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风城超稠油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活性大分子降黏剂制备了风城超稠油O/W降黏体系,以超稠油O/W降黏体系的初始表观黏度为主要评价手段,系统考察了降黏剂用量、含水量、初始搅拌转速对风城超稠油O/W降黏体系初始表观黏度的影响。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大分子降黏剂对风城超稠油具有良好的初始降黏效果,在活性大分子降黏剂用量0.1%~0.2%、油水质量比10∶3~10∶4、初始搅拌转速不小于400r/min条件下,得到的风城超稠油O/W降黏体系初始表观黏度小于600mPa.s,降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风城超稠油在蒸汽吞吐生产中后期低温条件下开采效果较差的现状,引入了活性大分子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技术。以风城超稠油胶质、沥青质含量等主要物化性能为依据,设计制备了具有强亲油弱亲水特征的活性大分子降黏剂。模拟蒸汽吞吐工艺,室内评价显示降黏剂用量0.2%、油水质量比10∶3 时,所形成O/W 降黏体系初始表观黏度小于300mPa·s,降黏体系静态稳定,降黏剂耐温高达300 ℃,与正相破乳剂TA1031 配伍。现场试验显示开采温度低于60 ℃时,试验轮产油量比上一轮产量增加40.38 t,是上一轮产油量的2.27 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大分子降黏剂可大幅降低风城超稠油表观黏度,特别是改善超稠油在低温条件下的流动性,有效延长蒸汽吞吐的低温开采时间,提升周期产油量,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基于砜与亚砜的化学键键能低于噻吩化学键能,提出采用乙酸/双氧水氧化体系对减压渣油进行预氧化处理以降低延迟焦化石油焦产品的硫含量,同时考察了氧化减黏、水力空化强化氧化-减黏等工艺对延迟焦化石油焦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化压力8 MPa,处理1次,并在410 ℃下减黏1 h时石油焦硫含量的降低效果最佳,硫质量分数由初始的4.12%降低至3.21%,同时产品分布数据表明,此条件下石油焦产率降低2.35百分点,液体收率提高1.93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延迟焦化的液体产品收率,中国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把浅度热裂化反应和深度热裂化反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发出了ADCP新工艺。在新研制的减黏-焦化-连续蒸馏联合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劣质重油浅度热裂化深度对焦化产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重油的减黏率分别为33.03%,52.43%,78.21%时,与常规工艺相比,液体产品收率分别提高了0.48,0.97,1.71百分点,其中轻质油收率分别提高了1.04,1.11,2.19百分点,轻质油收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柴油馏分收率提高上,而焦化汽油、柴油和蜡油等产品的性质与常规工艺的产品无明显区别,不会影响各产品的后续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延迟焦化的液体产品收率,中国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把浅度热裂化反应和深度热裂化反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发出了ADCP新工艺。在新研制的减黏-焦化-连续蒸馏联合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劣质重油浅度热裂化深度对焦化产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重油的减黏率分别为33.03%,52.43%,78.21%时,与常规工艺相比,液体产品收率分别提高了0.48,0.97,1.71百分点,其中轻质油收率分别提高了1.04,1.11,2.19百分点,轻质油收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柴油馏分收率提高上,而焦化汽油、柴油和蜡油等产品的性质与常规工艺的产品无明显区别,不会影响各产品的后续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分别对掺稀前后风城超稠油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注水量、破乳剂用量、搅拌强度、稀释剂和稀释比例对预处理工艺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了脱水、脱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稀有利于风城超稠油脱水、脱盐,注水量、破乳剂用量、搅拌强度、稀释剂种类和稀释比例对预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影响,风城超稠油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注水量5-8%,破乳剂KR-41的用量50-100μg/g,混合强度5min,石脑油掺稀比例为5-10%,电脱盐温度130℃,电场停留时间不小于30分钟。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风城超稠油经预处理后可达到脱后原油含水不大于0.5%、盐含量不大于3 mg Na Cl/L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利用辽河超稠油,胜利炼油厂研究所对超稠油进行了室内减粘裂化研究及注防焦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稠油最佳反应条件为:40Min—0.4MPa一420℃。添加100ug/gSFJ-1防焦剂,可使反应温度提高10-15℃,轻油收率增加7%以上,降粘率提高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超稠油常温下黏度大,流动性差,无法管输。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超稠油多种降黏管输技术及长距离管输仍存在的问题。减黏裂化是较成熟的技术,辽河油田计划通过减黏改质降黏试验实现超稠油长距离管输,同时减黏石脑油辅助SAGD采油。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城超稠油黏度大、密度大的特点,在1.50 Mt/a延迟焦化装置采用稀释降黏的加工工艺,同时使用KR-1脱钙剂对风城超稠油进行脱钙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稀释油掺入量(w)为20%时,风城超稠油100℃运动黏度从350mm2/s降低到60.03mm2/s,同时脱后原油的水、盐含量均明显下降,大大缓解了电脱盐装置脱盐、脱水效果差的问题;脱前原油钙质量分数为359μg/g,经适度脱钙,原油中钙脱除量为100~180μg/g,脱钙率为30%~40%;脱钙试验期间,电脱盐一级、二级、三级电流分别为150~180,140~180,160~210A,电脱盐电流整体波动较小;脱钙工业试验期间的焦炭灰分基本在1.2%以下,最低可达0.7%。  相似文献   

10.
