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的共情水平和人格特征,并分析共情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在某护理学院1~4年级各抽取1个班共221名护理本科生,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理专业学生版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共情总分为(83.14±11.26)分,总体水平较低。其中,换位思考(11.21±2.51)分,情感护理(27.38±5.64)分,观点采择(41.51±6.23)分。女生换位思考得分高于男生(P<0.01),而情感护理得分低于男生(P<0.01);1年级学生情感护理得分低于其他年级(P<0.01),而换位思考得分高于4年级(P<0.01)。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与共情总分、观点采择、换位思考均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与情感护理呈负相关(P<0.01),与换位思考呈正相关(P<0.01);而内外向与共情无相关性(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共情水平相对较低。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得分越高,共情水平越高,内外向与共情水平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和自尊水平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湖南省三所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共344名,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护生的共情能力偏低,自尊水平中等偏下。担任学生干部或本科学历的护生共情能力总分和情感关怀得分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以及专科护生,实习过的护生共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皆高于尚未实习的护生,独生子女护生自尊高于非独生子女护生,本科护生自尊高于专科护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生共情能力及各维度与自尊水平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护生自尊水平和共情能力受较多因素影响,提高护生的自尊水平可以促进其共情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邱志军  姜娜  李国平 《护理研究》2014,(12):1516-1518
[目的]探索跨理论模式对高职护生的共情干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某校护理专业3年制高职2年级学生2个班,按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基于跨理论模式实施共情教育计划,并对处于前意识、意识阶段的护生实施动机性访谈以增强其提高共情的动机;对照组不另外采取共情专项培训措施。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训练结束)、随访(训练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护生的共情状况、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护生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共情总分、观点采择和情感护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在行为阶段和保持阶段的学生人数分别提高了34.5%、13.7%和8.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共情相关知识和认知调查,两组护生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职护生共情训练中采用跨理论模式,可在短期内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张晴  曾飞元  黄文杰 《全科护理》2023,(9):1293-1296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共情训练对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以及养老志愿服务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南省某高校护理专业三年级本科生14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试验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巴林特小组共情训练。干预前后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JSPE-NS)和养老志愿服务意愿调查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生共情总分及3个维度(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评分、养老志愿服务意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护生干预后共情总分及3个维度评分、养老志愿服务意愿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干预前后共情总分差值、观点采择和情感护理维度评分差值、养老志愿服务意愿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共情训练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并能提升其养老志愿服务意愿。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护生自我表露与共情的现状及其内在关系。[方法]使用自我表露指数量表、人际反应指标对临床实习前的129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共情总分、想象、共情关注、观点采择和个人痛苦得分分别为(51.37±9.07)分、(15.27±3.69)分、(17.50±3.33)分、(12.73±3.07)分、(7.60±3.72)分,自我表露总分为(30.86±5.95)分。护生共情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自我表露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194~0.403(P0.01);护生的共情关注和观点采择解释其自我表露的变异度为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共情和自我表露的水平不高,护生的共情与自我表露呈正相关,共情关注和观点采择对自我表露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护理教育者应关注护生的共情与自我表露水平,通过培养护生的共情水平优化其自我表露的程度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共情的沟通形式对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将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共情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自我护理能力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共情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模式满意度比较,共情组高于常规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共情沟通技巧,护士能够准确的获得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因而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达到提高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自我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护生共情能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于2016年5月对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的15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生共情能力总分为(51. 67±9. 40)分;同情关心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个人痛苦维度均分最低。单因素分显示,独生子女、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共情能力得分较高(均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生的家庭支持、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其共情能力得分呈正相关(均P 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既往健康状况、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向、情绪理解均为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 0. 05)。结论被调查护生的共情能力总体水平较好,可通过培养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向、提高其情绪理解等以更好地提高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短期临床培训课程对提高高职实习护生共情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试验前后对照设计,对120名实习的高职护生进行4周的共情能力临床实践培训,包括高尚职业道德的加强、情感共情和行为共情的培养。培训前后,应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评价护生的共情能力。结果培训后,护生人际反应总分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P0.01);4个维度中,同情关怀维度得分较培训前改变不明显(P0.05),观点取替、幻想力和身心忧急3个维度得分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短期临床共情能力实践培训课程可以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生)人格特质与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护理本科院校63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简易大五人格量表(NEO-FFI)、中文版共情量表-护生版(JSPE-NS)以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护生神经质、宜人性、外向性、严谨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学生干部的护生开放性、外向性、严谨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年级和生源地的护生共情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的护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护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护生共情能力得分比较和心理弹性得分与开放性、宜人性、外向性、严谨性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心理弹性得分与神经质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共情能力得分与心理弹性得分呈正相关(P<0.05);⑤护生大五人格对共情能力有直接影响,大五人格通过心理弹性对共情能力有间接影响。结论:心理弹性在本科护生大五人格影响共情能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关注护生的大五人格和心理弹性对其共情能力有预测作用,从护生个体自身出发探索提升策略,为提高护生共情水平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蒋丽  吴越  王渭华 《全科护理》2016,(9):953-954
