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宝山断裂带形变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薄万举  谢觉民 《地震》1998,18(1):63-68
八宝山断裂带上布设有7处形变跨断怪台点,多年来,这些台点形变资料所显示的断层活动性质差异很大,有的互相矛盾,近几年又出现了大的量级变化,是构造活动的加强还是局部环境因素的干扰,众说不一,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是干扰所致,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考察,将多台点资料与地质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八宝山断裂带观测到的形变变化的主要部分属断层构造活动所致,并非局部干扰所致,不同台点异常变化的不一致性是局部地质构造复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近代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公元250年修建的引水工程——车箱渠的考证及其现今遗留的风口地形、永定河道变迁、人类活动遗迹和埋藏泥炭沼分布规律的讨论,指出北京地区近代构造运动以北西西向延伸的隆、凹相间的差异升降活动为其特征。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这些北西西向断裂的端点或与活动性强烈的北北东向夏垫断裂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3.
罗伟  罗灼礼 《中国地震》1995,11(4):351-360
本文根据水平构造应力作用,推导了弧形构造的理论垂直形变场、水平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而对全球性的岛弧构造带在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和震源机制等方面的特征给出了新的解释;提出岛弧等弧形构造主要是在弧形构造位移场、应力场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而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估计中国西南地区新生代地壳水平形变量的大小,本文以1/20万区域地质测量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测定了区内142个小区域的水平应变。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大致以云南小江断裂一线(东经103°)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区以北西—南东向压应变为主;西部地区,其北段主压应变为北东向,往南转为近东西向,更往南应变方向多变,但与那里的山系转折相协调。察隅—松潘一线的线应变达-0.5。察隅相对于松潘,往北东移动了360余公里。 作者还指出,印度洋、欧亚、太平洋三大板块的聚合和碰撞,是西南地区新生代地壳水平形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估计中国西南地区新生代地壳水平形变量的大小,本文以1/20万区域地质测量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测定了区内142个小区域的水平应变。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大致以云南小江断裂一线(东经103°)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区以北西-南东向压应变为主;西部地区,其北段主压应变为北东向,往南转为近东西向,更往南应变方向多变,但与那里的山系转折相协调。察隅-松潘一线的线应变达-0.5。察隅相对于松潘,往北东移动了360余公里。 作者还指出,印度洋、欧亚、太平洋三大板块的聚合和碰撞,是西南地区新生代地壳水平形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鲜水河断裂带的现今水平形变及构造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鲜水河断裂带水平测距的新成果,讨论该带现今构造运动的动态特征。在分析水平形变的基础上,联系表层构造形变和区域背景,探讨地块沿断裂带运动的模式。认为该带的现今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带两侧地块往东南的同向不等速滑动,其地表形变效应则与左旋走滑相一  相似文献   

7.
形变综合观测对地表构造变形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应用GPS、断层观测速率分析断裂带变形的方法,定量计算断裂带两侧单元的滑动和应变率,同时其点位分布、断层约束、时间尺度归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1999-2001年、2001-2004年、2004-2007年GPS区域网速度场资料以及同期跨断层观测资料对鲜水河断裂带的滑动率、应变率进行试算,结果显示1999-2001年、2004-2007年鲜水河断裂南段出现应变率增大和应变轴转向.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汶川发生了Ms8.0强烈地震,这是继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发生的又一次巨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后1个月内,余震不断,最大的余震为2008年5月26日发生的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对华北地区水平形变场影响及有关含义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8年华北地区的GPS监测资料处理,初步分析表明:①华北地区(山西断陷带以东地区)水平形变在汶川地震(Ms8.0)临震前数个月及同震时段(震后数个月)内整体有序且与地震相关的差异变化不明显,基本上继承了上一时段(2004-2007年)的运动方式;②从震后偏离上一时段运动方式的偏离结果来看,汶川地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西断陷带的南端,此外也发现华北地区似乎有微弱的动态变化,其东北地区存在某种程度的偏离背景变化,东南与西北地区略有加速的迹象.从信息显著性的角度来看,由于其信息的信噪比不高,所以有关讨论则更侧重于可能性或形变迹象.  相似文献   

