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Notch信号通路下游基因HES1在发育期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变化,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于HIF-1α的调控位点。方法 176只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戊四氮(PTZ)致SE模型组(PTZ组)、Notch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DAPT)干预组(DAPT组)。PTZ组大鼠腹腔注射PTZ溶液制作SE模型,NS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予安定腹腔注射终止SE发作。造模成功后分别于0.5、1、2、4、8 h断头取脑分离双侧海马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HES 1、HIF-1αm RNA的表达;于2、4、8、12、24 h断头取海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的表达。DAPT组在开始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DAPT溶液,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 h、8 h断头取海马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2 h时HES1、HIF-1αm 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8 h时蛋白的表达。结果 SE后的各个时间点,大鼠海马内HES1、HIF-1αm RNA和蛋白表达是增高的,与同一时间的N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时间点的PTZ组比较,DAPT组的HES1、HIF-1α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育期大鼠SE发作后的海马内,HES1基因可能是Notch信号通路中对HIF-1α表达的调控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缝隙连接(GJ)是细胞间直接通道,对同步化放电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GJ阻断剂甘珀酸(CBX)对戊四氮(PTZ)点燃大鼠癫癎样活动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S组),点燃组(K组),干预组(CBX组),每组10只大鼠。NS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K组和CBX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PTZ(35mg/kg)至点燃,再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BX(10mg/kg)干预3d。观察3组大鼠惊厥行为的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Fos、NMDAR2、GFAP在海马内的表达变化。结果①PTZ点燃癫癎大鼠出现自发性抽搐,自发性抽搐次数K组>CBX组>NS组(P<0.05)。②点燃癫癎大鼠海马Fos-Li神经元、NMDAR2-Li神经元增多,GFAP-Li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胞体肥大,突起丰富。CBX干预后,Fos-Li、NMDAR2-Li神经元减少(P<0.05,P<0.01),GFAP-Li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BX抑制自发性抽搐和神经元活动,CBX有潜在的抗惊厥或协助抗惊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OXC)对慢性癫(癎)幼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 50只21日龄SD幼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阴性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OXC低剂量组)、D组(OXC中剂量组)、E组(OXC高剂量组),每组10只.A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9g·L-1盐水;B组腹腔注射戊四氮(PTZ)40 mg·kg-1·d-1;C~E组腹腔注射PTZ 40 mg·kg-1·d-1后分别予OXC 100 mg·kg-1、OXC 200 mg·kg-1、OXC 300 mg·kg-1灌胃.连续用药21 d,观察幼鼠体质量、行为学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幼鼠海马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幼鼠海马组织中GFAP mRNA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其他各组幼鼠均有癫(癎)发作,海马组织中均发现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1),GFAP mRNA的表达增加(P<0.01);与B组相比,C~E组幼鼠癫(癎)发作潜伏时间延长,发作级别低,点燃率低(Pa<0.05),GFA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P<0.05),GFAP mRNA表达降低(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E组幼鼠体质量增长缓慢(P<0.05).结论 OXC对PTZ点燃的慢性癫(癎)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程度与剂量有关,但大剂量OXC会抑制幼鼠生长;OXC的这种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癫癎点燃模型幼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EGb治疗癫癎儿童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1,35日龄Sprague-Dawley幼鼠各40只,经初筛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点燃对照组(PTZ)、EGb大(PTZ+EGb1)、中(PTZ+EGb2)、小(PTZ+EGb3)剂量治疗组,采用戊四氮(PTZ)致幼鼠点燃模型,以Y型电迷宫学习记忆行为训练及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用药前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NMDAR1表达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后大鼠电迷宫试验达标所需电击次数:治疗前不同日龄的各个点燃组与各自NS组相比,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电击次数明显增多 (P<0.01)。EGb治疗后不同剂量的各治疗组大鼠达到学会标准的次数均明显少于同龄PTZ组(P<0.01),而同龄EGb 大、中、小剂量治疗组相互比较, 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电击次数随治疗剂量的减少逐渐递增(P<0.01)。