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式和技巧。方法:对6对猪进行胰肾同期联合移植(SPK),采用供体十二指肠和受体空肠单纯端侧吻合建立胰液引流(ED)。术后监测胰腺内分泌功能、胰液分泌及肾功能。结果:6对猪均成功采用SPK ED术式完成了胰肾联合移植,5例受体存活达1月,其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肾脏有功能。结论:SPK ED可有效地应用于1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只要掌握了熟练的手术技术和操作,即可作为胰肾联合移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邓鸣  刘会臣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2):1733-1737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在大鼠小肠吸收及肝脏分布特征。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大鼠小肠不同区段注入普伐他汀钠溶液1 mg,1 h后处死大鼠,采集肠内容物及肝组织,HPLC和HPLC-MS测定其中普伐他汀及其主要代谢物3′α-异普伐他汀的浓度。结果普伐他汀的吸收百分率、肝组织中普伐他汀和3′α-异普伐他汀的浓度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顺序依次下降。各肠段普伐他汀的吸收百分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给药和空肠给药后、空肠给药和回肠给药后肝组织中普伐他汀的浓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给药和回肠给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肠段给药后肝组织中3′α-异普伐他汀的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主要在小肠中上部吸收,最佳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普伐他汀肝脏分布量与小肠吸收量成正相关。提示应改良现有制剂,增加其在小肠中上部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及特点。方法:对12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的嘲手术期观察进行分析。结果:12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胆汁瘘l例,胰瘘1例,均治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正确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上腹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手术操作复杂,范围大,时间长,对病人机体侵袭面广,吻合口多,出血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为腹部手术之最。自1995年-2001年我科共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1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随访时间为半年-7年,胰腺胰管空肠吻合6例中,疼痛消失4例,无变化2例;胰头切除18例中,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15例;胆道手术3例中1例疼痛无变化;胰体尾切除3例中疼痛均消失。十二指肠保留幽门切除5年后疼痛缓解,3例糖耐量异常行十二指肠切除,胰腺内分泌功能在术后明显好转。有其它2例糖耐量异常者胰腺功能在行胰体尾切除后呈恶化转变。结论:患者为炎症性胰头肿块时,宜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手术方法。若胰腺有门脉高压或严重纤维化及胰管扩张,可对胰头进行不分离切除,胰头肿块性慢性胰腺炎一般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为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Whipple手术是胰头癌的标准手术 ,尽管近年来胰头癌的诊断技术和手术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手术切除率仍低[1 ] 。黄疸出现后才就诊和确诊为胰头癌者都多属晚期。放疗、全身化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未能改善病员生存期[2 ] 。介入法将导管放入腹腔动脉行大剂量化疗 ,其生存期也未延长。作者于 1 997年 9月至 1 998年 9月为 5例开腹手术后 ,证实为不能切除的胰头癌作了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胰十二指肠动脉的植入式插管 ,结合旁路手术 ,效果满意 ,这里作一初步报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均经手术探查确定是不可切除胰头癌 ,男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清胰汤及汉防己甲素(Tet)单独或联合应用时对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并测定血清大黄素、血浆Tet的含量,比较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胰管逆行加压推注牛磺脱氧胆酸钠诱发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然后将动物随机均分4组,分别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并在造模前后不同时间采集各组动物门静脉和腔静脉血,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6(IL-1、IL-6)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血清大黄素及血浆Tet的含量;光镜观察制模后96h胰、肺等组织病理变化及动物死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清胰汤和Tet均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香猪的死亡率(联合组动物全部存活),减轻其胰腺及胰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显著降低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活性及门静脉、腔静脉血清IL-1、IL-6的含量(P<0.05或P<0.01),且联合组各时间点血浆Tet含量显著高于单用药组(P<0.05或P<0.01)。结论:清胰汤及Tet可通过多个环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血药浓度,并在疗效上体现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4例,注意观察患者腹腔内出血、应激性溃疡情况,加强对胰瘘、胆瘘、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的预防和观察,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5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生存1~2年为43例,生存率为79.6%,2年生存26例,2年的生存率为48.1%,3年以上生存11例,占20.4%.并发症发生情况:胰瘘6例,占11.1%,胆瘘9例,占16.7%.结论 加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严密观察和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 15 %~ 2 0 % [1] ,其死亡率高达 5 0 % [1,2 ] 。我科于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6月 ,收治了4例胰头癌患者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漏 ,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 ,瘘口愈合出院 ,笔者重点介绍其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1例。均因患胰头癌收入我科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第 6~ 7天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腹痛、腹胀、高热和腹腔引流量增加 ,引流液淀粉酶值 >15 0 0 U,诊断为胰漏 ,诊断明确后即做好术前准备 ,行第 2次手术 ,经精心治疗及…  相似文献   

10.
