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芳  宋君  陈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0):1227-1229
 摘要 胰岛是高度血管化的微器官,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胰岛微循环系统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与胰岛内分泌功能关系密切,直接参与糖尿病胰岛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糖尿病防治的新靶点。近年来,脂毒性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影响血管舒缩功能、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直接损伤胰岛微循环内皮细胞,影响胰岛细胞功能。本文就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胰岛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脂毒性对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糖尿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靶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国内外有关热缺血时间对胰岛移植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更缺乏胰岛移植安全热缺血时限的统一标准。 目的:观察不同热缺血时间对胰岛形态、获取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以猪胰腺为观察对象,以不同热缺血时间0,10,20,30,45 min采用体、尾部区段胰管内灌注胶原酶Ⅴ和胶原酶Ⅰ混合静置消化,Ficoll400间断密度梯度法纯化胰岛,观察各时间点所得胰岛的形态、活性、胰岛当量数( IEQ)与功能。 结果与结论:各时间点均可获得形态完整的胰岛,但随热缺血时间延长形态不完整、破碎胰岛逐渐增加,大于30 min时比较明显,45 min时很难得到完整的胰岛。0,10,20 min胰岛活率大于80%,30 min大于60%,45 min小于40%。胰岛获得量30,45 min与0 min之间有显著差异(P < 0.05)。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30,45 min与0 min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且刺激指数< 2。结果提示,热缺血时间在20 min以内时,分离、纯化后胰岛的形态、产量、活性及功能都无明显的差异,且功能良好;大于30 min时,胰岛形态、产量及功能改变显著,且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3.
本室曾观察到TRH对大鼠离体灌流胰腺内分泌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初步分析。本实验参照Paul E.Lacy等人的方法,进一步观察了TRH对培养大鼠胰岛内分泌活动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如下: 1.TRN能刺激培养胰岛释放胰岛素。在20ml的培养液中加入2.5μg的TRH,60分钟后  相似文献   

4.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胰岛单层细胞 ,并用转板以及碘乙酸处理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成纤维细胞 ,得到比较纯的胰岛内分泌细胞 ,以此为材料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盐酸氨基葡萄糖、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大鼠胰岛细胞生长和胰岛素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羧甲基壳聚糖、盐酸氨基葡萄糖、N 乙酰氨基葡萄糖均能够促进大鼠胰岛细胞的生长。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含量 ,结果表明 ,羧甲基壳聚糖具有刺激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胰岛内分泌细胞弥散地分布在大量胰腺外分泌腺泡组织之间,因此一度曾使胰腺内分泌研究受到限制。体外单层细胞培养法是研究胰岛细胞生理、生化及形态学的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自1967年Lacy等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胰岛获得成功以来,才使胰岛细胞离体培养成为可能。但在胰岛细胞离体培养中仍存在着克服成纤维细胞过度生长的难题。本文采用新生大鼠的胰岛细胞,经胶原酶反复消化法分离,应用接种后18小时更换培养瓶,以及在培养瓶内壁涂以鼠尾胶等方法,使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胰岛细胞贴瓶率提高,在体外连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为主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实质是胰岛细胞受损而导致的一系列不可逆多系统并发疾病.尽早发现胰岛细胞损伤程度,尽快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方法 检测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来我院就诊检查胰岛素、C肽的患者189人,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进行测定.结果 与结论测定血清胰岛素、C肽的水平并结合血糖变化是判定胰岛细胞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胎胰腺胰岛移植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移植胎胰的适宜方法、适当的重量及其胰岛功能状况。方法解剖观测3-10月龄胎胰各30例。用免疫组化胰岛素显色光镜观测胎胰岛形态。电镜观察胎胰岛各细胞结构和分泌状况。移植0.8-2g带血管胎胰于大网膜治疗1型糖尿病10例。于肝门静脉系以外,腹肌表面移植0.5-2g胎胰碎块治疗2型糖尿病15例观测不同重量胎胰的疗效。结果胎胰重为其体重的0.08%。切取时宜按胎胰在腹后壁投影线进行。胎胰岛各细胞功能在3月龄已接近正常成人。移植2g胎胰于肝门静脉系内治疗1型糖尿病或于肝门静脉系以外腹肌表面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均佳。血型相同并同时移植胎胸腺可延长疗效时间。结论胎胰3月龄内分泌功能已较完善;6月龄以上可按胎体重的0.08%计算胎胰重量。移植约2g胎胰于大网膜内治疗1型糖尿病或植于腹肌表面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佳。  相似文献   

8.
