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深对菹草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萌发一致的菹草幼苗盆栽后放置于50~160 em水深,观察其生长情况,测量植株的高度、叶片长度和宽度等,结果表明:①菹草在不同水深都能够生长,其高度、生长速率与水深呈明显的正相关;②菹草叶片数量、单株生物量都与植株高度有明显的相关性;③菹草单株生物量与水深关系密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菹草对污染河道水质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菹草对污染河道氮、磷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净化作用,表明菹草可以很好地吸收污染水体中总氮和总磷,对高锰酸盐指数也有较强的净化吸收效果,因而,菹草是秋冬季节污染河道水质净化的优良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3.
沉水植物对水体pH值的影响及其脱氮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伊乐藻和菹草光合作用对水中pH值的改变及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和菹草处理组中的pH值升高,促进了氮的去除;伊乐藻比菹草有更强的脱氮能力,其在12 d内去除的总氮量高于菹草25 d内的去除量;植物生物量较大时,pH值发生较小的变化即可促进系统中氮的去除。试验条件下,生物量越大,则对氮的去除率越大。  相似文献   

4.
重污染河道疏浚对菹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2,28(3):32-37
通过采集苏州有机重污染河道南园河疏浚段、未疏浚段底泥和水质较好的内城河底泥进行菹草种植试验,分析各种底泥栽种菹草后上覆水体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变化、菹草生长特点、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情况,研究疏浚对菹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污染河道疏浚可以降低底泥中的营养盐浓度,有利于恢复菹草生境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河道疏浚后底泥TN、TP、有机质质量比分别降为1.50 g/kg、1.00 g/kg、27.00 g/kg左右时,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受到抑制,菹草生物量增加,上覆水体的营养盐质量浓度降低;经过一段时期的泥-水界面反应,疏浚后的底泥含水率得以提高,底栖附泥藻类数量及生物量将会增加,将恢复菹草、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共存并相互制约的生物多样化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5,(12):65-68
为研究东平湖不同生物量菹草腐烂对上覆水中碳氮磷浓度的影响,将杀青后的菹草按1、5、10 g/L的生物量分别投放进装有超纯水的烧杯中,并分别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在不同时刻测定了上覆水中总碳(TC)、总氮(TN)、总磷(TP)的浓度,并计算了碳氮磷的累计释放量和单位质量累计释放量。结果表明:菹草腐烂过程中,上覆水中TC、TN、TP的浓度及其累计释放量均随菹草生物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低生物量(1 g/L)下TC、TN的单位质量累计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生物量下的;各生物量下上覆水中C/N为0.54~0.59,随时间变化较小;菹草腐烂过程中N的相对污染负荷大于P的。  相似文献   

6.
《人民珠江》2021,42(6)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和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湖泊水质恶化并呈现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的现象,加强湖泊水质监测以及治理意义重大。以东平湖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方法定量分析东平湖菹草动态变化,旨在揭示东平湖菹草的季节生物量动态,阐明对东平湖总磷含量的影响,为东平湖水质治理,特别是总磷的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目视判读可见2018年湖水中的植被分布范围少于2017年,并呈湖心向四周同心圆状递减趋势,表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治理力度较大;2018年湖内干物质量少于2017年;菹草死亡对湖水中磷元素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东平湖不同生物量菹草腐烂对上覆水硫化物和SO2-4浓度的影响,将杀青后的菹草按0.1、1、5、10 g/L的生物量梯度分别投放进装有超纯水的烧杯中,并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在不同时刻测定了上覆水的p H值、溶解氧、硫化物和SO2-4的浓度,并采用气-液双膜传质模型估算了上覆水H2S的扩散速率。结果表明:菹草分解过程中,生物量越大,DO浓度的降低越显著且恢复越缓慢,但p H值的变化恰好相反;硫化物浓度、SO2-4浓度和H2S扩散速率均随菹草生物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至试验结束均各自趋于一致;硫化物浓度和H2S扩散速率均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较高生物量培养下SO2-4浓度在第1天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试验期间H2S的扩散总量与菹草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指数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8.
骆马湖水质对菹草不同生长期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观测手段研究了骆马湖菹草生长区水质与菹草不同生长期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指数生长期和石芽生成期,水体中的pH值、ORP值和DO质量浓度升高,COD质量浓度降低;植株衰亡期则相反,菹草腐烂导致有草区的水体TP质量浓度升高,但是由于反硝化作用,水体中TN与硝氮质量浓度反而下降。菹草在生长过程中直接吸收水体中的硝氮,对氨氮的去除则为间接作用,此时水体中的氮以硝氮为主;当菹草衰亡时,氨氮成为水体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菹草密度是影响水体各形态氮浓度的重要因素,在菹草生长时,菹草密度与TN和硝氮质量浓度显著负相关(P 0.01);当菹草衰亡时,与菹草稀疏区相比,菹草密集区TN和硝氮质量浓度更低,而氨氮质量浓度更高。指数生长期,骆马湖最优菹草密度为83.75 g/m~3。  相似文献   

