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郑莹  毛岩鹏  高灿柱 《材料保护》2005,38(12):80-82
为测定半光亮镀镍体系中添加剂磺基水杨酸的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H值、无机盐等对磺基水杨酸吸光度的影响,建立了镀液中磺基水杨酸浓度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工业半光亮镀镍体系中添加剂磺基水杨酸浓度的现场分析.首次观察到磺基水杨酸在半光亮镍电镀过程中不消耗,磺基水杨酸分子中的硫不会进入镀镍层.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双氧水、高锰酸钾对光亮镀镍体系中添加剂丙烷磺酸吡啶鎓盐(PPS)去除的影响情况,并进一步研究了时间和添加量对活性炭吸附光亮镀镍液中PPS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高锰酸钾氧化法对光亮镀镍体系中添加剂PPS的去除影响很小;活性炭吸附法对电镀液中的添加剂PPS的损失有较大影响;当PPS浓度为0.3 g/L时,加入1 g/L粉状活性炭最多可吸附除去0.047 gPPS.  相似文献   

3.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炭纤维进行连续表面改性,并在其表面进行电镀镍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和酸碱滴定等方法研究了炭纤维阳极氧化前后的物理化学结构及对炭纤维电镀镍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后,炭纤维表面的总酸性官能团提高约10倍;炭纤维拉伸强度降低先慢后快;阳极氧化可以改善镀层的生长过程,使镍镀层的生长由(V-W)模式转变为(F-M)模式,并且促使镀层晶粒细晶化,N i晶粒尺寸由14.5nm降为11.2nm,提高了镀镍炭纤维的抗氧化性以及镀层与炭纤维的结合力,阳极氧化后镀镍的炭纤维初始氧化温度较镀镍炭纤维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现代装饰性电镀镍-铬或铜-镍-铬,一般都采用光亮性电镀工艺,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约金属材料.但光亮镍镀层中含有0.03%以上的硫,通常含0.05%以上的硫,镀层的抗蚀性和延展性都不如抛光的普通镀镍层.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市部分电镀厂和电镀车间已经成功地采用普通镀镍 光亮镀镍工艺.这样在二层镍之间,存在一个电位差,当铬层的裂纹或空隙处的光亮镍受到腐蚀,达到二层镍的界面时,二层镍之间形成第二个原电池(铬与光亮镍形成一个原电池),普通镍作为阴极受到保护,光亮镍先被腐蚀,腐蚀的方向纵向改为横向进行,从而保护基体金属. 但是,普通镀镍缺乏填平性,这样的双层镀镍仍需抛光,方可镀铬.  相似文献   

5.
从电镀槽中直接镀取光亮镍层,在电镀工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光亮镀镍比普通镀镍有如下的优点:1.减少抛光工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约劳动力。2.节约金属镍和用于抛光的原材料消耗。3.为多层电镀过程自动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镀层硬度高,从而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划伤现象(一般镍 H_v=280~350,而亮镍H_v=580~630)。5.镀层细微紧密均匀,不易粘附污物,从而提高了防护装饰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双氧水、高锰酸钾对光亮镀镍体系中添加剂丙烷磺酸吡啶翁盐(PPS)去除的影响情况,并进一步研究了时间和添加量对活性炭吸附光亮镀镍液中PPS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高锰酸钾氧化法对光亮镀镍体系中添加剂PPS的去除影响很小;活性炭吸附法对电镀液中的添加剂PPS的损失有较大影响;当PPS浓度为0.3g/L时,加入1g/L粉状活性炭最多可吸附除去0.047gPPS。  相似文献   

7.
镀镍过程中的双性电极现象无锡市电镀协会(214031)周培良镍在空气中之所以稳定,是由于镍表面有一层相当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镍表面不再受腐蚀,但给电镀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至今镍上镀镍(指返修镍件上再镀镍)还没有一个较好的方法;操作中稍有疏忽,镍镀层就会...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双氧水、高锰酸钾对光亮镀镍体系中添加剂糖精的去除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时间、温度和活性炭添加量对光亮镀镍液中糖精去除的定量结米.结果表明:采用双氧水、高锰酸钾氧化不能有效去除糖精;而活性炭则能通过吸附有效去除电镀液中的糖精,但处理时间和温度对去效果影响不大;当镀液糖精浓度为1g/L时,1 g粉状活性炭最多可吸附除去0.22 g糖精.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1971年,美国OXY金属工业公司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了镍铁合金电镀工艺,同年11月该工艺即在美国投入工业生产.作为代替光亮镀镍的新工艺,它的特点是:镀层中含有10~30%的铁代替了部分镍,镀液中金属离子浓度仅为光亮镍镀液的1/3-1/2,降低了配槽成本,减少工件带出损失和减轻电镀废水处理的负荷,光亮镍镀液很容易变成镍铁合金镀液,镍铁合金镀层,镀液性能在抗杂质离子干扰,整平性、硬度、套铬难易,尤其是韧性方面均比光亮镀镍好,短时间断电也不会影响结合力.另一突出的优点是特别适用于管状钢铁件和深孔零件,而不会污染镀液. 因此,镍铁合金电镀工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投产的镀液总体积急剧增加.据统计,美、日、英以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在1979年已超过200万升,国内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发此工艺以来,亦有近100万升在生产应用.但目前的电镀镍铁合金工艺存在着镀液光亮电流密度范围较窄,主盐浓度较高和镀层易产生毛刺等弊病.  相似文献   

