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名,而根据骨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关系、病理变化和症状描述等,将其归入"骨痿"范畴.笔者选择了绝经后骨质疏松和失重引起骨质疏松两种骨质疏松症,总结前人工作成果,进行中医药辨证与干预措施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骼疾病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骼强度受损,易导致骨折风险增加。骨强度反映了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量(bone quality)两个主要特征的结合,骨密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骼疾病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骼强度受损,易导致骨折风险增加。骨强度反映了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量(bone quality)两个主要特征的结合,骨密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性疾病[1].60岁以上老年人OP发病率约为59.87%,OP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0%[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本文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作了综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骨密度检查在各类骨质疏松症检查中应用极为广泛,不仅操作方便,且诊断率较高,是判断受检者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体骨矿物质含量随着年龄增长影响下呈动态变化,且疾病或者药物也会对患者骨矿物质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更加准确地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现代医学将骨密度检查作为了重要课题。骨密度检查以骨矿物含量为重要指标,对于判断骨骼发育情况及衰老程度、研究骨骼病理学或生理学变化情况有重要作用。若检查数据显示骨密度值降低1~2.5SD则为骨量减少;若降低≥2.5SD则为骨质疏松;若在骨密度值降低≥2.5SD基础上合并骨折则为严重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影响骨健康的代谢性骨病。肥胖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其中全身肥胖和腹型肥胖是两种不同的肥胖类型, 脂肪分布的差异可对骨密度、骨微结构及骨折风险产生不同影响。关注不同肥胖类型相关的骨质疏松症特征改变, 有助于提高对肥胖和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7.
肌力和体力活动与骨密度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媛  金永堂 《卫生研究》2003,32(2):169-17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骼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加大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方面探索其致病因素 ,寻求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低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重要的临床特征 ,本文就近年来肌力和体力活动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是以骨密度、强度下降,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大量的研究表明,锶元素对体内骨骼中代谢有显著影响,锶既可抑制骨吸收,又可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因此,锶盐具有抗骨吸收和增进骨形成双重作用,代表了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上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锶对骨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其严重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再次骨折概率大和死亡率高,其发生与骨强度下降有关,骨强度由骨密度和骨质量决定,骨密度由高度矿化的无机盐(钙、磷、镁等)组成,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利用。骨质量主要由有机骨基质胶原纤维组成,胶原蛋白合成必需有微量元素参加,特别是铜、锰和锌。本文主要介绍镁、锌、铜、锰对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是与增龄相关的最常见骨骼疾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疾病,具有发生率高、预后严重和负担高的特点。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前期研究发现,上海市社区人群对骨质疏松不够了解和重视,患者对疾病管理预防骨折的意识薄弱,基层医务人员也对骨质疏松缺乏认知和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癌症因其居高不下的病死率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 对于肠道微生物群与癌症的发展和治疗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深入, 人们对于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同时抑制癌症发展的新一代益生菌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益生菌,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已经在改善肥胖、肠炎和肝脏疾病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对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旨在对该菌成为治疗癌症的新型生物制剂的可行性做出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0steoporosis简称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各地区的研究表明,我国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已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尤其是在老年女性中为常见疾病之最^[1]。骨质疏松症可造成患者长期疼痛、活动受限,甚至骨折,不但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研究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存在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及肠道菌群改变情况,失调的细菌极有可能是ASD疾病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尤其是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肠道微生物与ASD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文就ASD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为探讨肠道菌群作为ASD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钙的补充在防治与年龄相关的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Pom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当时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对骨质疏松有了明确的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组织中骨量明显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15.
运动改善骨骼健康已被大多数研究所证实,但目前的研究认为,除了运动,其他体力活动也能获得健康上的好处.由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昂贵的价格,人们对体力活动作用的研究日益重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严重危害老年女性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国内外关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的研究很少,研究结果也很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调查绝经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探讨体力活动与桡骨骨密度、骨结构指标的关系,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是指骨骼中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易导致各种运动功能障碍及疾病性骨折.正常生理过程中,骨钙不断地溶解,进入血液,同时通过血液运输,血钙又不断地沉积在骨中,则血钙及骨钙浓度保持动态平衡.若此平衡被打破,骨溶解超过骨形成,造成骨钙减少,则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按病因通常可分为4种:①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于青年或成年期,病期漫长,与中医关于骨质疏松症“中年起病,老年成疾”的说法是一致的;②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绝经后5~10年内,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③老年性或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于70岁以后的老人,与年龄有关;④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很多,如慢性病(肾功能衰竭、钙吸收不良综合征)和药源性疾病(长期高钙饮食及使用抗癫痫药、含铝的抗酸剂、糖皮质激素等).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营养疗法、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及手术疗法等,其中药物疗法为主要手段.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原则是:当骨密度(BMD)高于骨折阈值时,可选择抑制骨吸收药以防止骨质进一步丢失,当骨密度低于骨折阈值时,可选择促骨形成药以提高骨量,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发生改变致骨骼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量减少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I型胶原C端肽(B—CTx)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胶原降解生化代谢标志物,其水平反映了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是以破骨细胞活性显著增强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的有效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女性骨密度和骨量分布情况以及影响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珠海地区的575例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测,并对个人疾病史、生活习性及月经史进行调查,根据OP发生与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女性骨密度和骨量呈现年龄分布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骨折以及慢性病对OP存在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慢性病是OP发病的危险因素,而BMI是OP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下降,而保持一定体型及体重,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及提高;及时发现、治疗糖尿病、慢性病(如甲亢、风湿)等,对防治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与口服降糖药物分别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MD)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6例老年男性T2MD合并OP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分别接受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抗骨质疏松、二甲双胍+抗骨质疏松治疗,均干预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骨密度及骨代谢[血清骨钙素(BGP)、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及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相关指标,并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BG、2h PBG、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股骨粗隆、股骨颈骨密度、血清BGP及BAP水平均显著提高,血清s-CTX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二甲双胍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治疗在改善老年男性T2MD合并OP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方面有明显优势,两者血糖控制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OP,Osteoporos)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受到全球医学界的重视,WHO将其列为三大老年病之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作者就此简要总结并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