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碳氮源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集炼油厂内长期石油污染土壤,经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筛选和发酵液表面张力测定等方法,从油泥中筛选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土著微生物1株,命名为S2,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性能测定与产物特性及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测定证明其发酵液表面张力稳定,最佳条件下发酵液表面张力可由75mN·m-1降至35mN·m-1,临界束胶浓度(CMC)值为0.25g·L-1,远远低于一般化学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发酵液乳化性能优于对照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常用的化学表面活性剂.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选定的最佳碳源为菜油,最佳氮源为硝酸钠,优化培养条件后,产物最大产量达到了4.7g·L-1.  相似文献   

2.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娟  刘怡辰  张振华  冉炜  沈标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0):2056-2062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Y8A,经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分析等将其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Y8A能在22h内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68.3mN·m-1降到23.5 mN·m-1.经TLC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菌株Y8A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20mg·L-1 Ca2+和Fe2+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和表面活性剂的产生;菌株Y8A在20~30℃,pH 5~12范围内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较强;LB培养基中添加1%乳糖对生长的影响不大,但能够明显促进Y8A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而葡萄糖、蔗糖抑制表面活性剂的产生.Y8A能够促进石油降解菌Y1D和F11对石油的降解和功夫菊酯降解菌ZZH对功夫菊酯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从堆肥中筛选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产蛋白酶的影响.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这2种微生物产蛋白酶能力的影响、2种微生物产蛋白酶能力的差异以及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包括菌体数、酶提取液表面张力、pH值和挥发性有机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Tween-80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有较大促进作用,添加浓度为0.05%时,能分别使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最高酶活提高65%和30%;鼠李糖脂对铜绿假单胞菌产蛋白酶有轻微抑制作用,但能将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当添加浓度为0.018%时,鼠李糖脂能将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最高酶活提高51%.铜绿假单胞菌产蛋白酶能力明显强于枯草芽孢杆菌,前者对照样的蛋白酶产量是后者对照样蛋白酶产量的6倍多.发酵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酶提取液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枯草芽孢杆菌;添加表面活性剂对菌体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pH值变化影响不大;挥发性有机质变化与微生物酶活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蒽降解菌与铜绿假单胞菌融合子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蒽降解菌An815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EGFP)P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了既能高效降解蒽,又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融合子F。研究了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对蒽的降解性能及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融合子菌落和菌体形态,产脓青素,荧光色素的特性类似于铜绿假单胞菌亲本,但其大多生理生化特性酷似An815亲本而不同于铜绿假单胞菌亲本;融合子有较好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72 h内将表面张力由70.2 mN/m降至36.5mN/m;在蒽的反应体系中,32h内融合子和亲本An815对蒽的降解转化率分别为86.7%,59.4%,融合子对蒽的降解速率比An815提高了27.3%;在蒽的反应体系中融合子和亲本生长曲线相似。  相似文献   

5.
从农业堆肥样品中提取出4株可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降到40mN/m以下的菌株,对该四株菌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结果表明其中3株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能为脂肽。选取其中一株B2对其所产的生物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提纯,经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明该产物为一环脂肽类似物。该脂肽纯品可将纯水的表面张力由72.3mN/m降到29.9mN/m,CMC值为0.139g/L。实验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存在能够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的菌种,且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S6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了1株铜绿假单胞菌S6(Pseudomonas aeruginosa S6)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50mg·L-1,此时其表面张力为29.3mN·m-1.pH值对S6产表面活性剂有一定影响,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S6长势较好且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较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菲具有非常明显的增溶效应,使水中菲的溶解度增加了约23倍.原油的加入有利于S6产表面活性物质.与原油的相互作用说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乳化原油且维持乳化液稳定性于80%以上;原油浓度为6%~8%时,能达到最佳乳化效果.HPLC-ESI-MS分析检出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含有13种鼠李糖脂同系物.  相似文献   

7.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长期被汽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SZ-07,初步确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了BSZ-07的最优产剂条件。BSZ-07在48h内可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降至34.2mN/m,且乳化性能稳定,是一种较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经FTIR分析及元素分析,初步确定其所产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  相似文献   

8.
鼠李糖脂与疏水底物及其降解菌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鼠李糖脂对假单胞菌GP3A菌株降解芘的增溶和降解实验,研究了在鼠李糖脂作用下,菌体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脂多糖含量的变化、菌体表面基团与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的键合作用以及相应疏水底物的增溶和降解.结果表明,当鼠李糖脂浓度高于其临界胶束浓度(60mg·L^-1)时,能显著增加疏水底物芘的表观溶解度;生物表面活性剂能通过溶出细...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假单胞菌GP3A生长情况、降解芘(初始浓度为15 mg·L-1)性能以及降解过程中菌体表面性质(细胞表面疏水性、菌体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明显促进了GP3A的生长,当鼠李糖脂浓度为200 mg·L-1和500 mg·L-1时,72 h时菌体的生长量比未...  相似文献   

10.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特征明显的石油降解菌,研究了不同的油含量、温度及添加物等因素对石油降解菌的脂酶活性和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脂酶活性与除油率正相关;除油率随油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石油降解率通常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添加蔗糖不利于石油的降解;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80有利于脂酶的产生和代谢。  相似文献   

