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症状、体征、头颅CT和MR检查、脑电图、脑脊液及血液流变学的特点。结果病因多为产褥期及感染,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征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头颅CT和MR检查可确诊。结论对于临床有颅内高压和局灶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尤其是产褥期或有感染者,应警惕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需行头颅CT和MR检查确诊,并尽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理环节。抗栓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目前使用的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剂和溶栓剂。尽管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同时出现的出血等不良反应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寻找抗血小板以外的多途径抗栓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且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因此在预防血栓前状态研究方面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中预防血栓形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虽然CT及MR技术可重建出脑血管影像,但对于某些脑血管性疾病,如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粥样硬化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仍然是评价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血栓形成及栓塞是脑血管造影术中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即使细小的血栓及气泡都能引起栓塞的发生,造成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总结了50例脑血管造影术中预防血栓形成及栓塞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探讨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疗效。4种疾病104例,各种疾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丹参液10ml/d,治疗组用硫酸镁20g/d(青春期偏头疼30g/d),分别5%葡萄糖250ml缓慢滴注,治疗10天,观察4周至8周,最长二年。结果提示: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发生LEDVT的高危因素为:手术、肥胖、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高龄.规范的治疗及对症处理均可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对于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特别是高龄、过度肥胖、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的孕产妇是并发LEDVT的高危人群,应注意产前产后的适当运动,并尽早应用肝素、丹参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内滴注尿激酶、普鲁卡因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49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用尿激酶与普鲁卡因颈动脉加压滴注,对照组用蝮蛇抗栓酶与复方丹参静滴。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2例,好转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4%。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尿激酶与普鲁卡因颈动脉加压滴注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地中风有肯定疗效的风府、哑门穴、通过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与针刺常规治疗对照,治疗中风偏瘫53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TXB2及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表明;针刺风府穴为诉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为48.26%,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治疗组、对照组能明显降低血浆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提高血浆6-Keto-PGF1α含量,且治疗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10例,其中12例患者于治疗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功能不全(OR=2.224,95%CI=1.017~2.431,P=0.002)、前壁心肌梗死(OR=1.458,95%CI=1.432~4.775,P=0.002)、停用抗血小板药物(OR=1.105,95%CI=0.934~2.132,P=0.000)、支架长度(OR=1.527,95%CI=1.398~5.917,P=0.005)均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差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早期治疗和护理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田建国 《中原医刊》2004,31(20):45-46
门静脉高压症、脾亢、肝硬化采用脾切加断流或分流术后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肝功能损伤加重,严重影响预后,我们采用不同的防治介入时间和方法.出现不同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悦凤  苗瑞瑞  陆伟 《医学综述》2007,13(7):523-524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病因复杂,包括炎症性、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外伤性及原因不明等。治疗包括全身抗凝,外科手术切除及经皮经股动脉介入溶栓、经颈静脉门静脉溶栓治疗、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5~2008年住院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改变、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头痛者9例,确诊前有5例误诊,脑脊液检查均有压力增高。8例病人行颅脑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MRV)检查,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者6例,阳性率75%。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DSA)检查,均证实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病人中7例行肝素抗凝治疗,2例痊愈,4例好转,1例死亡;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痊愈,1例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怀疑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人应及时行MRI+M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抗凝及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l例脑乙状窦阻塞的血管内金属支架开通治疗的结果,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乙状窦阻塞的方法及可行性。