10.
杨胜奇 《材料保护》2008,41(6):83-84
通过在镀液中加入稀土添加剂,获得了半光亮镀镍、光亮镀镍和镍铁合金镀层,采用显微观察贴滤纸法和5%的NaCl溶液浸泡试验考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孔隙率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加入稀土添加剂的镀镍层表面细致;镀层的孔隙率明显降低,镀镍层的耐蚀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烧结型钕铁硼电镀镍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对烧结型钕铁硼电镀镍层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镀层孔隙率,结合力,耐蚀性等性能的测试,确定了封孔,除油,除锈,活化,化学镀镍打底,电镀镍工艺,并得到了光亮,孔隙率低,结合力高和耐蚀性强的镀层。  相似文献   

12.
准确测定电镀液中添加剂的含量,对排除电镀故障及提高镀液质量有指导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H值、无机盐等对高硫镍镀液中苯亚磺酸钠吸光度的影响,建立了测定镀液中苯亚磺酸钠浓度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工业电镀高硫镍电解液中苯亚磺酸钠浓度的现场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电刷镀镍技术以使用不溶性阳极(石墨)为特征,但存在镀液组成不稳定,导致镀层性能不断变化,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对4种镀镍溶液(特殊镍、快镍、Watts镍、自补偿全光亮超快镍)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全光亮超快镍镀液具有自补偿特性,各项性能指标均高于常规的电刷镀镍溶液,是一种沉积速度快、镀厚能力强、镀层硬度高、施工方便、成本低廉的新型电刷镀镍溶液,特别适合刷镀超厚耐磨镀层.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超音速风洞表面的强化,并可替代传统的电刷镀镍技术进行设备维修或功能性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14.
装饰性三价铬电镀层难以增厚、镀液不稳定、色泽不能令人满意.为此,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探讨了甲酸铵、乙酸铵、草酸铵、柠檬酸铵4种羧酸盐配位剂体系中镀光亮镍钢表面电还原三价铬的极化特征,开发了草酸铵和甲酸铵复合配位剂三价铬电镀工艺,并对铬镀层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酸铵配位能力较强.可作为三价铬电镀的配位剂,甲酸铵既是配位剂也是消除六价铬干扰的还原剂,两者复配加入三价铬电镀液,可以获得较好的镀铬层,其厚度可达1.0~1.3 μm,光亮度为2级,耐蚀性、结合力等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装饰用途要求.  相似文献   

15.
薄膜阳极系统硫酸电解液中氯离子分析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锌镍合金电镀生产中,薄膜阳极系统硫酸电解液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会严重影响阳极的使用寿命,因此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量很有必要.为此,考察了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和离子色谱(IC)法等4种分析方法测定硫酸电解液里氯离子浓度的准确率,确定了最佳的检测方法为紫外分光光度标准加入法-浑浊法.该法前处理简单,反应时间短,能快速有效地监测薄膜阳极系统电解液中氯离子含量,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三价铬镀铬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三价铬镀铬在实际应用中最大的问题是工艺的稳定性差,而阳极是影响硫酸盐三价铬镀液稳定性的关键.阐述了硫酸盐三价铬镀铬阳极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分别采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赫尔槽试验测定了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外观形貌及电镀性能;用强化寿命试验测定了阳极的强化寿命时间.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自制专用阳极在硫酸盐三价铬镀液中所得镀层的外观形貌、结合力、孔隙率及耐蚀性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阳极使用寿命长,电镀及镀层性能好.  相似文献   

17.
By using a self-made carbon/polytetrafluoroethylene (C/PTFE) O2-fed as the cathode and Ti/IrO2/RuO2 as the anode, the degradation of three organic compounds (phenol, 4-chlorophenol, and 2,4-dichlorophenol)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diaphragm (with terylene as diaphragm material) electrolysis device by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proces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was 8.3 mg/L, and hydroxyl radical (HO) was determined in the cathodic compartment by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um (ESR). The removal efficiency for organic compounds reached about 90% after 120 min, conforming to the sequence of phenol, 4-chlorophenol, and 2,4-dichlorophenol. And the dechlorination degree of 4-chlorophenol exceeded 90% after 80 min. For H2O2, HO existed in the catholyte and reduction dechlorination at the cathode, the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s in the cathodic compartmen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anodic compartment.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s was supposed to be cooperative oxidation by direct or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at the anode and H2O2, HO produced by oxygen reduction at the cathod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llowed identifying phenol as the dechlorination product of 4-chlorophenol in the cathodic compartment, and hydroquinone, 4-chlorocatechol, benzoquinone, maleic, fumaric, oxalic, and formic acids as the main oxidation intermediates in the cathodic and anodic compartments. A reaction scheme involving all these intermediates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钛合金着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在磷酸-冰乙酸体系中磷酸、冰乙酸、添加剂、氧化电压、电解液温度、氧化时间等对钛阳极氧化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采用以Ce作为添加剂的电解液中处理后所得到的钛合金着色膜呈蓝色、光亮美观,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耐磨性和良好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19.
电镀Zn-Ni-P合金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付川 《材料保护》2003,36(12):29-31
通过正交试验和电镀实践,优化了电镀耐蚀性Zn-Ni-P合金的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优化实验验证表明,该工艺稳定,得到光亮、致密、外观平整的Zn-Ni-P合金镀层,镀层中Ni含量为15.5%,P含量为8.1%。盐雾腐蚀试验结果表明,Zn-Ni-P合金较Zn-Ni合金耐蚀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