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曹国兰 《现代护理》2005,11(11):901-901
胰高血糖素瘤是一种胰腺内分泌肿瘤。它发生在胰岛A细胞,因分泌过量的胰高血糖素而引起以皮肤游走性红斑、糖尿病、贫血、消瘦四联症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极为罕见,发病率仅为0.5/千万。因而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我们也缺少经验。本人在任职床位护士期间,曾护理过这样一例患者,该患者术后一年仍生存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胰高血糖素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罕见的一型,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坏死溶解性红斑、糖尿病、贫血,诊断困难。以往确诊后通常需开腹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多,手术难度大,术后护理工作繁重,治疗十分棘手。我院自2002年7月尝试在全国率先开展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疗效。手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2005年5月我院成功为1例胰高血糖素瘤患者行腔镜下胰体尾脾切除术,经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GCGN)是一种胰腺内分泌肿瘤。它发生在胰岛A细胞,因分泌过量胰高血糖素,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其中以皮肤坏死性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 migratory erythema,NME)最具特征性。此外,患者还伴有轻型糖尿病、消瘦、贫血、静脉血栓形成及精神神经症状等。该病临床上相当罕见,发病率仅为0.5/千万。我科于2005年先后收治GCGN患者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个体化护理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GDM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动态血糖检测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相关指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疾病知信行评分、应对方式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疾病知识、饮食控制、适宜运动、遵医用药、戒烟戒酒、血糖监测、定期复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疾病知识、饮食控制、适宜运动、遵医用药、戒烟戒酒,血糖监测、定期复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个体化护理为GDM患者提供更高的护理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胰高血糖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3例(糖尿病组)、正常对照者30例(正常对照组),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于0、30、60、120min取静脉血,测定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结果 ①糖尿病组30、60、120min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②糖尿病组稳态型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HOMA-IR与空腹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60min后胰高血糖素60及胰高血糖素60/胰岛素60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61、0.79,P〈0.05或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升高,胰高血糖素可能是胰腺α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本文就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疗法(以下称G—I疗法)的疗效加以叙述。 一、重症肝炎与G—I疗法 1、用法及用量:胰高血糖素1mg和胰岛素10单位溶于5%葡萄糖500ml中,2~3小时内静滴。浅昏迷以上病人2次/日。此法有时引起低血糖。最近以胰高血糖素2mg和胰岛素20单位溶于5%葡萄糖500ml中,24小时持续静滴。Baker等对急性酒精性肝炎患者,以胰高血糖素2.4mg,胰岛素24单位溶于5%葡萄  相似文献   

7.
邓爱民  宋丹丹 《新医学》2012,43(7):519-522
胰高血糖素发现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理化性质的特殊性,人们对其生理和药理性能的了解并不全面。目前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在血糖稳态调节中对抗胰岛素,胰岛素缺乏和胰高血糖素抑制受损被称为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双激素异常假说"。然而胰高血糖素对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也是充满前景的研究领域,相关方向包括胰高血糖素抑制摄食、减轻体质量、增强产热和能量消耗等。近期更有新研究采用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联合受体激动剂评估其在减重和改善糖耐量方面的药理作用。该文回顾胰高血糖素在能量代谢方面的研究,旨在为改善糖耐量和肥胖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肝炎患者胃动素、生长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变化,并探讨急性肝炎患者胃动力异常的病理机制.方法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消化内一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就诊的急性肝炎患者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健康志愿者35例,男20例,女1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动素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生长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血浆含量.结果 胃动素水平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胃动素升高水平较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素水平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较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较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胰高血糖素样肽-1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肝炎患者存在胃动素、生长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紊乱,可能与急性肝炎患者胃动力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及血糖的含量变化,探讨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及血糖与颅脑损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及生化分析法检测10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并与42例对照组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及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分组资料表明,脑损伤越严重,昏迷越深,上述指标变化越明显。结论: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及相关激素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颅内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1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评分分为3组:其中3~4分组:81例,5~6分72例,7~8分64例。监测患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颅内压变化。预后判断在伤后6个月进行,根据GCS评分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GCS(4~5分),预后较差组GCS(1,2,3分)。分析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GCS评分不同的三组,入院以及术后血糖以及胰高血糖素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水平在GCS(3~4分)组与GCS(7~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CS(5~6分)组与GCS(7~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糖与颅内压以及胰高血糖素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良好组血糖、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水平较预后较差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糖、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监测可以辅助我们对于患者病情以及预后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监测能够辅助临床医生对于高血糖的发生机制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1.
