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有了“高效课堂”的提法,一时间“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一种时髦,但我心里始终存有疑惑:什么是高效课堂?有什么标准?是教师教学的高效?还是学生学习的高效?是分数的高效?还是学生发展的高效?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三年多了,面对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同时也遇到一个新的困惑: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标准,还是以学生的“学”为标准?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  相似文献   

3.
胡越 《现代教学》2011,(1):110-110
如何处理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据此,我们可以初步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形成高中英语“学在教前,以学定教”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我们在理论上要明确: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什么、怎样学?其次,是教师教会的,还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相似文献   

4.
王晓霞 《甘肃教育》2013,(22):58-58
一、教师的博学多才是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语文课教活.教师本身就要有一跟常流常新的清泉。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就远远不够了。一个学识浅薄的教师很难为学生建构出知识的高楼,又何谈高效课堂呢?所以,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都应不断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还是以教师的讲牵引着学生一步步地走进预定教学流程,完成教学任务。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觉得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哪有那么多时间呢?  相似文献   

6.
王娇杨 《考试周刊》2010,(6):209-210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课堂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何在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一堂有效的课堂探究课是以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主,还是以教师的“课前预设”为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以“葡萄糖结构的探究”这堂课为例来谈谈对有效的课堂探究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李春兰 《四川教育》2010,(11):46-46
毋庸置疑,课堂教学要旗帜鲜明地追求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来自何处?课程语境中教学实效有怎样的内涵?以导学为行动目的的教师在追求课堂实效诉求中何为?无论对文本价值的深度解读,还是课堂疏导的有效调控,不论是教师魅力的自然展示。还是教师角色的主动转移,无论是教学方式的自觉改变,还是学习主动性的激情点燃,追求课堂实效,是教师劳动的自我需求。于是,我们该注意探寻课堂的美的细节,于是,我们该让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一种教育力……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从“教”走向“学”,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新时代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建构中,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凸显,师生共同走向学习中心课堂的建构。如何走向学习中心呢?如何让教师的“教”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推动着学生学习的进程。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提出的问题,会改变单向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灌输的课堂提问。教师应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表达,明白教师的“教”仅仅就是起着关键处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学习导向要有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  相似文献   

10.
何谓生态型语文课堂?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原生态条件下的语文课堂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课堂呈现的是一种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并将语文课堂由教师的“讲授”变成学生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原则,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  相似文献   

11.
徐立峰 《山东教育》2014,(10):63-63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课堂应该以培养人的素质为目标。那么,好课堂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信守一个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是好课堂应该遵守的共同理念,也应该是指导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准则。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教师的自主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不成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而在要点,组织讨论不图形式而在实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的通用技术课程已经开展了8个年头,打造高效的通用技术课堂,恰恰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重点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学生从“吃鱼人”变成“渔者”。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如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出个性来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个性在课堂上显现、绽放,可以从珍视学生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15.
“有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一直努力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思品课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思品课堂的标准是什么?思品课有效的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是能够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课堂;是能够使教师体验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一节有效的思品课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相似文献   

16.
放手的精彩     
你的课堂轻松吗?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轻松的?相信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我觉得,最起码的一点,应该是师生双方都感到身心愉悦、轻松。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如行云流水一样,在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师生都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很多同行都在质疑: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课堂轻松而精彩?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呢?不久前的一堂公开课,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轻松放手的课堂也能有精彩!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教学建议,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其演绎为:“你最喜欢哪个句子?画下来,谈谈你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段落就读哪个段落,谈谈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孔俊霞 《学周刊C版》2011,(7):181-181
一、转变旧的教学模式,变“教”为“导”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首先弄清楚,那就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可是,在今天的教学中,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教师采取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能听得懂,而学生的“学”也好像是为了听懂教师的“教”而拼命。这样的教学模式,很显然是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颠倒了,老师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就像一口知识的大缸,在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没有一点主动的余地。试想一下这样的教学课堂,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谈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想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上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学会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变“教”为“导”,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打开心窍。  相似文献   

19.
对课堂教学而言,灌输究竟是该摒弃的消极低效做法,还是应理性面对的常态教育行为?对课堂“灌输”的批评,是不是就一定带来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如果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那么即使以教育行政力量抑或名师名校模式力推的诸如“先学后教”、“限时讲授”、“少讲多练”等举措,也不会成为课堂发生质变的“救世主”。却可能在教师的无所适从中演变为形式主义的隐性服从甚或抗拒。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灌输的态度是否全是反感呢?基于学生学习生态的差异、教师教学个性的差异、课程学科内涵的差异。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课堂“灌输”回归理性的天空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黄瑞娟 《考试周刊》2012,(11):85-85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如何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俗话说:“雨过留下潮湿的印记.雁过留下轻盈的身影,爱过留下汹涌的激情。”那么,英语教师在一堂课后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长久以来我都在思考,怎样才是高效的英语课堂呢?我眼中的高效课堂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