背景: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能很好模拟体内微环境,给予细胞必要的结构模式,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正确组成及细胞的生长,改善细胞功能。 目的:体外观察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与成年大鼠胰岛细胞共培养,AO-PI荧光染色法检测胰岛细胞的活性及生存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扫描电镜观察胰岛细胞包裹在3D纳米支架中成三维立体的生长状态。 结果与结论:在3D纳米支架培养环境中胰岛细胞纯度≥80%;3D纳米支架组胰岛生存率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明显高于无支架组(2D培养组)(P < 0.05);扫描电镜显示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形成了具有几何形状的纳米级薄层,将胰岛细胞包裹在3D纳米支架中,胰岛细胞成三维立体生长。表明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可为胰岛细胞体外生存提供3D培养环境,改善胰岛细胞的活性、分泌功能及形态,延长胰岛细胞体外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童海江  王亚玲  陈娣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2):239-240,M000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是糖尿病诊断和胰岛内分泌功能评价的两个常用试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还原剂,主要生理作用是对抗氧化对巯基的影响和整合解毒功能。其应用对氧化还原法测定血糖的影响已有报道,作者通过实验发现,GSH对胰岛素测定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母体孕期营养对子代胰岛发育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2型糖尿病与其胎/幼儿时期器官发育尤其是胰岛的发育受限有关,这一课题日益受到重视.因为这意味着对疾病病程概念和慢性病的预防出现革命性变化.人类孕10w时,胰内分泌部开始发生,3月龄时胎血即可测到胰岛素.胰岛组织发育主要在孕期及哺乳期内完成,胰岛的形态定型基本在4周岁内完成.胎儿宫内后期及新生儿期,胰岛细胞分裂加快,数量明显增多,这一增殖过程受血糖、氨基酸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等的调节.宫内营养不良或失衡会使胰岛的发育异常,进而影响其出生后的发育轨迹,使成年后的糖脂代谢失衡.因而可以说,成人后糖尿病早在胎中已埋下了病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中胎龄及胚体大小与胰岛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妊娠6~14周的胚胎20例,测其重量,顶臀径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胰高血糖素(glucagon)在胰岛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妊娠9周左右,胚体重约2.89±0.12g,顶臀径约80.0±2.8mm,此时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开始分化出胰岛细胞,并且具有内分泌功能。结论妊娠发育的胚胎在胎龄9w、顶臀径30mm、重量约为2.89g左右时,胰岛细胞开始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肠—胰岛轴与胰岛—胰腺泡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体内,胃肠、外分泌胰腺及胰岛各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但又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从胚胎发生上看,这三个部分都是由内胚胎层肠管演化而来,具有明显的同源性。肠-胰岛轴(entero-insular axis)和胰岛-胰腺泡轴(islet-acinar axis)正是它们之间在形态、生理和病理方面各种相互关系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在胰腺和胰岛移植中,青年供体胰腺血管吻合难度较小,成功概率大,但目前青年供体胰腺胰段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国内尚缺乏。目的:观察青年人胰腺胰尾的微细结构、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阳性表达面积及胰岛B细胞免疫阳性染色面积,以及青年尸体胰腺血管的解剖情况。方法:选择青年人尸体12例,取胰尾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显微测微器测量胰岛数量和面积,用胰高血糖素抗血清和胰岛素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取3例青年人尸体取胰尾组织块铀铅染色。透射电镜观察青年供体胰腺B细胞,胰岛形态和数量、结构及其分泌颗粒,以及青年供体胰腺血管情况。结果与结论:青年供体胰尾组织中胰岛B细胞内分泌颗粒多,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发达,胰岛数目分布多,胰岛B细胞的免疫阳性染色面积大。青年供体胰尾有较多而密的胰岛B细胞散在分布,胰岛B细胞分泌颗粒多。血管适合做端侧吻合。提示青年供体胰腺细胞的分泌活动旺盛,血管适合做端侧吻合,适宜作为胰腺胰段胰岛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15.