脱蜡助剂在加氢改质油溶剂脱蜡助滤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灏  邓永生  苏光华  寇飞 《润滑油》2004,19(1):18-21
以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研究院实验室中压加氢改质的减三线>370℃、减四线>470℃及轻脱>500℃馏分为原料,在溶剂丁酮∶甲苯(体积分数)分别为70∶30、65∶35、55∶45,溶剂比均为3.5∶1,冷洗比均为1∶1,脱蜡温度均为-20℃的条件下,对不同的脱蜡助剂的脱蜡助滤效果在实验室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助剂-3对减三线油的助滤效果最显著,加入0.05%的助剂,油收率提高4.5个百分点,原料过滤速度提高82%,蜡含油降低49.2%;助剂-1对减四线油的助滤效果最显著,加入0.05%的助剂,油收率提高6.5个百分点,原料过滤速度提高74.1%,蜡含油降低15.2%;助剂-2对轻脱油的助滤效果最显著,加入0.05%的助剂,油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原料过滤速度提高46%,蜡含油降低26.4%。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减压渣油在调合低硫船舶燃料油RMG 380时黏度高的问题,在延迟焦化中试装置上开展以减压渣油为原料的延迟减黏裂化中试研究,考察不同的延迟减黏裂化反应温度对减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料量为5 000 g/h,反应时间为300 min,注汽量和反应压力均为0的减压渣油延迟减黏中试试验条件下,加热炉炉管出口温度与减黏率、减硫率成正比;当加热炉出口温度达380℃时,减压渣油的减黏率达85%以上,产物减黏油的收率达80%以上;当加热炉出口温度达400℃时,减压渣油的减黏率达95%以上,产物减黏油的收率达90%以上。反应温度在380~400℃的延迟减黏裂化,其减黏效果明显,减黏率达85%以上,满足RMG 380调合料低黏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掺炼乙烯裂解焦油的延迟焦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减压渣油掺炼乙烯裂解焦油的延迟焦化工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对延迟焦化液体收率影响显著的因素,获得了延迟焦化掺炼乙烯裂解焦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焦化反应温度为517℃,掺炼比为20%,焦化反应时间为17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液体收率可以达到74.16%,较单独采用减压渣油为延迟焦化原料时,液体收率增加7.49个百分点。掺炼乙烯裂解焦油后,对焦化汽油馏分中,正己烷等直链饱和烃类增加,芳香烃类的含量有所增加,而正壬烷等直链饱和烃类有所减少;焦化柴油中的饱和烃类含量基本不变,而芳香烃含量增加,尤以中芳烃的增加量最为明显,增加19.42个百分点,胶质含量减少6.6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SAGD在稠油、超稠油油藏开发技术中的应用,总结出了风城SAGD开发及地面工艺集输存在的难题,通过对重32井区SAGD试验区、37井区超稠油SAGD先导性试验区所取得的认识,提出了重45井区超稠油SAGD试验区开发高温采出液集输工艺的总体思路及需要攻关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风城浅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采用微生物、水热催化、气体辅助等降黏方式开采效果均不佳的问题,进行了超稠油催化改质降黏技术研究。通过催化裂解实验分析了风城油田重18井区油样在4.5 MPa、100~220℃条件下使用催化剂和供氢剂后的降黏效果,采用双管并联驱油实验得到了催化改质剂辅助蒸汽驱油效果及原油组分变化。