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基因多样性和宿主多样性,不同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有相对固定的动物自然宿主,但某些亚型病毒也常出现跨动物种属传播.人类流感病毒,亦称为季节性流感病毒,包括在人群中循环并呈季节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目前为H1N1和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而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则是指动物甲型流感病毒(如H5N1和H7N9等亚型)突破种属屏障所致的人类感染或疾病.这类动物源性流感病毒所致人类感染,可导致严重疾病,并会造成一定规模的暴发.动物源性流感病毒还偶可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如2009年发生的动物源性H1N1亚型流感流行.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感冒对高危人群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 (流感 )病毒引起的流感对人类危害极大。对高危人群 ,流感的危害更甚 ,有时是致命的 ,故应倍加关注。所谓流感的“高危人群” ,非指“易感人群”(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快 ,人群无法获得持久免疫 ,故普遍易感 ) ,特指“高危害人群” ,包括免疫力低下、脏器功能不全、高龄者或某些重症 (肿瘤 /血液病 /昏迷等 )患者。流感对高危人群的危害有如下几方面 :(1)流感本身的中毒症状 ;(2 )流感继发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 ,如细菌性肺炎等 ;(3 )流感加重高危人群的原发病 ,如脏器功能进一步衰竭、血液病加重出血等 ;(4)流感病毒刺激患者的免疫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发生的疫情进行调查实施防治措施干预。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行国家流感标准诊断及治疗患者,提出现场疫情综合防治措施并逐一落实。结果2006年2月19日出现首例患者至3月15日止,流行全程25天。对报告的147名学生进行逐一排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有46例,罹患率为9,50%,46例患者临床发热为100.00%;头痛为86.76%;咳嗽为66.91%;乏力占57.35%;鼻塞、鼻涕、卡他症状占53.68%。所有患者经追溯调查未见有消化道症状。对5名现症患者进行鼻咽拭子标本采样,现场所采6份咽鼻、拭子标本,经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宜昌疾控中心培养分离出流感病毒1株,鉴定为B型流感病毒,病毒标本送国家流感监测检验中心复核鉴定为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结论此起疫情依据发病季节、特定人群、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整体病程病情较轻,未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实验室分离出B型流感病毒,证实是一起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局部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吻合于我国南方所发生的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感冒     
李文 《山东医药》2000,40(12):51-52
1 概况流行性感冒 (流感 ) ,是由甲 ( A)、乙 ( B)、丙 ( C)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 ,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流感局部暴发 ,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 ,主要侵袭婴幼儿 ,一般不引起流行。从历史记载来看 ,到 19世纪后期 ,流感大暴发的机率才明显增加。因此有人认为 ,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进化是随着工业革命、全球人口密度增加、都市化及拥挤而来的 ,这个观点同样能够解释“为什么现在流感流行日益频繁”。2 流感病毒的分类、型别及命名…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分节段的RNA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每年在人群中循环,可引起季节性流感的发生。而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常引发抗原的“漂移”变异,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WHO组织全球的流感监测,经过检测分析,推测次年流行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以应疫苗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济宁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点及其病原学特征,指导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法对济宁市确诊报告的203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分离的8株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甲型H1N1流感疫情各县市区均有发生,具有明显冬、春季节多发的特点,10~29岁患者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2.07%。重症危重病例中孕产妇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占62.86%。流行季节接触发热伴呼吸道感染病人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8株病毒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流行株的同源性为99%~100%,与参照比对毒株的同源性在99%以上。结论学生和青壮年人群是济宁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的主要群体,孕产妇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感染后病情严重。济宁市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未发生大的变异,接种流感疫苗仍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行期间甲型H1N1分离株基因和抗原的变异.方法 采集2009年上海地区哨点医院和学校聚集性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流感病毒型,RT-PCR法鉴定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NA等基因变异.结果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中,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同时存在,进入第32周时,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同时流行,第40周后主要是甲型H1N1流行.甲型H1N1流行株HA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离株互有穿插,上海地区分离株聚集成簇形成一个分枝,与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的流行株接近.HA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虽有变异,但都不位于抗原决定区域;NA基因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未观察到274位点及与耐奥司他韦药物相关其他位点的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第701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结论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季节性H1N1和H3N2同时流行,夏秋季开始甲型H1N1、季节性H3N2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与早期分离株比较有一定变异,但尚未出现流行病学意义的抗原漂移株,仍表现为对人的高亲和力和低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行期间甲型H1N1分离株基因和抗原的变异.方法 采集2009年上海地区哨点医院和学校聚集性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流感病毒型,RT-PCR法鉴定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NA等基因变异.结果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中,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同时存在,进入第32周时,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同时流行,第40周后主要是甲型H1N1流行.甲型H1N1流行株HA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离株互有穿插,上海地区分离株聚集成簇形成一个分枝,与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的流行株接近.HA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虽有变异,但都不位于抗原决定区域;NA基因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未观察到274位点及与耐奥司他韦药物相关其他位点的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第701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结论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季节性H1N1和H3N2同时流行,夏秋季开始甲型H1N1、季节性H3N2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与早期分离株比较有一定变异,但尚未出现流行病学意义的抗原漂移株,仍表现为对人的高亲和力和低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行期间甲型H1N1分离株基因和抗原的变异.方法 采集2009年上海地区哨点医院和学校聚集性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流感病毒型,RT-PCR法鉴定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NA等基因变异.结果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中,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同时存在,进入第32周时,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同时流行,第40周后主要是甲型H1N1流行.