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对郑西客运专线车站平纵断面及横断面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探讨无砟轨道车站路基与排水设计的问题。研究结果:针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车站路基与排水设计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意见及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路基防排水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由于铁路客运专线行车速度快、技术标准高,要求边坡防护及排水设施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水对土体的浸泡、饱和及冲刷作用,是使路基病害产生和发展,甚至影响路基安全稳定的重要原因。选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及时排除边坡及其汇集到坡脚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保证客运专线行车安全和速度要求尤为重要。研究结论: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等因素,通过对路基边坡防护和路基防排水系统设计的研究,总结得出路基防排水工程可以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处理建议,保证路基结构强度与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3.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防排水施工浅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路基施工工程实践,说明地表排水、路基面防排水和地下排水设施设计,介绍基床表层沥青混合料防水层施工工艺,总结了路基防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地面排水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原因并提出平原地区排水的几点想法 ,以供京沪高速铁路及其他铁路类似地形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沿线的黄土广泛分布,湿陷性黄土区段占全线总长度的65%,湿陷程度从轻微(Ⅰ级)到严重(Ⅳ级),涵盖了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全部类型。在这样复杂的工程地质地段修建高速铁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因此,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前期,根据沿线黄土丘陵、伊河和洛河二级阶地、黄土塬、黄河二级阶地、渭河二级阶地等不同地貌单元特点,选择典型的试坑浸水试验场地,在充分浸水条件下,查明湿陷性黄土在大面积浸水条件下的影响范围,并为地基处理和防排水设计提供试验资料。研究结论:通过试验研究表明:8个现场浸水试验场地完全浸水后的浸润线斜率在1.3~6.0之间;试坑外15 mm湿陷变形量发生位置距浸水试坑边的水平距离自东向西逐渐增大,为6~15 m;防排水措施距路肩的水平距离为0.2~0.5倍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设计深度在DK233~DK250段、DK250~DK321段和DK321~DK356段分别为0.32H-1.60a、1.53H-3.40a、0.88H-1.75a。  相似文献   

6.
根据客运专线车站作业的特点,结合客运专线的车站设计,本着车站布置应满足运输需要,保证运输安全为前提,研究分析客运专线车站到发线、旅客站台、安全线、旅客进出站通道、咽喉区渡线、段所、道岔等设备的布置,总结车站设备布置的一般要求,提出对客运专线车站设备布置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客运专线车站设计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车站设计车场布置及有关设计标准,提出客运专线车站设计采用标准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结合客运专线车站设计存在的问题,车站作业的要求和特点,对车站设计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了客运专线站场设计高、普速车场布置方式;对旅客通道站台出入口的宽度给出计算公式;对安全线设置要求提出了建议;分析计算了车站到发线数量确定的参数和方法,分析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组成因素、道岔型号的选用、道岔配列及铺设要求等设计标准。研究结论:客运专线车站高、普速车场应采用分场分线布置;到发线数量为0.063 3倍的旅客列车换算对数;旅客站台出入口最小宽度,始发站岛式站台为5.0 m,侧式站台为4.5 m,中间站为2.5 m;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为700 m;列车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列车追踪间隔或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时,建议在车站到发线接车末端设置安全线;道岔应离开竖曲线起终点或变坡点不小于20 m的距离布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介绍黄土地区客运专线路基设计中有关黄土填料和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黄土地基,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和处理方法。而由于郑西客运专线沿线绝大部分黄土多为非饱和黄土,非饱和土的压缩固结沉降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沉降计算还没有公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针对路基工后沉降量的控制标准,探讨影响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量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客运专线路基基床表层填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基床表层设计填料及厚度,选择一段路基进行了实地填筑试验。