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Yang G  Pan HP  Xu L  Zhou F  Huang JX 《动物学研究》2011,32(5):556-560
2010年11—12月,在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眉山鹧鸪冬季觅食地选择进行研究。发现觅食点34个,设置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各25个,测量并分析19个有关参数。结果显示,白眉山鹧鸪对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摆竹混交林和摆竹林表现为随机利用,对毛竹林和杉木林表现为避开选择;其偏向选择面朝东南方向的山坡,觅食地坡度在20~44°之间,觅食地摆竹灌丛密度和摆竹灌丛盖度、草本密度和草本盖度都显著低于对照样方,落叶盖度显著高于对照样方。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落叶盖度、坡度和摆竹灌丛盖度是区分冬季觅食地和对照样方的主要参数,判别准确率达86.0%。白眉山鹧鸪冬季对觅食地的选择与食物资源和躲避危险有关。因此,建议在保护白眉山鹧鸪时应着重关注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英国鸟类学家Robert Swinhoe曾两次报道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福建厦门的记录:当他本人第一次看到1只饲养在他人笼舍中的个体时,即判定它肯定不是P.poliocephalus[Latham,1801]而有可能是P.smaragdinus[Temminck,1827][1];两年后,当Swinhoe得到1只活体时,他认为该鸟应当是P.smaragdinus之下的一个亚种,同时,考虑到该鸟在形态上与P.smaragdinus略有差异,Swinhoe又"试探性地"将它命名为Porphyrio coelestis sp.nov.[2]。无论Swinhoe当年的分类意见得当与否,他的这两次记录,都应当是发表于正式学术刊物上论证紫水鸡在中国有见的最初记录。  相似文献   

3.
朱鹮冬季觅食地的选择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在无线电遥测的基础上 ,采用样方法对朱冬季觅食地进行了调查。朱冬季觅食地有冬水田、河流浅滩和水库 3种类型。成鸟与幼鸟的主要觅食地类型及分布有明显的差别 ,位于海拔 6 0 0~ 10 0 0m的低山区冬水田是朱成鸟冬季最重要的觅食地 ,幼鸟多在汉江流域的河流及浅滩中觅食。对冬水田的主要栖息地特征的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 :影响朱冬季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为觅食地的海拔高度、开阔度、面积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冬水田的恢复及保护对朱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Huan冬季觅食地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无线电遥测的基础上,采用样方法对朱Huan冬季觅食地进行了调查。朱Huan冬季觅食地有冬水田、河流浅滩和水库3种类型。成鸟与幼鸟的主要觅食地类型及分布有明显的差别。位于海拔600-1000m的低山区冬水田是朱Huan成鸟 冬季最重要的觅食地,幼鸟我在汉江流域的河流及浅滩中觅食。对冬水田的主要栖息地特征的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朱Huan食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为觅食地的海拔高度,开阔度、面积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冬水田的恢复及保护对朱Huan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Swinhoe的早期记录横空跨越140余年后, 2012年3月紫水鸡终于在厦门被重新发现并得以确认其繁殖群的存在。继而在检视以往文献过程中, 注意到对于紫水鸡在中国状况的认识, 无论是对其分布、还是亚种认定, 均多存疑问之处。本文对紫水鸡在中国南方各省(区)的发现和记录过程做了大致梳理, 概述了以往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紫水鸡分布认识误区的产生原因, 并指出当今中国鸟类学界对中国紫水鸡亚种分布态势上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作者提出这些问题与同行探讨, 以期促成消弭疑问, 并希望鸟学界同仁能够关注紫水鸡在中国的动态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发现紫水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作者于1997年12月27日广东省海丰县境内发现3只紫水鸡。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首次证实Swihoe1868年前在广州和厦门发现过紫水鸡的事实,也是紫水鸡作为留鸟在广东省内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嘉陵江中游采用样方法研究长嘴剑鸻Charadriusplacidus冬季觅食地选择。通过Mann-Whitney检验,发现基质类型、土壤动物生物量、裸地面积比例、距明水距离和坡度等变量在长嘴剑鸻的觅食地样方(n=62)和对照样方(n=62)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Mann-Whitney检验,P<0.01)。对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逻辑斯谛回归分析表明,裸地面积比例对长嘴剑鸻觅食地选择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坡度和土壤动物生物量。此外,对比渠化江段和自然江段长嘴剑鸻觅食地样方的结果表明,二者在距人为干扰距离和基质类型两个变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Mann-Whitney检验,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嘴剑鸻对渠化江段的部分适应。总之,长嘴剑鸻偏好在食物丰富、坡度平缓的近水源裸露鹅卵石滩觅食。因此,加强沿江滩涂的保护对长嘴剑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中国分布范围极小,至今未有繁殖记录。2006年5月,作者在广东省海丰沿海地区记录到紫水鸡繁殖巢3个,分别营巢于水葱和芦苇中。这不仅是广东,也是国内紫水鸡繁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9.
