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所致骨关节X线改变及其临床特点。②方法:回顾总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PHPT病人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③结果:PHPT病人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示高钙血症、高尿钙、低磷血症、甲状旁腺激素增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关节改变X线主要表现为全身骨质稀疏、骨膜下骨质吸收、纤维囊样骨炎、颅盖骨磨砂玻璃样变等。④结论:PTPH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骨关节X线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可对本病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病X线诊断(附9例分析)胡毓亮周荔乔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下称甲旁亢)骨病又称泛发性纤维囊性骨炎、广泛性纤维骨炎。系全身代谢性骨病。由于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促使破骨细胞活动增加而引起骨骼广泛性的病理改变。甲旁亢骨病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肾机能不全时钙磷代谢的认识有了进步,但对肾性骨营养不良,作为一组病理现象其起因仍不十分清楚,发病机制方面在成年人的甲旁亢和骨质软化认识较深,X 线检查的作用主要根据甲旁亢的表现,而对骨质软化较难估计。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诊断,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软组织内钙化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也可发生自发性骨折,骨的活检能作出明确诊断,X 线检查如采用光密度计可正确计算骨内钙含量,一般以桡骨下端为测量部位。  相似文献   

4.
棕色瘤亦称巨细胞瘤样变,系由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引起的局限性纤维囊性骨炎,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病变.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道2例原发性甲旁亢伴棕色瘤,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甲旁亢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原发性甲旁亢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材料和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原发性甲旁亢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作CT检查,B超检查46例,核素检查5例。结果:53例甲旁亢手术确诊甲旁腺腺瘤51例,占96.23%。甲旁腺增生2例。CT检查有27例诊断为甲旁腺腺瘤(27/35),病灶81.48%位于甲状腺下极(22/27),18.52%位于甲状腺上极(5/27);各病灶增强后通常有明显强化,比平扫时CT值上升约30 ̄40Hu。B超检查有38例诊断为甲旁腺腺瘤(38/46)。核素检查中3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结论:原发性甲旁亢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生化检查,定位诊断依靠B超、CT及核素等影像学检查,B超和CT检查的原发笥甲旁亢的诊断中敏感性及特异性无显著差别,两者可互相补充,根据甲旁  相似文献   

6.
核素骨显像异常表现的甲状旁腺腺瘤一例李伟,陈雅清,屈婉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旁亢)临床一般依据血清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增高而诊断.1993年8月本科根据1例腰腿痛患者核素骨显像所显示的特殊征象拟诊为甲旁亢而收治入院.后经99mTc...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99mTc- MIBI显像在定位诊断早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30例临床诊断或高度怀疑甲旁亢患者于颈部及上胸部行99mTc-MIBI显像,采用双时相法(15min即刻相及120min延迟相)并加做99mTc-MIBI全身显像,同期做B超(30例)和CT检查(10例)。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99mTc-MIBI显像、B超和 CT诊断准确性分别为 83.3%、63.3%和 70%,对于正常位置、异位、术后复发,99mTc- MIBI显像阳性检出率均较B超、CT高。结论:99mTc-MIBI显像在定位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疾患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尤其对异位和术后复发及确定有无三发性甲旁亢的敏感性优于B超、CT,可作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99mTc-MIBI显像定位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99mTc-MIBI显像在定位诊断早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诊断或高度怀疑甲旁亢患者于颈部及上胸部行^99mTc-MIBI显像,采用双时相法(15min即刻相及120min延迟相)并加做^99mTc-MIBI全身显像,同期做B超(30例)和CT检查(10例)。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99mTc-MIBI显像、B超和CT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3.3%、63.3%和70%,对于正常位置、异位、术后复发,^99mTc-MIBI显像阳性检出率均较B超、CT高。结论:^99mTc-MIBI显像在定位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疾患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万其对异位和术后复发及确定有无三发性甲旁亢的敏感性优于B超、CT,可作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的实际发病率不详。甲状旁腺一般有4枚,常位于甲状腺二侧后壁,平均总重量约120g。分泌的激素叫甲状旁腺激素(简称PTH)。此激素在腺体内合成和分泌。血清钙离子浓度是调节甲状旁腺机能的主要因素。血钙过低时可刺激甲状旁腺促进PTH合成和分泌,血钙过高可抑制PTH合成和分泌,使钙向骨骼转移而降低血钙水平。我院内分泌科每年收治此病人例数不足10例,在一些中小医院对本病认识更不够。现将我院1995年1月-1997年6月间收洽误诊的甲旁亢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0.
甲旁亢患者99 TCm-MIBI显像异常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延迟法^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脯(MIBI)显像是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常用的方法。现将2例腺瘤型甲旁亢患者的^99Tc^m-MIBI显像异常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4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多个骨骼部位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4例平片,5例局部CT片、1例骨盆MRI。结果:骨质疏松14例(100%)、骨膜下骨吸收12例(85.7%);纤维囊性骨炎11例(78.5%);病理性骨折8例(57.1%);软骨下骨吸收7例(50.0%);骨骼畸形5例(41.6%);所有病例均为多骨受累。结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早期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膜下骨吸收为进展期特征性征象,是诊断PHPT骨病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12.
多发骨髓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发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X线平片和CT表现特点,提高对M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或临床证实的35例MM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35例MM中,X线平片阴性4例,其中CT亦呈阴性2例。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及骨质破坏。结论MM的X线平片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影像、实验室与病理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骼改变的特殊影像学征象(如好发骨骼影像学改变,特殊的病理学特征,性别差异),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的诊断。方法对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改变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广泛性骨质疏松改变,多部位受累及多种影像表现共存。其中骨质疏松8例,骨质破坏吸收6例,骨质软化2例,纤维囊性骨炎3例,软组织钙化1例,病理性骨折2例。结论中年女性患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机率高;骨质疏松多为发病早期的表现,骨膜下吸收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展期所特有,棕色瘤的出现标志着该病变已进人中晚期;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其特有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该病,并进一步确定病变程度,从而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明确病变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临床诊断率。方法:搜集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病史最长10年,最短3个月,曾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多发性骨转移瘤2例,骨折、骨质疏松5例,误诊为消化系肿瘤1例。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可以减少甲状旁腺亢进症的误诊率,提高临床检出率及有助于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本丙酮尿症的骨骼X线表现。方法 搜集37例苯丙酮尿症,男25例,女12例,年龄6个月至9岁。所有病例均行手、腕和膝关节X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25例行骨龄测量。结果 X线表现为受检部位未见异常者6例,脱钙者19例,干骺端呈轻度杯口状扩大、临时钙化带增厚,呈毛刷状7例,骨年龄滞后22例。特殊改变包括骨干条纹状改变(12例)和干骺端呈鸟嘴状突起(21例)。结论 苯丙酮尿症特殊的骨骺改变是诊断该  相似文献   

