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 《东南传播》2016,(4):89-91
媒介融合在当下可谓是传媒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并且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的成效可见一斑。微信平台成为媒体争夺话语权的舆论场,其中,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就是微信公众号。传统媒体的时政类公众号的崛起,是微信公众号领域的一个特征,那么时政类公众号中的时政新闻又该如何突破传统报道思维,走出适应新状态的思路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新媒体领域的主流产品.有别于微博“自媒体”式的快传播,微信的“公众订阅号”更具有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属性,实属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延伸.法治类报道属于严肃新闻,在贴近性、可读性和娱乐性方面先天不足,法治类媒体怎么运营微信公众平台,进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价值?福建法治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峡法治在线”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报道要坚持最高报道标准并遵循最严格报道规范,是自由发挥空间最小的报道领域。从2015年5月北京青年报开创政知微信公众号,五年多的时间,北京青年报的时政新闻报道新媒体建设已经从最初的一个政知微信公众号,发展成为以三个公众号为基础,在18个平台发布内容的政知新媒体矩阵。政知新媒体适应互联网信息生产方式,符合网络传播规律,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又要确保时政报道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正确导向,成为目前国内时政解释性报道最有影响力的头部品牌之一,其破圈探索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参考的样本。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程序化的,是"千篇一律"的代名词,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但是在新媒体式文风的改造下,其实是可以成为用户热捧的新闻.本文分析了在新媒体日益活跃的当下,时政新闻如何摈弃传统套路,用全新的语态和报道思路,在新媒介上重获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我们统称"两微一端")的日趋成熟,网络渐渐开始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以来以传统媒体为主阵地的时政新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以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栏目的衍生微信公众号"江西视听头条"的传播效果为例,论述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让时政新闻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  相似文献   

6.
王志红 《传媒》2021,(12):72-73
新媒体时代,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如何"破圈""出位"?湖南日报"湘伴"微信公众号深耕时政新媒体领域,始终追求"快一点的新闻时效、深一点的背景解读、新一点的文本表达",从理念、定位、内容、文本等多维度展开创新,构建了一个权威、快速、开放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其实践经验为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转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苏晓暹 《今传媒》2016,(1):43-44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信息编辑方面趋于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内容层面,《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挥传统优势,坚持时政新闻的改写与整合,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报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注重信息服务,贴近微信用户需求.话语层面,《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信息文本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平实、贴近新媒体用户,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上张弛有度.《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传统媒体进入移动互联网世界提供了较好的示范,在信息编辑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萍  刘佳 《声屏世界》2016,(6):58-60
微信是中国最大的信息平台之一。因其具有及时性强、交互性等信息传播特点,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为扭转颓势纷纷打造微信公众号,试点报刊、广播、电视的传播改革,与用户进行有效互动,涌现出大批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探索时政新闻报道的微信推送。诸如《人民日报》的“学习小组”、《北京青年报》的“政知圈”、上海东方报业的“澎湃新闻”、央视的“网络新闻联播”、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湖南卫视新闻联播”、重庆广播电视台的“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江西广播电视台的“江西网络台”、赣州广播电视台的“GZTV赣州新闻联播”等。本文针对时政新闻微信推送编辑、内容选择、二手资料整理等内容,探析微信如何玩转时政类选题,让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受到用户青睐,提升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9.
朱建华  李艳梅 《传媒》2018,(14):32-34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做好时政报道十分重要.作为一家城市党报的新媒体平台,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2018年4月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内政外交活动的报道,在同城媒体中传播最广,仅"10万+"的文章就有4篇.  相似文献   

10.
自添加了"公众号"功能,微信从最初的社交媒体转变成为包括新闻等在内的信息发布和交换的平台。自此,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抢占和挤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人们对媒体的需求满足都有赖于"内容"。特别是对于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来说,如何打造"有价值的内容",将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资讯情报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34-34
<正>网信办"微信十条":违规公众号将限制发布甚至关号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又称"微信十条"),规定公共信息服务公众号需向主管部门备案,公众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违反规定公众号将限制发布甚至关号。新规还规定用户须签订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等"七条底线"的协议,"后台实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播方式的演进,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主流的传播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新媒体传播效率高、互动性强,深受青年学生们的喜爱,逐渐成为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高速发展,智能手机普及,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当今高校最主流的传播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逐渐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微信订阅号在高校宣传、日常管理、学生服务等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微信公众号为例,站在受众需求的角度探讨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应如何明确定位与构建板块,从而提升高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邵雪廉 《新闻战线》2022,(11):89-91
权威可读,让“硬”新闻“软”起来;可视可听,让“硬”新闻再“破圈”;守正反哺,打造“硬”新闻运营平台。金华日报推出微信公众号“三江白话”和微信视频号“J观察”,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为突破口,强化时政要闻的新媒体表达,让“硬”新闻实现了“软”表达。  相似文献   

14.
微信作为一款跨平台的通信软件,自推出起便以强劲的势头发展:从2011年初发布第一个版本以来,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6亿。①公众号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近80%的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用户使用习惯上,新闻类公众号订阅率最高。微信公众平台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通过订阅新闻类公众号获取新闻信息成为一种潮流。由于微信“题文分家”的性质,读者只能先看到微信新闻的标题。如果标题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新闻内容将失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机会。因而微信新闻标题在诞生之初就被赋予“重任”,以其为切入口对微信传播状况进行研究,可以反映出现代大众媒体文化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互联兴起的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打通两个舆论场、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如何让时政新闻报道从模式化的宣传通稿中转变,实现新闻的"价值回归"?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官方微信订阅号"福建新闻联播"的探索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让时政新闻回归"新闻"、把领导回归成"人"、把新闻回归为"新"闻、让主流媒体回归为"媒体"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缺乏贴近性和生动性,可读性、可看性较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融合媒体报道的出现逐步打破时政报道形式上的规范性,增强了其趣味性、可看性、贴近性。两会报道是每年时政新闻的大事。以2014年,以央视报道两会为例,可以为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微信公众号成为科技期刊运用新媒体的一种新尝试.科技期刊开通微信服务号和订阅号较多.科技期刊应用微信公众号具有加快稿件查询进度、缩短出版周期以及增强与作者互动等优势,存在信息单一、后期维护和经营跟不上、网络编辑人才缺乏以及期刊思维需要转变等问题.本文对科技期刊应用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新闻的变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号展开传媒竞争,微信公众号新闻也因其操作相对简单、受众到达有效率高等特点,成为了新媒体最重要的新闻发布平台之一。利用微信传播进行正面舆论引导,与传统的纸媒传播有什么不同?微信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环——新闻标题呈现出何种特征与作用?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在这些层面上总结并发挥这一媒介形态的最大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 时政报道平民化. 要让时政新闻出新出彩、吸引受众,应从新闻中提炼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进行拓展性报道, 同时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报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增强时政报道的互动性.笔者所在的大余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大余广电"微博、"大余广电"微信公众号、"大余党政"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发布新闻预告,观众通过互动方式提观点、提建议,记者也可以从中发掘百姓关注哪些方面的时政新闻,从而有的放矢深入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业界资讯     
《新闻战线》2015,(3):236
"人民曰(yue)报"等17个微信公号被依法关闭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近期被依法关闭的一批网站、栏目和微信公众账号。共有50家网站、频道(栏目)以及微信公众账号被依法关闭,包括24家网站、9个网站频道(栏目)和17个微信公众号。有关网站、频道(栏目)、微信公众账号被关闭的原因包括:假冒党政机关或媒体名义发布虚假信息;发布涉赌博、诈骗等违法信息;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不具备登载时政新闻资质违规登载时政新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