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在我国逐步兴起。我院2002年8月-2005年8月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从理论上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70%的并发症发生,明显降低了手术病死率。尤其对于老年患、低射血分数患、合并重要脏器损害的患和其他重症冠心病患,将会带来更大的益处。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连续行OPCAB22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1],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我科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20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成OPCABG组(n=60例)和CCABG组(n=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死亡1例(P〉0.05)。结论 OPCABG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6.
<正>非体外循环条件下实施搭桥术和传统的在体外循环条件实施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创伤小、手术简化、费用低的需要,而且远期效果远远优于PTCA,虽然体外循环技术已日益完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是在全麻、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的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由于此类手术为新近开展 ,对手术台上、下的配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现对本院开展的 OPCAB手术配合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院心外科开展 OPCAB14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 5~ 74岁。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显示中等程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 ,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2例 ,2~ 3支病变 4例 ,3支病变以上 8例。手术搭桥单取乳内动脉 2例 (左侧小切口 ) ,取乳内动脉 +大隐静脉 12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方法与管理。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230-55)min,所有患者均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结论冠状动脉吻合期间,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冠脉血流量,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001年11月-2002年3月,连续对16例病人行OPCABG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及中心静脉压(CVP),有心梗病史,左室射血分数(EF)<0.40,留置Swan-Ganz导管进行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14例(2例病人前降支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16例,回旋支14例,对角支8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MPAP,PAWP及CVP升高,较诱导后差异显,心排指数(CI)及MAP较诱导后下降显,而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诱导后无明显变化。结论:OPCABG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而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较小,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多根旁路移植术,移植旁路数目为2-5根,平均3.3根。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少,恢复快。1例78岁危重患者于术后第16天并发感染、急性肾衰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4个月,均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行的,且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应用OCTOPUS局部心肌固定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搭桥2—4根。结果无手术死亡,无一例中转体外循环,ICU观察2—3天。术后随访半年至四年,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OPCAB安全、经济、有效,尤其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35例CABG患,分成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CABG组,15例)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0PCAB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和术后0、2、6、12、24小时抽取桡动脉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心脏肌钙蛋白I(cTnI),并记录术后早期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IL-8、TNF-a、cTnI在CABG组较OPCAB组明显升高,sICAM-1、IL-6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和常规CABG相比,非体外循环(CPB)下的CABG可以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232例冠心病患者中10例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CABG,222例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前调整心肺功能,术中注意保护心、脑、肾功能,术后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进行肺部理疗.结果 226例患者痊愈出院,心绞痛完全缓解.3例术后低心排死亡,1例鱼精蛋白过敏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11例随访2个月至3年已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 仔细规范的围术期处理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PCAB)手术方法及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5 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 4例 ,单支病变 10例 ,双支病变 15例 ,三支病变 2 6例。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 ,人均旁路移植 2 73支 (1~ 5支 )。应用左乳内动脉 5 5支 ,大隐静脉 95支。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5 4例在术后 2~ 12 (平均 4 9± 2 6 )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2 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孙笑天  庞烈文 《上海医药》2012,33(2):11-14,20
介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历史和现况,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术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危险因素、手术方法和预后等进行综述.结合微创手术,展望CABG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牛新荣  张永萍 《江苏医药》2012,38(2):170-172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6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体外循环(A)组和非体外循环(B)组,比较两组术后24h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磷酸激酶MB(CK-MB)水平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术后24h内,A组cTnⅠ、CK-MB水平及BUN、血清Cr水平、尿NAG活性均比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心肌及肾脏损伤程度较体外循环者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6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体外循环(A)组和非体外循环(B)组,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磷酸激酶MB(CK-MB)水平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尿N-乙酰-p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 术后24 h内,A组cTnⅠ、CK-MB水平及BUN、血清Cr水平、尿NAG活性均比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心肌及肾脏损伤程度较体外循环者轻.  相似文献   

18.
孙煦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82-358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5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行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留住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78±0。65)h、(518.82±114.48)ml、(427.6t±153.18)ml,对照组分别为(7.62±0.83)h、(704.17±133.75)ml、(818.9±179.59)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25、13.256、10.287,均P〈0.05)。观察组ICU留住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3.82-i-10.49)h、(6.27±1.16)h、(10.71±2.30)d、(54683±4990)元,对照组分别为(82.71±8.26)h、(19.47±3.88)h、(15.84±1.97)d、(84358±5120)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45、11.247、19.285、13.209,均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4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为3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7,P=0.020)。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可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21例,记录两组临床常见并发症等近期临床效果指标。结果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在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在心律失常、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方面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1)。住院期间两组死亡率均为0。结论在有适应证情况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各脏器功能损害,住院时间,在临床疗效上具有优势,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停跳搭桥术(OPCAB)围手术期零输血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选择186例OPCAB患者为零输血组,462例OPCAB患者为输血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2组病例手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中,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的感染率零输血组(0.98±0.30)%明显低于输血组(4.72±1.10)%(P<0.05),零输血组平均留院(12.1±0.9)d少于输血组的(17.0±1.2)d(P<0.05).结论 零输血OPCAB是一种安全的手术,而且可以减少感染发生率,缩短留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