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据报道,全球有8%~12%的育龄夫妇受到不孕不育症的影响,其中男性因素约占50%的主要原因或促成因素。男性生育能力低下,包括先天性、后天性和特发性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损害精子发生。近年来,精子顶体酶已成为男性不育领域的一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发现,精子中的顶体酶可能在精子受精和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精子顶体酶活性作为潜在的精子质量以及男性生殖生物标志,不仅为男性不育的评估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预测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文主要从精子顶体酶的功能作用、影响因素及其辅助生殖治疗等方面,综述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以进一步阐明顶体酶活性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定量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2011年7月至9月395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精子顶体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 部分精液常规检测正常,但精子顶体酶活性定量异常;少弱精子症患者顶体酶活性定量异常比率相对高.结论 顶体酶活性定量是判断男性精子功能和生育力强弱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顶体酶活性与精子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中选择正常生育者,12例作为对照组;不明原因不育患者,10例;精液异常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顶体酶活性.结果 顶体酶活性与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精子率、a b级精子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头部畸形呈负相关性;正常生育者的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常规正常不育者的顶体酶活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生育者的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异常者的顶体酶活差异性有显著性(P<0.01).结论 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参数存在一定相关性,顶体酶活性与正常形态精子率显著正相关,顶体酶活性是评定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对不明原因不育患者检测顶体酶活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A)对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液参数的影响。方法:检测112例CAPA患者以及45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液参数,比较CAPA患者及对照组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液参数的差别。结果:CAPA患者精子顶体酶活性、精子活率及(a+b)级精子百分率与正常生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精液pH、密度及精液量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PA患者因精子顶体酶活性降低,精子活动力及受精能力下降引起不育。  相似文献   

5.
左勇 《河南医药信息》2010,(18):87-88,91
目的探讨精液白细胞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检测64例不育者精液白细胞,观察其与精液常规分析参数,AsAb和精浆果糖含量、a-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结果64例不育者精液白细胞〉5个/HP为29.69%。白细胞〉5个/HP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a,b级活力精子率均明显低于精液白细胞≤5个/HP组(P〈0.05)。精液白细胞〉5个/HP组畸形精子率、精液黏度增高率和精液UU阳性率明显高于白细胞≤5个/HP组(P〈0.05)。两组比较果糖含量和a-糖苷酶活性均没有明显差异,两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有差异(P〈0.05)。结论精液白细胞对男性不育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12月于娄底市中心医院符合纳排标准并行新鲜卵裂胚移植的IVF-ET患者共90周期,根据精子顶体酶活性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66).分析精子顶体酶活性与OPU日精液常规分析、精子形态学的相关性,比较其对两组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7.
马晓萍  高晓勤  丁贤胜  周桦 《贵州医药》2016,(11):1129-1131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CXR mRNA的表达与顶体酶阳性反应率和受精力的关系.方法 收集88例精液标本,其中正常生育组20例,不育男性68例.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方法对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68例不育标本分为不育A组和不育B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CX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固定底物膜法观察顶体酶阳性反应率;以人精子穿透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异种体外受精试验(SPA)检测精子受精力.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生育组的精子DCX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育A、B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育A、B两组的精子顶体酶阳性反应率和受精率与正常生育组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精子DCX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顶体酶阳性反应率存在正相关性(r=0.440,P<0.01),精子DCX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受精率存在正相关性(r=0.422,P<0.01).结论 原因不明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CXR mRNA的表达减少,精子DCXR mRNA的表达与顶体酶阳性反应率和受精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大鼠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3个周期进行灌胃给药即30 d、60 d、90 d,每个给药周期又分为5个实验组,每组10只动物,即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高中低3个剂量组(1000、200、50 mg·kgbw-1)。灌胃30 d、60 d、90 d后分别测定大鼠精子中顶体酶的浓度。结果:给药60 d、90 d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中、高剂量组大鼠精子顶体酶的浓度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中、高剂量组60 d、90 d大鼠精子顶体酶的浓度与30 d比较明显降低。结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大鼠精子顶体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异常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13例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精液质量异常男性不育患者512例,按照年龄将精液质量异常男性患者分为≤25岁组(58例)、>25~30岁组(179例)、>30~35岁组(185例)、>35~41岁组(65例)与≥41岁组(25例),比较五个亚组患者的精液参数,分析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PR)百分率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精液质量的异常率为83.5%。≥41岁组患者的PR百分率、精子总活力、精子存活率均低于≤25岁组、>25~30岁组、>30~35岁组和>35~4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存活率、PR百分率和液化时间为最常出现异常的参数,异常率分别为55.9%、54.9%和51.4%。液化时间、精液pH、“精子存活率+PR百分率+精子总活力”为最常见的异常模式,分别占异常精液的16.4%、11.1%、9.8%。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子总活力(r=0.390,P<0.01)、PR百分率(r=0...  相似文献   

