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胰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作用的疗效。方法:将符合SAP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联合清胰汤组,综合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胃肠减压等治疗。联合清胰汤组给予清胰汤加综合治疗。分别检测发病24h内,第2、4天的IL-6、TNF-α水平。并选取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作为对照。结果:清胰汤治疗后患者血清IL-6、TNF-α明显降低。结论:清胰汤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可以对SAP的治疗产生一定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取2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汤煎剂胃管注入,每日1剂,连用3d;观察正常对照组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2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AP患者IL-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D3、CD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CD4/CD8比值显著下降。经清胰汤治疗3d后,MAP患者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CD4、CD4/CD8明显上升,SAP患者IL-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D4、CD4/CD8显著上升。结论AP患者特别是SA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清胰汤有改善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胰汤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动物研究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阐明可能产生作用的机制,明确清胰汤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的分泌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进行早期干预.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模型组、清胰汤组3组,每组15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不给药.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模型组用5%牛磺胆酸钠经胰管逆行注射造模后,喂饲无菌蒸馏水.清胰汤组复制模型后,喂饲清胰汤24h后处死大鼠,取右肺第2叶肺组织连同部分支气管,石蜡制片,观察3组大鼠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比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8,比较三组结果差异性.结果:清胰汤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TNF-α、IL-8明显低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清胰汤组肺组织的病理损害较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清胰汤对于APAu的早期干预能通过抑制TNF-α、IL-8的释放,减轻对中性粒细胞的刺激和趋化来抑制气道炎症,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60例在基础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口服;联合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 mg/次,3次/d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清IL-6和IL-8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情况。结果 (1)2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2组治疗6个月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1个月(P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2组治疗后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个月及6个月血清IL-6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且2组治疗6个月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3个月(P均<0.05)。(3)2组治疗6个月后IMT、斑块面积、斑块数及低回声斑块比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高回声斑块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6个月后斑块数明显低于治疗1个月(P均<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低回声斑块明显低于治疗1个月(P<0.05)。(4)治疗6个月后2组NIHSS和mR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E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IL-6和IL-8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联合治疗的降脂及抗炎作用较常规治疗更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胰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MAP患者分为清胰汤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清胰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清胰汤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5 d、10 d后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组间比较,清胰汤组在5 d、10 d 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清胰汤组腹部症状消失、禁食、AMS恢复正常及总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治疗MAP有良好的效果,并能抑制MAP患者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减轻胰腺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6.
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白介素-8 白介素-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实验上探讨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印只大鼠随机分为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治疗组(清胰汤组),每组20只,造模后24h测定血淀粉酶、IL-8及IL-10,切取相同部位的胰腺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及清胰汤组大鼠血清淀粉酶、IL-8及IL-10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清胰汤组大鼠血清淀粉酶、IL-8的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清胰汤组胰腺局部炎症反应较模型组减轻,间质水肿减轻,腺泡坏死减少,粒细胞浸润减少。结论:IL-8及IL-10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定作用,清胰汤治疗组IL-8及IL-10水平下降,表明清胰汤可能通过下调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IL-8及IL-10途径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胰化积方联合IL-2对胰腺癌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清胰化积方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Panc02胰腺癌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清胰化积方组、清胰化积方联合不同剂量的IL-2组,治疗后称量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分别以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转化率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结果:中药组、中药+IL-2小、中、大剂量组的瘤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37.84%、44.14%、38.74%和39.64%;各治疗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呈现IL-2的剂量依赖性,其中中药+IL-2大剂量组最高,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增强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是清胰化积方联合IL-2抗小鼠胰腺癌的机制之一;清胰化积方联合IL-2的免疫效应优于单用清胰化积方,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除使用清胰汤外其他治疗同对照组。观察治疗以后两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中转手术率、APACHEⅡ评分变化以及血中TNF-α、IL-6和IL-8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严重并发症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肠麻痹的发生率为3.6%和5.4%,对照组为12.7%和1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d后,APACHEⅡ评分下降幅度[(8.14±2.30)分]较对照组[(3.35±2.20)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中转手术率、治疗后第7和第9天的TNF- α、IL-6和IL-8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胰汤可通过明显降低SAP患者血中TNF-α 、IL-6、IL-8浓度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76-178