EGb各剂量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达标次数明显减少(P<0.01或P<0.05),而NS组、PTZ组较治疗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②NMDA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各日龄PTZ组NMDAR1免疫反应产物COD值较各自NS组明显增强(P<0.01);不同日龄各治疗组与各自PTZ组比较,随治疗剂量的增加,NMDAR1免疫反应产物COD值逐渐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EGb可以明显改善发育期不同日龄点燃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而且剂量越大,改善作用越明显。这一作用与EGb下调反复癫癎发作后NMDAR1的过度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癫癎持续状态(SE)对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磷酸化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6周龄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SE组和9g/L盐水对照组(NS组)。戊四氮(PTZ)诱导发育期大鼠SE。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各区pCREB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SE组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5);Y迷宫中达标所需的训练次数显著增多(P<0.05),24h记忆保持率明显降低(P<0.05)。海马CA1区和齿状回(DG)区pCREB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SE可使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其机制可能与海马pCREB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戊四氮(PTZ)致癫大鼠血清胰岛素(INS)及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表达的影响及二者与体重变化的关系,探讨托吡酯引起体重下降的机制。方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于2005-03—2005-09将11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TPM对照组,PTZ组,TPM治疗组,每3d测1次体重,在2、4、6周末应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INS水平,免疫组化法测海马IGF-1表达。结果TPM对照组、TPM治疗组在第3周末较其它两组出现体重下降,4周末降至最低点(P<0.05);在4周末TPM对照组、PTZ组、TPM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TPM治疗组与PTZ组相比,血清INS明显降低,海马IGF-1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6周末TPM治疗组与空白组、TPM对照组相比血清IN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PM治疗组与空白组、TPM对照组、PTZ组比较,海马IGF-1阳性神经元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托吡酯能使大鼠体重减轻,但不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NS水平、升高脑海马IGF-1水平实现的。另外,癫大鼠血清INS降低,海马IGF-1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水平升高,二者是否参与了癫的病理生理过程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戊四氮(PTZ)致癫癎大鼠血清胰岛素(INS)及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表达的影响及二者与体重变化的关系,探讨托吡酯引起体重下降的机制.方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于2005-03-2005-09将11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TPM对照组,PTZ组,TPM治疗组,每3d测1次体重,在2、4、6周末应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INS水平,免疫组化法测海马IGF-1表达.结果TPM对照组、TPM治疗组在第3周末较其它两组出现体重下降,4周末降至最低点(P<0.05);在4周末TPM对照组、PTZ组、TPM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TPM治疗组与PTZ组相比,血清INS明显降低,海马IGF-1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6周末TPM治疗组与空白组、TPM对照组相比血清IN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PM治疗组与空白组、TPM对照组、PTZ组比较,海马IGF-1阳性神经元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托吡酯能使大鼠体重减轻,但不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NS水平、升高脑海马IGF-1水平实现的.另外,癫癎大鼠血清INS降低,海马IGF-1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水平升高,二者是否参与了癫癎的病理生理过程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缝隙连接(GJ)是细胞间直接通道,对同步化放电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GJ阻断剂甘珀酸(CBX)对戊四氮(PTZ)点燃大鼠癫癎样活动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S组),点燃组(K组),干预组(CBX组),每组10只大鼠。NS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K组和CBX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PTZ(35 mg/kg)至点燃,再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BX(10 mg/kg)干预 3 d。观察3组大鼠惊厥行为的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Fos、NMDAR2、GFAP在海马内的表达变化。结果:①PTZ点燃癫癎大鼠出现自发性抽搐,自发性抽搐次数K组>CBX组>NS组(P<0.05)。②点燃癫癎大鼠海马Fos-Li神经元、NMDAR2-Li神经元增多,GFAP-Li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胞体肥大,突起丰富。CBX干预后,Fos-Li、NMDAR2-Li神经元减少(P<0.05, P<0.01),GFAP-Li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BX抑制自发性抽搐和神经元活动,CBX有潜在的抗惊厥或协助抗惊厥的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465-46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戊四氮诱导发育期大鼠癫癎持续状态(SE)后对海马内齿状回颗粒细胞神经发生的影响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MK-801对此结果的抑制作用,从而研究癫癎发作后发育脑海马内神经发生及NMDAR在神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7,14,21,28d4个日龄组共216只,每组均为54只,每个日龄组大鼠随机分SE组、MK-801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8只。