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药》2016,(2)
[目的]确定马铃薯晚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加以验证。[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从吉林敦化市和河北围场县采集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结果]2地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均达100%,菌株均为高抗,抗性水平高达上万倍;对嘧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抗性频率为0~63.6%,抗性水平为0.33~2.84倍,抗性菌株均为低抗;对氟吡菌胺抗性频率高达84.6%~100%,但抗性菌株均为低抗,抗性水平为3.56~3.90倍;按照推荐剂量4次施药后第7天,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的防效均显著低于80%代森锰锌WP的防效,而72%霜脲·锰锌WP、50%烯酰吗啉WP、250 g/L嘧菌酯SC和687.5 g/L氟菌·霜霉威SC具有良好防效。[结论]田间抗性发生情况为相应产品的田间药效所验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严重抗性而导致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中甲霜灵或精甲霜灵防效丧失及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防效降低,而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烯酰吗啉、嘧菌酯、氟吡菌胺仍保持敏感,72%霜脲·锰锌WP、50%烯酰吗啉WP、250 g/L嘧菌酯SC、687.5 g/L氟菌·霜霉威SC仍可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杀菌剂对设施和露地黄瓜霜霉病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嘧菌酯、锰锌·霜脲、烯酰吗啉·锰锌、嗯唑菌酮·霜脲、氟吗啉·代森锰锌和噁霜·锰锌6种杀菌剂防治设施和露地黄瓜霜霉病.结果表明:杀菌剂对设施和露地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72%锰锌·霜脲WP(制剂用量1999.5 g/hm2)和25%嘧菌酯SC(制剂用量600 g/hm2)对露地和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均显著,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 d施药1次,共3次,防效均在77%以上;52.5%噁唑菌酮·霜脲WG(制剂用量750 g/hm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露地栽培明显高于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药》2015,(6):46-48
采用盆栽法比较了不同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特性。结果表明: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氟吗·唑菌酯悬浮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良好的保护活性;当有效成分用量一定时,喷液量充足才能保证药效发挥。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25%氟吗·唑菌酯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均有很好的1~3 d治疗活性,药后5 d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药剂,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案。[方法]通过不同药剂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以及使用剂量、施药时期等防治技术研究,评价药剂防治效果。[结果]氰霜唑、氟啶胺、嘧菌酯、氟噻唑吡乙酮及百菌清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优异,氰霜唑、氟啶胺、嘧菌酯、氟噻唑吡乙酮及百菌清5种药剂分别在50、250、250、25、10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平均防效为91.53%、90.44%、88.15%、94.61%和88.78%;采取氟啶胺、嘧菌酯与百菌清交替用药,或与其田间桶混,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结论]结合本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和杀菌剂使用现状,推荐使用嘧菌酯、氟啶胺和百菌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5.
张颂函  高宇  韩小双 《农药》2014,(12):922-923,931
[目的]探索霜霉威、百菌清、烯酰吗啉对菠菜霜霉病的效果及对菠菜的安全性,为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要求进行了防治菠菜霜霉病的田间试验,比较霜霉威、百菌清、烯酰吗啉对菠菜霜霉病的防病效果。[结果]75%百菌清WP 1 125、1 687.5、2 250 g a.i./hm2剂量防治菠菜霜霉病,第3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9.37%、71.45%、70.83%。722 g/L霜霉威盐酸盐AS 649.8、974.7、1 299.6 g a.i./hm2剂量防治菠菜霜霉病,第3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9.71%、70.92%、71.08%。50%烯酰吗啉WP 225、300、375 g a.i./hm2剂量防治菠菜霜霉病,第3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5.59%、96.64%、96.30%。[结论]霜霉威、百菌清、烯酰吗啉对菠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烯酰吗啉表现最好,显著优于霜霉威和百菌清,霜霉威和百菌清表现中等,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5,(1)
[目的]测定25%唑菌酯·氟吗啉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从内蒙古及齐齐哈尔3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唑菌酯·氟吗啉SC处理剂量为225、375ga.i./hm2时,施药4d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达81.4%~82.3%、85.6%~86.2%,与其单剂20%氟吗啉WP 300 g a.i./hm2及72%霜脲·锰锌WP 1 080 g a.i./hm2处理的防效相当或更优,且处理的新叶更干净,新叶病斑较少。[结论]25%唑菌酯·氟吗啉SC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为理想的药剂。考虑到用药成本,推荐田间用量为225 g a.i./hm2。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9,(10)
[目的]筛选出防治芝麻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药剂对病菌的抑制率,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和62%嘧环·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等3种药剂室内抑菌率达100%,田间防效达85%以上,效果最佳。[结论] 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2%嘧环·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可作为芝麻棒孢叶斑病防治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7,(2)
[目的]明确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联合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结果]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以质量比1∶2和1∶3混配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为2.6和1.8,表现增效作用。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2和1∶3桶混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增效系数为1.0,表现相加作用。[结论]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按有效成分质量比1∶2和1∶3混配后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为其科学、合理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于2 014年4月进行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药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50 g/hm^2、66.8%丙森·缬霉威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均在80%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0 g/hm^2防治效果为77.59%。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0 g/hm^2、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 g/hm^2、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50 g/hm^2 3者防效均在71%左右。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66.8%丙森·缬霉威可湿性粉剂、50 g/L嘧菌酯悬浮剂是黄瓜霜霉病防治上较理想的3种农药,3者可以交替使用,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0.
