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B型超声(以下简称B超)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以下简称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医学影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优缺点,可相互补充。 B超是根据不同组织及病变对超声透过和反射程度的不同而构成图象。对身体无损伤,安全、易行;可动态检查脏器,并可依探头位置而获得任意解剖层面图象;设备较CT简单,费用低廉。但易受骨、气体、脂肪组织干扰;某些解剖部位为检查盲区;图象不如CT清楚、易懂。CT是根据一定层厚内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之不同,将其衰减值数字化后经电子计算机处理所重建的层面图象。检查安全;影象清晰,病变易于认识;运用窗技术可获得欲查组织和器官最佳图象。但CT设备复杂,检查费用昂贵;检查时欲  相似文献   

2.
目前放射诊断学已发展成医学影象学。所谓医学影象学就是利用传统的X线、B型超声、血管造影、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等各种诊断工具,由放射学医师选择最优的、最经济的、最有效的检查程序,把取得的各种图象,互相补充、互相核实,然后再综合起来作出最准确的诊断。这种先进的检查法摆脱了以往由各科医生申请某种检查,放射科医生被动地执行检查,分散各种检查结果,无人负责综合图象,因而得不出较全面的诊断。医学影象学建立后,由各科与放射科密切合作,由医学影象学医师主动地制订检查方案,综合各种图象,解决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3.
CT的临床应用(附20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装置(以下简称CT)应用于临床以来,为临床X线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CT机由扫描、控制、信息处理、贮存以及图象显示等几个主要部份组成。探测器收集X线通过人体组织某一层面衰减的X线量,光电转换后、经电子计算机加以处理、重建成图象,由显示器显示出来供分析诊断用。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能力,对病人安  相似文献   

4.
<正> CT—HSF机X线光门工作频繁,较易发生损坏。现将我院CT—HSF机X线光门三次出现故障引起图像异常及排除故障的体会介绍如下。一、故障情况 1.轻度异常:正常扫描停止后,图象象素粗大,呈小粟粒状,但可不影响对明显疾病的诊断。 2.中度异常:扫描停止后,CT图象表现为象素  相似文献   

5.
王兆娥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223-224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  相似文献   

6.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层扫描的简称。1972年由Hounsfield设计成功,并由Ambrose应用于脑疾患诊断。1974年Led-ley将装置发展为可用于检查胸部、腹部和肢体的全身扫描。目前已进入到第四代的研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T不是将影象照在胶片上,而是对检查部位进行X线扫描,透过人体的X线强度用灵敏的探测器测量,经过转换器和电子计算机处理,构成该检查薄层横断层面的图象。相邻组织或器官间的自然对比虽  相似文献   

7.
CT知识简介     
<正> CT(Compuled Tomography 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缩写)是 X 线同电子计算机成象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它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 X 线影象技术的缺点,开辟了影象诊断的一个新纪元。继 CT 之后,利用电子计算机成象方法的发射型 CT、核磁共振 CT 等相继问世。所有这些组成了医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医学影象学。  相似文献   

8.
首次全国CT诊断研讨会于1990年2月19日至2月28日在厦门召开.CT应称为X—RayCT,系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现已有第五代CT即电影CT。中国已有400台CT,使用已日益普遍。CT的特点1、经计算而得的再建图象,与X线的断层拍片不同、断层图像多用横断面检查,通过计算机时再建成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层面愈薄、越多,则空间的分辨力越高。2、图象的分辨力高,病变显示逼真。3、检查无损伤、迅速而安全,扩大了人体检查范围,提高了病变检出率。CT检查方法有平扫、增强检查、造影检查。特殊的检查方法有直接冠状扫描,获得冠状面的断层图象。重叠扫描,为提高小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医学影象学的发展,心脏大血管的检查方法也在迅速的发展。目前除以 X 线为放射源的检查方法(如传统心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T),介入性血管造影术等外,尚利用 X 线以外的成象技术,包括双维超声显象,核素动态扫描,磁共振成象等检查技术,使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更为全面和准确。以下就心脏大血管的 X 线检查方法的主  相似文献   