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年龄为42岁。临床表现为左侧桥脑小脑角胆脂瘤术后,出现慢性颅内高压症状,视力下降,双侧视乳头水肿,继发视神经萎缩;脑脊液压力为400mmH2O。经DSA检查确诊为脑乙状窦阻塞。开通治疗方法,经右侧股静脉途径,当导管到达阻塞段后,测压、局部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而后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送入球囊导管到达乙状窦阻塞段进行扩张,置入支架。术后抗凝治疗持续3个月。结果:经动脉法脑静脉窦造影显示右侧乙状窦阻塞;双侧颈内静脉通畅。脑静脉窦测压结果,阻塞乙状窦远端压力为370mmH2O,近端压力为130mmH2O。右侧乙状窦阻塞的开通治疗成功,植入直径10mm、长度60mm支架1枚。复查直接静脉窦造影显示右侧乙状窦通畅,支架完全展开,造影剂回流通畅。开通后测压乙状窦近端、远端与颈内静脉压力相近。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第2天检查脑脊液压力为280mmH2O,头痛症状明显减轻,l周后出院。随访12个月,未再发生颅内高压症状。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乙状窦狭窄或阻塞是一安全、简单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探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顺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研究516例脑AVM的影像和血管内治疗资料,观察AVM合并动脉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动脉瘤与AVM的关系。结果516例AVM中,28例合并动脉瘤,占5.4%,共34个动脉瘤。动脉瘤与AVM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动脉瘤位于AVM的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无动脉分支发出;②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有动脉分支发出;③动脉瘤与AVM位于不同动脉,二者无血流动力学关系。34个动脉瘤中,31个在AVM栓塞治疗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另3个行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AVM治疗的同时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预防高压氧诱发脑血栓形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硝酸酯类及钙拮抗剂对高压氧诱发脑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年龄≥60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原有脑梗死(或脑出血)、高粘血症和糖尿病为危险因子,将192例行高压氧(HBO)治疗的病人分为3组:①硝酸酯类组34例;②钙拮抗剂组49例;③未特殊用药组109例,在不同危险因子簇集水平上分析药物的预防作用.结果:簇集3个及3个以下危险因子者无一例发生脑血栓形成,在簇集4个及4个以上危险因子的水平上,硝酸酯类药物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而钙拮抗剂组中有33.3%发病,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而钙拮抗剂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可以引起心肌缺血和心动异常,即所谓的脑心综合征。为了研究其防治,本文对120例脑缺血引起的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稀释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最高,有效率为83.3%。此法高于文献报告的有效率。稀释配合高压氧疗法是治疗脑缺血引起心肌缺血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降纤与溶栓治疗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②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分别给予降纤酶 (降纤酶组 )、尿激酶 (尿激酶组 )、生理盐水 (对照组 )治疗。③结果 降纤酶组及尿激酶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t=2 .0 32~ 3.0 34,P <0 .0 5 )。尿激酶组在 2 4h内快速起效 ,而降纤酶组在应用 7d时神经功能评分出现明显改善 ,90d时二者Barthel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别 (t=0 .36 1,P >0 .0 5 )。④结论 降纤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效果相当 ,但短期效果以尿激酶为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便携式微量泵经脾静脉置管输注肝素,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1月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行脾静脉留置导管,术后经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对照组餐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50mg,3次/d),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 (16mL/d)和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d).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结果 2组术后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栓形成率约为3.3%,对照组高达36.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便携式微量泵经脾静脉置管输注肝素,是预防、诊断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中低血压发生的频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近年资料完整的6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规律性HD的3787例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65岁)的低血压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HD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2.1%,其中老年组为13.7%,高于非老年组10.5%(P<0.05),在发生低血压的例次中,超滤量≥6%×体重者占63.8%;通过减低超滤等方法,低血压均得以纠正。结论HD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2.1%,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过度超滤引起的有效血容量减少是HD中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通过减低超滤等方法可以防治HD中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近5年来采用标准四孔法及改良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共1000例,其中常规行腹腔镜超声影像术(LUS)50例,有选择性行ERCP检查50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结合LC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20例。中转手术40例(4%),LC并发症8例,占0.8%,其中胆管损伤1例(占0.1%),胆囊管钛夹滑脱2例,术中出血4例,小肠戳孔损伤1例。胆管损伤是LC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该文着重对LC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进行讨论,强调腹腔镜超声影像检查在LC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