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外周血mNGS确诊的7例重症非HIV感染者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预后。 结果 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64(57,65)岁,年龄范围为36~66岁,均有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史,其中3例患者同时服用免疫抑制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气喘、咳嗽,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降低,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2×10 9/L,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3×10 9/L,血清G试验、乳酸脱氢酶均增高,血气分析均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并可见囊状影、实变影。7例患者外周血mNGS均检出肺孢子菌,治疗上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并联合克林霉素及卡泊芬净治疗PCP,同时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平喘,并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6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治疗,1例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最终2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余5例患者死亡。 结论 重症非HIV者PCP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发生在免疫抑制人群,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气喘、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囊状影及实变影,外周血mNGS检查能够为诊断重症PCP提供依据,为治疗争取时间,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并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外周血mNGS确诊的7例重症非HIV感染者PCP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 男2例, 女5例, 年龄64(57, 65)岁, 年龄范围为36~66岁, 均有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史, 其中3例患者同时服用免疫抑制剂,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气喘、咳嗽, 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降低,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2×109/L, 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3×109/L, 血清G试验、乳酸脱氢酶均增高, 血气分析均提示Ⅰ型呼吸衰竭, 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 并可见囊状影、实变影。7例患者外周血mNGS均检出肺孢子菌, 治疗上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并联合克林霉素及卡泊芬净治疗PCP, 同时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平喘, 并联合其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肺炎患者中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使用外周血mNGS技术进行病原学检测的肺炎患者,并与常规微生物学检测(CMT)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在这28例患者中,重症肺炎有19例,非重症肺炎有9例。mNGS对微生物的检出率(78.6%,22/28)与CMT(64.3%,18/2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mNGS对病毒的检出率高于CMT(P=0.004),但是在检出细菌(P=0.625)和真菌(P=0.118)方面无明显优势。进一步在重症肺炎患者的亚组分析中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经过综合评估,7例患者通过mNGS确诊病原体,分别为耶氏肺孢子菌(PJ)2例,PJ合并巨细胞病毒(CMV)2例,鹦鹉热衣原体2例和腺病毒1例。结论 尽管血mNGS对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并不优于CMT,但是当病毒、PJ或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时,可以考虑使用血mNGS进行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协助诊断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患者的临床主要特征。 方法2020年10月—2023年3月allo-HSCT后的19例发热患者,完善常规微生物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时,通过mNGS检测临床诊断为PJP。分析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mNGS结果、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血气分析、G-试验等,肺部高分辨CT、支气管镜结果以及治疗和转归等临床特征。 结果Allo-HSCT后PJP发生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发热和呼吸困难是PJP的主要临床症状。19例患者均出现发热,以持续中度发热为主,安静状态下呼吸困难患者10例,3例患者为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值为148(34~394)个/μL,其中1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 < 200个/μL,10例患者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氧分压的中位值为59.5(36.8~74.0) mmHg (1 mmHg=0.133 kPa),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患者氧分压呈正相关(r=0.468,P=0.043)。9例(47.36%)PJP患者G试验阳性;肺部CT主要以多发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为主;17例PJP患者行支气管镜并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mNGS,耶氏肺孢子菌核酸序列数的中位数为487(178~131 444)条,中位相对丰度为56.9%(26.0%~99.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氧分压与PJP序列数呈显著负相关(r=-0.498,P=0.042)。2例患者行外周血耶氏肺孢子菌核酸序列数分别为2条和4条;19例患者中12例发生PJP时存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3例患者发生PJP前接受剂量不等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诊断PJP后,患者主要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联合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治疗,1例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 结论Allo-HSCT后发生PJP的患者主要以发热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CT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双肺磨玻璃影,通过BALF和全血的mNGS有助于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经过。 结果 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中位年龄55岁,年龄范围为42~76岁。