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功能及血液学特点。结果:本组发热21例,淋巴结肿大10例,消瘦12例,真菌感染12例,白细胞减少5例,贫血13例,血小板减少5例;本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浆细胞增多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免疫学检查主要为细胞免疫缺陷。结论:HIV感染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其临床、血液学、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以血液系统改变为主要首发表现的风湿免疫病患者骨髓形态特点,初步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其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的风湿免疫病患者骨髓表现及血液学改变。结果464f0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者22例(47.8%)、白细胞减少19例(41.3%)、血小板减少17例(37.0%),a-系减少者21例(45.7%),同时有两系减少者18例(39.1%),全血细胞减少3例(6.5%)。骨髓红系主要呈增生活跃或减低的慢性病贫血及溶血表现。粒系可见中毒改变。巨核细胞数可正常或减少,伴成熟障碍。部分血小板正常的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缺如。结论风湿免疫病常以因血液系统受损导致的各种血液学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及特点对以血液学异常为主要首发表现的风湿免疫病与原发造血系统疾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症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外周血象部分指标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异常改变,以期减低将有血液学异常的SLE误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误诊率。方法收集2007~2012年收治的30例有血液学异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以16例MDS病例为对照组。对患者血常规、骨髓象及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中有15例呈全血细胞减少,9例贫血合并感染伴白细胞计数增高,6例贫血伴血小板减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6例都呈全血细胞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一系或二系不等的轻度病态造血,其中6例可见中性粒细胞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形态学改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二系或三系以上病态造血,中性粒细胞易见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结论对全血细胞减少并伴随中性粒细胞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形态学改变的病例,应进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除外SLE,避免将SLE患者误诊为原发性MDS。  相似文献   

5.
40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异常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勤  张会芬  李丽华  柳琳  台虹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82-4684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痘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5例IRP/IRH患者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的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血象:全血细胞减少60%(15/25),两系细胞减少40%(10/25)。贫血占72%(18/25),网织红细胞平均值为2.15%。血小板减少占96%(24/25),白细胞减少占88%(22/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或绝对值正常或增高者占92%(23/25),见到晚幼红细胞者占28%(7/25)。骨髓分析: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活跃、明显活跃,占88%(22/25),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者占12%(3/25)。粒系比值减低占64%(16/25),比值正常和升高占28%(7/25)。红系增生活跃,明显活跃者100%,见幼红细胞造血岛者占44%(11/25)。粒,红两系均有病态改变。巨核系:巨核细胞数目正常,增多者占80%(20/25);数目减少者占加%(5/25),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占96%(24/25)。骨髓活检:红系或(和)粒系,巨核系增生表现占60%(15/25),减低表现占40%(10/25)。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25例均核型正常。结论IRP/IRH患者外周血象表现有共性,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缺乏特异性,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活检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三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补,联合应用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风湿免疫疾病在临床上往往以血液及淋巴系统改变为主要症状,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类似血液病的表现[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鉴别风湿免疫疾病与原发性造血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其对于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的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的差异.方法对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血液学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血细胞减少,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占36.8%,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则缺如(P<0.01);骨髓涂片中见到二系以上造血细胞的病态造血,其中红系病态造血占89.47%,粒系病态造血占63.15%,巨核系病态造血占47.36%;ALIP检出率为42.8%(6/14);染色体核型有异常占31.2%(5/16).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病态造血主要是有核红细胞的巨幼样变,占18.7%,未发现ALIP和染色体核型异常.ALIP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ALIP、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助于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9.
12例HIV感染与艾滋病人的血液学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对人体血液系统的影响,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2年10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以血液系统改变为首发的12例艾滋病患者和HTV感染者(HIV/AIDS)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HIV/AIDS患者的血液学改变特征。结果:我科收治的HIV/AIDS患者以青中年为主,年龄在29—49之间,男女比例2:1。发热、贫血、出血,盗汗及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观察了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目及骨髓造血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论:HIV/AIDS患者血常规检查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骨髓形态学有改变。从而提醒在临床上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考虑到患者可能是AIDS,以便及时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0.
骨髓细胞形态学实践课是"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骨髓细胞形态千变万化,学生难以掌握。现就右江民族医学院血液学教研室在骨髓细胞形态学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进行简要总结,以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Mo W  Deng Z  Li S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2):1892-189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nifestation of clinical, blood routine and bone marrow smear of disseminated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Methods There were 13 cases of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whose peripheral blood had been drawn for routine tests, as well as blood and bone marrow aspiration for smears. Wright’s-Giemsa stain, Gomori’s methenamine?-silver stain (GMS) and periodic acid Schiff’s reaction (PAS) were performed for light microscopy in consultation with 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fungi culture for precise diagnosis.Results Seven cases of bone marrow and 2 peripheral blood smears were found positive for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 the test group. The morphology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was extremely similar to that of histoplasma capsulatum. However, the observation of sausage cells and central cross wall, which are signs of dividing by fission and not by budding, aided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Conclusion Bone marrow smear or occasional blood smear examin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相似文献   

