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松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降解石油烃的菌株,观察其菌落形态,通过16S rDNA 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菌落呈白色不规则状、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train)。在温度为35℃、pH值为8时菌株对石油烃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75.4%。  相似文献   

2.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获得更为丰富的石油降解微生物资源,从沈抚污灌区石油污染土壤和实验室高浓度柴油胁迫土壤中筛选出了4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SF-422、SF-428、SF-433和SYS-1.这4株菌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生物降解率为67.4%~73.6%.经过16项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F-433,SF-428,SF-422和SYS-1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纯烃降解定性实验表明所筛选出的4株高效降解菌均能够利用正十六烷、苯、菲和环己烷为唯一碳源生长,其中菌株SF-428和SYS-1显示了对芳烃及环烷烃较强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利用活性碳增强微波热效应对某石油化工厂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研究,在微波处理最佳条件下,考察场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通过三维荧光(3D-EEM)和气相色谱(GC)分析了石油烃污染物的组分和去除特性,并采用菌剂强化法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深度生物降解试验.结果 表明:活性碳增强微波热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炼油厂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泥”处置难题,从大庆油田含油污泥中分离出一株既产表面活性剂又能降解石油烃的菌株GJ,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J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将菌株GJ应用于浮渣和生化污泥的降解试验,探讨GJ对浮渣和生化污泥的降解动力学。对菌株产物进行提取纯化、薄层层析初步判断、红外光谱分析,证实GJ菌产物为糖脂类表面活性剂。浮渣和生化污泥降解试验中,第7天时菌株GJ对石油烃的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81.11%和83.21%。Logistic生长模型、Luedeking-Piret模型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GJ菌体生长、表面活性产物合成和对石油烃的降解过程。初步推断GJ菌以石油烃为碳源,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表面活性剂,打破油水界面,增大菌株与石油烃的接触程度,促进GJ菌对石油烃的摄取、代谢并进行自我增殖。  相似文献   

6.
一株甲醛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水处理厂收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甲醛的菌株,经过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为Methylobacteriumsp.XJLW.经驯化后,该菌株对甲醛的耐受由0.1g/L提高至1.2g/L.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该菌株降解甲醛的优化条件为:酵母膏1g/L,KH2PO40.7g/L,K2HPO40.8g/L,MgSO40.5g/L,温度30℃,pH 7.0.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培养52h后,该菌株对1.2g/L甲醛的降解率为31%.此外,该菌株的休止细胞8h后对2,15,30,45,60g/L的甲醛降解率分别为100%,96.8%,84.0%,26.5%,22.5%,具备较高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株PTA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从土壤中分离了一株降解PTA的6-81菌株。6-81株定名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  相似文献   

8.
利用显微录像方法对所筛选石油降解菌降解油滴的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阐述了降解过程的微观机制,并初步探讨了降解菌降解过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石油降解菌在邻近油滴处的运动是趋化运动,其趋化性强弱可通过在油滴附近的运动状态和分布予以判断,且趋化性与降解性具有一致性;石油降解菌对油滴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当菌液浓度足够高时,水中球形油滴的直径越小,越有利于降解。  相似文献   

9.
以泥炭作为石油降解菌株的固定化载体,对其最佳固定化条件、固定化时间、泥炭的最佳加入量、温度、pH、振荡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炭对石油降解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时间24 h,泥炭的最佳加入量为80 mL,温度10℃,pH7.5,振荡条件110 r/min,在该条件下泥炭对功能菌固定化率达86.42%.  相似文献   

10.
一株烃降解菌Rhodococcus ruber Z25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烃降解茵株Z25分离自大庆油田中新201区块采油污水样,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Rhodococcus ruber Z25.该菌株在20~45℃,0~5%盐的质量浓度下生长良好,适宜生长温度为30~40℃,最适盐的质量分数为2.5%.Rhodococcus ruber Z25菌株能以液体石蜡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合成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48 h,细菌生物量和糖脂产量分别为1.53 g/L和13.22 g/L.经气相色谱对Rhodococcus ruber Z25菌株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原油降解的全烃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茵株在好氧条件下优先降解石油中的轻烃组分,在厌氧条件下优先降解石油中的重烃组分.  相似文献   

11.
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菌源,柴油为唯一碳源进行驯化后,分离得到石油烃降解的优势菌。确定了菌体对柴油降解的最适条件:pH值为6.5-8.0,温度为25℃-40℃,营养条件氮源为氯化铵、磷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的混合物。优势菌体对柴油的降解率为47.8%。  相似文献   

12.
一株孔雀石绿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孔雀石绿引发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倍受人们关注。为了分离、筛选能够高效降解孔雀石绿的茵株,为减少或去除环境中孔雀石绿的污染提供微生物资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采集的6个土壤(淤泥)样品中分离筛选孔雀石绿降解率较高的菌株,通过平板观察茵落形态,染色显微镜下观测,16SrDNA序列测定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分离到9株孔雀石绿降解菌,其中编号为2e的菌株降解效率最高,能以孔雀石绿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在48h内可使100mg/L的孔雀石绿降解率达到96.9%。菌株2e茵落呈圆形、乳白色、粘稠、不易挑取,边缘光滑整齐;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大小为(1.3~1.8)μm×(0.51~0.68)μm;经分析和初步鉴定,2e菌株与Aeromonas属亲缘关系最近。该菌株的获得为被孔雀石绿污染的环境修复提供了有益的生物资源,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从油田分离到的XL—02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探讨了pH值、接种量、油质量浓度及温度对菌体生长和降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XI-02菌株对pH值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且pH值在7.0~7.5时,降油效果最好;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除油率逐步增加;相对较低的含油量和在30~35℃下除油率高。  相似文献   