11.
为得到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耐盐菌,从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中分离出41株细菌,经测定发酵液排油活性、表面张力和乳化值(EI24),得到1株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耐盐菌BF40.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沙雷氏菌(Serratia sp.).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BF40的耐盐特性和降解原油能力,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BF40及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在含5~70 g·L-1NaCl液体培养基中BF40生长良好,属中度耐盐菌.BF40能有效利用原油,在含10 g·L-1NaCl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原油降解率达到56.7%.添加BF40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或接入BF40能明显促进盐渍化土壤石油烃的降解,修复60 d,土壤石油去除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4.6%和13.4%.接种BF40能降低土壤溶液表面张力,明显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更能有效促进沥青质降解.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土壤脱氢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更能有效降低土壤溶液表面张力,促进饱和烃降解,表明接种BF40和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能对促进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的生物修复存在不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集渭河沉积物及西安某自备井的地下水,沉积物采用逐级分离法处理后,进行厌氧微宇宙实验,研究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苯胺降解及有机碳与水合金属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为50、300或400mg·L-1,沉积物中的原有或外加的有机碳都对苯胺降解具有抑制作用;去碳沉积物、去碳去金属沉积物实验中,硝酸盐为50mg·L-1时,外加有机碳具有抑制作用,当硝酸盐为300或400 mg·L-1时则有促进作用.去碳沉积物与去碳去金属沉积物的实验发现,无论是否有外加有机碳,水合金属氧化物都对河床沉积层中反硝化条件下苯胺降解具有促进作用.机理分析表明,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的微生物以生长代谢的方式利用苯胺,使其降解.苯胺降解经过脱氨基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无机氨氮废水(NH+4 N,500mg·L-1)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条件下逐渐缩短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30h~5h),连续运行260d.在反应器内的氨氮容积负荷和污泥负荷分别为1 2kg·(d·L)-1和2 13kg·kg-1·d-1时,氨氮去除率达98 2%以上.当HRT减少至7h时开始出现NH+4 N和NO-2 N的积累.尽管反应器内MLSS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在逐步上升,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OB)的数量分别从HRT10h和15h起开始下降.16S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 DGGE)的分析发现反应器内生物多样性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测序结果表明进行氨氧化作用的主要是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sp.),进行亚硝酸氧化的主要是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sp.).尽管反应器只进行无机氨氮配水,仍存在大量的异养菌,估计其生长是以胞外分泌产物和细胞裂解产物为基质.  相似文献   

14.
张剑波 《环境科学》1999,20(6):87-90
利用合成的PNIPAAm/AAc交联共聚温敏性水凝胶分别对水溶液中微量的Y^2+,CU2^2+离子进行浓集分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凝胶能有效浓集Y^2+,UO2^2+离子,在PH=1~4范围内,凝胶的溶胀比及对Y^3+,UO2^2+的浓集率均随PH的增大而增大,浓集率分别达到80%和90%,凝胶溶胀比的增大浓集量分别为5.293mg.g^-1、36.16mg.g^-1凝胶的表面积也对浓集率有限大影  相似文献   

15.
白腐菌附着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沥液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煤渣为填料 ,在自制反应器内利用白腐菌生物膜对垃圾渗沥液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 ,在停留时间为 97h、葡萄糖浓度为 2 0 0 0mg·L-1、氨氮浓度为 84mg·L-1左右时 ,白腐菌生物膜对渗沥液深度处理的效果最佳 .此外 ,将白腐菌生物膜反应器在上述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与普通活性污泥SBR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前者的处理效果要明显好于后者 .  相似文献   

16.
pH值对石灰(石灰石)湿法脱硫反应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pH值对石灰石湿法脱硫反应机理的影响,进行了用亚硫酸钙沉淀与水的混合液吸收SO2的实验,研究表明,溶液中离子化合物的型态与体系的pH值密切相关。体系pH值小于7时,硫阴离子主要以HSO^-3型态存在,脱硫反应以生成Ca(HSO3)2为主;体系pH值大于7时,硫阴离子主要以SO^-23型态存在,脱硫反应以生成CaSO3.1/2H2O或CaSO4.2H2O为主。  相似文献   

17.
溶剂萃取法提取电镀污泥氨浸出渣中的金属资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硫酸浸出P507-煤油-硫酸体系萃取分离铁,钠皂-P204-煤油-硫酸体系共萃铬、铝、反萃取分离铬、铝工艺回收电镀污染氨浸渣中的金属。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全流程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铁铬渣中的金属铬、铝和铁均可以高纯度盐类形式回收,可作为化学试剂使用,回收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砷酸钙化合物的溶解度及其稳定性随pH值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混合沉淀和溶解实验详细研究了pH值和Ca/As摩尔比对石灰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水的影响.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变化趋势与混合液的Ca/As摩尔比有关,在Ca/As=1·50和1·67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在pH=7附近达到最低,然后随pH值的升高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在Ca/As=2·00和4·00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2种Ca/As摩尔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混合沉淀过程中生成的砷酸钙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取决于溶液的Ca/As摩尔比和pH值.在低pH值和低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要比在高pH值和高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的颗粒要大,而且结晶程度要好.在Ca/As摩尔比为1·0~4·0和不同pH值条件下,主要生成Ca_3(AsO_4)_2·3H_2O、Ca_3(AsO_4)_2·2·25H_2O、Ca_5(AsO-4)_3OH和Ca_4(OH)-2(AsO_4)2·4H_2O,溶度积分别等于10~(-21·14)、10~(-21·40)、10~(-40·12)和10~(-27·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