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进行阳离子型重油乳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了重油乳化剂配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通过两次优化设计的方法 ,较快地取得了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容易生成不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故不宜一同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得的乳化剂性能较好。乳化剂最佳配方为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铵 70mg,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 7mg ,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7mg ,乳酸乙酯 36mg(共占乳化油总质量的 0 12 % )。可使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产运动黏度ν10 0 =12 0mm2 /s的重油在油水质量比为 70∶30时形成的油包水型乳化重油在 80℃下稳定 3d(72h)以上 ,常温下稳定 1a以上。不同重油乳化稳定性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煤焦油-重油调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焦油和重油为原料,进行了乳化燃料油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不同乳化剂、乳化剂添加量、水分添加量对乳化油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A+B所制备的乳化油产品具有较低的黏度,在50℃时,复配乳化剂A+B制备的乳化油黏度值比添加单种乳化剂A和B制备乳化油的黏度分别低41.7%、25%;在90~CB~分别低9.3%、4.7%;A+B复合乳化剂的添加量与试样黏度值存在极值关系,乳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3‰,在90℃时黏度为430 mPa·s;乳化油中最佳水分添加质量分数为10%,当水分添加质量分数为8%、10%、12%时,乳化油的黏度分别为485、430、495 mPa·s.  相似文献   

3.
刘海燕  许德涟  薛英明  施岩  于廷云 《当代化工》2021,50(10):2291-2294,2448
制备了W-Ni/SiO2催化剂,代替了易挥发、易水解、难分离、强腐蚀性和污染严重的传统AlCl3催化剂来生产聚烯烃润滑油基础油.对样品进行蒸馏截取300℃以上获得的重油即为得到的润滑油基础油.使用正交实验法,采用C5~C12烯烃制取优质润滑油基础油,聚合后分析不同温度和压力等对聚合润滑油基础油产率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合成油的运动黏度、凝点、闪点、溴价及产率,找到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聚合压力2.5 MPa,聚合温度180℃,聚合反应时间5 h,催化剂质量分数负载量为0.8%.最终合成油品40℃时的运动黏度为29.73 mm2·s-1,闪点为79.14℃,凝点为-58.30℃,溴价为5.78%,收率为74.41%.  相似文献   

4.
对桦甸页岩油重油馏分(>360 ℃)进行热加工实验,研究了桦甸页岩油重馏分热加工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裂解油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提高,裂解油收率逐渐降低,焦炭收率和气体及损失率逐渐升高;当反应温度为395 ℃、反应时间为2 h时,裂解油的密度、凝点、闪点、运动粘度、残炭、灰分分别为0.875 g/mL、21.50 ℃、64 ℃、19.90 mm2/s、0.400、0.047,裂解油的质量已经达到了20#重柴油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军强 《广州化工》2011,39(22):91-92
介绍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2 800 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通过实施工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优选三剂使用以及优化操作条件等一系列节能措施后,装置能耗逐年下降,由设计的55.625 kg标油/t下降到2009年上半年平均47.8 kg标油/t,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废弃油脂为原料,进行热裂解反应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液体燃油产率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裂解温度为520℃时收率可达81.3%;裂解后含水量和黏度显著降低,含水量由1.8%降至0.5%,运动黏度由88.16 mm2/s降至7.46 mm2/s,热值有所提高,由38.6 MJ/kg升至40.6 MJ/kg,产物酸值由原料的65 mg/g升高到 144 mg/g;通过气质和红外分析表明,裂解后的液体燃油主要含羧酸和烷烃,其中羧酸含量为74%,烃类含量为21%;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裂解产生的气体主要为碳氢化合物、CO2和CO,可燃气体的总含量为80.78%。同时,结合分析结果,讨论了该热化学转化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端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为硅氢加成反应底物,(Me-Cp) Pt(Me)3为光催化剂,通过紫外光诱导(Me-Cp) Pt(Me)3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制得硅橡胶,并对光催化剂(Me-Cp) Pt(Me)3的浓度、光固化反应条件、紫外光固化动力学以及端乙烯基硅油黏度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eCp) Pt(Me)3的质量分数为400×10-6时,在5 min内反应转化率接近100%;高黏度的乙烯基硅油有利于反应最终转化率的提高;黏度为5 000 mm2/s的乙烯基硅油体系所制硅橡胶的力学性能较好,其拉伸强度为0. 528 MPa,拉断伸长率达789%(约为500 mm2/s和10 000 mm2/s体系的2~3倍);高黏度乙烯基硅油制得的硅橡胶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硅橡胶热质量损失率10%时的温度从487℃提高至496℃,最终残余质量分数从60%提高至68%。该法能在短时间内制得硅橡胶制品,并可通过增加乙烯基硅油的黏度,有效提高硅橡胶制品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60~80目的杨木屑为原料,甘油为液化剂,酸为催化剂,基于超临界乙醇条件下对杨木屑进行液化制备生物重油。实验结果表明:以2.5%硫酸为催化剂,在甘油/乙醇/木屑质量比为5∶10∶2条件下,250℃反应1 h,木屑的转化率可达98%。此液化油含水量为3.04%(wt),运动黏度为524 mm2/s,酸值为2.1 mg KOH/g,羟值为846 mg KOH/g。对液化油进行IR、GPC和GC-MS分析的结果显示,液化油含有大量的羟基物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811,并且含有4-羰基戊酸丁酯、三乙基甘油醚等聚酯/聚醚类多元醇。  相似文献   