16.
CT和MRI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上均有骨骼肌肉酸痛症状,27例有骨质疏松或伴有其它骨骼异常的X线表现,其中病理性骨折3例、骨骼畸形2例、局部骨骼有溶骨性或纤维囊性改变5例(病理证实为棕色瘤),11例合并泌尿系结石。术前行CT(28例)和MRI(7例)检查。结果:30例均为甲状旁腺单发病灶,腺瘤26例、腺癌3例、增生1例。24例病灶位于颈长肌前甲状腺中后部或下极附近的气管-食管旁沟内;异位者6例,分别位于颈根部胸骨柄后、颈动脉鞘、甲状腺内、右前上纵隔和气管后胸廓入口处。28例行CT检查者,术前检出病灶25个(25/28),未检出的病灶3个。7例行MRI检查,术前病灶均被检出。结论:临床上高度怀疑原发性甲旁亢患者颈部的CT和MRI检查是必要的,CT和MRI不仅能有效检出甲状旁腺肿瘤,并对其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特征并阐明其鉴别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本文报道了3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中,单骨型29例,多骨型6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于4~49岁,其中30岁以下者30例(86%)。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表现特征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1)囊状膨胀性改变;2)磨玻璃状改变;3)栅栏状改变;4)虫蚀样改变。另外,病变好发于四肢长骨(32/35)。病理性骨折发生5例,全部见于5岁以下儿童,且位于骨干侧的骨皮质。结论:本病依据其X线特征通常不难作出诊断,但在某些情况下,需与骨肿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韧带性纤维瘤,以及骨囊肿等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与病理对照研究,提高对该病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均摄胸部正位及水平侧位X线片,井将其表现与尸检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轻度2例,X线主要表现为两肺内中带有小颗粒和/或网状小结节影;中度3例,X线主要表现为细小颗粒状或网状小结节状影逐渐融合呈斑片状影;重度4例,两肺大片实变呈“白肺”状。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有其特征性,正确认识该病X线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搜集原发性胸壁肿瘤病例35例,其中胸壁骨肿瘤11例,软组织肿瘤24例;良性25例,恶性10例.35例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17例行CT增强扫描,对全部病例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胸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步骤为(1)明确肿块是否来源于胸壁;(2)明确肿块来自于胸壁软组织抑或胸壁骨组织;(3)明确肿块是良性抑或恶性;(4)肿瘤组织学分类诊断.将该组疾病影像学表现分为Ⅵ型,分型对肿块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结论综合分析X线与CT表现,不仅可对大多数胸壁肿瘤进行精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而且尚可对大部分胸壁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血管瘤等作出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探讨其X线表现。方法:对15例经检查骨髓证实的病例,结合献,回顾分析其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主要征象为,①多发性骨破坏,呈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大小不等.可有软组织包块,多发生于扁骨及长骨近端。②病理骨折多发生于肋骨,长骨近端病变亦可发生病理骨折:③骨质疏松,多为周身性普遍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纤细、模糊不清,可与多发骨破坏同时存在。此外,8例胸片发现肋骨破坏,余7例亦经X线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经骨髓及周围血像中找到分化不好的浆细胞而确诊,其中7例本-周氏蛋白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X线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只要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是能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的,对一些不典型病例应提示临床多体位拍片,做一系列临床实验室检查,以排除骨髓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