目的:观察抗白酊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IL-2、IL-6、IL-10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抗白酊组(38例)和补骨脂酊组(30例),另外随机抽取20名健康体检者,抗白酊组给予抗白酊,每日外搽12次,涂后日光照射52次,涂后日光照射510min,连用3个月观察疗效。补骨脂酊组用干净的棉签蘸取补骨脂酊涂抹于患处,每日1次,涂药后日光照射5-10min。所有观察者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和TNF-α水平。结果:抗白酊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下降,且优于补骨酊组(P<0.05)。局限性白癜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6(191.28±46.53,101.53±40.26)、IL-10(32.21±7.47,21.54±8.21)、TNF-α(2.12±1.28,0.94±0.25)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IL-2(1.39±0.11,4.03±1.22)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抗白酊组可显著升高血清IL-2水平,降低IL-6、IL-10、TNF-α水平,与补骨脂酊组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白酊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VS 43.33%,P<0.05)。结论:抗白酊治疗局限性白癜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其可能的机制为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调节IL-2、IL-6、IL-10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10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IL-1、IL-6、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SR、CRP、IL-1、IL-6、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通痹胶囊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活动期炎性指标具有较好的作用,且能明显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浊祛疣汤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化浊祛疣汤在尖锐湿疣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浊祛疣汤组采用电离子治疗后,服用化浊祛疣汤;电离子组仅采用电离子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时的血清IL-18、IL-10和IFN-γ含量,并与15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化浊祛疣汤组治疗前血清中IFN-γ、IL-10、IL-18含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离子组治疗前后3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化浊祛疣汤组3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离子组3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化浊祛疣汤组治疗后3项指标和电离子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浊祛疣汤可改善患者血清IL-18、IL-10和IFN-γ的含量,这可能是其临床治疗尖锐湿疣、减少复发的药理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起始照射剂量为0.2 J/cm2,2次/周,每次递增0.05 J/cm2,2次/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苦参素胶囊0.2 g口服,3次/d。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8及IL-17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IL-8、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除皮损瘙痒减轻外其余中医症候评分均未见明显降低(P均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可有效减轻皮损症状,改善中医症候,可能与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环丙沙星与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与IL-6、IL-8相关性.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A-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但未应用抗生素及中药组);B-SAP应用环丙沙星组;C-SAP应用中药 环丙沙星组.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IL-8.结果:环丙沙星与大黄配伍可以明显下调SAP时各个时段IL-6、IL-8、血AMY水平,IL-6、IL-8与血AMY、胰腺湿重呈正相关,环丙沙星 大黄与环丙沙星组IL-6、IL-8与血AMY、胰腺湿重低于对照组.结论:环丙沙星 大黄治疗作用与降低IL-6、IL-8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耦合汤剂联合超声电导对CPPS患者EPS中TNF-α、IL-6、IL-8的影响。方法:30例CPPS患者采用中药耦合汤剂(加味黄柏败酱散)联合超声电导经直肠治疗;单次治疗30min,连续治疗10次;评测患者治疗前后NIH-CPSI疼痛症状积分,同时经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EPS中TNF-α、IL-6、IL-8水平。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NIH-CPSI疼痛症状积分、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IL-6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CPSI疼痛症状积分差值与IL-8水平变化呈正相关(Peason相关系数0.405,P<0.05),与TNF-α、IL-6水平变化无相关性。意义:中药耦合汤剂联合超声电导治疗能有效降低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8水平,升高IL-6水平;可能通过细胞免疫途径治疗CPPS,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Rat)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6(IL-16)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防治A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痛风舒组)、西药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及中药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共7组,每组12只。采用尿酸钠(MSU)联合氧嗪酸钾(OXO)诱导大鼠AGA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2、IL-16的含量。结果:模型组IL-2、IL-16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复方低、中、高剂量组IL-2、IL-16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1);中药复方中剂量组与中药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复方中剂量组与中药复方低、高剂量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复方中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利湿法中药复方可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IL-2、IL-16的表达,对防治AGA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邵兴  童洪杰  向晶  朱秀琪  陈琨 《新中医》2021,53(7):81-84
目的:观察清胰通腑调肺饮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SAP合并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胰通腑调肺饮,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记录2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PaCO_2、PaO_2水平及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通腑调肺饮联合西药治疗SAP合并ARDS,能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茎叶人参皂苷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模型组(ALI组),皂苷组(GS组).观察茎叶人参皂苷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TNF-α含量及IL-8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与NS组比较,ALI组肺组织TNF-α显著增高(P<0.01);与ALI组比较,GS组肺组织中TNF-α显著低于ALI组(P<0.01).②与NS组比较,ALI组IL-8的表达增高(P<0.05);与ALI组比较,GS组表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茎叶人参皂苷可降低肺组织中TNF-α的含量,抑制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IL-8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芩承气汤早期内服与灌肠联合高强度综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S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西医高强度综合疗法治疗)和观察组(给予柴芩承气汤早期内服与灌肠+西医高强度综合疗法治疗),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相关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血清学指标[血清淀粉酶(AMS)、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临床疗效及治疗后28 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AMS、WBC、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芩承气汤早期内服与灌肠联合高强度综合疗法治疗SAP可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可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生脉饮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l7/Trg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沙美组和联合组各57例,沙美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吸入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合生脉饮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Th17、Treg、Th17/Treg、IL-17、IL-10、IL-10/IL-17水平及肺功能,统计2组治疗效果和哮喘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联合组Th17、Th17/Treg、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沙美组(P均<0.05),Treg、IL-10和IL/10/IL-17水平及FEV1、FVC、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沙美组(P均<0.05);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沙美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沙美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生脉饮可通过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提高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董樑  夏敬文  龚益 《中成药》2014,(5):926-929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胶囊(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连花清瘟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连花清瘟治疗组患者加用连花清瘟胶囊,评估临床疗效以及肺功能、血和痰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连花清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连花清瘟治疗组患者肺功能好转,血清IL-8水平降低(P<0.05),痰IL-8、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TNF-α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而常规治疗组仅痰TNF-α较前下降(P<0.05)。结论连花清瘟胶囊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相关炎症因子IL-8、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