9.
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和空速对重油与乳化重油催化裂化(FCC)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反应4集总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100 g和剂油比3.3:1时,重油FCC反应的合适条件为450℃,空速0.25 s~(-1),乳化重油FCC反应的合适条件为440℃,空速0.27 s~(-1);重油和乳化重油FCC反应得到的液体产物性质相似,但由于乳化重油能改善原料的雾化和汽化效果,与重油相比,乳化重油的液体产物收率提高3.31%,生焦量降低3.91%。结合4集总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合适的反应网络和数学描述,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用MATLAB软件对模型求解,得到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以催化裂解油浆(DCC)、山东渣油(SDR)、中低温煤焦油重馏分(TAR)和塔河渣油(THR)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油煤浆表观黏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油煤浆的流体性质和黏温特性,探讨了制浆过程中不同性质重油对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重油组分差距较大,THR与TAR中饱和脂肪烃含量低,含有大量氢键缔合结构。分析结果表明THR中沥青质的分子母核结构更大,重油胶质体系稳定性差,极易缩聚,在升温过程中容易结焦。煤粉浓度为30%条件下,随剪切速率提高,DCC,SDR和TAR油煤浆体系黏度下降幅度均小于10%,这与三种重油均呈牛顿流体性质有关。添加煤粉增强了THR剪切稀化的能力,黏度下降高达26.80%。四种重油配制的不同浓度油煤浆体系lnμ与1/T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8。在相同温度和煤浆浓度条件下,THR油煤浆体系黏度>SDR油煤浆体系黏度>TAR油煤浆体系黏度>DCC油煤浆体系黏度。SDR与TAR配制的油煤浆黏度适中,且在输送过程中受温度波动影响较小,油煤浆稳定性较高,是比较适宜的制浆原料。  相似文献   

11.
张忠凯  李石 《广州化工》2010,38(4):214-218
介绍中油大连石化公司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试用上海纳克公司生产的FCA-100A重油裂解剂情况,通过近2个月的工业应用情况的日常数据统计分析和工艺标定得出FCA-100A助剂在原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催化液收0.79个百分点(助剂比例达到19.49%),烧焦、油浆产率降低1.22个百分点;催化剂单耗下降0.1kg/t以上。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陕西神木中低温煤焦油轻油(L-tar)和重油(H-tar)的基本性质.通过常压蒸馏将煤焦油切割为220℃,220℃~260℃,260℃~300℃和300℃四段馏分.利用酸碱法对220℃,220℃~260℃,260℃~300℃三段馏分进行酚类提取研究,测定了三段馏分的总酚含量及最小碱油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碱洗条件,在最佳条件下,轻油对应的馏分段的总酚收率分别为92.23%,89.99%和87.91%;重油对应馏分段的总酚收率分别为94.60%,91.88%和90.73%.考察了所提取的混酚替代苯酚合成酚醛树脂的性能,轻油和重油混酚树脂的黏度及固含量分别为3.18Pa·s和3.73Pa·s以及79.39%和82.15%.  相似文献   

