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借助振动时效(VSR)装置试验研究振动时效工艺对2A12高强铝合金厚板尺寸稳定性的增益效果。结果表明,残余应力状态对厚板尺寸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而VSR通过降低残余应力幅度和残余应变能,可有效降低残余应力水平并均化残余应力分布,从而厚板的尺寸稳定性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X射线对TA15钛合金大规格中厚度板材试样的(213)晶面进行扫描,观察其峰形变化,并采用sin2?法进行计算,得到残余应力值。在板材表面的一些位置残余应力出现较大偏差,使得测试结果不可靠。在30o?85o范围内对试样进行衍射扫描的基础上,认为粗晶是造成残余应力测定偏差大的原因,提出加大X射线照射面积的方法,准确测定残余应力。结果表明:TA15钛合金中厚板材热轧制后,表面存在着较大的残余压应力,范围在–250?–450 MPa之间,测量偏差均在±50 MPa以内。进一步分析了TA15钛合金热轧板材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为消除残余应力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对TA15钛合金大规格中厚度板材试样的(213)晶面进行扫描,观察其峰形的变化,并采用sin 2Y法进行计算,得到残余应力值。在板材表面的不同位置残余应力出现较大偏差,使得测试结果不可靠。在30°~85°范围内对试样进行衍射扫描的基础上,认为粗晶是造成残余应力测定偏差大的原因,提出加大X射线照射面积的方法,准确测定残余应力。结果表明:TA15钛合金中厚板材热轧制后,表面存在着较大的残余压应力,范围在-250MPa~-450MPa之间,测量偏差均在±50MPa以内。进一步分析了TA15钛合金热轧板材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为消除残余应力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对卷筒体进行了振动时效处理。在振动时效前后通过对卷筒体进行盲孔法残余应力的对比测量,以及振动过程中对振动动应力的测量,全面、定量地了解振动时效工艺过程的应力状况、残余应力的变化及最终的应力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时效可以有效的消除卷筒体的残余应力,且不会影响筒体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执处理后振动时效去除膨胀波纹管残余应力技术要求和工艺参数选择。采用振动时效参数曲线观测和盲孔法残余应力测量对振动过程及振动时效效果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振动时效可明显降低热处理后膨胀波纹管残余应力,并且提高了膨胀波纹管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6.
对卷筒体进行了振动时效处理。在振动时效前后通过对卷筒体进行盲孔法残余应力的对比测量,以及振动过程中对振动动应力的测量,全面、定量地了解振动时效工艺过程的应力状况、残余应力的变化及最终的应力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时效可以有效的消除卷筒体的残余应力,且不会影响筒体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
降低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75铝合金可通过淬火时效获得高强度,但它在淬火过程中会产生淬火残余应力,本文对7075铝合金厚板在不同淬火水温下,以及某一水温下淬火后经不同预拉伸量和不同时效工艺制度下淬火残余应力大小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水温的升高,残余应力明显降低;水淬后随着预接拉伸量的增加,残余应力逐渐从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当预拉伸量约2%时,残余应力基本上趋近于零;随着时效温度升高和时效时间延长,残余应力呈下降趋势,因此,合理的淬火水温,预拉伸量以及时效制度是降低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的有效工艺措施,其中尤以适当的淬火水温和预拉伸量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TA15合金厚板轧制的工艺研究,初步探讨变形温度和变形程度对其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为批量生产TA15钛合金大规格板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热-力耦合的焊接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运动电弧作用下的二维体热源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技术实现焊缝的顺序生长来完成温度场的计算;选择平面应变模型,计算大厚度多道焊接的残余应力,最终得到钛合金厚板焊接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以及厚板焊接接头的三维应力的分布规律,并与钛合金厚板应力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两者很接近.该研究结果为钛合金厚板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16MnR钢焊接接头多次补焊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大直缝焊管热时效与振动时效消应力工艺比较;钛合金WSS图中的应力应变循环;蜂窝夹套结构焊接接头的应力强度分析;钽薄板小间隙TIG氦弧对接焊应力应变场的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Q460D高强度结构钢不同几何形状试件断口处的微观形貌和组织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应力三轴度纯拉状态下,Q460D结构钢断裂呈空穴聚合型穿晶断裂,微观组织发生抛物线状的聚合变形;在应力三轴度为零的纯剪状态下,断裂呈脆性穿晶解理断裂,微观组织变形成长条状且铁素体变形较大;在低应力三轴度拉剪状态下,断裂呈抛物线形韧窝穿晶断裂,微观组织中铁素体变得粗大,珠光体变得细小;而在高应力三轴度平面应变状态下的断裂呈韧窝型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2.