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再以β微管蛋白Ⅲ(TuJ1)、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别标记早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单、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Z诱导癫癎持续状态后发育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gyrus,DG)神经发生,并用MK-801治疗后观察对其的影响。结果:BrdU注射后第7天和第14天,SE组各日龄幼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同日龄的正常对照组,其中约有80%同时表达TuJ1;MK-801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SE组明显减少(P<0.01),而在第28天三组之间BrdU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癫癎发作可增加幼鼠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而NMDAR在癫癎后的神经发生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癫癎点燃模型幼鼠神经发生的影响及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 选择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9g·L-1盐水对照组(NS组)、戊四氮(PTZ)点燃对照组(PTZ7d组、PTZ 14 d组)以及EGb治疗组(EGb7 d组、EGb 14d组).应用PTZ制作慢性点燃癫癎模型;使用Y-型电迷宫测试模型建立前后及EGb治疗前后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点燃成功后EGb 7 d或EGb 14 d治疗对海马区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同时通过标记5-溴脱氧尿核苷(BrdU)、神经元核蛋白( 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情况.结果 1.Y-型电迷宫测试:EGb治疗前,PTZ各点燃大鼠与NS组相比,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电击次数明显增多(P<0.01);EGb(300mg·kg-1·d-1)治疗7d和14 d大鼠达到学会标准的次数均明显少于PIZ点燃对照组(Pa<0.01).2.NSCs增殖情况:选择Nestin阳性细胞表达作为判断NSCs增殖的指标,PTZ点燃对照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量较NS组明显增多(P<0.01);EGb 7 d组和EGb 14 d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量均较相对应PTZ点燃对照组表达进一步增多(Pa<0.05),随着疗程增加,EGb 14 d组Nestin阳性细胞数量要低于EGb7 d组(P<0.05),增殖的Nestin阳性细胞均主要分布于海马CA1 、CA3区颗粒细胞层和颗粒细胞下层.3.EGb治疗后BrdU/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EGb治疗前,且EGb 14 d组BrdU/NeuN阳性细胞表达百分比又高于EGb 7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EGb治疗组有4%~5%共表达GFAP.结论 EGb可诱导NSCs增殖、分化,且NSCs的这种改变与改善大鼠学习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诱导建立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模型,研究DEHP对胎鼠阴茎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尿道下裂发生机制.方法 C57BL/6孕鼠随机分为4组:玉米油对照组、DEHP低、中、高剂量组(i00、200、500 nag·kg-1·d-1).各组分别于母鼠孕期12d至17d(GD12~17)持续经口灌注给药.测量GD19雄性胎鼠体重、肛门至尿道口距离(AGD),通过尿道管型(UC)检测尿道解剖组织结构,比较尿道发育情况.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胎鼠阴茎内TGF-β1蛋白量的表达水平.结果 DEHP成功诱导出尿道下裂小鼠动物模型,中、高剂量组AGD及前尿道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实验组阴茎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随DEHP剂量增加而逐渐上升.结论 DEHP成功诱导建立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模型,胎鼠阴茎内TGF-β1蛋白异常表达可能是尿道下裂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肌苷对Tourette综合征(TS)大鼠脑组织多巴胺D2受体(DRD2)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的影响,探讨肌苷治疗T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氟哌啶醇0.5 mg·kg-1)、联合用药组(氟哌啶醇0.25 mg·kg-1+肌苷320 mg·kg-1)、肌苷组(肌苷320 mg·kg-1),每组8只.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DNP)腹腔注射法建立TS大鼠模型.氟哌啶醇和(或)肌苷给药28 d后通过大鼠刻板行为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原位杂交法,研究肌苷对TS模型大鼠刻板行为、大鼠脑组织DRD2、DAT水平的影响以及DRD2 mRNA表达情况.结果 1.肌苷组大鼠刻板行为评分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与联合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RD2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等处,以模型组DRD2阳性细胞分布最为密集.3.肌苷组DRD2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Pa<0.01),而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肌苷组DA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阳性对照组(Pa<0.01),与联合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苷改善TS模型大鼠的刻板行为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多巴胺释放和转运,起到类似于DRD2拮抗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