼠脾CD4+CD25+细胞和瘤组织Foxp3、CTLA-4mRNA表达。结果:苏木组6d、苏木+黄芪组10d瘤重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苏木+黄芪组20d肺转移抑制率为77.75%;15d苏木+黄芪组小鼠脾CD4+CD25+细胞表达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苏木+黄芪组荷瘤小鼠瘤组织CTLA-4、Foxp3mRNA表达及脾CD4+CD25+分选后细胞Foxp3 mRNA表达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组方苏木+黄芪可调节荷瘤小鼠脾Treg及相关调控分子表达,并且在淋巴组织和肿瘤微环境中都表现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异消癥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CD4+、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7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内异消癥汤高、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大鼠子宫组织自体移植手术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局部CD4+、CD8+T细胞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CD4+表达显著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CD8+的表达强度降低更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的CD4+/CD8+比值较模型组增高,低剂量组比值增高尤为明显;高、低剂量组之间CD4+、CD8+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异消癥汤能改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局部组织免疫学变化,降低CD4+及CD8+表达,并有提高CD4+/CD8+比值的趋势,可能通过此途径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灸及其血清对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H_(22)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体外增殖的影响和针灸血清刺激下的CD4~+CD25~+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变化,探讨针灸及其血清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艾灸治疗组、肿瘤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用H_(22)肿瘤细胞移植性实体瘤模型,电针和艾灸"大椎"治疗后,磁珠分离CD4~+CD25~+Treg细胞,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不同组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针灸血清对CD4~+CD25~+ Treg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肿瘤对照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电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与肿瘤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电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1:1、1:8稀释度血清刺激正常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较正常对照、肿瘤对照组血清显著增高(P<0.05),各组1:16、1:32稀释度血清对Treg细胞作用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能下调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不同浓度针灸血清体外刺激CD4~+CD25~+Treg细胞增殖表现出不一致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气补肾中药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脾脏和母胎界面CD4+CD25+ 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