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本次实验以该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以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1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未行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呼吸、平均氧和指数以及需要转为机械通气的比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改善情况,心率、呼吸、平均氧和指数明显改善,需要转为机械通气的情况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可降低使用机械通气的几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实际潜水中潜水员呼吸气体氧浓度变化规律,进行了20m,40m和50m三种不同深度模拟潜水实验。受试者为6名青年男性潜水员,使用国产HY-6071氦氧重潜水装具(为半闭式循环供气),实验在加压舱内进行。实验时,装具内分别装填CO_2吸收剂钠石灰或产氧剂。每种深度下潜6人次,其中钠石灰3次,用产氧剂3次,以资对比。 实验用呼吸气源气体为压缩空气或氧气。潜水各阶段采集潜水员头盔内气体样品分析氧浓度。每次加压到达预定深度时先采气样一次,以后每隔10mim采一次,并在常压下用气相色谱仪或CY-6型测氧仪分析。 实验时,潜水员在舱内着装,然后向舱内注水至潜水员肩部,再注气加压。水底暴露时间为30min或60min,按既定的相应方案减压。潜水员  相似文献   

3.
陈华真  吴美女  李素治 《中国校医》2013,27(12):953-954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仪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进行监测,加强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厦门市第二医院2009年)2012年323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病人护理情况为基础,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患者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夜间>7 h以上。结果 323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病人有135人(占41.7%)合并高血压,66人(占20.4%)合并心脏病,25人(占7.7%)合并糖尿病,82人(占25.4%)入睡后氧饱和度达80%以下,有12人的氧饱和度最低到20%。监测失败28例,失败率为8.7%。结论多导睡眠监测仪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的监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对于合并的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控制疗效,提高了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研究新生儿科32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为观察组,32例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1两组最终出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2两组需用鼻塞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及呼吸机治疗参数、肺氧合功能的比较。结果 1观察组减少了出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2观察组在使用鼻塞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呼吸机治疗参数PIP、MAP和FiO_2、上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aO_2/FiO_2氧合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预防性使用PS能减少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气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对早产儿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拔管撤机后的呼吸支持。方法将37例胎龄<37 w、体重<25 000 g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早产儿,拔管后随机分入空气NCPAP组(气源为空气)和头罩供氧组(气源为浓度35%~40%的氧气),过渡至正常自主呼吸。观察呼吸,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和总用氧时间。结果空气NCPAP组16例:撤机失败4例,成功12例,成功率为75.0%,总用氧时间(87.51±16.73)h,撤机失败主要原因是低氧血症;头罩供氧组21例:撤机失败5例,成功16例,成功率76.2%,总用氧时间(116.35±19.24)h,撤机失败主要原因是呼吸暂停。两组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拔管撤机后应用空气NCPAP过渡,与头罩供氧过渡撤机成功率基本一致,但可显著减少早产儿用氧。  相似文献   

6.
1引言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重要物质,正常人呼吸氧来源于空气。空气为混合气体,氧含量占20.93%,在标准大气压(760 mmHg或101.3 kPa)下,利用混合气体分压定律(又称道尔顿分压定律),空气中氧分压为760 mmHg×0.209 3=159 mmHg(21.2 kPa)。空气被吸入呼吸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急救部1992年-2002年收治的进入急救的急诊病人进行“复苏体位-开放气道,清除呕吐物-鼻塞、鼻导管吸氧-面罩给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环甲膜穿刺-呼吸机给氧”呼吸阶梯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紧急抢救病例2548例,其中创伤1823例,非创伤725例,对其救治过程中有关呼吸通路的阶梯管理进行统计分析及操作者登记调查。结果呼吸支持方式以鼻塞、鼻导管吸氧为主(90.7%);气管插管成功223例(87.8%),困难29例(11.42%),失败2例(0.79%);气管插管困难原因以创伤居多11例(37.93%),其次为感染5例(17.24%)。结论 对急危重病人进行呼吸阶梯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危重病人呼吸通路的畅通速度。在具体呼吸阶梯管理时,要把握关键性首选措施,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尘肺期别发展对患者氧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 98例拟行全麻下大容量肺灌洗的成年男性尘肺患者按期别分为3组:Ⅰ组(Ⅰ期尘肺)34例,Ⅱ组(Ⅱ期尘肺)33例,Ⅲ组(Ⅲ期尘肺)31例.全部患者自主呼吸预氧合后全麻快诱导下行无通气期安全时限测定.比较各期患者由自主呼吸消失至脉搏氧饱和度(SpO2)降至95%,92%的时...  相似文献   