[目的]明确高职护生共情与服务老年人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共情量表及服务老年人态度量表对渭南市某高职院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生共情总得分为103.46分±10.62分,服务老年人态度得分为49.89分±19.20分。不同社会人口学资料的护生共情能力之间存在差异(P0.05),不同年级和家庭类型的护生服务老年人态度存在差异(P0.05)。高职护生共情与服务老年人态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职护生共情与服务老年人态度均处于中等水平,提高护生的共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服务老年人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共情与服务老年人意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某高校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得分为(99.67±14.38)分,其服务老年人意愿得分(53.51±9.84)分;不同背景资料的护理本科生共情、服务老年人意愿之间存在差异,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与服务老年人意愿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护理本科生共情、服务老年人意愿均为中等水平,通过提高共情可以改善护理本科生服务老年人意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共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人际反应指针问卷中文版(IRI-C),对226名本科学生的共情现状进行调查;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对共情现状(因变量)和6个可能影响因素(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本科生IRI-C总分为((55.14±9.73)分.在观点采择中,年级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医院实习护生的同理心与利他观念现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为提高实习护生的同理心及利他观念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65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实习护生同理心总得分在52~108分之间,平均(90.05±13.63)分,本科生同理心总得分最高,中专生最低;实习护生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是学生干部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习护生利他观念总得分为在98~159分之间,平均(129.72±10.04)分;是否是学生干部组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理心总得分及各维度(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得分分别与利他观念总得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实习护生的同理心、利他观念在不同学历和不同生活背景情况下存在一定差异,学校及医院应注重对于同理心得分水平较低护生的培养,以促进护生整体利他观念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护生实习前提供心理指导的依据.[方法]应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9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分析实习护生的心理弹性、人际关系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习护生的心理弹性总体水平较高,且在性别、年级方面存在差异(P<0.05);实习护生人际关系情况普遍较好(6.24分±4.15分),独生子女的护生异性交往维度得分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是否担任干部交际交友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交谈能力呈正相关(P<0.05);实习护生心理弹性整体水平与人际关系整体水平呈负相关(P<0.01),人际关系4个维度能较好预测自我效能、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资源及心理弹性总分,解释率分别为17.7%、20.6%、24.8%、19.3%、23.4%、36.1%.[结论]实习护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反映自身所具有的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在教学过程中及实习前应多注意培养护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特点。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自设护生基本情况间卷对28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评。结果:护理本科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得分高于母亲(P〈0.05),而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得分低于母亲(P〈0.05)。男性垆生的父亲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得分高于女性护生(P〈0.05)。独生护生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高于非独生护生(P〈0.05)。父亲文化程度对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差异(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的父母养育方式明显不同,并与父亲文化程度及子女性别、独生与否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现状,探讨如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培养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对少数民族和汉族护理本科生69名进行授课,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CTDI-CV)进行测评并进行分析。结果91.3%以上的本科护生认同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意义;实验前、后不同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总分分别为(251.21±22.94)分和(256.65±31.46)分,均<280分;各维度得分为正性(>40分)的是自信心和求知欲;实验前、后本科男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别为(254.28±34.20),(289.71±54.62)分,分别高于本科女护生(250.87±21.68),(252.91±25.89)分;男护生实验前、后得分为正性(>40分)的有: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系统化能力;女护生实验前、后得分为正性(>40分)的均为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这一维度。结论本科护生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认同率均较高;少数民族和汉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总体能力均为中等;男护生的整体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女护生,实验后男护生具有正性的评判性思维倾向,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法对提高男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效果显著,但对提高本科护生整体评判性思维能力效果不太明显,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探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努力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实习中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同理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依  蒋晓莲 《山西护理杂志》2012,(12):3185-3188
[目的]探讨实习中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同理心水平,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为改进临床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HCANU)、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一中文版(JSE—CV)对98名实习中期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中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同理心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得分分别为(70.17±8.04)分和(105.86±13.41)分;其中,同理心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灌输信念和希望、人道及利他价值观、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4个维度呈正相关(P〈0.01),且表现出较强的预测能力(P〈0.05)。[结论]提高实习护生的同理心、改善实习环境、培养职业价值感等可有效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为建立人文关怀能力的临床培养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何平  张蒙 《全科护理》2011,9(32):2925-2926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自我效能与社交焦虑的状况,探讨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交焦虑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50名在读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由护生进行自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职护生的自我效能为2.65分±0.36分,高于我国女大学生常模(P〈0.05);社交焦虑得分为40.65分±8.19分,高于美国大学生常模(P〈0.05)。高职护生自我效能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R=-0.413,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有预测性,提高护生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其社交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郑云慧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1):1693-1696
目的 探讨平行病历在提升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与实习效果中的作用。方法 在《护理学基础》集中教学实习中,学生在按计划完成护理学基础实习任务的基础上,要求以倾听的耳朵、平实的语言记录患者就医的故事与体验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感受,并进行课堂分享。干预前后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学生版评价学生的共情能力。干预后学生记录对书写平行病历的感受。结果 干预后,学生的共情能力得分由(79.83±3.94)分提升至(105.52±8.46)分(t=-17.837,P<0.001),临床实践机会增加,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亦明显提升。结论 将平行病历引入《护理学基础》集中教学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增进护患关系,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化,提升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