胰脏是人体重要腺体,分为头、体、尾三部分,位于胃后方,后腹壁第1—2腰椎处,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胰尾与脾相邻。其分泌胰液,可分解蛋白、糖类和脂肪,帮助机体消化。胰腺的腺泡之间有散在的细胞团称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加强肝和肌肉对血中葡萄糖的贮存和利用,因而能降低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1.
胰头癌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胰腺癌的2/3,胰头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诊断和治疗闲难的消化系统癌肿,临床表现为:蝮痛、腹胀、消瘦、纳差和乏力。治疗方式采取切除胰十二指肠,但术后预后较差。长期以来,胰头癌术后5年生存率很低,经过不断努力,有个别报道,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肝脏移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快速发展,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发展及突破,肝脏移植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肝脏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和无肝外转移的肝脏肿瘤的常规手术,为提高移植肝脏的存活,移植受体必须同时接受了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控制排斥反应,使得肝脏移植术后的生存率、生存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各种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存在仍是威胁患者生存的重要课题.目前文献中关于肝移植术后患者并发胸水的报道较少,本文总结并探讨术后患者胸水发生的可能原因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胰头壶腹周围以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的切除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累计 15例胰头及壶腹周围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 ,采用 2种不同的重建手术方式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本组 15例中 ,行胰肠重建改进术 6例 ,无并发症发生 ,行未改进术 9例并发胰瘘 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13%。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最关键、问题最多、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胰肠重建 ,采用稳妥的方法 ,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困难,应与胰头癌相鉴别,对不能排除胰头癌或者出现胆管,胰管,十二指肠梗阻的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10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这10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术前均不能排除胰头癌,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胰腺炎,1例发生胰漏,余恢复正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高博  潘建新  顾振纶 《中草药》2000,31(3):200-202
给大鼠十二指肠灌注苦黄口服制剂(4,5,9.0 g/kg)后,肝脏分泌胆汁和胆红素量均较给药前明显增加(P<0.05,P<0.01),持续时间约为1~2 h.结果提示:苦黄口服制剂有一定的利胆及促进单位时间内肝胆红素排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9例胰十二指肠损伤,其中闭合性损伤7例,开放性损伤2例。十二指肠单纯缝合 网膜覆盖2例,十二指肠缝合 带血管空肠浆肌层瓣覆盖修补2例,胰缝合4例,胰体远端切除1例。结果:8例治愈,术后胰痿3例,十二指肠第三段破裂漏诊死亡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应根据损伤部位、程度、范围、局部和全身情况选择合适术式及有效的十二指三压、腹腔引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主要是用来治疗胰、十二指肠部肿瘤的手术,此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出血多,术后观察特别重要。我院自1993年6月~1998年5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48例,我们通过严密的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4~62岁,平均53岁,壶腹癌24例,胰头癌几例,十二指肠癌5例,胆管癌4例。并发胰疫1例,无手术死亡。2!临床观察2.1生命体征观察:术后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引起窒息。常现给予氧气吸入,预防氧饱和度下降,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并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电针治疗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老年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胃、电针等治疗。结果治疗组腹胀感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胃瘫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药联合电针治疗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清胰汤对实验性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加味清胰汤组、泰能组、环丙沙星组4组。给药时间为造模前2h、造模后6、18h,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12、24h处死,取门静脉血测定血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取胰腺、脾、肠系膜淋巴结、肝、肺组织做细菌学检查;取末端回肠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加味清胰汤级细菌移位发生的时间延迟,并见各脏器细菌量及血中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加味清胰汤可以明显减轻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粘膜的病理损害,对防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细菌移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药效和药物吸收两方面比较两种剂型的青黛,为将青黛开发成分散片形式的新型配方颗粒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相同剂量青黛饮片和配方分散片药液进行预防给药,以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ALT和AST;建立大鼠原位灌注模型,灌注相同剂量药液,2h后检测大鼠胃和十二指肠中灌注液靛蓝、靛玉红浓度。结果:同等剂量下,两种剂型的青黛均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动物ALT、AST,减轻病理性损伤,其中分散片剂型效果更佳。同时,青黛配方分散片在胃和十二指肠中的吸收率均高于原饮片。结论:青黛配方分散片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水中溶出度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其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增强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