10.
廊固凹陷深部剪切破裂构造的地震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区域地震台网观测数据,采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确定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M4.3地震的最佳双力偶源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97°,倾角58°,滑动角-32°;节面Ⅱ走向45°,倾角63°,滑动角-144°;是一个略带正断分量的右旋走滑地震.结合近震转换波测定主震的震源深度在19 km附近.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结果显示:永清地震序列震中呈北东向窄带展布,表明此次地震主要向北东向破裂;深度集中分布在17~19 km,整体形态近于铅直,显示发震断裂具有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陡立的特征,与节面Ⅱ的性质比较吻合,推测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将发震断层面参数与震源区附近断裂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了关于廊固凹陷附近区域地震构造的一些认识:(1)推测永清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地壳浅部发育的先存正断裂,而是震源区下方一条地壳尺度的深断裂,该深断裂为新生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正断性质,倾角陡峭、近于直立、宽度较大,向上与夏垫断裂相通.(2)综合震源区附近多条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果,推测永清地震的发震断裂与新夏垫断裂同属一条断裂,称为:新夏垫深断裂.该断裂从夏垫向西南方向延伸至文安,并可能与霸县-束鹿-邯郸断裂带相联系,总长度超过150 km.(3)基于2006年文安M5.1地震与2018年永清M4.3地震在震源机制上的相似性及震源位置上的关联性,结合区域构造条件,认为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均为新夏垫深断裂.(4)根据研究区几次显著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参考区域断层构造、电性结构和流变学模型,推测活化克拉通块体新生断裂的脆韧性转换界面深度在15 km附近.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地壳形变场及其动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地区多期精密水准资料进行同网形、同方法和同起算点的平差处理,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绘制了从60年代至90年代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图。系统地研究了北京地区30余年的趋势性形变特征和各地震活动时期不同时间段内的地形变特征。其研究成果不仅对地震预报研究而且对理论形变场等地学问题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天山及帕米尔高原现代地壳水平形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天山及帕米尔高原GPS监测网的观测,获得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基线变化图、应变图及主要地质构造带的断裂位移。结果表明,南天山及帕米尔地区地壳运动幅度较大,受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地壳正快速缩短变形,并且该区域的地壳形变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减弱的特点。另外,南天山地震断裂带以每年5~10mm的速度吸收来自帕米尔高原向北推挤的运动速率。通过研究还发现,喀什以西地区是强剪应力汇集的地区,地壳活动极其复杂、强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66年和1986年的两期三角(边)测量资料,研究了怀来、延庆地区水平形变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台海地区的地壳运动与变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福建沿海GPS网和台湾-吕宋GPS网站速度数据和两个网数据处理中共用的IGS永久站数据,实现了两个GPS网参考框架和速度场的统一.分析台海地区的速度场发现,福建沿海、台湾海峡与台湾岛北部地壳的水平运动完全一致,运动方向约为东偏南26.0,运动速率约为39 mm/a;台湾岛东部的海岸山脉地区发生了相反变化,运动方向为北偏西30.0,运动速率约为33.3 mm/a;在台湾岛的南端存在南偏西50.0方向的运动,运动速率约为13 mm/a.若以福建沿海的几何中心为参考基准,台湾岛存在一致的(岛的北端除外)北西向运动,方向北偏西约50.0,东海岸的速率最大为61 mm/a,向西逐渐减小.应变场分析表明,台海地区存在统一的应变场,主压应变方向为北西48.0,主张应变方向为北东42.0.主压应变速率,台湾岛的东海岸为3.43610-7/a,向西逐渐减小,到福建沿海减小到1.86110-8/a.菲律宾海板块在台湾岛东部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俯冲是台海地区地壳运动、变形和发生大地震的主要驱动力.本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约为北西55.0.   相似文献   

15.
腾冲火山区水平形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采用精密大地测量的方法,对腾冲火山区域的水平形变情况进行了探索。通过两期相距38年的实测数据,对火山“休眠期”中岩浆活动与地壳局部变形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提供了部分计算结果。作者认为,采用精密大地测量的方法对火山区域地壳变形进行研究是可行的;火山区域水平形变与构造形变的区别是存在的;腾冲火山区内近几十年内岩浆的动也是明显的,但目前总体为间歇性收缩期;从水平形变测量的结果来看,显示了南面活跃的迹象;且认为可能是岩浆囊的存在才会引起此大范围的地壳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王晓强  李杰  王琪 《地震学报》2007,29(1):31-37
以天山及邻近地区的230个GPS观测站长期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 计算并绘制了该地区GPS站速度场及地壳水平应变场分布图, 得到了以下结论: 在以欧亚板块为参考基准的背景下, 天山及邻近地区GPS速度场表明, 天山地壳缩短方式由南向北, 以东经77deg;plusmn;1deg;(北纬38deg;~42deg;)为界向两侧逐渐递减; 同时表明,板块的推挤作用力随着天山的褶皱变形减小相应趋缓. 天山及邻近地区的主压应变方向分布近北北西向, 基本与天山山体走向正交. 反映了在印度板块碰撞推挤的强烈构造运动影响下天山及邻近地区的最大主应力分布与变化情况. 其最大剪应变场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 北天山的吉尔吉斯斯坦依赛克湖附近; 南天山伽师与帕米尔弧形断裂交会地带. 整个地区多年来的地震震中分布, 反映了该区域大地震通常发生在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分数维的概念及方法,对京、津、唐地区1968─1975年的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复测成果数据处理后的结果进行了分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的分数维明显降低,地壳的有序性增强。本文认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分数维能够明确地揭示地壳的有序程度,是一种较好地利用形变测量资料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南口,大灰厂水平形变监测网的全部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988-1989年期间,该区构造活动速率较大;1989-1992年虽然运动趋势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断裂活动平缓。这一活动过程可能与大同地震有关。该区整体运动性质以滑脱伸展为主,力学性质为张拉笥,与地质构造活动特征相吻合。表明了所建的水平形变测网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13、1年GPS观测资料,给出了本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及视应变场分布图,提出了由位移观测值直接求解块体旋转和变形参数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本区构造块体运动与变形特征.结果表明:①本区存在整体性向东—东南方的运动(速率约mm/a);②南部的甘肃—青海块体的运动较快,而北部的阿拉善块体的运动较慢,二者运动速率相差近6mm/a,祁连—海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显著.③自西向东存在北北东—北东东向压性运动;④阿拉善块体、甘肃—青海块体内部存在北西西向张性变形,阿拉善块体的整体张性变形更显著,鄂尔多斯块体西侧的块体交接地带为压性运动.  相似文献   

20.
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水平运动与变形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13、1年GPS观测资料,给出了本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及视应变场分布图,提出了由位移观测值直接求解块体旋转和变形参数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本区构造块体运动与变形特征.结果表明:①本区存在整体性向东-东南方的运动(速率约mm/a);②南部的甘肃-青海块体的运动较快,而北部的阿拉善块体的运动较慢,二者运动速率相差近6mm/a,祁连-海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显著.③自西向东存在北北东-北东东向压性运动;④阿拉善块体、甘肃-青海块体内部存在北西西向张性变形,阿拉善块体的整体张性变形更显著,鄂尔多斯块体西侧的块体交接地带为压性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