探讨成人糖尿病胰岛功能减退的原因。将成人糖尿病患者92例分为A组(50例,胰岛功能良好)和B组(42例,胰岛功能较差)。A组中,A1组30例,用正规治疗控制血糖;A2组20例,未用正规治疗控制血糖。B组中,B1组22例,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B2组20例,在同样基础上加用磺脲类药物控制血糖。疗程均为3-5年。结果表明:A1组血糖得到控制,A2组胰岛功能减退;B组胰岛功能恢复至正常,B2组胰岛功能未得到改善。胰岛素水平分析,A2与A1,A2与A,B2与B1,B1与B对比,P均小于0.01:A1与A,B2与B对比,P均大于0.05。成人糖尿病胰岛功能减退的原因有:(1)高血糖的毒性作用。(2)胰岛功能较差时应用磺脲类药物,加重了存活胰岛β细胞分泌负担,使胰岛β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减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对胰岛的研究不断深入,己发现胰岛激素可受到多种其它内分泌激素的调节。糖皮质激素对胰岛 B 细胞(胰岛素细胞)影响的研究较多,对 A 细胞(胰高血糖素细胞)的影响,国外虽有少数报导,但其结果不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体外共培养方式研究肌源性干细胞(MDSCs)修复大鼠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提取新生大鼠MDSCs原代细胞,差速贴壁培养后行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取第2代MDSCs接种在transwell底板。提取大鼠胰岛后,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放入transwell板上层与MDSCs共培养作为实验组,用放射免疫法测胰岛功能,Western blot检测胰岛Bax、caspase3蛋白表达。另选胰岛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胰岛素释放指数(SI)值降低不明显,Bax、capase3蛋白定量升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Cs与大鼠胰岛共培养后,大鼠胰岛功能被修复。  相似文献   

18.
人工生物胰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止胰岛移植后的排以应,本实验以大鼠胰岛,琼脂糖和胶原为原料制成人工生物胰,并在体内外条件下,研究其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免疫保护性以及在异种动物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此人工生物胰能维持胰岛的分泌功能,降低胰岛移植的免疫原性,移植后能纠正糖尿病小鼠的糖代谢紊乱,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提示以胰岛、琼脂糖和胶原制成的人工生物胰不失为治疗糖尿病,减缓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分离技术和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机制。方法:在控制不同条件的情况下,使用胰管内胶原酶灌注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纯化法获取大鼠胰岛,行小鼠肾被膜下移植,分别于术后当日和第3,5,7天取出移植物,分析排斥反应情况。结果:纯化后平均获取500+67个胰岛/胰腺,纯度约在70%~80%。统计学分析高糖和茶碱对胰岛刺激引起的胰岛索分泌,提示纯化后的胰岛功能良好。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植入的胰岛多在1周内完全排斥掉。术后5天,胰岛的形态已被破坏,淋巴细胞大量增多;术后第7天见不到完整的胰岛轮廓,仅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严格控制各种实验条件,完善分离纯化技术,是优化胰岛获取的关键。大鼠胰岛小鼠肾被膜下移植中树突状巨噬细胞参与了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人SST抗独特型卵黄抗体对大鼠胰腺SST受体定位、荧光共定位及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其能否用于糖尿病治疗.方法:DAB染色观察大鼠胰腺SST受体分布.免疫荧光共定位观察大鼠胰岛SST受体与内分泌激素共定位.大鼠腹腔注射SST抗独特型卵黄抗体,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血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