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的蛇伤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2004~2013年南通市及周边地区3599例蛇伤患者,按地区分布、蛇伤种类、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咬伤季节、就诊时间、严重程度、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率较高的是如皋市、通州市、南通市、如东县等,共2500例,占69.46%;发病率较低的是海门市、海安县、启东市,总共217例,占6.03%。主要致伤蛇种为蝮蛇,占99.30%;患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86.27%;男女比例为1∶1.16,女性略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在40~69岁,占73.08%;夏秋农忙为高发季节,占92.59%;咬伤部位以四肢为多,占99.66%,尤以下肢更为多见;严重程度不高,重危症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总体预后较好,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了解本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特征,加强蛇伤高危人群的知识宣教,对降低本地区蛇伤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萍乡地区毒蛇咬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的蛇伤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通过1993~2012年萍乡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蛇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年份、季节、职业、蛇伤种类和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蛇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致伤蛇种为蝮蛇、五步蛇、银环蛇、眼镜蛇;蛇伤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职业以农民、市民、野外工作及蛇类作业者为多;咬伤部位以下肢多见。危重症与就诊时间及咬伤蛇种有关,治愈好转率为99%。结论了解本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宣教,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意识及急救知识,对降低本地区毒蛇咬伤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蛇志》2020,(3)
目的分析湖南省衡阳市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蛇咬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衡阳市2018年1~12月份的1214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伤蛇种、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月份、就诊时间、毒蛇辨认能力等资料的分布特点。结果衡阳市主要致伤蛇种为蝮蛇(65.7%),其次为不明蛇类咬伤(21.7%)、眼镜蛇咬伤(10.0%)、五步蛇咬伤(1.07%)、竹叶青咬伤(0.7%)、银环蛇咬伤(0.8%);患者多为男性农民,且40岁以上多见;毒蛇咬伤时间集中在每年夏秋季节,以4~10月份为主;被咬伤后大部分患者能在4 h内来院就诊,蛇伤以轻型为主,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湖南省衡阳市毒蛇咬伤具有显著流行病学特点(致伤蛇种以蝮蛇最多,季节分布以夏秋季为主,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就诊时间以4 h内为主),针对性宣教、预防可明显降低毒蛇咬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泉州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及研究,为本地区毒蛇咬伤的防治、科研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泉州市中医院2006~2011年毒蛇咬伤的病例资料,参考周边县市医院救治蛇伤病例,分别按地区,蛇伤种类,患者年龄、性别、职业,致伤月份,咬伤部位,受伤至就诊时间,严重程度,治疗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泉州地区毒蛇咬伤病例每年4~10月份均有发生,以7、8、9月份为蛇伤高峰期,占59.54%,且以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2)以南安市、晋江市、惠安县、安溪县、石狮市、洛江区及市区等发病率高,共1789例,占92.07%;发病率较低的是永春县、德化县,共154例,占7.93%。(3)主要致伤蛇种为竹叶青蛇,占71.8%。(4)患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77%;男女比例为1.5∶1,男性略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在1~88岁,主要集中在30~79岁(1793例,占92.28%)。(5)咬伤部位以四肢多见,占99.28%,尤以下肢较为多见,占58.93%。(6)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对偏低,重危症病例的比例逐年下降,总体预后较好,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泉州地区为毒蛇咬伤高发区,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等流行病学特点,建立泉州地区蛇类资源的生态分布,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对降低本地区毒蛇咬伤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思雄  陈清梅  董永盛 《蛇志》2021,(1):8-9,27
目的 探讨茂名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9年我院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1625例的临床资料,对毒蛇种类、性别、年龄、咬伤部位、咬伤地点、伤后就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茂名地区主要致伤毒蛇为竹叶青蛇和眼镜蛇;受伤患者以41~70岁男性多见;被咬伤部位主要为腕关节、踝关节以下;咬伤地点多...  相似文献   

6.
刘季  蔡能斌  黄俊捷 《蛇志》2006,18(4):282-282
毒蛇咬伤时有发生,且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复杂、致残率高甚至导致死亡等特点.毒蛇咬伤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往往造成不良后果,轻者致残,重者丧失生命。通过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85例毒蛇咬伤患者,认为目前毒蛇咬伤的救治关键是早期正确处理。同时发现基层医院还存在一些治疗误区,值得注意。现就治疗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9,(3)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的历史渊源,以及目前中医药对毒蛇咬伤辨证分型,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方法,中药单药、复方治疗毒蛇咬伤现代药理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对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的治疗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中医药配合抗蛇毒血清等西医基础治疗,在毒蛇咬伤治疗中具有优势。强调了在新医疗环境下中西医的协同配合、互补长短的重要性。指出了中医药在治疗毒蛇咬伤中规范化问题、中药药理研究,以及对重危型患者的救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毒蛇咬伤在我区农村夏秋季较多见,毒蛇咬伤后可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危重症病人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特别是合并妊娠的患者,可直接威胁母体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林光梅  谭凤玲  刘进  吴祥超 《蛇志》2022,(3):297-301
目的 分析喀斯特地貌武隆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构建毒蛇咬伤防治体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5例武隆地区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致伤蛇种类、地理分布、受伤人群、致伤时间、就医时间以及抗蛇毒血清的使用情况、治疗时间等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205例毒蛇咬伤患者中,59.0%的患者致伤蛇种不明确,其次五步蛇咬伤为15.1%,蝮蛇咬伤为11.2%,烙铁头咬伤为9.8%,竹叶青咬伤为4.9%。发生地集中在武隆的东北部(27.8%)、东南部(24.4%)、东部(13.7%),与武隆3个喀斯特片区所在方位一致。男性高于(54.1%)女性(45.9%),且以60岁以上患者居多(44.8%),其次为51~60岁患者(25.9%)。受伤原因以务农为主(59.5%),其次为居家被咬伤(17.6%),致伤部位以四肢多见。致伤月份从3~5月份出现并逐渐增长,主要集中在6~9月份(82.4%),以8月份为高峰期(22.9%),10月份逐渐减少,符合蛇类冬眠特性。本研究大多患者(66.3%)在致伤3 h内到达医院及时就医,且81.9%在3 h内...  相似文献   