甲型H1N1流行株HA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离株互有穿插,上海地区分离株聚集成簇形成一个分枝,与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的流行株接近.HA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虽有变异,但都不位于抗原决定区域;NA基因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未观察到274位点及与耐奥司他韦药物相关其他位点的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第701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结论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季节性H1N1和H3N2同时流行,夏秋季开始甲型H1N1、季节性H3N2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与早期分离株比较有一定变异,但尚未出现流行病学意义的抗原漂移株,仍表现为对人的高亲和力和低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快速筛查甲型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就诊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及中医科门诊40例流感样患者的鼻咽分泌物进行病毒检测,男18例,女22例,年龄5~62岁,平均年龄(31.3±13.2)岁.以2009年9月卫生部颁布的qRT-PCR方法检出甲型流感病毒作为诊断标准,比较2种快速病原检测法——斑点免疫酶渗滤法(DIEF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以确定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方法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筛查法.结果 40例标本中,qRT-PCR检出甲型流感病毒21例,阳性率为52.5%;DIEFA检出甲型流感病毒22例,检出率为55.0%;GICA检出甲型流感病毒12例,检出率为30.0%.与qRT-PCR比较,DIEFA的灵敏度、特异性和一致性分别是85.7%、78.9%和82.5%,而GICA的灵敏度、特异性和一致性分别是42.8%、84.2%和62.5%.DIEFA对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的灵敏度明显优于GICA(P<0.05).结论 DIEFA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具有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好的优势,适用于流感流行季节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普通感冒相比 ,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 ,它的传播速度更快 ,危害性更大。患者可因明显的呼吸道和全身症状而影响生活、工作、学习 ,甚至危及生命。据专家估计 ,全球每年约有 5 0万人死于流感。流感最常见的死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呼吸系统外并发症 ,如心包炎、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脑炎、脑膜炎等。应当引起医生、患者及家属的充分重视。1.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为 A、B、C亚型。流感病毒 B、C的抗原很少发生变异 ,只感染人。流感病毒 A,根据抗原可进一步分为 H1 N1 、H1 N2 、H2…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在人群中蔓延快,且具有高发病率及致死率的特点.流感的诊断不仅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其确诊还有赖于实验室检查.流感病毒的检测技术大致分为4个方面,即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现代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现分别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流感病毒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抗原易变异,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状况不稳定。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对人类威胁较大。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季…  相似文献   

14.
秋天,气候忽冷忽热,变化无常,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和流行的高发季节。其中最常见的是流行性感冒(流感)、肺炎球菌肺炎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病能力低下的老年人以及对流感病毒没有免疫力的少年儿童常常是流感和肺炎的高发人群,应当加强对这些人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流感患者发生的肺炎可由流感病毒及/或继发性细菌侵袭所致。由于肺炎的治疗取决于致病的病原体,因此对流感感染或流感流行期间发生肺浸润的每个患者必须作仔细的评价。诊断流感的方法是从鼻咽分泌物、呼吸道组织标本中分离到流感病毒,及/或血清抗体滴度增高。上述方法均需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确定诊断,因而无助于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一场由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在墨西哥暴发,并迅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1].它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于季节性流感病毒,极易在学校、社区暴发流行.研究表明,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分析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的两组学生在历时25 d流感疫情暴发阶段患病情况,旨在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易感人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引起广州地区成人流感样疾病(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的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布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2009年1-9月份采集882例成人ILI患者的鼻和(或)咽拭子,应用小瓶离心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病原学分布:882份鼻和(或)咽拭子标本中,病毒培养阳性385份(43.7%),共检测出9种病毒,以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共259例(67.3%),其余分别为乙型流感病毒107例(27.8%);人副流感病毒(HPIV)1~3型5例(1.3%);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及肠道病毒各2例(0.5%);混合感染8例(2.1%),其中季节性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6例,乙型流感病毒与HPIV-3混合感染1例,腺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混合感染1例.2009年3-5月份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6-8月份则以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为主;(2)临床特征:ILI患者以18~30岁人群为主(49.7%),中度发热、咽喉痛及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比例为88.4%(727/882)和10.7%(95/882).季节性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临床症状相似,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组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平均数均较病毒阴性组低.腺病毒、HPIV及RSV感染者年龄较低,肠道病毒与疱疹病毒感染者未出现皮疹.结论 (1)引起2009年广州地区成人ILI的病原以季节性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优势病毒,其他呼吸道病毒散发,病毒病原体多样化特征不明显,呈季节性流行;(2)不同病毒感染的成人ILI患者发热程度不同,伴有明显的全身和上呼吸道症状,肺炎少见.  相似文献   

18.
甲型H1N1流感早期症状不典型,多与一般的季节性流感症状相似,早期诊断率不高,容易出现误诊、漏诊;一旦合并肺炎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如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则病情短期内可急进性进展,导致致命的后果.影像学检查是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肺部损害的客观评估及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感冒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性感冒 (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人群具有广泛易感性 ,世界范围内每年都有流感流行 ,年发病率达 10 %~ 3 0 %。历史上曾有 4次大流行 ,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流感病毒疫苗接种对预防流感流行有一定作用。随着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 ,流感的治疗亦取得很大进展 ,使病程缩短 ,并发症减少 ,并且对减少流感传播亦起一定作用。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因为药物治疗只有在早期 (起病1~ 2天内 )使用 ,才能发挥应有效果。流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往往容易与其它急性上呼吸…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的流行情况,探讨流感流行规律,为制订流感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监测门诊及疫情点的疑似流感样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用核酸检测和接种狗肾传代细胞(MDCK)培养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进行血凝试验,并对阳性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9年10月-2010年3月监测流感样标本与咽拭子标本共1 218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81株,分离率3.72%,分别为甲型H1N1亚型8株、H3N2亚型32株、新甲型H1N1 104株、B型37株。结论 2009年10月-2010年1月是以新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2010年2月以B型流感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