7例有禽类接触史,主要表现为高热(8/8)、咳嗽(7/8)、头痛(5/8)、呼吸困难(4/8)。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6/8),C反应蛋白升高(8/8),肝酶、心肌酶升高(5/8),血钠降低(4/8),凝血功能异常(8/8)。8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大片斑片实变影,单肺病变(7/8),右侧为主,2例伴胸腔积液。诊断后给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7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 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伴肺部斑片实变影,对临床可疑病例应加强询问流行病学史,尽早行mNGS检测明确病原体,及时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鹦鹉热衣原体作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的病原体,通常在鹦鹉及鸽子中被发现。由于鹦鹉热的低发病率及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发生易被忽视。而且目前所存在的传统检测方法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病原体较为困难,然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作为一种新型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全面检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探讨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在诺卡菌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NGS确诊为肺诺卡菌病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追踪其治疗与转归。结果 (1)13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8±12)岁,体重指数(BMI)为(19.63±3.43)kg/m 2,3例有长期吸烟史。(2)13例患者中只有1例无基础疾病,余12例均存在基础疾病,主要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6例患者在进行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的治疗。(3)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4)在所有经mNGS检出的诺卡菌患者中,诺卡菌分型主要为亚洲诺卡菌。(5)9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受累,主要表现为斑片或结节状高密度影。(6)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磺胺甲噁唑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结论 肺诺卡菌病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自身... 相似文献
8.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可对感染标本直接进行高通量测序,为复杂性感染提供快速精准诊断。本文分析1例艾滋病(AIDS)合并肺诺卡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探讨mNGS在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为AIDS合并诺卡菌感染的诊治提供经验思路。患者入院时按常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初始误诊为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后结合mNGS诊断为肺诺卡菌感染,经经验性应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联合阿米卡星抗诺卡菌治疗好转出院。该病例提示在免疫缺陷合并感染的患者中,应用mNGS进行病原体检测可指导感染性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的5例非HIV感染者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治过程,并与常规实验室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代测序技术在非HIV感染者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在我院诊断的肺孢子菌肺炎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HIV/AIDS患者28例,非AIDS患者3例,其中男性22例,女9例,年龄23~7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者28例(90.3%),发热25例(80.6%),咳痰17例(54.8%),乏力,纳差15例(48.3%),胸痛8例(25.8%),腹泻4例(12.9%),反复皮疹3例(9.6%)。3例患者行无创通气,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行有创机械通气。31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典型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所有患者均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治疗,对吸空气时血氧分压PaO2低于70 mmHg患者给予激素治疗。结论当AIDS患者或免疫抑制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其胸部CT提示典型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需考虑PCP的可能,但其病原学检查困难,治疗以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及激素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间质性肺病(ILD)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诊断为ILD伴感染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mNGS检测,分为mNGS组(
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例患者经支气管镜肺泡穿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确诊。PCP发病于术后95~172d,一经确诊,根据肾功能及耐受情况予以复方新诺明[SMZco(SMZ50~70mg/(kg.d)TMP10~14mg/(kg.d)治疗3周,同时根据患者外周血CD4+计数及CD4+/CD8+比值调整免疫抑制方案,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PCP确诊有赖于肺组织活检或肺泡灌洗找到病原体,必要时诊断性治疗不失为有效方法。治疗首选SMZco,但剂量应结合患者肾功能和耐受情况,并根据患者免疫状态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Objective: 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who are receiving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These patients have a higher mortality from PCP than those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We examine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and evaluated PCP treatment in this population.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included 31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who were admitted to Juntendo University Hospital for PCP treatment from June 2006 to December 2017.