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联合直视采集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3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联合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EVH)和直视桡动脉采集(联合组),同期28例患者单纯应用EVH(单纯组)。对比两组患者搭桥支数、切口并发症、采集大隐静脉时间、采集大隐静脉长度,采集移植血管长度,采集移植血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搭桥支数[联合组(3.56±0.76)支,单纯组(3.48±0.82)支,P=0.78]和切口并发症(联合组17.1%,单纯组14.3%,P=0.61)均无明显差异。联合组采集大隐静脉长度较单纯组显著短[联合组(23.6±3.4)cm,单纯组(42.1±7.2)cm,P<0.001],采集大隐静脉时间显著较单纯组少[联合组(33.2±10.8)min,单纯组(44.3±11.4)min,P<0.001]。联合组采集桡动脉血管长度(17.5±2.6)cm,耗时(36.5±6.7)min。两组采集移植血管长度无明显差异[联合组(43.4±6.1)cm,单纯组(42.1±7.2)cm,P=0.82],采集移植血管时间联合组明显少于单纯组[联合组34.1±8.7)min,单纯组(44.3±11.4)min,P<0.001]。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联合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和直视采集桡动脉,减少了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长度,缩短了手术时间,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桡动脉与大隐静脉桥血管术后肌钙蛋白I(c Tn I)变化的临床变化与意义。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连续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隐静脉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55.1±6.3)岁;桡动脉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56.3±8.3)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肌钙蛋白I变化、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结果随访6个月7年,桡动脉组1例患者死亡。大隐静脉组围手术期均存活。桡动脉组血清c Tn I术后6 h为(2.910±0.532)ng/ml,血清c Tn I术后12 h为(3.210±0.468)ng/ml。大隐静脉组血清c Tn I术后6 h为(3.011±0.411)ng/ml,术后12 h值为(3.143±0.677)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c Tn I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是应用桡动脉与大隐静脉桥血管术后c Tn 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不影响c Tn I对术后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微创方法切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18例应用大隐静脉CABG病人,采用腔镜辅助的微创方法取材大隐静脉。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切取大隐静脉,平均长度25cm,术后腿部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腔镜辅助下微创方法切取大隐静脉安全可靠,并能减少腿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内窥镜辅助下国产大隐静脉采集系统采集大隐静脉(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12月84例连续进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中,36例采用EVH,48例采用间断皮肤切口采集大隐静脉。结果:两组所采集的大隐静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较间断切口组的大隐静脉采集时间长(P<0.05),但切口总长度(P<0.05),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缩短。在术后1个月内,EVH组和间断切口组分别有13.9%(5/36)和37.5%(18/48)发生下肢切口脂肪液化、红肿、感染等并发症。EVH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间断切口组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H是冠状动脉微创手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安全和值得推荐的可选择的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内窥镜技术与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探讨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02例,其中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者103例为内窥镜组,采用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者9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2、3天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内窥镜组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5.8%、6.8%、7.8%)低于对照组(22.2%、20.2%、25.3%)(P<0.05),内窥镜组糖尿病患者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2.9%、2.9%、5.9%)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25.6%、30.8%、30.8%)(P<0.05);内窥镜组术后第1、2、3天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194.90(122.10,314.50)、150.50(88.40,223.30)、115.10(67.00,174.30)ng/L]和肌酸激酶同工酶[5.16(3.45,9.52)、3.56(2.15,5.65)、1.87(1.11,2.78)μg/L]与对照组[164.40(92.00,248.40)、122.80(69.90,224.50)、87.64(36.70,152.50)ng/L,4.96(3.33,9.31)、3.50(2.53,4.63)、1.94(1.21,2.8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2组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均高于术前(P<0.05);内窥镜组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69.41±39.25)mL/min]和搏动指数(1.91±0.71)与对照组[(78.58±35.74)mL/min、1.92±0.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有良好的围术期效果,与传统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相比,可减少下肢伤口麻木、疼痛和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桡动脉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和Allen试验2种方法筛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移植血管的准确性。方法51例患者CABG术前联合Allen试验与超声检查评价尺(UA)、桡动脉(RA)间侧支循环状况。结果47例经超声检查证实UA、RA间存在完善的侧支循环的患者,无论Allen试验结果阴性或阳性,术后均未发生手部缺血。2例Allen试验阴性结果,但超声检查认为UA不能代偿供血的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手部缺血表现。2例因不符合条件被排除。结论超声检查与Allen试验比较,对手掌部UA、RA间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性更高,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前瞻性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的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作比较。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间断小切口取大隐静脉(间断小切口组),另一组采用传统长切口取大隐静脉(传统长切口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大隐静脉总长度、采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采取大隐静脉的过程中均未发生大隐静脉主干损伤及移植血管质量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与传统长切口组比较,间断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下肢切口缝合时间短,切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大隐静脉总长度、采取时间、切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效果良好,较传统长切口有助于术后切口美容及减少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需要外科干预的患者亦逐渐增多。近年微创技术成为冠状动脉外科的研究热点,其中内窥镜下大隐静脉(GSV)采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中的应用成为微创技术的标志之一,本文对其进行综述。1历史背景GSV口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6例桡动脉作为移植物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和手术结果。采用改良Allefts试验筛选桡动脉,采用“无接触”技术提取桡动脉,术中术后应用合贝爽预防动脉痉挛。结果:共提取桡动脉156根,平均搭桥3.3支。术后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低心排量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切口血肿2例,无切口感染,有暂时性拇指皮肤感觉减退6例,无前臂和手的运动功能障碍。结论:自体桡动脉是较理想的冠状动脉移植材料,应用“无接触”技术和合贝爽可有效防止桡动脉痉挛,近期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总结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通过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由于此方法开展时间短,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取桥血管时间较长,为预防桥血管损伤而影响手术效果,对我科室21例采用内窥镜取大隐静脉行CABG术的患者进行循环系统监护,监测心电图ST段改变,重视心前区疼痛性质,警惕心肌梗死发生,控制心率、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保证桥血管有效灌注,维护心脏功能;呼吸道护理,加强体疗排痰,警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入量与电解质平衡护理;术后抗凝及手术切口的护理。全部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好转。术后随诊3个月,无1例出现桥血管堵塞现象,均无心绞痛复发及心肌梗死。21例患者取大隐静脉伤口均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12.