迟会伟  韩君  唐剑峰  王震  阴冠津 《农药》2023,(9):680-683
[目的]探索氟醚菌酰胺和缬霉威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物活性、最佳增效比例以及田间防效。[方法]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2个药剂杀菌活性,以及不同比例下的增效系数。[结果]氟醚菌酰胺和缬霉威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EC50值分别为0.4288、0.2942 mg/L;在试验配比范围内,最佳增效比例为1:6;35%氟醚·缬霉威SC制剂用量1200 mL/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达到85%以上,高于对照药剂。[结论]氟醚菌酰胺和缬霉威复配可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吕忠宁 《农药》2007,46(6):422-424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优异的防治效果。室内盆栽活性EC90值为34.01mg/L,田间使用剂量在50~200ga.i./hm^2范围内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80%~90%。25%烯肟菌酯EC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剂量为100~200ga.i./hm^2,一般施药2~3次,间隔7~8d。  相似文献   

12.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成瑾  张丽荣  沈瑞清  张华普 《农药》2012,51(2):151-152
[目的]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经济有效的药剂,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田间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结果]80%三乙膦酸铝WP、0.3%丁子香酚SC、1%申嗪霉素SC和72%霜脲氰.锰锌WP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3%丁子香酚SC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喷施2~3次,防病效果可达72.17%以上,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25.53%。[结论]0.3%丁子香酚SC在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中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农药应用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心黎  李灿辉  陈善娜  杨明挚 《农药》2005,44(5):198-201
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化学防治一直是该病害的主要防治手段。简要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农药的发展历程、杀菌机制、应用概况及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星  陈伟  李超楠  王娅  王婷  周倩  李晓刚 《农药》2021,(2):101-106
[目的]为了开发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新药剂,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增效,以植物提取物香芹酚与化学农药霜霉威复配采用转相法制备水乳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香芹酚、霜霉威以及不同配比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物活性,通过Wadley方法评价不同配比的增效作用,筛选最佳质量比。筛选了关键的溶剂和乳化剂组合,确定了最佳配方,测定了该制剂的质量指标,并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香芹酚、霜霉威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6.1552、0.8353 mg/L,香芹酚与霜霉威在质量比为30:1时,SR最大为1.393 05,判断为相加作用,其EC50值为7.2864 mg/L。10%香芹酚·霜霉威水乳剂的最佳配方:香芹酚与霜霉威为10%,质量比为30∶1,乙酸仲丁酯为10%,D935为4%,SK-33SC为4%,纯水补足100%。该水乳剂分散性优,其乳液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均合格,1 min泡沫体积为8 mL,倾倒后残余物为0.9%、洗涤后残余物为0.257%,持久起泡性与倾倒性都符合标准。pH值为7.90,表面张力为28.0 mN/m,热贮前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153μm,热贮后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399μm,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71.49%。[结论]将植物提取物与化学农药复配,为开发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新药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瑾  田宝华  赖瑞联  吴如健 《农药》2021,(2):154-156
[目的]明确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根据2年试验结果,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47、168 g a.i./hm22个处理的防效都高于2个对照药剂,其中168 g a.i./h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差异极显著。[结论]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使用剂量为147~168 g a.i./hm2。  相似文献   

16.
砜嘧磺隆的除草活性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砜嘧磺隆在马铃薯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茎叶喷施25%砜嘧磺隆WG对杂草的活性和马铃薯的安全性.[结果]砜嘧磺隆对苘麻的室内活性高于稗草,对马铃薯安全性较好;田间小区试验对反枝苋的防效在95%以上,对禾本科杂草马唐、狗尾草防效在85%以上,对铁苋菜和饭包草防效差,在供试剂量范围内,对马铃薯安全.[结论]砜嘧磺隆可以在马铃薯田应用防除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17.
氟咯草酮的除草活性及对马铃薯、棉花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兴祥  李美  高宗军  孔金花  赵维  张悦丽 《农药》2012,(9):683-684,695
[目的]探讨氟咯草酮在棉花和马铃薯田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25%氟咯草酮对阔叶杂草的活性和对马铃薯、棉花的安全性。[结果]氟咯草酮对阔叶杂草反枝苋、苘麻和铁苋菜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ED50值分别为127.8074、111.0616、104.6731 g a.i./hm2,ED90值分别为500.1775、335.1504、262.9190 g a.i./hm2;室内安全性试验表明氟咯草酮对马铃薯和棉花的安全性较好,对马铃薯和棉花的ED10值分别为1786.2082、1 856.177 3 g a.i./hm2。[结论]氟咯草酮可作为备选药剂进行田间试验,土壤处理防除马铃薯或棉花田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18.
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质量比8∶5)对菌丝生长的抑制(EC50值为0.238 mg/L)作用最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显著高于其他6种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次施药7 d后,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95.33%)最为突出,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结论]7种杀菌剂中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混合物对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优选用于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刘长令  李正名 《农药》2006,45(4):246-247
以3-氨基-4,4,4-三氟甲基丁烯酸乙酯为原料,经环化、氯化、醚化制得新型先导化合物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其结构经红外、核磁、高分辨质谱确认。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型先导化合物在600g/hm^2剂量下对叶蝉和二点叶螨的防效均为100%;在300g/hm^2剂量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90%。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20%噻森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防效。田间试验表明,20%噻森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在发病初期,使用20%噻森铜悬浮剂300~500倍液,连续用药3次,防效可达约80%。20%噻森铜悬浮剂是防治水稻白叶枯菌的良好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