明芳 《中国临床护理》2009,1(4):334-335
胰高糖素瘤是罕见的胰岛细胞瘤,由于肿瘤细胞过量分泌胰高血糖素,临床表现为以皮肤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高血糖、贫血、消瘦、低氨基酸血症为主要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本病大多为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2/100万人,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者可获长期治愈,恶性者应辅以化疗。本病因其罕见而确诊困难甚至误诊,患者因此得不到及时治疗。我院2007年收治1例胰高糖素瘤的患者,经术前正确的评估和围手术期的积极治疗,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胰高血糖素样肽2是新近发现的肠上皮生长因子,具有肠道特异性的促生长作用.目的:实验拟进一步验证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小肠原位移植大鼠小肠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09在大连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材料:将7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小肠移植组30只(供、受体各15只),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30只(供、受体各15只),假手术组15只.方法:小肠移植组及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大鼠采用改良的kort法行2步法原位小肠移植;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手术.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小肠移植后给予胰高血糖素样肽2以250μg/(kg·d)分2次皮下注射,间隔12 h,连续给3 d.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并行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于术后2,4,8周检测移植小肠功能酶(Na ,K -ATP酶、双糖酶)活性.结果:①术后2周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高于小肠移植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高于小肠移植组.②小肠移植组肠黏膜功能酶活性在术后2周下降明显,术后4周双糖酶活性恢复正常,术后8周Na ,K -ATP酶活性也接近正常.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术后2周时双糖酶活性恢复正常,术后4周时Na ,K -ATP酶活性恢复正常.结论:外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2能促进原位移植小肠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4年11月始,用胰高血糖素加正规胰岛素(简称 G-I 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此疗法的应用情况及护理观察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大54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瘤是来自胰岛β细胞的肿瘤,为最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索,导致血糖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之间相互制约机制失调,引起以低血糖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9年8月收治1例胰岛素瘤患者,术后并发胰瘘,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继使用酚妥拉明治疗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暴脑)取得满意疗效后,自1984年以来,对7例表现为难治性休克患者应用胰高血糖素抢救治疗,结果全部成活。现结合临床谈谈我们的护理体会。一、临床资料:7例暴脑,混合型5例,休克型2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2岁。在用本药前,均采取抗感染、扩容、纠酸、酚妥拉明、脱水剂等综合治疗。5例混合型患者有1例并发RDS,辅用人工呼吸曾因抽搐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10分钟后复苏。2例休克型患者中心静脉压达19~21厘米水柱,因休克未能逆转,在原治疗基础上启用了胰高血糖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从腹型肥胖到肥胖伴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脂代谢和糖代谢相关激素的变化.方法 选取肥胖非糖尿病者42例,肥胖伴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体质量对照组40例,各组间年龄、性别均具有可比性,空腹8~12 h取静脉血测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结果 两肥胖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肥胖伴糖尿病组胰高血糖素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结论 长期高脂血症即所谓脂毒性是肥胖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原因之一,A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是产生高胰高血糖素导致疾病恶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主要由胰腺α细胞分泌的在体内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激素,但它与心功能的关系,国内则尚少报道,为了解它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自1992年3月以来,对一些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转变中血浆胰高血糖素的改变进行了动态观察,旨在探讨其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张坤  王瑞英  郝咏梅 《新医学》2009,40(8):556-557,F0003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是肠促胰岛素的一种,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慢胃排空,抑制食欲,刺激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等作用。GLP-1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而又不引起体重的增加,同时还可改善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因此,GLP-1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并六味安消胶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前后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变化。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并六味安消胶囊组(A组)、胰岛素组(B组)、六味安消胶囊组(C组)和对照组(D组),疗程30d,比较四组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变化。结果:A、B、C组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均较治疗前下降,以A组最显著(P〈0.01)。结论:胰岛素并六味安消胶囊对降低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具有积极作用,是临床治疗DG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早期降糖治疗对血胰高血糖素、C肽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初发T2DM患者,依据肝B超结果分为T2DM组(n=46)和T2DM合并NAFLD组(n=47)。两组均采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1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行馒头餐试验,检测各测定时间点血清胰高血糖素、C肽及血糖的水平。结果:与两组治疗前相比较,T2DM合并NAFLD患者三酰甘油(P0.05)、体质量指数(P0.01)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两组空腹及餐后胰高血糖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T2DM合并NAFLD组空腹及餐后胰高血糖素均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于餐后30,60,180 min的血胰高血糖素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餐后各测定时间点C肽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2DM患者早期降糖治疗可降低血胰高血糖素水平,T2DM合并NAFLD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及α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