9.
《人民珠江》2021,42(6)
为探讨沉水植物菹草在河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明晰其规模性爆发与消亡对河湖环境的影响,对菹草的生长习性和治理方法进行研究综述,包括菹草生长过程及其生长习性、菹草爆发机理及其对水体环境状态的影响、菹草防治与控制研究现状,确定了菹草的生长习性和爆发机理,对中国开展菹草治理工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菹草爆发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生态型灌区应用伊乐藻修复受损水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斌杰  王超  王沛芳  谭雪梅 《水利学报》2006,37(2):0178-0183
本文将伊乐藻引入生态型灌区受损水体修复中。通过室内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伊乐藻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伊乐藻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材料。伊乐藻对总氮(TN)、总磷(TP)和CODMn的累积去除率,在初夏分别为61%、89%和34%,在初冬为25.74%、26.59%和10.93%;伊乐藻对水体的净化能力高于菹草和金鱼藻。文中还探讨了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宏观的质量平衡估算,1g伊乐藻在1年内可以从1L水体中去除TN、TP和CODMn分别达到44.57、15.42和31.13mg。  相似文献   

11.
在污水灌入土柱试验的基础上,用自来水代替试验配水,模拟污染河流还清后对地下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清水回灌会很明显地把污染河流下部渗透介质中的COD,NH4+带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其进入地下水的量取决于渗透介质中截留的COD和NH4+的量;清水回灌仅会把河床下部渗透介质中少量的Cr(Ⅵ),TP和苯系物带到地下水中,成为地下水有机污染的一个来源;Pb2+一般不会被带到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12.
微絮凝超滤对微污染源水中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絮凝超滤工艺对微污染水中氨氮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验证了有机物含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同时得出了采用铝盐和铁盐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5 mg/L,最佳pH值为5.5~6.0。  相似文献   

13.
14.
曲炜 《中国水利》2013,(23):50-52
通过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发展历程的回顾,从回用量、回用对象、回用工艺、回用水价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主要特点,根据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作中存在体制、制度、工艺、水价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从体制建设、法规体系、工艺选取、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今后工作建议,为水利部提出的"三条红线"管理做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生长及水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的存在显著促进了沉水植物的生长,高密度组苦草和金鱼藻的相对生长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16和1.66倍,高密度组苦草和金鱼藻的相对伸长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18和1.25倍;铜锈环棱螺的存在对水质有一定负面影响,水体电导率随着螺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溶解氧浓度随着螺密度的增加而降低,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叶绿素浓度随着螺密度的增加没有一致的规律;水体氮的去除率随螺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高密度组苦草和金鱼藻对氮的去除率相对于对照组分别下降了70.0%和64.5%,磷的去除率组间没有显著差异;铜锈环棱螺密度对水体氮浓度变化起主要作用,方差占比为64%,沉水植物不同物种对水体磷浓度变化起主要作用,方差占比为72.54%。  相似文献   

16.
以永定河(北京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再生水占比景观水体连续24d的水质监测实验,监测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溶解氧、pH、电导率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结果分析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永定河上游山峡段河岸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明显好于下游沙质断流河岸带土壤,而二者混合形成的沙土有利于丰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再生水占比水体对于环境更加敏感,更容易因为外部因素引起水质变化,在高温下水质恶化速率更快;根据实验所监测的多项水质指标与生态效应综合分析,静止景观水体再生水占比在超过75%以后水质持续恶化,推荐永定河实际景观河道再生水占比控制在75%以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认清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可可交换态氮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利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NO-3-N、NH3-N等指标,并结合其他环境指标,研究了沉积物-水界面中TN、NO-3-N、NH3-N对不同菹草量(0 g、150 g、300 g)的响应。结果表明,菹草的存在增加了间隙水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了p H,且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Eh、p H值变化越明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300 g菹草组与对照组的间隙水TN质量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TN、NO-3-N和NH3-N以及表层沉积物中固定态铵、有机氮、NH3-N和NO-3-N的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太湖B支流地表水受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体污染严重,水中有机物浓度和藻密度相对较高。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加氯消毒"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铁锰、藻类等物质。采用高锰酸盐(PPC)-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强化混凝工艺对原水进行处理。高锰酸盐投量在0.45 mg/L和聚丙烯酰胺投量在0.07 mg/L条件下联用强化混凝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PPC-PAM联用强化混凝对浊度、色度、铁、锰和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为90%、73%、92%、99%和38%。PPC在0.3~0.5 mg/L投量和PAM在0.05~0.10 mg/L投量下联用强化混凝生产试验的出厂水浊度、色度、铁、锰等指标,均比历史同期水平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