结果表明:220℃时,单独使用催化剂降黏率可达50%,加供氢剂后降黏率可达90%以上;催化改质剂辅助蒸汽驱后原油降黏率可达88.5%,采出油中C25以上组分含量由54.4%降至37%,原油轻质化明显。对1口低产蒸汽吞吐井开展现场试验,实施后周期产油增加387 t,油汽比提高了0.34,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原位催化改质降黏技术可促使原油发生不可逆降黏,可大幅度降低稠油黏度,提高开发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南油田超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开采和输送困难等现状,本文展开对河南油田超稠油的乳化降黏研究。得到优化的复合降黏剂F2配方,其中,乳化降黏剂主剂RA-1、稳定剂聚丙烯酰胺、助剂碱质量比为1:0.25:0.36,在F2总加剂量为0.483%(占原油乳状液的质量百分率),乳化温度70℃,油水质量比为7:3下,可以制得均匀、稳定的O/W型超稠油乳状液,超稠油的黏度由240 Pa·s(50℃)降到其乳状液的42.8 mPa·s(50℃),降黏率高达99.98%。文中同时对降黏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减粘-焦化联合工艺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采用减粘-焦化联合工艺,把减压渣油经减粘裂化后用作延迟焦化原料,有效地改善了焦化装置的操作条件,联合工艺与减压渣油直接进延迟焦化相比,轻油收率提高2.30个百分点,焦炭产率降低3.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国内石蜡基、中间基和环烷基焦化蜡油(CGO)元素组成和族组成特性,风城CGO具有低硫、高氮、低氢碳比,多环芳烃和胶质含量高的特点,裂化性能差,不适合直接作为FCC原料。工业数据表明:随着风城CGO掺炼比增大,原料中饱和烃含量下降、芳烃含量上升,干气和焦炭收率增加,液化石油气与汽油收率降低,汽油研究法辛烷值降低,柴油收率增加、十六烷值下降,总液体收率和转化率降低。掺炼比一定时,提高反应温度,干气、焦炭和液化石油气收率增加,汽油收率先增加后降低,柴油收率降低,转化率提高11.22百分点;增大剂油比,产品分布变化与提高反应温度一致,但转化率仅增加5.73百分点,表明工业生产中反应温度对提高多环芳烃转化率和目的产品收率效果更为显著。LZR-30催化剂活性与稀土氧化物含量高于MAC,抗碱氮和金属污染能力强,有利于风城CGO大比例掺炼。  相似文献   

18.
酮苯脱蜡装置两段过滤工艺采取更换冷洗喷头、封堵过滤机低部真空、调整一段和二段过滤机进料温度等措施,加工减二线原料时成功生产出58℃石蜡。蜡收率提高了5.62个百分点,缩短了石蜡生产加工流程,年创经济效益26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验数据,研究“溶剂脱沥青-沥青制氨-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掺兑催化裂化油浆提高脱沥青抽提深度的作用,指出掺兑油浆可改善脱油沥青的流动性能、可利用油浆中的可裂化组分、存在有利于改善脱沥青油性质的掺兑效应;管输减渣掺兑20%油浆适宜的脱沥青油收率可达60%.比管输减渣脱沥青提高10个百分点,效益显著.以阿曼减渣为例.分析优化溶剂脱沥青减渣原料的作用,指出阿曼减渣脱沥青。比管输减渣可提高脱沥青油收率10~15个百分点,并指出对不同减渣原料,混炼与单炼效果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0.
春光油田超稠油在采油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原油黏度不断上升,流动性变差,举升难度变大。为解决春光油田超稠油井筒举升技术难题,介绍了近几年在春光油田应用的套管掺蒸汽降黏、空心杆电加热、井筒乳化降黏和套管掺稀降黏等工艺的降黏原理,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各种降黏工艺的降黏效果,经过工艺优化,建立了"以套管掺稀降黏为主体,以边远井电加热、载荷异常井乳化降黏为辅助"的井筒降黏工艺技术体系,满足了春光油田超稠油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