桡动脉是重要的冠状动脉移植物 ,5年通畅率为 91 4 % [1] 。我院自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1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6 2 3例 ,其中选择桡动脉作移植血管 86例 ,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复发 ,近期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在我院选择桡动脉作移植血管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 86例 ,男 80例 ,女 6例 ;年龄 4 2岁~ 74岁 ,平均 5 8 4岁 ,均有劳累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既往有心肌梗死史 31例 ,合并糖尿病 34例 ,高血压 38例 ,高血脂症 39例 ;心功能分级 :Ⅰ级 11…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总结应用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71例 (男 5 6例 ,女 15例 )冠心病患者 ,年龄 3 2~ 71岁 ,平均 5 2 5岁。心绞痛Ⅲ~Ⅳ级者 69例。多支血管病变占 92 % ,左心室射血分数 <5 0 %者 2 1例 ( 2 9% )。全部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施术 ,共移植血管 2 0 6支 ,平均 2 9支 /例。其中左乳内动脉移植血管 75支 ,游离右乳内动脉移植血管 43支 ,大隐静脉移植血管 88支。旁路移植材料包括 :左乳内动脉 71支 ,游离右乳内动脉 3 7支 ,大隐静脉 69支。 1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 :71例病人痊愈出院 ,出院时无心绞痛主诉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乳内动脉行CABG术 ,安全、有效 ;游离右乳内动脉的使用扩展了全动脉化CABG术的可能性 ,早期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5.
自体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应用的护理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世纪80年代,相关的血管造影研究就显示了左侧胸廓内动脉(LITA)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短期与长期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隐静脉(SV)而受到广泛的认可[1]。CABG10年后LITA通畅率接近90%,而SV的通畅率仅为50%~60%。与此同时桡动脉(RA)作为CABG时除LITA之外的第二选动脉桥血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一、回顾RA首次被用于CABG是在1974年,但2年后因血管造影显示有35%的RA发生狭窄或闭塞,其发生率明显高于SV而被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5例,无手术死亡,早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男性;年龄60~72岁.心绞痛(CCS)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2例.病程3月~12年.2例有心肌梗死史.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2例,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梗阻性病变在左主干(LM)1例次、左前降支(LAD)5例、对角支1例次、回旋支4例次、右冠状动脉4例次.左室射血分数(EF)>45% 4例,45%~30%1例,伴左心室壁瘤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桡动脉的技术及安全措施。方法:通过对桡动脉解剖的认识,从术前判断、术中获取技术和术后防止血管桥痉挛3个方面回顾总结63例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桡动脉的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前臂运动功能障碍,3例出现短暂感觉异常。无前臂及手部缺血并发症。桥血管近期通畅率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评价、术中和术后适当地保护桡动脉是安全获取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采用左乳内动脉和(或)大隐静脉作移植血管。结果 死亡3例(4.3%),术后随访1个月-10年,心胶痛消失率为94.3%。心功能改善至I级61例,Ⅱ级6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对解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用乳内动脉 (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10年通畅率 >90 % )明显优于大隐静脉 (SV)桥 (10年通畅率 5 0 %~ 60 % ) [1] ,已被公认。但有限的IMA不能满足多支病变时动脉化的需要 ,桡动脉 (radialartery ,RA )作为第 2种理想的替代动脉 ,逐渐被多数学者重新应用 ,且远期通畅率与IMA相当[2 ] 。 2 0 0 2年 1~11月我科共应用桡动脉为移植物行CABG 2 8例 ,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0 0 2年 1~ 11月 ,我院自体桡动脉 (RA)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8例 ,男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