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俏  梅远伦  李程 《系统医学》2023,(17):118-121
目的 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1月江苏省宿迁安颐老年病医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6例纳入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另外46例纳入研究组,接受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以明显改善,同时大幅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方法:将62例老年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抽样分为2组各31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6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联用14d。2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老年进展型脑梗死可有效终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恩必普注射液)治疗脑梗死(CI)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院脑梗死患者予以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阿托伐他汀钙40 mg,每晚1次,同时进行高压氧和系统康复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患者同时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连续使用14 d,通过ESS评分、Glasgow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在治疗中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38例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实验组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中重度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中重度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4例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56例给予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74.07%(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浆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1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有效治疗急性中重度分水岭脑梗死,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16.22±2.14)分vs(16.32±2.21)分]和神经功能评分[(17.55±3.54)分vs(17.32±3.4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0、0.302,P>0.05),治疗后2周和3周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21.24±4.06)分、(26.82±5.08)分与神经功能评分(9.04±2.16)分、(5.62±1.0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8.96±3.84)分、(24.35±4.45)分、(12.16±2.74)分、(7.65±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2.370、5.795、6.397,P<0.05)。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双重抗血小板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夏荣梅  卢淑霞  刘燕平 《系统医学》2023,(21):102-104+112
目的 观察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40例。参考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临床指标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和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庞家亮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1):1643-1645+1660
目的 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76例ACI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26%(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ACI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天口服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通天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通天口服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天口服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酶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酶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Hcy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流变学状态,保护脑神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与观察组(62例),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的效果确切,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缺损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还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以外加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丁苯酞的联合用药方案,而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以外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基本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显著改善,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对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片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语言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语言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春西汀联合瑞舒伐他汀钙、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5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66例、研究组84例。常规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常规组80.30%(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常规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瑞舒伐他汀钙、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ACI疗效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42-1043
分析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氯化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脑部组织缺血情况,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历号信封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联合对症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内皮素-1(ET-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25/26),高于对照组的76.9%(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脉动指数、脑血管储备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脉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脑血管储备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水平、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参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8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疗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