9.
基础理论氧自大气至组织细胞之间的转运,主要靠压力梯度进行。其间经历肺呼吸、血液循环与组织交换三个过程。血液携氧通过两种方式:(1)物理溶解,溶解量很少;(2)与血红蛋白(Hb)结合,即每克Hb可结合氧1.34毫升,是主要携氧方式。这种结果是可逆的,氧分压(PO_2)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对早产儿脑组织氧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出生后24 h内出现呼吸窘迫并入住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以无创通气(NIV)进行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171例早产儿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14例)和试验组(57例).试验组采用N...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呼吸严重程度评分(RSS)联合氧合指数预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出生转运至新生儿科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且机械通气时间>12 h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入院时初始上机RSS评分和氧合指数。将患儿分为BPD组和非BPD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BP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两种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符合纳入条件新生儿72例,BPD组40例,非BPD组32例。结果显示,两组上机时RSS评分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机时RSS评分、氧合指数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上机时RSS评分及氧合指数联合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957),其次为上机时RSS评分(AUC为0.931),再次之为氧合指数(AUC为0.891)。结论上机时RSS评分联合氧合指数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BP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呼吸暂停局部脑组织氧监测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时局部脑组织氧监测情况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应用TSAH-100型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对329例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1、2、3、5、7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saturation,rSO2)的监测,使用Agilent M1205A新生儿监护仪同步测定经皮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turation,SO2)。结果:329例早产儿中监测到26例呼吸暂停时脑氧合出现下降,呼吸暂停时SO2与rSO2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且rSO2下降较SO2出现得更早,灵敏度更高。结论:早产儿呼吸暂停时rSO2的监测有利于临床上及时发现早产儿呼吸暂停并积极予以相应的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减轻脑缺氧损伤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中频止鼾器治疗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确诊的中度OSAHS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夜间睡眠时给予中频止鼾器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完成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量表(sleep apnea quality of life index, SAQLI)评分、日间嗜睡状态量表(epworthsleepinessscale,ESS)评分,分析各项数据。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pnea hypopneaindex,AHI)、脉氧饱和度(pulseoxygensaturation,SPO2)<90%持续时间、鼾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降低(P<0.05),最低脉氧饱和度(lowest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LSPO2)升高(P<0.05),SAQLI评分、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结论 中频止鼾器能够改善中度OS...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养老院远洋航海的船舶上以及偏辟地区的医院,就地从空气中直接制备必要的医疗用氧是人们多年来的愿望。本制氧装置利用家庭电源(100VAC,400W)可迅速而有效地制备94%的高浓度呼吸用氧。这次试制了三种样机:A 是为防止室内产生噪音而设计的分离型,B 是以医院和门诊部为主要使用对象,属医院普及用的独立型,C 主要用于家庭,以需要吸氧的慢性心肺病患者为对象的独立型。  相似文献   

