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针刀治疗,对照组给予外涂扶他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00mm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100mm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16周,两组100mm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刀治疗能快速缓解膝骨关节炎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但单个疗程针刀治疗的中长期疗效与药物治疗比较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丹参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采用小针刀配合丹参注射液关节腔注射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的方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Lequesne膝骨关节炎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定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判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0.05);②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配合丹参注射液关节腔注射能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小针刀疗法。  相似文献   

3.
针刀疗法对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兔对其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正常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中药组。左后膝伸直位石膏管型固定6周建立膝骨关节炎兔模型,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结果:细胞凋亡指数正常组为(4.9±1.7),模型组为(25·2±4.3),针刀组为(11.6±3.1),中药组为(19.1±3.4)。模型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刀治疗和中药治疗均能降低细胞凋亡指数,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疗法能抑制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促进关节软骨形态恢复,这可能是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3种治疗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关节腔注射组、针灸组3组,各40例.并采用相应治法,观察比较3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刀组为97.5%,关节腔注射组为87.5%,针灸组为82.5%.针刀组疗效优于另两组(P<0.01).结论:小针刀疗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用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单纯双氯酚酸治疗。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4%,对照组为80.4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针刀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右膝17例,左膝21例,双膝2例;针刀封闭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右膝17例,左膝20例,双膝3例,治疗结束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5%、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ROM评分及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虽不能改变膝骨关节炎的最终结果,但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给予以压痛点为主的针刀疗法治疗;对照B阻给予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扶正固本针刀疗法治疗。3组均观察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周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及VAS、WOMAC评分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1)。结论:扶正固本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定的40—80岁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采用局部封闭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组40例:针刀疗法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亦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刀疗法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临床广泛推广本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431-2433
目的:研究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模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13远期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清洁6月龄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只,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空白组不参加造模,其余3组用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造成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家兔模型。模型组不进行干预,电针组每周干预3次,针刀组每周干预治疗1次,两组均干预3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模型兔血清中MMP-3和MMP-13的浓度。结果:模型组MMP-3、MMP-13含量明显增加,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中MMP-3、MMP-13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能够降低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血清中MMP-3和MMP-13的浓度,因此可能抑制关节软骨的破坏,控制软骨的退行性改变,达到改善膝骨关节炎的症状、治疗KO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多角度系统评价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半年后随访,分别从临床症状体征、生物力学相关步态分析、局部软组织张力及皮肤微循环多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刀组疗效优于电针组。结论:①针刀组与电针组对膝骨关节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②针刀组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电针组;③从步态分析上看,针刀治疗能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④针刀治疗能降低膝关节病变部位的软组织张力,从而改善症状和体征;⑤针刀治疗通过改善膝关节皮肤微循环,达到经络平衡。  相似文献   

11.
斜刃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斜刃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斜刃针刀切开狭窄的腱鞘;对照组采用局部药物封闭治疗。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4天及180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14天后及180天后的疗效情况相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所上升,而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所下降。结论:斜刃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无需手术切开缝合,操作简单安全,临床疗效满意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持续泵注联合中药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注入5-FU、DDP;中药组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注入华蟾素注射液,同时结合内服中药;两组均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并随访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结果中药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4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CD3、CD4、CD8、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毒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1年生存率为80.0%,中位生存期为18.38个月;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76.0%,中位生存期为17.6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经药盒持续灌注联合中药可改胃肠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细胞免疫功能,可有效用于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两地汤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医门诊及生殖门诊就诊患者40例,年龄20~40岁女性,既往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者,中医辨证属肾阴亏耗、瘀血内阻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备孕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每日1片,连服3个月。治疗组备孕前口服两地汤(生地黄、地骨皮、玄参、麦冬各15 g,白芍20 g,阿胶10 g(烊化),加味丹参20 mg。结果妊娠率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12周成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产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转阴率41.67%(5/12);治疗组转阴率53.85%(7/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两地汤可以治疗肾阴亏耗、瘀血内阻型复发性流产,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妊娠12周成功率及活产率,且活产率显著高于治疗组。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免疫学异常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4例PSD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味,对照组予氟西汀,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HAMD评分和测定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以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附汤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抗炎、祛痰、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汤煎汤鼻饲。两组疗程均为12天,观察气管插管情况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气管插管时间及二次插管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汤结合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同时口服补阳还五汤煎剂,观察组另输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 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1%,对照组为82.5%,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服组。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因子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成药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比索洛尔组)采用单一西药治疗,观察组(比索洛尔片+养心氏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养心氏片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力衰竭分级、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心力衰竭分级、6 min步行距离、治疗后2组的LVEDV、LVESV和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LVEDV和LVESV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中成药养心氏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治疗组予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1次。观察临床疗效及感觉疼痛、活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9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感觉疼痛评分、活动疼痛评分及Oswestry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感觉疼痛评分、活动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鼻饲和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结合中药鼻饲和灌肠疗法,疗程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中转手术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等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针结合中药鼻饲和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提高临床疗效,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化瘀组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临床期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健脾固肾化瘀组方。观察2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肾功能以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都有所降低,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微量尿蛋白(m 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率过滤(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PRO、m Alb、Scr、BUN低于对照组,而G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健脾固肾化瘀组方联合前列地尔对于临床前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肾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