10.
液化升精汤治疗精液液化不良合并顶体酶活力低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琼  蔡广增 《河北医药》1994,16(6):325-326
我们对精液液化不良合并顶体酶活力低下的80例患者给予液化生精汤及抗炎治疗。结果表明;槽液液化不良收到明显疗效,而顶体酶活力的上升则少而缓慢。因此认为,精液液化不良可能影响精子头部顶体蛋白的活性.对于此类患者,不仅要注意缩短其液化时间,还应观察并提高顶体酶活力以提高受精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与男性精液常规及动态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WHO技术规范,对我中心5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丈夫精液做常规检查及动态分析,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精液检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丈夫精液畸形精子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精子的运动速度及前向性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复发性流产者,其中一部分可能由于畸形精子指数高及精子运动参数异常导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铅对男性精液质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56例高血铅男性患者为高铅组,对照组为180例已生育健康正常男性.采用SQA-V型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对以上两组实验对象精液标本的各项主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和雌二醇(E2)检测.结果 高铅组男性的精子密度、活率、前向运动率及正常精子形态率分别为(54.16±18.89)×106/ml、(42.47±15.72)%、(26.50±10.08)%和(9.67±6.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33±27.81)×106/ml、(57.90±19.87)%、(35.03±8.82)%和(13.38±8.25)%;高铅组男性血清FSH和LH分别为(11.57±5.19) mIU/ml、(9.76±4.05)m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3.26)mIU/ml、(5.41±2.53)mIU/ml;高铅组男性T水平为(2.31±1.1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7±2.28)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铅会对男性精液质量及性激素水平产生不良影响,造成男性生育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细胞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新生儿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细胞性质差异,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仪对脐静脉血和成人外周血进行分析。结果:脐静脉血中有核细胞数目多,红细胞体积较大。结论:脐血里富含干细胞等原始细胞成分。  相似文献   

14.
养血升白冲剂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血升白口服液是以“当归补血汤”为基础由九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养血升白冲剂是在养血升白口服液的基础上经“水煎”和“醇沉”两种工艺而制成。运用现代药理学理论,通过细胞毒类药物和Co60-γ射线照射所致的“低白”模型,以养血升白口服液为阳性对照药,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药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水提”型冲剂的升白作用明显提高,“醇沉”型冲剂的升白作用略有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66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43例,重度窒息23例)作为2个窒息组,3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以及第7天的血清hs—CRP和WBC数。结果24小时内hs—CRP,轻度窒息组的为(2.98±0.96)mg/L,重度窒息组的为(7.18±1.46)mg/L;轻度窒息组的WBC为(17.65±4.22)×10^9/L,重度窒息组的为(25.12±6.51)×10^9/L。2个窒息组血清hs—CRP和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hs—CRP在3组问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WBC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hs—CRP和WBC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窒息程度判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镜检尿红细胞和尿潜血经过尿液分析仪检测后的结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新鲜的晨尿,在第一时间用尿液分析仪检测血的阴阳性。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红细胞并数出其个数。根据观察结果对比尿液潜血试验与镜检红细胞的测量准确度。结果用镜检尿红细胞法检测出患者潜血呈阴性的患者数116,呈阳性的患者数140。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出患者潜血呈阴性的患者数102,呈阳性的患者数154。两组结果经χ2检验后得出两组结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尿液分析仪判断出阴性后镜检有红细胞的患者数5名,无红细胞的患者数为97名。判断出阳性后镜检有红细胞的患者数135名,无红细胞的患者数为15名。结果经χ2检验后得出两组结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液潜血试验与镜检红细胞联合起来会增加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林妮  肖柳英  潘竞锵  吕俊华 《中国药房》2008,19(15):1138-1141
目的:研究荔枝核对小鼠S180、EAC肿瘤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腋下接种瘤株的方法,复制EAC、S180及肝癌荷瘤动物模型。小鼠EAC、S180细胞与肝癌细胞混悬液分别用生理盐水按1∶1进行稀释,制成含瘤腹水混悬液。小鼠在给药前24h进行腋窝皮下接种,每只0·2mL,整个操作在无菌条件下60min内完成。连续给药10d,观察EAC、S180肿瘤和肝癌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荔枝核能够显著抑制EAC、S180肿瘤和肝癌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荔枝核具有抑制小鼠EAC、S180、肝癌细胞的作用;具有抑制小鼠S180、EAC体内、外细胞生长的作用;并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白细胞计数(WBCC)与糖脂代谢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门诊8~15岁肥胖儿童111例,其中男84例,女27例。将WBCC分为WBCC1、WBCC2、WBCC3和WBCC4共4层,分别比较男孩、女孩各组糖脂代谢指标。对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校正后采用偏相关分析不同性别儿童WBCC与糖脂代谢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WBCC水平的因素。结果:男孩WBCC、BMI、腰围(WC)及三酰甘油(TG)高于女孩,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HOMA-IR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及女孩的WBCC4组WC及BMI均高于WBBC1组,男孩WBCC4组TG及AI高于WBCC1组,WBCC4组的HDL-C低于WBCC1、WBCC2组(P<0.05)。男孩WBCC与BMI、WC、TG及AI呈正相关(P<0.05);女孩WBCC与BMI及WC呈正相关(P<0.05)。TG、WC、HDL-C为影响WBCC的因素。结论:WBCC与肥胖儿童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及糖代谢紊乱关系密切,早期检测WBCC水平并给予早期干预,可成为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简单、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水平的影响。方法89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分至罗格列酮组及安慰剂组,进行3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各指标的变化,另外选择同期检查的健康志愿者4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CRP、WBC出现显著下降(P〈0.01),FPG、2hPG、HbAlc、TG、HOMA—IR亦显著下降(P〈0.05),HDL—C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T2DM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糖脂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慢性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