12.
王平  彭贤贵  陈幸华  刘思恒  张曦  高蕾  高力 《西部医学》2010,22(1):93-94,97
目的观察单倍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前后骨髓像、造血能否重建。方法对22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骨髓穿刺抽吸涂片镜检;骨髓移植成功出层流室首次骨髓穿刺抽吸涂片;每月定期复查骨髓穿刺抽吸涂片镜栓。同时观察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2张或2张以上。结果22例患者单倍相合并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像全部达到正常,完全缓解。移植成功随访,其中6例患者随访中骨髓细胞出现少许病态造血现象,2例出现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余14例骨髓正常。结论单倍相合并基因骨髓移植能够使白血病和重型再障骨髓重建。造血重建恢复期可能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PRCA。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59例血液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华 《四川医学》2009,30(7):1059-1061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学异常为主要变化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学改变。方法对59例SLE患者的外周血常规、骨髓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中血像异常者43例,其中仅单系减少的患者7例,两系减少的29例,全血细胞减少5例。中、重度与轻度活动组相比,血细胞减少更明显,且以两系或三系减少为主(P〈0.01)。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减少有明显改善(P〈0.01)。在59例中有38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31例,增生低下者7例。结论SLE的血液学异常表现复杂,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线索,减少误诊,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周围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探讨骨髓象分类及形态特征,以便提高苯中毒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髂前或髂后部位抽取患者骨髓,综合分析60例住院苯中毒患者周围血象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最后按诊断标准进行分组。结果除3例重度中毒再障贫血(AA)患者外,其它患者均表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除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粒红比值均数增高外,其余均数均低于正常值均数。随着轻、中、重分组变化,骨髓异常改变的比例也逐渐增加。粒、红、巨3系细胞主要病理变化为:粒系可见中毒颗粒、空泡变性等;红系可见病态造血,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巨核细胞减少或无,偶见小巨核,周围血象可见1系、2系或3系减少等多种表现。结论长期接触苯及苯同系物,可导致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骨髓象检查是苯中毒诊断的必要项目;周围血常规可作为过筛检查。  相似文献   

15.
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利民  冯江  王劲  洪淋 《重庆医学》2004,33(4):553-554
目的比较脐血、骨髓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探讨脐血移植后免疫重建延迟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脐血、骨髓及外周血中CD3 、CD3 CD5 、CD4 、CD4 CD28 、CD8 和CD8 CD28 细胞的含量.结果 CD3 、CD4 及CD8 细胞数在脐血、骨髓及外周血中无显著差异,P> 0.05.脐血中CD3 CD5 、CD4 CD28 及CD8 CD28 细胞数显著低于骨髓及外周血,P<0.05.骨髓与外周血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血中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 CD5 )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CD4 CD28 、CD8 CD28 )的数量显著低于骨髓及外周血,这可能是脐血移植后免疫重建延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无或偶见原始细胞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RA、MDS-RCMD、MDS-U)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并与其他贫血性疾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不发作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进行比较.方法 抽取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并制成涂片,行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分析各种细胞形态及特征.结果 无或偶见原始细胞MDS的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细胞与其他贫血性疾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MDS的主要诊断方法,细胞形态学异常对于MDS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液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干/祖细胞和骨髓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MDS患者和对照组20例(缺铁性贫血13例,血小板减少紫癜7例)患者的血液常规测定采用Sysmex - xe - 2100血常规分析仪,血液及骨髓细胞涂片采用瑞-姬氏染色法,免疫表...  相似文献   

18.
张娟  李明勇  贺元  龚茜 《四川医学》2017,38(9):981-984
目的探讨粒细胞缺乏症的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铁染色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粒缺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108例确诊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铁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08例粒缺患者血常规按年龄共分为8组,>80岁组粒缺患者HGB,RBC明显减低,RDW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象按照增生情况可分为成熟障碍型和再生障碍型,其中成熟障碍型78例(72.2%),再生障碍型30例(27.8%),再生障碍型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成熟障碍型组(P<0.05);粒系、粒红比值比明显低于成熟障碍型组(P<0.05);铁染色结果显示,粒缺患者平均外铁为1+,铁粒幼红细胞比例平均为22%,内外铁均不缺。结论加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及骨髓象的监测,了解骨髓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变化,有助于粒细胞缺乏症骨髓象的诊断与分型,结合铁染色结果及病因分析有助于粒细胞缺乏症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瘤细胞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生骨髓浸润后的瘤细胞特征及其形态学改变。方法对96例经病理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涂片及末梢血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记录并分析其形态学改变。结果96例NHL中合并骨髓浸润共27例,发生率为28.13%,其中18例合并骨髓浸润,9例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淋巴瘤细胞形态变化多样,不易鉴别,常见有淋巴细胞型、淋巴瘤细胞型和组织细胞型。结论NHL骨髓浸润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对NHL的正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