14.
石油烃/蒙脱土/PV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蒙脱土在聚合物中良好地达到纳米级分散从而制得纳米复合材料,首先制备了一种接枝的中分子量石油烃,利用它对蒙脱土进行熔融插层,使蒙脱土剥离并对其包覆,然后再将它们加入到聚氯乙烯和氯化聚乙烯增韧体系中,较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冲击强度。通过XRD和TEM分析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结构的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降解菌处理多菌灵农药废水的SBR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以多菌灵生产农药废水为唯一碳源生长的13株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采用SBR工艺,将13株菌混合反应器中,运用正交试验确定SBR工艺最佳运行条件,表明13株菌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SBR工艺在多菌灵农药废水处理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以脱硫菌和甲苯降解菌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硫代硫酸钠和甲苯为驯化底物,研究了2类菌种的驯化、筛选、组合及混合菌的降解条件.通过驯化菌源,筛选得到高效脱硫菌4株(Z1、Z2、Z3、B1),甲苯降解菌3株(J1、J2、J3),并优化组合2类菌种得到混合菌的最佳组合方式为(Z1+Z2)-B1-(J1+J3),且其菌体密度组合比例为2:4:3.同时以SO42-的质量浓度和甲苯降解率为控制指标,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优化混合菌的降解条件,分析得到混合菌的最优降解条件为:pH 6.6,温度30.0℃,接种量3.0%,甲苯添加量3.0μL,硫代硫酸钠加入量4.0 g/L.验证实验表明,在最优条件下混合菌的甲苯降解率为73.9%,培养液中SO42-的质量浓度为163.9 mg/L,基本与预测结果一致,较优化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降酚细菌强化鲁奇气化废水处理的研究

方 芳1,吴 刚2,韩洪军1,马明敏1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90;

2. 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江阴 214400)

创新点说明:

1)首次将降酚菌剂应用于鲁奇废水实际工程应用;

2)发现降酚菌剂对鲁奇废水处理工艺污染物去处具备强化作用;

3)提出降酚菌剂可显著降低鲁奇废水处理工艺的药剂用量。

研究目的:

为强化鲁奇气化废水厂污染物去除和药剂节省提供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研究方法:

降酚菌剂在夏季于鲁奇气化废水处理工程单元接触氧化池内实施强化。通过测定实际工程中接触氧化以及后续缺氧-好氧(A/O)、混凝沉淀(CS)、曝气生物滤池(BAF)污染物去处率变化,考察生物强化技术对污染物去处的强化作用。通过测定废水处理过程中甲醇、混凝剂、助凝剂、脱色剂用量变化,考察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药剂节省作用。

结果:

强化后,接触氧化池对COD和总酚去除率分别由78.5%、80%提高至82.3%、86.6%。在后续缺氧-好氧(A/O)、混凝沉淀(CS)、曝气生物滤池(BAF)也可以观察到这种强化作用。另外,强化后用于反硝化和混凝沉淀的药剂量显著降低,甲醇、混凝剂、助凝剂、脱色剂用量分别由100mg/L、864mg/L、619mg/L、518.8mg/L降低至85mg/L、810mg/L、500mg/L、395.5mg/L。

结论:

对于鲁奇气化废水厂污染物强化去除和药剂节省,降酚菌剂生物强化技术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关键词:生物强化;降酚细菌;鲁奇气化废水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修复地下水中溶解态石油烃污染物,在研究填充介质配比基础上,分别利用低温石油烃降解菌-泥炭-粗砂和泥炭-粗砂构建了泥炭生物反应墙和泥炭反应墙,考察了反应墙对地下水中BTEX、PAHs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泥炭与粗砂最适体积比为20:80,此时墙体渗透系数为1.17×10-4m/s,有效空隙率为7.5%;泥炭反应墙对BTEX去除率为32.63%~79.15%,吸附寿命为50~55 d,吸附能力大小为二甲苯〉乙苯≈甲苯〉苯,出水萘、α-甲基萘、β-甲基萘和菲浓度均低于2.85μg/L;泥炭生物反应墙对BTEX、PAHs修复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83.6%~97.83%、97.48%~99.85%,微生物降解作用明显,BTEX降解率为75.66%~90.16%。研究表明,泥炭生物反应墙内污染物去除过程为泥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泥炭对石油烃特别是多环芳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生物降解能有效延长泥炭对污染物的吸附寿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改性制备C5、C9混合石油树脂乳液的方法,主要讨论了C5、C9混合的最佳质量配比,改性剂马来酸酐及分散剂马来松香的用量,改性时间和碱液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C5石油树脂与C9石油树脂混合质量比为1∶3;改性时间为3h;改性温度为200℃;马来酸酐质量分数为1.5%;马来松香质量分数为9%;碱液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2%。混合石油树脂乳液与石蜡乳液混合质量比为1∶2,制备出了吸音矿棉板防水剂。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浓度原油、铅和原油-铅混合处理大白菜和玉米种子,同时采用活跃消化球菌(Peptococcus activus)菌株SH9的菌悬液处理种子,探究在污染条件下,微生物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原油和铅显著抑制玉米和大白菜种子萌发,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强.活跃消化球菌SH9能有效提高二者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