10.
CT Masterlook技术是指对肺部螺旋CT扫描的图象进行计算机后处理.使图象的质量达到最佳的技术。本文通过对一组肺部扫描的病例运用该技术前后的图象对比,以探讨它在肺部CT影像后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诊断中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跖跗关节脱位骨折患者予X线摄片检查,然后行螺旋CT扫描,并应用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和平面重组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对X线片检查结果和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X线检查发现40例患者显示跖跗骨骨折72个,同时发现脱位21个;而螺旋CT扫描检查中,40例患者显示跖跗骨骨折184个,同时发现脱位33个.结论:在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诊断中,螺旋CT扫描检查比X线更敏感,细微脱位及隐匿性骨折在X线检查中不容易显示,而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能够更好地显示该类型骨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鉴于目前对于CT扫描诊断肺部疾患的价值各家意见尚不一致,有人认为CT不如普通X线检查效果显著,但也有些作者认为CT扫描所得出的图象为横断面,有利于显示普通X线照片不易发现的病变,对于肺部疾患,特别是肺癌的诊断、确定病变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CT扫描检查准确诊断鼻骨骨折及其分型和断端移位情况,为临床治疗及矫形外科提供可靠的影象资料,并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50例患者均行薄层螺旋CT扫描及3D图象重建并与X线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例患者中共检出鼻骨骨折46例,其中单侧鼻骨骨折16例,双侧鼻骨骨折30例,4例CT扫描未见异常。X线摄片50例患者中诊断鼻骨骨折者34例,8例可疑骨折,其余未见明显骨折。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不仅可以显示两侧鼻骨的细微结构,还可显示线状骨折、一侧多处(粉碎性)骨折或塌陷性骨折,也能同时显示两侧鼻骨情况,更能充分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成角)的程度,还可显示鼻中隔的骨折和移位。而且对鼻骨骨折的定性、分型、断端移位情况都能明确显示。对临床明确诊断,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以及在法医学鉴定中均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联合X线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月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3例,均行CT、X线扫描检查。比较CT机扫描、X线扫描及CT联合X线扫描的准确率。结果:CT联合X线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CT机扫描(84.34%)和X线扫描(3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机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使用CT联合X线扫描可促进诊断准确率提高,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耀明 《当代医学》2008,14(20):59-60
目的利用CT扫描检查准确诊断鼻骨骨折及其分型和断端移位情况,为临床治疗及矫形外科提供可靠的影象资料,并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50例患者均行薄层螺旋CT扫描及3D图象重建并与X线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例患者中共检出鼻骨骨折46例,其中单侧鼻骨骨折16例,双侧鼻骨骨折30例,4例CT扫描未见异常。X线摄片50例患者中诊断鼻骨骨折者34例,8例可疑骨折,其余未见明显骨折。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不仅可以显示两侧鼻骨的细微结构,还可显示线状骨折、一侧多处(粉碎性)骨折或塌陷性骨折,也能同时显示两侧鼻骨情况,更能充分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成角)的程度,还可显示鼻中隔的骨折和移位。而且对鼻骨骨折的定性、分型、断端移位情况都能明确显示。对临床明确诊断,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以及在法医学鉴定中均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与 X 线摄影诊断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灵敏的检测器(detector)测量通过人体的X线强度值,能检出微小的密度差别,从而识别普通 X 线照片无法显出的组织结构和病变。2.采用电轴位体层扫描装置,可以得出人体横断矢状和额面图象,这是普通 X 线摄影所不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CT扫描检查准确诊断鼻骨骨折及其分型和断端移位情况,为临床治疗及矫形外科提供可靠的影象资料,并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50例患者均行薄层螺旋CT扫描及3D图象重建并与X线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例患者中共检出鼻骨骨折46例,其中单侧鼻骨骨折16例,双侧鼻骨骨折30例,4例CT扫描未见异常。X线摄片50例患者中诊断鼻骨骨折者34例,8例可疑骨折,其余未见明显骨折。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不仅可以显示两侧鼻骨的细微结构,还可显示线状骨折、一侧多处(粉碎性)骨折或塌陷性骨折,也能同时显示两侧鼻骨情况,更能充分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成角)的程度,还可显示鼻中隔的骨折和移位。而且对鼻骨骨折的定性、分型、断端移位情况都能明确显示。对临床明确诊断,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以及在法医学鉴定中均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72年,Hounsfield发明计算机体层扫描装置(CT),为医学影象诊断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但由于CT检测器接受信息有限,空间分辨率远低于传统X线图象。据Terpogossion氏测定,要提高1倍空间分辨率,需增加8倍曝射量。国外研制各种为CT机专用的大功率X线管,价格昂贵,曝光次数仍低于常规X线机用球管。我院全身CT机采用的X线管为美国制Eimac牌,热容量750 000单位,属中等容量X线管,价格为21 400美元,保用曝光次数为15 000次。第一只X-CT管采用高毫安  相似文献   

19.
X线平片与CT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和评价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回顾性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征象.结果 X线诊断脊柱结核179例,敏感性55.9%,CT扫描诊断脊柱结核275例,敏感性86%,两者比较有显著的差异.X线和CT联合检测确诊脊柱结核297例,敏感性93%,与单独CT扫描敏感性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脊柱结核的CT扫描能提供比X线片更多的诊断信息,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复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并与常规X线图像、常规轴位CT图像所得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外伤性多发骨折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摄片、常规轴位螺旋CT扫描及薄层轴位螺旋CT轴位扫描后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全部61例骨折受检者,三种方法均能对所有病例之多数骨折作出诊断,但其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常规X线平片为79.0%、常规轴位螺旋CT扫描为88.5%、薄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为98.6%(χ2=40.57,P<0.001)结论常规x线平片可对复杂解剖部位的绝大多数多发骨折作出正确诊断,但假阴性高.常规轴位螺旋CT扫描次之.薄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为三种方法中诊断准确性最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