15.
王雅丽 《智慧健康》2022,(24):166-170
目的研究呼吸暂停早产儿护理中自制鸟巢式水囊床联合俯卧位的实际效果。方法26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将患儿随机掷骰子法分组,对照组(13例)实施自制鸟巢式水囊床联合仰卧位;观察组(13例)为自制鸟巢式水囊床联合俯卧位。对比不同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每天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率、氧饱和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指标不具备较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71,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症状消除时间、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1、20.196、11.23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5)。预前心率(HR)、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02)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2、0.552、0.246,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HR、PaO_(2)、SpO_(2)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4、2.908、4.161,均P<0.05)。干预前PaO_(2)/FiO_(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9,P>0.05);干预后观察组PaO_(2)/FiO_(2)氧合指数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其中对照组PaO_(2)/FiO_(2)氧合指数为(194.92±33.62)分,观察组PaO_(2)/FiO_(2)氧合指数为(256.81±2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4,P<0.05)。结论自制鸟巢式水囊床联合俯卧位在呼吸暂停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安全度较高,要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曾做过大鼠纯一氧化碳(CO)的染毒实验,证明能导致碳氧血红蛋白血症。为获得轻度碳氧血红蛋白血症,本实验采用了浓度为5%的用空气稀释的CO,用皮下注射方法给大鼠投药。预实验证明,空气-CO混合气体的吸收也导致产生碳氧血红蛋白。作者研究了轻度碳氧血红蛋白血症对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取静脉血用IL 182型CO氧化计测碳氧血红蛋白水平,然后腹腔注射己巴比妥,用Glatzel氏法于室温(24±10℃)测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结果用t测验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皮下注射0.12 mM CO/kg体重导致出现的碳氧血红蛋白最高值为9(6~12)%,并且使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了16%左右;这一效应延续四周  相似文献   

17.
(1) 给氧的指征:低氧血症的存在是诊断呼吸衰竭的必备条件之一,因而对呼吸衰竭病人给予吸氧的指微是明确的,但对某些类型的呼吸衰竭,肺脏本身无病变(如通气动力减弱引起者),在应用辅助呼吸后,就不一定需要吸氧。 (2) 给氧的危险:给氧不当可发生危险,在有二氧化碳潴留的呼吸衰竭患者,过高的PaCO_2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此时呼吸主要靠缺氧对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兴奋来维持。如迅速高浓度给氧,可解除缺氧对呼  相似文献   

18.
有机磷类杀虫剂对脑突触体烟碱型自主受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有机磷杀虫剂 (OPs)对脑突触体烟碱型自主受体功能 (NAF)的影响 ,揭示OPs可能存在的其他作用途径。方法  (1)体外实验 :以放射性核素氚标记的胆碱与大鼠脑突触体共同温育后用生理缓冲液灌流 ,根据不同有机磷刺激时的放射性胆碱释放量计算NAF值 ,分析氧毒死蜱和对氧磷分别加入灌流系统后NAF的变化 ;(2 )体内实验 :用毒死蜱给大鼠染毒 ,96h后取其大脑皮质制备突触体 ,测定其NAF和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力。结果 对氧磷在体外对NAF影响较小(平均抑制率 <2 3% ) ,但氧毒死蜱却彻底抑制NAF(平均抑制率 >10 0 % )。体内实验亦显示 ,毒死蜱在抑制AChE活力 (抑制率为 91% )的同时 ,对NAF有较强的阻断作用 (抑制率为 6 6 % )。结论 不同的OPs对脑突触体NAF的作用不同 ,毒死蜱可阻断成年大鼠脑突触体的NAF。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对老年脑梗死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脑梗死卧床肺部感染患者70例,根据给氧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鼻导管、吸氧面罩方式给氧,试验组患者采用新型高流量呼吸湿化氧疗系统给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和24 h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气指标变化,患者咳痰能力改变,以及发生院内感染率、耐药菌的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4和24 h后心率、呼吸次数、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pH值及氧和指数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_2、SaO_2及氧和指数均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痰液黏稠度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院内感染率、耐药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改善老年脑梗死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院内感染率和耐药菌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邻苯二甲酸酯是广泛用于合成多聚物的增塑剂,并大量排入环境中。本文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选35日龄的雄性Wistar大鼠,每5只为一组。体外实验中,将大鼠断头处死,立即取出睾丸,去被膜并用冰冷缓冲液(pH 7.4,含0.225 M甘露醇和10 mM Tris-HCl)制成匀浆,分离线粒体,调节线粒体悬液的蛋白质浓度为100 mg/ml,以结晶牛血清蛋白为标准,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线粒体的耗氧量用Gavani型氧电极在混合培养液中测定。将邻苯二甲酸酯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在加底物前加入线粒体样品中,32℃培养两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