以Q550D钢中厚钢板为研究对象,将910 ℃×1 h水淬后的试样分别进行感应回火和传统回火,将回火后的试样进行应力松弛效果测试;利用蔡司显微镜进行金相组织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感应加热回火处理后的试样较传统回火工艺处理的试样晶粒细小,组织均匀,析出物弥散程度高,且应力松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中子衍射法和轮廓法对服役态GH4169合金圆盘工件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特征进行表征。两种测试技术的机理完全不同,测量结果互相对比验证后,确定出较高可信度的残余应力测量结果。首先利用飞行时间中子衍射技术准确表征了GH4169合金圆盘完全热处理后轴向、径向和周向的应力,其量级约为-300~300 MPa,以周向和径向残余应力为主,沿轮廓呈“外压内拉”特征分布;利用轮廓法测量沿直径截面周向残余应力的二维分布图,切割截面周向残余应力呈现明显的“外拉内压”式分布特征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量级约为-300~250 MPa量级。合金盘厚度中心截面上,中子衍射法与轮廓法的测试结果从趋势和绝对数值上基本一致,测试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中子衍射法和轮廓法对服役态GH4169合金圆盘工件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特征进行表征。两种测试技术的机理完全不同,测量结果互相对比验证后,确定出较高可信度的残余应力测量结果。首先利用飞行时间中子衍射技术准确表征了GH4169合金圆盘完全热处理后轴向、径向和周向的应力,其量级约为-300~300 MPa,以周向和径向残余应力为主,沿轮廓呈“外压内拉”特征分布;利用轮廓法测量沿直径截面周向残余应力的二维分布图,切割截面周向残余应力呈现明显的“外拉内压”式分布特征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量级约为-300~250 MPa量级。合金盘厚度中心截面上,中子衍射法与轮廓法的测试结果从趋势和绝对数值上基本一致,测试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种冲击方式对AISI202不锈钢焊接接头表面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利用X射线应力仪测试了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研究了单面和双面激光冲击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了残余压应力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双面激光冲击强化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面冲击方式,双面冲击方式能够使试样正反面都获得很大的残余压应力,并且反面的残余压应力水平高于正面,同时使得正反两面残余压应力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内质网氧化还原酶(Endoplasmic oxidoreductin-1-like protein alpha,Ero1α)表达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组: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1、3、6、12 h组(H/R1组,H/R3组,H/R6组,H/R12组)、4-苯基丁酸钠预处理+缺氧复氧6 h组(4PBA+H/R6组)。对照组心肌细胞正常培养至实验结束,H/R组行缺氧3 h后复氧1、3、6、12 h,4PBA+H/R6组分别于缺氧前2 h给4PBA再行缺氧/复氧6 h过程。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Ero1α,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半胱氨酸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 (caspase-1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ro1α蛋白表达水平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Ero1α表达量逐渐升高(P<0.01),在复氧3 h明显升高,6 h达到高点。Grp78在缺氧复氧后即明显升高(P<0.01),在复氧3 h达到高峰。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升高,其中复氧6 h最为显著。以缺氧3 h复氧6 h作为观测点,H/R6组Ero1α、GRP78、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给予4PBA干预后,Ero1α、GRP78、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较H/R6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缺氧复氧能够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缺氧复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时Ero1α的表达可出现相应的变化并与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Duringstresscorrosioncracking (SCC )con trolledbyanodicdissolution ,apassivefilmordezinci ficationlayerformsonthesurface[1] .Experimentalresultsexhibitedthatafoilofα Tiorbrasswithoneendfixedandanothersideprotectedwithaprotectivelayerformedonitwasconcaveduringcorrosioninamethanolandanammoniasolutions ,respective ly[2 ,3] .Thismeansthatatensilestressexistsontheinterfacebetweenthepassivefilmordezincificationlayerandthematrix [2 ,3] .Extensiveexperimentsshowedthatthedependenc…  相似文献   

18.
利用X射线进行锻钢冷轧辊应力测试时,发现其检测准确性受机械加工产生的附加应力层影响较大,本文通过试验测定了锻钢冷轧辊磨削附加应力层的深度。结果表明,附加应力层深度约为近表面300 μm,且对于不同产品,附加应力层应力变化趋势始终一致,即压应力值快速减小,再逐步增大,最后略有减小趋于稳定,最后随深度变化缓慢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大型焊接结构残余应力测试及振动消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