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赵颖 《工企医刊》1998,11(2):41-42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指产后6h~8h膀胱充盈而不能排泄的症状。留置尿是行之有效地处理方法。但在临床上,常因插管和拔管时间不当,给患者造成了不必的痛苦。反复插管易造成泌尿系感染,处理不及时又易造成膀胱麻痹,致使产妇排尿功能恢复。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对147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时间进行了分折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导尿术及留置导尿是最常见的诊疗技术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为患者留置导尿时,按照传统的方法是先将导尿管插入尿道,见尿液后妥善固定导尿管,再将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的引流管接头连接.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导尿包中常无血管钳,因此导尿管插入后无法止住尿液外流,若患者烦躁不合作,弯盘内的尿液极易污染床单位.我院自2008年起对一次性导尿包留置导尿的操作方法进行改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流程女性导尿术对预防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UTIC)的作用。方法将省略"加强消毒"步骤并使用Ⅲ型安尔碘作为消毒剂和导管润滑剂的改良女性导尿术同传统女性导尿术在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UTIC可疑发生率、UTIC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女性导尿术组术后UTIC可疑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导尿组。结论采用Ⅲ型安尔碘同时作为润滑剂与消毒剂,在导尿过程中省略传统导尿术的"加强消毒"步骤,对于预防UTIC的效力等同或更高于传统导尿术。  相似文献   

5.
尿路细菌感染与留置导尿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目的研究尿路常见细菌及导尿后尿路感染发生及解决的方法。方法对2001年6~12月44例泌尿外科手术留置尿管的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结果分别对尿道口和膀胱尿(或中段尿)做细菌培养分离,发现本组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尿道口的细菌与尿路感染有关;导尿所致尿路感染与导尿管留置的时间有关;导尿后尿路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6.
杨丽霞 《现代保健》2012,(17):126-127
目的:讨论两种导尿方法(留置导尿与无菌间歇性导尿)对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留置导尿及无菌间歇性导尿56例的临床资料,按尿管留置时间、无菌间歇性导尿的时间进行分组,对各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增加,脑出血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前期病情危重的情况下,采用留置导尿,但应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待病情稳定后,可采取无菌间歇性导尿,帮助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正常,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王言荣 《工企医刊》2007,20(3):51-52
留置导尿术是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一种方法,在留置尿管导尿过程中经常发生尿液外溢现象,不仅给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痛苦.我科对40例患者发生尿液外溢的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控制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方法:采用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循环模式)进行管理,改进导尿时尿道口的保护措施,严格导尿无菌操作控制泌尿道感染。结果: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率由12%降低到5%。结论:坚持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和控制患者住院期间,因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晓华  余凤翔 《职业与健康》2002,18(11):150-151
导尿术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操作之一,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尿过程中易出现各种故障,致操作不顺利或尿液引流不通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以便排除故障,保证导尿的顺利。笔者在此就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其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泌尿外科的病人中,常因各种原因的排尿困难而留置导尿管极易导致菌尿,为了探讨留置导尿管与感染后发生菌尿的关系,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电力医院共做117例尿细菌培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将留置导尿病人为观察组,共77例,男71例,女6例,年龄在24~67岁之间。未插导尿管的病人为对照组,共40  相似文献   

11.
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对策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23,自引:9,他引:114  
据当前统计,医院内发生的感染,约40%与泌尿系有关。英国资料报告泌尿道感染是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感染最多见的一种(约占30%),这种感染患者中41%进行导尿[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列为首位(占42%)[2]。日本广岛...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9月份,我们对全院住院的留置导尿病人院内泌尿道感染情况,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导尿术致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掌握导尿术致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1994-1997年以来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作对照组,1998年以后加强了临床护理消毒及使用丁瞳因加石蜡油润管的方法,降低泌尿系感染率,结果:改进临床护理消毒的方法使泌尿系感染率从24.9%降低到6.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导尿时的无菌技术操作及每日尿道口的消毒,有效地降低了导尿致泌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留置导尿与医院感染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一般约占住院患者的5%~10%,我国1994年提供的资料显示医院感染率为9.1%.我院从2002~2003年对173例导尿患者进行了监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姬生云 《工企医刊》1996,9(4):128-128
女病人因尿道短直而插管导尿比较容易。但对一些老年病人导尿,往往会遇到寻找尿道口困难的问题,即在阴道之前,阴蒡后无尿道口可见。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总结,找到了从阴道前壁中寻找尿道口的方法。现举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导尿管伴随尿道感染(Utlc)的原菌谱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1998年1月-2001年1月间,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行细菌学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留置导尿管患者2071例尿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535株,阳性率25.8%,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约占65%;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不动杆菌及克雷伯菌属占前4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或阳性菌敏感率明显优于第一和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也有较好的效果。结论:留置导尿管致尿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出现多重耐药,抗生素应交叉使用,必要时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留置尿管是临床治疗某些疾病所必需的治疗措施,但有时并不为医护人员所重视。因此,临床上常发生尿管使用操作不当、缺乏护理经验等问题,导致此后拔管困难,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现根据临床经验,就其常见的原因及对策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5岁。于2000年4月因小腹胀未排尿7 d来我院诊治。该患者7日前因腹泻10余次/d便呈未消化食物水样,在村诊所每日静脉补液体1000ml左右,具体用药不详,腹泻无好转出现不排尿,伴有小腹胀加重,腹围逐渐增大。入院时查体:脉搏125次/min、呼吸28次/min,痛苦面容、前屈体位、腹部膨隆、下腹正中拒触,立即给予导尿,尿液快速流出病人当即腹胀减轻,4 h内缓慢间歇导出5 000ml。辅助检查:双肾积水,膀胱大于正常2倍。血常规正常、尿常规:RBC( )。给予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模型整体结构采用 PVC 软搪塑制成。设有模拟尿道、膀胱及直肠的管道、排储系统。盆腔内装有电子和光控装置,体外有控制和显示导尿操作过程的控制器。使用液体显示及灌肠操作。用于护理教学及临床操作练习。  相似文献   

20.
留置导尿病人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振芝 《工企医刊》1998,11(3):92-93
导尿是临床各科常遇到的一项护理工作。往尿道插管引起的感染在医源性感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据报道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40%左右,其中约75—80%病人的尿路感染由导尿引起,凡行一次导尿术就有1—2%的感染机会,若留置导尿管3—4天,行开放性引流,则50—70%的患者将有感染,凡留置导尿管10天以上感染率将为100%。为了降低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不少学者认为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