2000年和2001年的4~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地带,采用样方法研究了火烧地和非火烧地上繁殖期大鸨的觅食地选择.结果表明,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大鸨觅食地的植株高度均为13cm左右,最高高度不超过30cm,植被结构上具有共性;植物种类丰盛密集,盖度较大,喜食的植物和昆虫丰富.但在喜食食物选择上,火烧对大鸨有一定影响.在非火烧地,大鸨多关注动物性食物的丰盛;而在火烧地则关注植物性食物的丰盛.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2006年6月对广东海丰公平大湖保护区的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3.33只/km2和9.33只/km2。通过对大湖和东关联安围总的样线平均个体数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在种群密度上,发现东关联安围不同时期的种群密度均较高,分别达16.11只/km2和11.67只/km2,大湖分别为9.17只/km2和5.83只/km2。对种群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非法猎捕和栖息地质量下降是导致紫水鸡种群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快速扩散,探究其生态适应十分必要。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在云南鹤庆草海湿地的观察,得到以下结果。紫水鸡集中分布在以开阔水域为主并有足够植被覆盖的西草海,很少见于附近干扰频繁的其他湿地,其适宜的生境开阔水域约占49.6%、水生植被覆盖水面占39.3%、陆地占11.1%;紫水鸡早间(7:00~9:00时)频繁活动在开阔水域、高草丛、岸边草地,中午后逐渐远离岸边而藏掖草丛中;白天活动的紫水鸡集群大小在1~7只之间,1~2只的集群占62.0%,大的集群中常有司职警戒、领头的个体;紫水鸡用于觅食、休息、警戒的时间分别占47.8%、23.5%、15.1%,很少互动交流,但常驱赶靠近的其他鸟类以维护个体自身的"领域";紫水鸡应对干扰威胁的警戒、避让、惊飞平均距离分别是26.4 m、20.5 m和17.6 m。在鹤庆的紫水鸡集中分布于西草海湿地并避让人为干扰,说明其以避让和逃逸方式应对人为干扰和生境胁迫,应该考虑立法给予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月至11月使用瞬时扫描法及焦点动物取样法对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西湖湿地(26°00′~26°01′N,100°02′~100°03′E,平均海拔1 970 m)的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行为进行了观察,将行为定义为取食、寻食、休息、修饰、警戒、位移和其他共7类,扫描时将取食和寻食合并为觅食,分析非繁殖期的日节律和时间分配特点。觅食高峰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低谷在秋季为下午14:30时(占所有行为类型56.56%)、冬季12:30时(55.61%)、春季11:00时(55.80%)。休息高峰秋季出现在12:30时(26.79%),冬季一日内呈上升趋势,春季呈双峰型,低谷在13:30时(14.64%)。从时间分配来看,寻食、取食、修饰等行为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寻食时间从高至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分别占总活动时间的19.87%、9.36%、3.03%;取食时间则相反,依次为秋季(72.54%)、春季(56.78%)及冬季(44.59%);与新西兰Pukepuke Lagoon种群相比,西湖湿地紫水鸡种群在秋季大量取食,在冬季增加寻食和休息时间,以应对高原湿地的温度和食物变化。修饰行为在繁殖期前(春季)最多(15.84%),繁殖期后(秋季)减少(11.10%)。以上结果说明,为适应气候、食物等条件的年周期变化,紫水鸡行为策略在不同时期和地点具有可塑性,这可能是该物种在滇西北地区得以繁衍及扩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Ostrich》2013,84(2):185-191
The Purple Swamphen Porphyrio porphyrio is a common rail that previously was little investigated in North Africa. From 2011 to 2013, its breeding ecology was studied at two natural wetlands in north-east Algeria, namely Garaet Hadj Tahar and Garaet Messaoussa. Numbers of Purple Swamphens at both localities peaked in late April and early May. Egg-laying started in early March, whereas hatching started in late March. Peak egg-laying took place in late March and early April, and peak hatching from mid-April to early Ma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ize and weight of eggs between years and localities. The mean clutch size was 2.75 ± 0.70 eggs and it was not signifi- 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localities and years. Mean hatching success was 51% and i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nest depth only at Garaet Hadj Tahar. Most nests were built in dense tufts of Typha angustifolia and Phragmites australis. The main nesting materials were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Scirpus maritimus.  相似文献   

14.
莲花山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3~ 4月 ,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利用无线电遥测和直接观察 ,分析了斑尾榛鸡(Bonasasewerzowi)的栖息地选择特征。结果表明 ,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一般在东北坡向 ,并具有高大乔木、下层植被盖度较高、灌丛较丰富的特点 ,这与食物丰富度较高及环境隐蔽性较强有关。栖息地质量对于配对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分析表明 ,栖息地内 0 5~ 2 5m植被水平遮挡度、柳树数量、箭竹数量是影响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建议在对斑尾榛鸡栖息地采取保护措施时 ,不仅要保护原生乔木 ,还要加强对灌丛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鹭科鸟类巢址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5月、2012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鹭科鸟类巢址与影响其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t-检验结果显示,红树基径、盖度、距地面平均高度、植株密度及秋茄比5个参数在巢区样方(n=23)与对照样方(n=37)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桐花比、距道路距离、距村庄距离与距池塘距离4个参数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结构和干扰条件是影响鹭科鸟类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植被结构不仅能够影响鹭科鸟类群落结构,还受到鹭科鸟类集群繁殖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岩羊冬春季取食生境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3年11~12月和2004年4~6月,在贺兰山设定了25条固定样线,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岩羊冬春季的取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对12种取食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选择位于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为灰榆,乔木密度〈4株、高度4~6m,灌木密度〉5株、高度〉1.3m,食物质量〉50g,人为干扰距离〈500m,距裸岩距离〈2m的地方取食。而春季对11种取食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选择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为灰榆,乔木密度〈4株、高度〈6m,灌木密度5~10株、高度1.3~1.7m,食物质量〉100g,海拔高度〈2000m,距水源距离〈500m,隐蔽级50%~75%的地点。冬春季岩羊对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乔木密度、乔木高度、灌木密度、灌木距离、食物丰富度、坡向、坡度、距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和隐蔽级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冬季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4.493%,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权系数出现在植被类型、优势乔木、乔木高度、乔木距离、灌木密度、灌木高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春季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8.777%,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权系数出现在植被类型、乔木距离、灌木高度、灌木距离、食物丰富度、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随着北方地区冬春季食物数量和质量的剧烈变化,贺兰山岩羊对取食生境的利用对策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其他分布区的岩羊相比,贺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生境使其在取食生境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