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non–disease-specific mortality at discharge. Results: The median age at PCP diagnosis was 64 years. The survival rate was 61.3% (19/31). Twelve patients died, in all cases due to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PCP. Among variables at PCP diagnosis and those related to PCP treatment, the presence of coexisting pulmonary diseases and greater glucocorticoid dose at PCP diagnosis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ty. The mortality related to biological agents for PCP was low. Rapid tapering of glucocorticoids improved survivability.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CP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rapid tapering of glucocorticoids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survival rate than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参照1993年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69例AIDS合并PCP患者,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血气分析,同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和经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结果 69例患者均属AIDS晚期.发热69例,占100.0%,咳嗽67例.占97.1%,呼吸困难64例,占92.8%,42例可闻及肺部哕音,占60.9%.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1×106~88×106/L,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10.7 kPa,1 kPa=7.5 mm Hg)52例,占75.4%,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61例,占88.4%.胸部影像学以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与弥漫磨砂玻璃样改变最常见,各占46.4%与29.0%.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35例经支气管镜肺活组织检查(TBB)找到肺孢子菌.全部患者均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治疗,重症患者中33例辅以糖皮质激素,27例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愈、好转50例,死亡11例,自动出院8例.结论 当AIDS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LDH增高及CD4+T淋巴细胞<100×106/L时,结合胸部影像间质性肺炎或磨砂玻璃样改变,临床需考虑PCP;病原学诊断困难,但TBB肺孢子菌检出率高;治疗首选SMZ-TMP,重症病例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机械辅助通气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患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断水平和增强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1例老年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机械通气住院治疗达25个月,诊断PCP先后选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和卡泊芬净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PCP的诊断是由临床表现、胸部X线征象及痰涂片找到卡氏肺孢子菌(PC)或经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而确诊,PCP治疗首选SMZ/TMP;当因SMZ/TMP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而被迫停药时,选用卡泊芬净治疗有效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人长期住院并机械通气的患者,PCP为机会性感染,由痰涂片染色PC阳性和(或)PCR阳性而确诊,但需注意与其他机会性肺炎相鉴别;治疗应首选SMZ/TMP,治疗失败时,选用卡泊芬净治疗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老年人长期住院机械通气患者卡氏肺囊虫(PC)肺炎的认识。方法对5例长期住院的老年机械通气PC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例PC肺炎患者由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CT征像、血气分析、痰PC多聚酶链反应法(PCR)检测(+)或姬姆萨染色找到PC而确诊肺炎。5例中4例长期机械通气,占同期>15d机械通气121例的41%,占>6个月机械通气28例的143%,机械通气时间越长,PC肺炎发病率越高。复方新诺明(SMZco)是治疗PC肺炎首选药物,本组剂量为口服980mg,2次/d,2~3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有效而无副反应。结论PC肺炎是老年人长期住院机械通气肺机会感染之一,痰PCR(+)或痰姬姆萨染色找到PC而确诊,并与其他肺机会性感染相鉴别。为维持较好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SMZco在老年患者剂量应略小于年轻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日达仙、丙种球蛋白)、加用甲基强的松龙(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疗效. 方法:收集本中心2000年10月~2004年4月间41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撤减免疫抑制剂,部分重症患者加用日达仙,胸腺肽α1、丙种球蛋白及MP等.动态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LC)和(CD38 CD8 )/CD8 比值的变化. 结果:41例患者中,死亡11例(26.83%),其中4例因药物毒性和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后自动放弃治疗;7例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30例存活,血肌酐稳定在112~175(133±38.4)μmol/L.41例患者中,近期加用MP治疗者8例,其中1例因并发气胸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余7例病情好转、血肌酐稳定;与早期33例患者相比,此8例死亡率和移植肾失功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综合治疗后的PLC升高(P<0.05),(CD38 CD8 )/CD8 比值下降(P<0.05). 结论:应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加用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效果较好;动态监测PLC和(CD38 CD8 )/CD8 比值变化,对调整CMV肺炎患者的免疫用药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对3例肾病综合征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皆以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2例合并呼吸衰竭;3例均痰中找到卡氏肺孢子菌;治疗药物包括复方磺胺甲嗯唑,克林霉素及卡泊芬净;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PCP时,有典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应考虑PCP的可能性,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