13.
华慢  张若昕 《日用化学工业》2006,36(4):266-268,272
对二步法合成的月桂酸单乙醇酰胺(LMEA)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化学分析测定产物的胺值、酸值和熔程分别为5.56 mg/g、0.47 mg/g和81.2℃~84.0℃。进一步结合IR、HPLC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月桂酸的质量分数约0.16%,单乙醇胺和氨基酯的质量分数小于2%,LMEA的质量分数大于90%。测定了自制LMEA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AESA)体系洗发香波中的增稠、增泡、稳泡性能,并与月桂酸二乙醇酰胺(6501)、进口样品的LMEA作性能对比。当3种产品在总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1.5%时,最大泡沫高度分别为155 mm、134 mm1、45 mm,最大黏度分别为8.6 Pa.s、1.5 Pa.s3、.2 Pa.s,表明自制的LMEA性能较优越。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MASS公司503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采用了黏度高、雾化性能差的重油为燃料,燃烧系统使用法国皮拉德公司的全套设备。介绍了该重油燃烧器的性能特点和重油的燃烧控制,并详细介绍了煅烧生产中遇到的窑头飞砂料多且时有塌料和篦冷机堆雪人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梁亮  史博 《广州化工》2012,40(8):100-101
采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对重油和水共乳化,获得了能在50℃下稳定存放15天以上的乳化重油。研究表明,0.2%用量的乳化剂即可使重油和水有效乳化,90℃下,16%的掺水量,获得的乳化油的热值提高了10.6%。并且,一定比例的调和抽出油可有效的降低乳化油粘度并提高热值,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尚待开展。  相似文献   

16.
以木屑为原料开展溶剂热液化制备生物重油,并将所制得的生物油按一定的比例掺加到50#基质沥青中,利用高速剪切机搅拌均匀,制备生物沥青,研究液化条件对重油产率以及生物沥青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乙二醇混合溶剂配比1∶1,液固比6∶1 m L/g,催化剂用量3%,反应温度250℃,停留时间30 min时,重油产率达到最高;随着重油掺量的增加,生物沥青针入度增加明显,软化点小幅降低,延度在掺量为0,5%,10%,15%时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木屑为原料开展溶剂热液化制备生物重油,并将所制得的生物油按一定的比例掺加到50#基质沥青中,利用高速剪切机搅拌均匀,制备生物沥青,研究液化条件对重油产率以及生物沥青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乙二醇混合溶剂配比1∶1,液固比6∶1 m L/g,催化剂用量3%,反应温度250℃,停留时间30 min时,重油产率达到最高;随着重油掺量的增加,生物沥青针入度增加明显,软化点小幅降低,延度在掺量为0,5%,10%,15%时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秦江江 《水泥工程》2021,34(2):80-82
1 工程概况 重油又称燃料油,主要是以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在产油量丰富的地区,如沙特、阿联酋、伊拉克等中东国家,广泛使用重油作为燃料生产水泥.由于重油的比重超过0.91 kg/dm3,黏度大,一般采用固定锥形顶储罐作为重油的储存装置.重油属于可燃液体,在日常储存过程中,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对重油储罐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9.
连铸长水口密封元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度<0.1 mm的高铝熟料、<0.1 mm的黏土、<0.01 mm的石墨以及<0.1 mm的金属铝粉为原料,采用黏度约6 Pa·s的树脂A或黏度约10 Pa·s的树脂B为结合剂制备了连铸长水口密封元件,考察了结合剂种类对常温保型性、高温密封性和高温使用时间的影响,以及石墨加入量(w)为0、1%、2%、4%时对水口密封元件脱模性、抗侵蚀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树脂B结合的试样强度虽然较低.但是具有良好的常温保型性;当温度高于600℃时,使用树脂B结合的试样使用时间更长;另外,采用树脂B结合的试样具有优异的密封性能.(2)当石墨加入量<2%时,随着石墨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粘结强度和侵蚀深度都显著降低;当石墨加入量>2%时,石墨加入量的增加对试样的粘结强度和侵蚀深度影响降低.低温氧化时,由于氧化层疏松,石墨和树脂的氧化占主导地位,当加热温度>800℃时,生成致密的保护层而防止试样的进一步氧化,试样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3)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新型连铸长水口密封元件能够显著降低钢中的氮含量,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华琼兹 《玻璃》1993,20(5):35-35
以往重油粘度以恩氏牯度(°E)表示,1991年全国实行计量单位国际化,重油粘度以运动粘度表示.本文介绍了用逆流测重油运动粘度的仪器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