10.
康华娇  文丹  何卫东 《蛇志》2023,(1):13-16+37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导致患者肢体严重肿胀、坏死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毒蛇咬伤所致局部肢体肿胀坏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分析了中西医治疗毒蛇咬伤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在毒蛇咬伤的临床治疗中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互补长短,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规范化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毒蛇咬伤5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经验教训,以提高对蛇伤抢救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6年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568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循毒类毒蛇咬伤245例(43.13%),神经毒类毒蛇咬伤99例(17.42%),混合毒类毒蛇咬伤204例(35.91%),其他毒蛇咬伤20例(3.58%).经采取常规处理伤口,局部封闭(予相应抗蛇毒血清及胰蛋白酶、地塞米松),静滴抗蛇毒血清及对症治疗.痊愈548例(96.47%),好转16例(2.8%),未愈(成植物人)1例(0.18%),死亡3例(0.53%).结论 毒蛇咬伤应尽早正确的伤口处理,尽早应用相应抗蛇毒血清,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患者就诊时间的早晚及处理伤口是否及时、正确、有效与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毒蛇咬伤66例药物治疗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伟乾 《蛇志》2009,21(3):214-215
毒蛇咬伤病例在南方地区较常见,其中以眼镜蛇及银环蛇咬伤为多,占80%左右.其余依次为五步蛇、蝰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眼镜王蛇、金环蛇、海蛇、蝮蛇。而一旦被毒蛇咬伤,病情凶险复杂.必须及时救治。本文对我院2007~2008年度收治的66例毒蛇咬伤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毒蛇咬伤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诊疗方法。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变化的类型、变化种类数量、出现异常的时间和好转时间,并分析诊疗过程及诊疗效果。结果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纤维蛋白原(Fib)减少较明显,异常持续时间一般在72h以内,少数患者超过72h;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伤口清理、注射抗蛇毒血清、连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等诊疗措施。经治疗后,患者均恢复出院。结论毒蛇咬伤可引起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毒蛇咬伤125例临床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雯  李其斌  李峥  覃韬  林启庆  王威  邓海霞  苌海华 《蛇志》2008,20(2):124-126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方法,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水平. 方法 分析2005~2007年,我科收治的各类蛇咬伤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患者23例,血液毒类毒蛇咬伤患者54 例,细胞毒类毒蛇咬伤患者39例,其他蛇咬伤9例.经采用局部伤口常规处理,静滴并局部封闭注射抗蛇毒血清,地塞米松、654-2(或长托宁)防治MODS等方法治疗.痊愈123例(98.4%),死亡2例(1.6%). 结论 毒蛇咬伤应予早期伤口处理、应用抗蛇毒血清、抗感染、预防并发症治疗为主,就诊时间的早晚、急救时的伤口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对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毒蛇咬伤后是否能引起糖尿病,迄今作者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一例毒蛇咬伤后糖尿病患者,现简报如下: 男,34岁,农民。于1984年9月19日凌晨约4时左足背被毒蛇咬伤。患者当即用鞋带在踝部绑扎左下肢,继之出现头晕、无力、复视、无皮下出血及紫绀。  相似文献   

16.
刘志国  韩涛  高玉国 《蛇志》2014,(1):111-113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7例毒蛇咬伤患者给予伤口局部清创处理,应用相应抗蛇毒血清,抗炎、利尿、消肿、抗溶血及中医治疗。结果 197例毒蛇咬伤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80例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急诊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琼库  覃永安 《蛇志》2010,22(3):235-237
目的总结分析80例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急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80例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 80例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抢救成功率100%,痊愈率100%,总有效率100%。结论综合治疗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疗效显著。早期使用氧疗和机械辅助呼吸以及抗蛇毒血清等治疗方法是神经毒类毒蛇咬伤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住院治疗、且明确何种蛇伤诊断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前后各时段进行6项肝功能指标检测,并按蛇种、时段及病情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种毒蛇咬伤患者的6项肝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大多有升高趋势,治疗后2天和4天降低,肝酶指标的下降与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所有指标的血清水平均是重症高于轻症,而且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种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各时段比较肝功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毒蛇咬伤特别是重症患者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以肝酶变化比较明显,胆红素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急救烙铁头毒蛇咬伤舌头根部一例蒲定芳本人从事蛇伤治疗多例均收到良好效果。最近又治疗烙铁头毒蛇咬伤舌头根部一例收到好效果,现介绍以供参考。马永笔,男,54岁。患者于1994年6月16日14时因耍杂技口吞烙铁头毒蛇时.不慎被毒蛇咬伤舌根部,约半小时后来我...  相似文献   

20.
毒蛇咬伤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安桃 《蛇志》2010,22(2):168-169
毒蛇咬伤后病情发展迅速,患者中毒症状严重,易并发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DIC等多脏器衰竭,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毒蛇咬伤后及早处理、早用药对抢救病人的生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院于2005-2009年共收住毒蛇咬伤患者12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