对材料级配、施工方法、机械设备配置、施工质量检测仪器和方法进行了试验,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并对施工质量及现场测试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客运专线列控系统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国外列控系统的分析,对照欧洲ERTMS/ETCS应用等级和中国CTCS应用等级要求,结合高速客运专线列控系统需求,提出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建设模式,可供在今后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的研究和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为了实现高速度、高舒适度、高安全性的目标,客运专线对影响铁路平顺性的轨道几何尺寸和 定位精度,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客运专线施工坐标系,作为铁路线路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和养护维修的测 量定位基准系统,其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投影变形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将对铁路工程建设质鼍产生直接影 响。传统的Ⅰ级铁路直接采用国家统一3°带坐标系,作为铁路线路施工坐标系的方案,已经不适应客运专线建 设标准的要求。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并合理选定客运专线施工坐标系方案,有效控制投影变形对工程的影 响,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 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投影变形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满足客运专线2.5 cm/km投影变形要求的区域 变化趋势分析,研讨了以铁路线路变坡点的国家统-3°带坐标和路肩设计高程为基本参数,设计客运专线施工 坐标系的方法。 研究结果:研究得出了在铁路线路ym-Hm断面趋势不同的条件下,客运专线线路施工坐标直接采用国家统 -3°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或设计采用抵偿投影面的3°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任意带 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具有抵偿高程面的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四种设计方案。 研究结论:研究得出的客运专线线路施工坐标系方案,达到了有效控制了投影变形对客运专线工程影响的 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我国首次应用的UM2000型数字编码轨道电路的系统构成、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为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客运专线实际的舒适性评价体系,本文对世界各国客运专线舒适性评价 标准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对其中使用较普遍的UIC Sperking准则和ISO 2631国际标准进行了简单介绍。 研究方法:在与舒适度相关的多个因素中,从振动舒适度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参数着手,由一系列正矢来表 示整条线路的纵、平面几何状态,根据铁路线路纵、平面设计参数与列车响应之间的关系,得到列车响应的垂直 和横向转换函数,通过计算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并结合ISO 2631国际标准在狭义的动力学范畴内来进行乘 坐舒适性的评价。 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客运专线线路设计方案比选、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论:直接根据线路纵、平断面的状况进行舒适性评价只考虑到了设计线路处于理想状态的条件下。 而本质上,线路轨道的不平顺也是引起机车车辆振动的主要根源。严重的轨道不平顺不仅会引起机车车辆剧烈 振动,影响乘坐舒适性,而且使轮轨作用力加大,甚至会导致列车脱轨,危及行车安全。因此,本文所提之理论方 法还需要与运动、动力仿真和实测、类比分析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路基工程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详细阐述了客运专线路基结构所采用的多层结构系统的设计、验收标准,并介绍了法国、德国等欧洲各国及日本新干线等世界各国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提出了我国在客运专线路基工程建设方面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结合客运专线的特殊之处和个人的一些认识,叙述了有关客运干线构造物设计、建造的主要技术观点和高铁桥梁的主要技术问题,为了支持所提出的观点,在本文最后给出了两个分析例证,以说明某些东西是客运专线必须考虑并应予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胜 《铁道工程学报》2004,(Z1):113-114
作为客运专线土建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桥梁的主要功能是为高速列车提供平顺、稳定的桥上线路,确保运营安全和乘坐舒适,并尽量减少使用期间结构的维修工作量.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黄土湿陷性的存在而产生的负摩阻力对桥梁基础--桩基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郑西客运专线的湿陷性黄土区桥梁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研究无碴轨道扣件结构型式和关键技术,提出我国客运专线扣件技术发展思路和具体设计建议。研究方法结合遂渝铁路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扣件试验成果和我国客运专线线路和运营条件,总结分析国内外铁路无碴轨道扣件结构型式和技术特点。研究结果提出了无碴轨道宜优先采用带铁垫板的分开式、弹条有螺栓扣压钢轨和铁垫板、单层或双层弹性垫层、轨下基础不设挡肩扣件的建议。研究结论影响无碴轨道扣件设计的主要因素是合理刚度、绝缘性能和钢轨高低、轨距调整能力,可按节点静刚度25~50kN/mm,钢轨高低调整量不小于30mm,轨距调整量-10~ 10mm,道床电阻不小于3Ω·km进行扣件设计。同时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下,应积极引进Vossloh和Pandrol等扣件先进技术,促进我国铁路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