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经济相互促进,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老河口市和襄阳县依托农产品、自然资源和农村劳动力优势,形成以农副产品和资源加工、贸易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思路。以农兴镇、以镇促农,实现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充分认识农村产业结构中的突出问题,从固原县自然条件、农业结构现状出发,从长期抗旱着眼,从抗灾保丰着手,拓宽农业发展的思路,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以退耕还林种草为切入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积极扶持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县域和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产业升级,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是由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乡镇企业无序、分散等是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以城镇产业经济为依托,打破行政区域化界线,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城镇工业化结合起来,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保障支持是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范围内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其迅猛之势与日本五、六十年代经济起飞前夕相似。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亿万农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消灭三大差别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乡镇企业已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农业现代化资金的重要来源;同时已成为安置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场所。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乡镇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污染及危害。这些问题也只有发展农村经济才有解决的经济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村的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现和乡镇企业的分散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小城镇建设促使乡镇企业集中发展并吸纳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力。这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要有取一些有效措施来促进小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地区人多地少的现状,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乡镇企业集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小城镇建设的现实性,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如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转变落后观念等。最后指出小城镇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谈驻马店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松江 《天中学刊》2004,19(5):65-66
驻马店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着各业比例不合理、种植业结构中构成比例不合理、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农村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等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有: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内部结构比例,积极扩大农产品的转化及深加工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西省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产权不清晰等,使山西小城镇建设陷入两难境地。建议继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小城镇发展和乡镇企业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以产权和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其原因有:农产品产量与价格对收入增长的制约;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慢;城镇化进程滞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受到限制等。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以保障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抓住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机遇,搞好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0.
1.稳定和加强农业12亿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c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从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要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走农业专业化道路,发展“两高一优”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要实施科教兴农,实行可持续发展,改善生产条件,大力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为此,要适当降低中小城镇的设市标准,要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要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要形成合理的小城镇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久艰巨的任务。在现阶段乡镇企业吸纳能力下降、城市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非就地转移的小城镇可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结合起来,有着城市不可达到的优点。建设小城镇不能只讲求量多面广,要将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着眼于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采取非均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有重点、有规划地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现有农村经济结构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根据地域特点、市场供求关系挑选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完善市场机制,形成竞争、开放、有序、多样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推进农村小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兴办乡镇企业。把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就业增长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阶段,但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动态过程来看,城市化对扩大城市就业乃至整个社会就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体制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农村土地制度问题、过于注重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程度低和就业不充分的症结所在。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群集、工业化、结构升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小城市扩容、服务业发展、农民工进城等环节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通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力度,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提高就业弹性,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灵活的土地制度,切实关心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扎扎实实地推进城市化,确保城市化与促进就业的联动。  相似文献   

15.
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及城乡现代化建设。城镇建设涉及社会学的、经济学的、历史学的、民族学的、建筑学的、园艺学的等等内容 ,必须考虑城市发展趋势、如何经营城市、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镇体系是生态文明、绿色湖南建设的生动体现。建设生态城镇体系是未来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有利于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在建设洞庭湖区生态城镇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别于传统发展的战略定位,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发展核心城市,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县城,有所侧重地发展小城镇。产业发展作为支撑洞庭湖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的基石,可以从战略合作、政策扶持、先进技术、特色产业等方面提升产业水平,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在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和外部环境方面,中国的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着困难与危机.乡镇企业应该坚持市场经济方向,发挥农村廉价资源的优势,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村城市化以农业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镇(乡)集聚,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目前各级各类小城镇在推动城乡经济结合,促进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乡村城市化仍普遍存在土地占用量大而利用率低,规划滞后、布局分散而效益偏低,城市化水平有限、环境质量不保证且市场容量较小等一系列问题。为推进中国乡村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文中拟构了小城镇发展的六种基本模式,包括功能辐射型、产业开发型、科技创新型、市场主导型、生态建设型和文化保护型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减缓、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起点低、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小城镇数量多且质量差等问题,加快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河南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战略选择,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是加快河南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是加快河南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